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方法的我国银行业效率评价及实证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8142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背景

回眸大的世界背景,在金融危机之前,世界的经济环境是趋于平稳发展状态的,后来发生了一些变化。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这是一个个外资金融机构崩溃的原因,在连续的几年之中,陆陆续续成倍的银行接连倒闭,这在当时的背景下是从未有发生过得,是个十分令人震惊的现象。而中国的银行,现在也在面临着转型发展,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吸取经验教训,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回观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情况也不容乐观,历经沧桑,状况不断,经济衰退,从低点到高点又现在处于低点的股票市场。这样的银行经济环境正在考验着中国。但是,中国银行在金融危机中蓬勃发展,发展的越来越好。中国银行在真正的效率考核面前,会提交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国有企业,中国的银行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到上世纪末,改革的成果并不满意。四大国有银行是我国的最初的银行,也是我国银行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仅仅是银行的角色,在国家发展中,国家赋予了它们一些与其他不同的要求和义务。其中着重强调银行资本充足率在发展过程中却是不断降低但是不良贷款率却持续上升。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及时调节避免经济发生过度动摇,采取向银行提供资金的手段,希望消除一些不好的贷款。首先在 1998 年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将 2700 亿元注入四大国有银行;中国政府采取各种手段来调整、改善可能会对银行或者金融业产生波动的因素。同样金融行业以及银行业,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自救。但是这种自救并不彻底,只是隔靴搔痒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而实质性的问题,才是我国银行业真正要解决的问题。

........

1.2 研究意义

自 2004 年以来,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纷纷进行股份制改造,随后上市,这一举措是否使得他们的效率有所提高?随着次贷危机的扩展,已经形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各国经济都受其影响,出现下滑趋势。危机中,影响最深的就是银行业。有研究表明,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与银行业的稳定发展有着很大的正相关关系。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物质资本的积累可以促进银行的发展。同样,在这场危机中我国也受到了深远的影响,经济发展面对严重的挑战。为了确保我国经济能够安全渡过这场金融危机,就应该促进我国银行业健康稳步发展。中国银行业正处在金融危机中的转型期,由计划管理模式逐步向市场竞争模式转变,效率也是需要稳步提升。因此如何加强银行管理和改善经营模式,建立比较完整的体系来评价绩效是十分重要的。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的收益结构也在发生着转型。这对银行的效率产生什么影响?近十年来,中国中小银行迅速崛起,成为繁荣我国金融业的重要力量,研究领头大银行的效率,使我国中小银行借鉴其经验,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

第二章 效率及银行效率

2.1 银行效率内涵及影响因素

效率第一种含义可以理解为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第二种含义可以理解为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的最有效地来达到使用社会资源的目的。从经济学方面的定义为:在相同技术条件下,在相同投入条件下,充分的利用经济资源达到最大程度。在经济学方面,效率的内涵既是指将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利用。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使得效率变得十分关键。在经济学中我们这样讲:在其他环境不变或者不变坏的基础上,一项经济活动的经济福利已经达到了最大程度,那么这项活动可以被认为是有效的。 银行的效率从效率的概念出发,引申过来指的是银行在业务活动中,银行的成本与收益之间或者银行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发生的对比关系。银行效率就是银行对它所拥有的所有经济资源达到合理有效的配置。这个合理的有效配置不仅会影响到银行市场的竞争能力,银行对其投入产出这方面的配置能力,甚至银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广义上的银行效率,不仅考虑到银行投入、产出的比例状况,而且考察了银行以投入为导向获得最大产出,以及产出为导向需要的最小投入的能力。银行的效率从小的方面来看可以反映银行的经营状况,考察投入产出是否合理。从长远来看,银行的效率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果上升到国家宏观政策方面,银行的效率直接影响到银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 根据研究银行效率的相关文献,概括影响银行效率的主要原因有:(1)宏观经济因素,包括国家经济形势、国家政策、通货膨胀,利率,经济周期。(2)行业因素,如政府法规,银行性质,对银行业的市场结构。(3)银行的基本特征,如银行的区域分布,以及规模,产品创新性,人员的素质水平,技术水平方面和管理水平的银行。

.......

2.2 银行效率研究回顾

从二十世纪以来,国外学者渐渐开始对银行效率的研究主要转向前沿效率的研究,并取得一些很好的研究成果。阿尔哈德夫(1954)是提出银行效率研究比较早的代表人,他对 1938~1950 这 12 年间 210 家美国银行的效率进行研究。投入指标选取总费用和信贷投资比率,产出指标选择投资收益。得出银行业的产出规模效率是不断递增的,而成本规模效率是逐渐递减的。施魏格尔和伙伴麦克吉(1961)的研究面涉及到了美国 6000 余家银行。他将总资产作为研究的产出指标,得出单一制大城市银行的成本与存款的规模成负相关关系。相对的,多分支制度的银行却没有此现象。Berger 和 Humphrey 总结归纳了 21 个国家有关 130项效率研究方法,对前沿效率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得出非参数与参数边界模型的效率值相差甚微,非参数效率值相对低一些,离散程度大一些。Penny 研究了1995~1999 这四年间澳大利亚银行的前沿效率,运用 DEA 研究方法,得出结论,区域性银行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银行来说效率较低,并且 1995 年时的效率反而较高。Berger 和 Mester 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美国 1990~1995 之间的银行效率,包括:银行的规模、银行的组织形式以及银行市场特征,还有银行内部的治理结构、以及银行对其分支机构的限制、另外还有政府监管对银行的影响。得出规模大小与银行效率呈负相关,规模小的银行,效率反而比较高。银行组织的形式以及内部治理结构的复杂性与银行效率呈负相关。分支机构的大小与银行效率为正相关,市场的特征以及政府的监管对银行的效率的影响是复杂和不确定。Wheelock 和Wilson[6]测度了 1984~1993 年这 9 年间美国商业银行的效率,采用了 Malmquist效率测度模型,主要是规模方面效率的测量。Isik 和 Hassan[7]也对土耳其银行的效率运用 DEA 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期间为 1988~1996 年 8 年的银行效率值,得出造成土耳其银行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为技术效率。伯杰等人(1993)针对不同国家的银行进行了效率实证研究,不同国家包括芬兰、瑞典和挪威,跨国家的研究结果表明最有效率的为 1996 年的瑞典银行。网络 DEA 的概念是由 Fare和 Grosskopf(1996)第一次提出的。

............

第三章 研究方法及模型选取.... 12

3.1 银行效率研究方法综述........ 12

3.1.1 参数法(Parameter Approach) ............ 12

3.1.2 非参数法(Non Parameter Approach) ......... 14

3.2 DEA 方法应用于银行效率分析的理论基础 ........... 14

3.2.1 DEA 模型概述 ............ 14

3.2.2 DEA 模型的优缺点 .... 15

3.3.3 具体 DEA 模型选取 ............ 16

第四章 指标选取与样本数据选取..... 19

4.1 样本数据的选取........... 19

4.2 指标选取..... 19

4.2.1 具体指标选取.... 20

4.2.2 特殊指标的对比......... 21

第五章 银行效率实证分析 ..... 24

5.1 C2R 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 24

5.2 Malmquist 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 26

5.3 银行上市前后效率变化分析......... 29

5.4 投入指标差异分析..... 31

第五章 银行效率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 Max DEA 软件求解涉及 C2R 模型及 Malmquist 模型的线性规划问题,先利用 C2R 模型分别计算了 14 家银行 2000 年至 2012 年的总技术效率。再利用 Malmquist 模型算得各家银行的规模效率及纯技术效率。试图发现: (1)我国银行在投入、产出冗余及规模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通过对比银行上市前后效率的变化,研究上市对银行效率大小的影响。 (3)国有四大银行与股份制商业的银行效率间差异。 (4)负债作为投入指标方面对银行效率的影响。

5.1 C2R 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表 5-1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中国四大银行中,效率最差的是中国农业银行,其 13 年的平均效率值为 0.917。效率最高的是中国建设银行,其 13 年的平均效率值为 0.953。纵观这 13 年的效率值,14 家银行的效率均值为 0.954,四大银行中,只有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的效率值略超过或者接近 14 家银行效率均值。中国银行与中国农业银行的效率明显低于效率均值。中国银行效率的低下主要表现在上市之前,自 2006 年上市后,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后在 2011-2012 年略有下降。与近年来,银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有关,具体原因有待分析,关注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变化。工商银行在 2007-2008 年上市之后效率表现十分低下,尤其是 2008年,这说明金融危机对工商银行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具体影响因素为工商银行人员冗余十分严重,虽然存款较多,但是并没有合理分分配,造成投入浪费。中国农业银行效率表现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大部分效率都低于 0.9,说明中国农业银行投入产出十分不合理,各方面均有待加强,上市前后效率也并未得到提升,说明上市转型后,改革的力度仍然不够。 (2)在除中国四大银行以外的其他商业银行中,绝大部分银行的效率均高于 14 家银行效率均值。其中,浦发银行的效率最高,13 年的效率均值为 0.999,大部分年份的效率均为 1。浦发银行是上市较早的银行,在研究数据范围之前就已经上市,典型的商业银行特征,效率表现最优,而且 2008 年金融危机,也并未对其效率产生影响。民生银行表现与浦发银行相似,13 年效率均值为 0.998,也达到了较高的效率。只是在 2010 与 2012 年表现稍差,与投入产出中投入相对的不足有关,需要适当的扩大规模。民生银行与浦发银行一样,都是上市较早的商业银行。可见银行的上市与商业银行的结构转型,对银行的发展十分重要。在十家商业银行中,效率低于均值的有平安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与广发银行。其中华夏银行的效率均值为最低,仅为 0.893,也是所有 14 家银行效率最低的一家银行。2006 年以后效率表现明显不好。主要原因为存款投入不足,规模并没有随着银行的发展而迅速扩充,人员投入也相对匮乏。从 2007 年开始一些小型的股份制的商业的银行效率的波动性相对于大的商业银行较大,并且效率明显低于国有四大银行。这主要可能是由两点原因造成的,2006 年以后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纷纷上市,上市有利于国有银行其效率的提升,受 2008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这些小型股份制银行在面对金融风险的时候,抵抗能力较低,使得银行效率有所波动和下降。

..........

结论

本文运用 Max DEA 软件求解涉及 C2R 模型及 Malmquist 模型的线性规划问题,先利用 C2R 模型分别计算了 14 家银行 2000 年至 2012 年的总技术效率。再利用 Malmquist 模型算得各家银行的规模效率及纯技术效率。得出如下结论:

(1)通过 C2R 模型的实证分析,我们得出:在国有四大银行中,建设银行效率值最高,农业银行的效率值的值最差;股份制的商业的银行中,浦发银行效率的值最高,华夏银行效率的值最差;国有四大银行在 13 年考察期内发展表现一般,其效率的值均值低于其他股份制银行。其存款投入未达到合理的资源配置,人员匹配冗余等因素影响了国有银行的总体效率的值。股份制的商业的银行效率表现出色,仅有几家效率相对低下,主要原因为作为投入项的存款不足,并且规模并没有随着银行的发展而迅速扩充,人员投入也相对匮乏等造成的。

(2)利用 Malmquist 模型,可以得出近几年我国银行业纯技术效率的值普遍高于规模效率的值。这说明造成银行技术效率的值低下的罪魁祸首应该是规模的效率的值并不是很高。近几年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开始注重提升内涵,其历年的纯技术效率的值都接近 1.000 十分有效,而各家银行历年的规模效率的值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上。四大国有银行的规模效率的值是逐渐提升的,国有银行应根据其资产的合理规模,内部资源的整合,清晰的产权结构和内部管理职责,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整体运行效率。股份制银行纯技术效率的值稳步增长,而规模效率的值比较低,导致技术效率的值低。说明这些银行在内在运作效率方面都积极提高,而规模效率的值的或高或低反应了商业银行在近几年的扩张中应注重形成规模效应。另外,技术效率的值不高的银行,其规模效率的值也不会很高。说明银行如果不注重内涵的提升,提高自身内在运作,优化收益结构,规模效率的值很难与之匹配,造成银行整体上的效率低下。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