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云南省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及处置新型路径之金融学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7806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金融学毕业论文,本文通过对不良资产经营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回顾和介绍,采用文献分析法结合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的研究成果,归纳列举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模式。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及全球化,国内金融行业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将注意力投向不良资产市场,同时不良资产市场的投资者群体日益壮大并渐趋成熟,这都意味着大量不良资产将逐步进入市场。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多元化竞争和更大压力。如何处置好不良资产将是我国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经济增速换挡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部分企业运行困难增加,资金链趋紧,信用违约风险加大,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呈上升趋势。不良资产的累积在不利于银行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将弱化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2016年2月份央行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通过核销及AMC等模式加强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同时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创新试点。在去年两会中,不良处置的创新模式也屡被提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启动银行投贷联动试点;而在答记者问环节,央行周小川行长就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背景、运作机制和风险控制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明确阐述,潘功胜副行长也就不良资产证券化开展的目的以及试点阶段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政策暖风频吹下,银行不良资产何去何从,这是我国全体银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虽然通过前期的各项措施我国商业银行对不良资产的整体处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的周期来临,新一轮的银行不良资产再次爆发,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绝对数额仍然巨大,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是国内经济未来发展的重大障碍。当前,举国上下正在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的号召,而稳定金融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如何解决庞大的金融不良资产更是金融稳定的重中之重。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针对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成因、现状及处置方式,有非常多的学者就该论题进行了探索,国际上关于不良资产处置的理论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资源配置理论、资产组合理论(哈里·马克维茨、威廉·夏普)、不良资产的“冰棍效应”理论。这些理论通过各种不同的数学经济学模型对于不良资产的产生、价值重估、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置方式对面临的风险进行抵御和分散,有效提高资产处置效率和利润,是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本文的相应处置理论主要基于“冰棍效应”理论。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遭受着不良资产的影响,而且不良资产如果不及时处置就会造成我国经济的窘境,所以不良资产处置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随着不良资产的积累,处置更是极其迫切,因此国内众多学者及金融从业者也在90年代末开始围绕不良资产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方面的研究。1999年周小川、何仕彬,2000年兰华,刘大为,2006年杜慧芬,2007年丁化美,王柯敬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由于制度、文化各方面的差异和法律法规制度以及市场成熟程度的不同,不良资产的成因在不同的条件下是不相同的。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包括内部和外部原因。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大规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政策性贷款,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级政府对银行信贷的干预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主要原因。按照统计分类方法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系统性原因,一类是非系统性原因。

2010年柳源指出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较为全面和完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相较我国规范,具备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而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相关制度尚未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企业体制改革不确定性较大,受政策因素的影响较大,诸如此类都是变革过程中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生成的主要原因。
..........................

第二章 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现状及分析

第一节 2016 年末、2017 年银行业不良贷款增速放缓
一、2016 年末不良贷款余额增速放缓

2016 年末,全国商业银行贷款规模达到86.61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44 万亿元,增幅13.7%。不良贷款1.51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379 亿元,增幅18.67%。不良贷款占比1.74%,较年初增长0.07 个百分点。贷款损失准备2.67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587 亿元。贷款拨备覆盖率176.4%,较年初下降4.78 个百分点。2012 年,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结束连续8 年的持续下降,首次出现反弹。2013 年以来,不良贷款呈现出以下趋势和特点:

不良绝对额快速增长,2015 年达到峰值,到2016 年增速有所减缓。2013 年-2016年,不良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增长993 亿元、2506 亿元、4318 亿元、2379 亿元,增幅分别达到20.15%、42.32%、51.25%、18.67%。四年时间,不良贷款余额由0.49 万亿元增长到1.51 亿元,累计增长1.02 万亿元,增幅206.82%。

..........................

第二节 2016 年到 2017 年云南省经济发展和不良贷款情况
一、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经济起步晚,基础设施条件差,产业结构单一,技术水平不高,制造业以初级及中级产品加工为主。在经济发展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及去产能、去杠杆、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产能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云南省依赖投资拉动的经济结构受到较大影响,以初级原料生产加工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遭受了巨大的冲击。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6531.34亿元,比上年增长9.5%,增速比全国高2.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10.73亿元,增长6.0%,增速比全国高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387.53亿元,增长10.7%,增速比全国高4.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833.08亿元,增长9.5%,增速比全国高1.5个百分点。从总量看,全省129个县(市、区)GDP超过10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50个,比上年增加11个;超过200亿元的县(市、区)有17个,比上年增加2个。从增速看,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有89个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有81个县(市、区)达到10%以上,比上年增加11个。

2017年,全省人均GDP为34545元,比上年增长8.8%。从总量看,全省129个县(市、区)中,35个县(市、区)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30个县(市、区)超过4万元,比上年增加5个;从增速看,有90个县(市、区)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有50个县(市、区)超过10%,比上年增加4个。

当前,云南经济发展总体上稳中有进,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问题依然是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

第一,我省民营经济发展与周边省份相比,总量较小,增速较慢,效益不高,而且差距在持续拉大。从增加值来看,我省民营经济增速近几年持续下滑,2015年、2016年增速均为个位数。2016年,我省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6967.8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仅为46.9%,而全国的占比达到60%,贵州省的占比达到52%,尤其是四川省2016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近2万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60.8%,

并力争今年达到2.7万亿元。从整体效益来看,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微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81.4亿元,比上年下降32.8%。从民间投资来看,2016年,全省民间投资为5380.4亿元、比上年下降4.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4.4%、比上年下降8.5个百分点;而全国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超过60%、高于我省20多个百分点,贵州省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投资的比重也达到41.7%。

.........................
第三章 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经营历史沿革和主要处置方式 ........... 27

第一节 不良资产经营历史沿革 .................. 27
一、不良资产经营的历史和现状 ................ 27
二、不良资产经营模式的历史沿革 .................. 27
第四章 新常态下云南省银行业不良资产创新处置方式研究及案例分析 ...................... 35
第一节 云南省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探索 ............. 36
一、不良处置方式向多元化、创新化发展 .................... 36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创新模式探索 .................. 37
第五章 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 .............. 53

第四章 新常态下云南省银行业不良资产创新处置方式研究及案例分析

第一节 云南省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探索
一、不良处置方式向多元化、创新化发展
在银行业不良率普遍攀升的情形下,各家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也逐渐丰富。目前来看,绝大多数银行家选择使用依法收贷(72.2%)、常规催收(68.0%)、核销(49.3%)、重组(49.1%)等传统方式处置不良资产。除此之外,还分别有25.5%选择了批量转让,15.6%选择委托处置,10.9%选择不良资产证券化,5.1%选择不良收益权转让,4.2%选择债转股的方式。

尽管目前大部分银行仍主要依赖于不良催收、核销重组等常规处置方式,只有少数银行开始着眼于不良资产转让或证券化、债转股等新型处置方式,但随着监管部门的政策放开和支持,在未来三年内比较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处置方式中,66.6%的银行家选择了不良资产证券化,位居第一,其次依次是重组(50.8%),依法收贷(36.8%),债转股(36.4%),委托处置(31.6%),不良收益权转让(30.7%)。由此可见,为应对新时期的不良贷款问题,银行家不仅需要完善各项传统处置方式,更要积极创新,提高收款效率。
.........................

第五章 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新旧增长动力传递等任务重大。目前较为急迫的是,一方面商业银行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脚踏实地的培育和发展新动能、新经济,另一方面对于不良资产处置要切实加大力度、积极拓展有效的处置途径、提升在处置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切实将更多资本抽出用于正常经营。但是,如果仅只是简单寻求不良资产出表效率和创新处置模式,就会事与愿违。商业银行应更加注重不良资产所处的行业特征以及自身特点,在合理衡量收益成本的情况下,兼顾政策的灵活性、风险如何有效隔离、构建合理的市场化交易机制以及社会效益,寻求各种处置模式间的最佳平衡点。
同时,从云南省目前的情况来看,在2012年全省GDP破万亿后,维持了多年的两位数经济高增长,然而随着全国经济形式整体下滑,云南省也无法独善其身。在经历了两年的滞后期后,2014年全省GDP增长首次跌破9%,2015年和2016年、2017年增长速度均在9%以下,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由于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是以传统行业为主,产业转型升级尚需时日,实体经济经营情况大幅下滑,同时政府债务高企,偿还能力偏弱也间接影响到了相关的上下游行业,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频频出现成为云南省银行业的新常态。因此,防范金融风险,杜绝系统性危机也成为了云南省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