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金融学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780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金融学毕业论文,本文从提高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完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优化传导渠道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影子银行在全面监管条件下的良性发展,并优化升级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使得影子银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近几年我国影子银行迅猛发展,金融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并且其作用于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运作产生了效用。货币政策大为缩水,且效用没能真正发挥于实际经济当中。因此,探究影子银行如何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有必要性。
1.1.1 研究背景

人们对影子银行的密切关注源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在美国,迅速崛起的影子银行为各个经济主体提供全新的高回报率的投资方式,因而受到大家的热烈追捧。然而,其本身具有的高风险性和高杠杆率,及其监管的缺失性,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加深,影子银行在我国迅速生根发芽并蓬勃发展。传统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包括理财产品、民间借贷等都属于影子银行的范畴。影子银行类似于传统商业银行,均可以扩充融资途径,推动经济增长。但其杠杆率高,风险大,缺乏有效的披露和监管,削弱了金融监管的效用,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不利影响。再者,国家对信贷规模严格控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通畅,这使得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遭受了极大的阻碍。爆发的金融危机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要引导影子银行规范发展,加强对其的监督和管理,引领经济健康发展。

1.1.2 选题意义
当前学者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影子银行如何运行,以及如何引发了金融危机;或者探究商业银行在影子银行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如何采取应对措施等。本文主要考察影子银行如何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提出简单的对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没有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金融体系不健全,虽然影子银行一定程度上活跃了金融市场,丰富融资途径,但也必须认识到其对社会经济变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本选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还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

1.2 文献综述
1.2.1 有关影子银行的研究
Gross(2007)强调,影子银行是依附金融衍生品,所受监管程度低的类银行系统。曾任职于纽约联邦储备主席的 Geithner(2008)提出影子银行未来所占比率逐年提高,作为一种平行于传统银行且所受监管程度低的银行系统。Geithner(2008)、Roubini(2008)等人指出影子银行通过短期资金投放于中长期金融产品,以财务杠杆的形式来获取高额利润。Baily(2008)指出影子银行由于高杠杆,增加了市场流动性的波动,冲击了金融市场体系。Krugman(2009)强调影子银行的不断壮大得益于政府对金融市场杠杆效应和银行风险的忽视。郑联盛(2009)所持观点为: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得益于美国相关法律的变动导致监管政策的缺位。Tucker(2010)所持观点为:所谓影子银行其实就是代替传统银行信用中介职能,凭借金融衍生工具为社会经济主体提供流动性的机构。Pozsar(2010)指出影子银行的产生得益于监管套利。张霄岭(2010)所持观点为:影子银行业务形式主要存在于传统商业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市场,影子银行由于高杠杆效用显示了其脆弱性。

2007 年 Jackson Hole 央行大会上,

McCulley(2011)最先提出了平行银行系统这一概念。他认为影子银行包括投资银行、债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FSB(2011)强调,影子银行是发挥信用中介作用的非银行系统。龚明华(2011)指出影子银行是发挥部分传统银行的作用,实现期限转换和流动性转换的金融机构。周小川(2011)强调,中国影子银行起步晚,发展速度惊人,但相较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其发展水平还很低。但总体来说,我国影子银行还是基本在控制范围之内的,其监管体系虽不健全,但还是被相关部门密切关注的。李波、伍戈(2011)通过对中西方国家影子银行的简单对比发现:我国影子银行产品结构简单,品种单一,资产证券化发展水平低,影子银行即为传统银行的影子,但是影子银行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同样也是不能够回避的。
............................

第 2 章 影子银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本小节对影子银行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概念进行明确描述,从而为后文的影响机制研究提供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我国影子银行的的定义
2008 年金融危机以其波及范围广,破坏程度大和持续时间长的特征而为人所知,各国经济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它们纷纷为复苏经济作出努力。然而回顾危机探究其原因,人们发现影子银行在此次危机中充当了导火线。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不充分,起步晚,国内学者也未能就影子银行的定义达成共识。表 2.1 是我国学者对影子银行的界定,如下:

综上分析,本文将我国影子银行的定义描述为:不受或少受央行和其他监管部门的监管,与传统商业银行联系紧密,尤其是包括银行表外业务,具备信用创造,期限转换和流动性转换的特征,具有直接或间接融资信用中介性质的业务或机构。
........................

2.2 影子银行影响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分析
继上节对影子银行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界定之后,本节充分考究了二者间的效用机理。而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分为银行信贷传导机制和资产负债表传导机制,接下来具体研究我国影子银行是如何影响这两个子传导机制的。
2.2.1 我国影子银行对银行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
银行贷款传导机制强调信用的中介主要是银行,央行借助存款准备金的变化影响传统银行的贷款能力。当银行的贷款能力下降时,资金需求者很难从银行获得所需资金,融资成本提高,各个经济体的投资支出就会减少,进而会影响到最终的社会产出。其传导过程为:M(货币供给)↑→L(银行贷款能力)↑→C(经济体获得的贷款)↑→I(投资)↑→Y(产出)↑。金融机构的稳定受到了影子银行的冲击,影子银行自身发展的隐蔽性和风险性都使得监管机构力不从心。相关部门对其监管不力甚至缺位,使得影子银行能够创造额外的大量的流动性,直接冲击了银行信贷传导机制。具体来说:
第一,影子银行对央行调节信贷的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传统的银行信贷传导机制中,央行能够通过实施货币政策,选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银行的信贷能力,进而改变货币供应量,使全社会的各个经济体相应地改变经济行为,以此来引导经济的走向。然而伴随着影子银行的兴起和发展,央行通过调节银行的信贷能力来引导经济发展的能力被削弱了。究其原因有:现如今,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了传统银行,其作为“银行的影子”存在于现实经济当中,影子银行的许多业务是建立在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基础之上,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等都包括在内。实际上,这些业务是源于商业银行为了避免国家的信贷管制而通过金融创新等模式创造的新型产品和业务,即影子银行产品和业务。具体地来说,例如,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中的银信理财产品,它同时也是影子银行的产品。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交织。一方面,当央行收紧银根,从而使得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减弱,但是由于经济利益的的驱使,商业银行会寻求机会与信托公司等建立合作,通过发行各种银信理财产品,采用信托贷款、私募基金等途径,达到资产业务表外化的目的。这样,商业银行既可以避开信贷管制,又可以扩大信贷规模,从而获取持续利润。然而,这也对央行调控信贷的能力产生不小的冲击,削弱了其调控基础。此外,商业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的方式,也会使得信用风险和表外风险大大增加,一旦投资失败,银行的坏账增加,可能造成资金链条断裂,甚至给金融体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

第 3 章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状况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17
3.1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17
3.1.1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总体规模..........................17
3.1.2 我国影子银行的业务类型.................................18
第 4 章 影子银行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26
4.1 模型及变量的选取................26
4.1.1 模型选取...........................26
4.1.2 变量选取............................27
第 5 章 规范影子银行发展,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建议...............39
5.1 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39
5.1.1 构建影子银行微观审慎监管体系.................39
5.1.2 构建影子银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40

第 5 章 规范影子银行发展,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建议

5.1 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5.1.1 构建影子银行微观审慎监管体系
第一,健全完善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基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经济实际运行状况及金融市场发展态势,我国影子银行发展一直依托于传统银行,因而具有隐蔽性,其体系构成也比较复杂,因而相关部门应制定不同的监管标准对其进行政策规范,并且依据影子银行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整。同时,针对不同影子银行产品的特点,建立适用于不同金融产品的法律规范,对其进行整合管理,进一步建立并完善金融法律依据,使影子银行产品有法可依。另外,进一步明确权责制,实现资金的有序往来,从而疏通资金链条。最后,加大对民间融资的的管控,加强对民间融资的信息披露。

第二,逐步增强影子银行的自我约束。影子银行能否高效运作,关系到金融市场是否能稳健发展。因而我们应当对影子银行内部的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升级,使得影子银行在科学运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此外,还应完善内控制度。内控制度的完善能大大降低影子银行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让影子银行做到自我约束,将自律管控的职能发挥到最大效用。

第三,构建完善的检测体系。从影子银行运行特征,产品自身特点等角度出发,为影子银行系统构建一个全面覆盖的检测体系,及时跟踪检测和更新影子银行产品的流向、流动规模、流动特点等,使得相关部门做到心中有数,促使影子银行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明确影子银行信息披露制度。影子银行依托于传统银行,因而其活动充满了隐蔽性,使得外界对影子银行运行机制不够明确,大量系统内的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交流与反馈,为监管部门设置了不小的障碍。因而我们应使影子银行运作不断透明化,公开化,健全信息披露机制,让投资者们做到心中有数,也有利于监管部门将其置于管控之下,从而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
............................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同时选取 VAR 模型进行实证考察,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启示:首先,我国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紧密联系,其产品和业务结构简单,类型不多,监管力度有待加大。其次,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银行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尤为突出,其对利率传导机制的影响也在逐步加大。最后,影子银行的货币扩张对我国货币供应量造成了干扰,给货币当局监控社会货币供给量带来了挑战,从而影响经济稳健运行。因此,本文从规范影子银行发展、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视角提出若干建议,首先加强对影子银行的宏观和微观监管;其次,完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最后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由于研究样本和是实证方法的局限性,本文仍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具体有:第一,由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了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以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规模总和来表示影子银行规模。由于我国影子银行的构成比较复杂,衡量标准不统一,使得衡量影子银行规模所选取的指标数据可能不够全面科学。在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中,希望可以学习到更加科学全面的测量方法。第二,由于研究时间有限,篇幅限制等因素,实证分析法不够全面。例如没有针对不同区域对影子银行差异性进行研究,没有将影子银行引入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效应中进行分析。今后在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中,希望能够将众多考虑因素充分糅合,提高研究结果的深度。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