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选题背景
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破解“三农”难题、扩大内需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郡县治、天下安”, 发展县域经济是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再造一个新山西的难点所在。山西省96个县( 市) ,国土面积占全省的90.3%、人口占全省的72.7%、生产总值占全省的58.8%、财政总收入占全省的50.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56.2%,可见,大力发展我省县域经济对于全省转型跨越发展、实现五年内再造一个新山西具有的重要意义。县域金融是现代县域经济的核心。我们要通过建立现代县域金融制度,创新县域金融体制,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县域金融体系,来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2010 年中央 1 号文件也要求增强县域金融服务能力,并明确了银行涉农贷款比例,强调了加大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对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战略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山西省县域金融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是县域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相结合的县域金融体系。但由于上县域金融机构成本高,风险大,自身亏损严重,没有很好的服务于县域经济发展,反而成为县域资金流向城市的重要渠道。在县域地区,金融机构只吸收存款,而不愿向农户及中小乡镇企业发放贷款,县域地区的大量资金通过正规金融渠道流向城市,使县域地区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服务现状和县域金融体制改革在支持农业和县域经济发展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为进一步优化县域金融体制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
1、在县域经济中,成熟的县域金融制度起着核心和枢纽的作用。一是县域金融作为商业机构通过吸收存款,聚集广大农民的富余资金,并利用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引导资金合理流动,提高资金在支持生产和流通中的经济效益;二是县域金融机构作为政策性机构代表国家发放贷款,支持农业、县域、农民的发展,促进国家产业和地区发展战略的实现。不成熟的县域金融制度使得资金的聚集和有效配置都受到抑制,这种抑制又阻滞了生产和收入的增长速度,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羁绊。
2、当前县域经济的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县域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增收难的矛盾突出,尤其在山西省相对落后的省市显得尤为突出。目前资金匮乏是制约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整体推进县域金融体制改革,实现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为三农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有效的支持社会主义新县域建设的金融体系,已成为县域金融发展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本文立足于山西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与金融服务情况,探讨构建与山西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
1.2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以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及金融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理论为支撑,通过对县域经济发展金融服务现状的分析,解析金融服务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所在,提出能有效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措施及政策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实证研究方面将对山西省县域金融服务现状、县域金融的供给等做定量分析,寻求制约县域金融的主要因素,为建立健全县域金融支持体系,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提供实证依据。
2.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金融抑制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麦金农对金融抑制理论的描述分析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分为企业、住户和政府机构,且三者相互隔绝,他们拥有不同的生产要素、产品价格、技术条件和资产报酬,简言之,“市场不完全”。第二,小企业和农户的资金来源只能是通过自身的内部积累和融资。第三,由于政府的管制实际利率太低,甚至是负数,这导致储蓄不足,融资低效率。金融抑制给经济体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1)扭曲了金融资源的价格,造成虚假供求关系。(2)导致金融市场发育不健全,损伤市场对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3)出现“二元”结构。二元结构包括两个状态:1、县域经济中的金融体系呈现两个层面,分为拥有现代化管理的正规金融机构组织和技术相对落后的非正规金融组织。正规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入大企业、回报率高的领域,而大量的中小企业和农户只能通过非正规金融机构获得同时支付高额的利息。1987 年 Pischke、Adams 和 Donald 实证考察了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借贷市场,并验证了金融抑制理论,即在发展中国家能够从正规金融部门获得贷款的农户仅占总体农户的极少部分。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县域金融服务中的道德风险被经济学家提出分析,斯蒂格里茨等人发表的《金融约束: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一文对金融约束进行了详细分析,极大地丰富了金融发展理论。金融约束论认为金融机构在政府部门的干预下推进了金融深化程度,同时经济学家提出金融约束政策适合在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推行,由政府部门来制定存贷款利率,并干预金融市场的准入与竞争。关于农村金融市场“失灵”,雅荣、本杰明、皮普雷克(1998)认为导致一般金融市场存在的障碍性、缺陷性市场“失灵”的因素,如宏观经济环境、政府的价格控制、信息不完全、法律和监管对金融市场各种形式的限制障碍等,农村金融市场都不可避免,并且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市场由于人口密度低、平均贷款额度小、人均储蓄少,发展中国家实施偏向城市的政策等形成 “系统性缺陷”。
3.山西省县域金融服务现状分析 ......... 8
3.1 县域金融服务的内涵与范围 ....... 8
3.1.1 县域金融服务的内涵 ........ 8
3.1.2 县域金融服务的范围 ........ 9
3.1.3 县域金融与城市金融的区别 ...... 10
3.2 山西省县域金融服务的现状 ...... 11
4.山西省县域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19
4.1 山西县域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 20
4.2 山西县域金融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28
5.完善山西县域金融服务的思考 ....... 34
5.1 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 ........ 34
5.1.1 明确商业银行在县域经济发展......... 35
5.1.2 鼓励和引导其他金融组织... 35
5.1.3 大力发展农业保险 .... 35
5.2 创新县域金融服务....... 35
5.2.1 完善金融服务产品的供给结构 ........ 35
5.2.2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中的支付结算方式......... 36
5.2.3 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 ........ 36
5.3 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 ........ 36
5.3.1 加强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 37
5.3.2 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 37
5.4 提高员工素质,增强服务意识......... 37
结论
金融对县域经济支持力度大小取决于金融制度的创新以及经济金融环境改善程度。我省虽然初步建立了政策性金融、商业银行和信用社为主的县域金融组织体系,但业务范围比较窄,业务种类单一,完全意义上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尚未发育成熟,缺乏完善、清晰、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为更好满足不同经济主体的需要,应在适度竞争的市场基础上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
县域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效率的基础之上,县域金融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增加信贷供给,改善县域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县域金融机构的自身良性发展和经营效率之上,只有如此金融支持才有动力和持久性。目前县域金融市场缺乏竞争,县域信用社始终在县域金融市场上居于垄断地位。由于缺乏来自外部的良性竞争,县域信用社改善内部管理、加强金融风险控制的动力不足,造成了县域信用社运行的低效率,致使信用社改革成效不大,难以支撑县域金融主力军的地位。适度放松县域金融市场准入限制,培育社区银行、村镇银行、互助合作社及发展县域的商业银行,实行县域金融市场退出机制,加强市场竞争机制建设,只有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县域金融才能有效扩大金融服务,满足县域融资需求,提高县域金融效率,发挥县域金融功能,努力培育多元化县域金融金融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三联书店,1988.
【2】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舒尔茨.经济增长与农业[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4】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张杰.中国县域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成思危.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国的县域金融[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7】温家宝.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N].中国证券报,2007-03-02
【8】周小川.关于县域金融改革的几点思路[J].经济学动态,2004(8).
【9】陈亮.撬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金融支点——关于县域金融服务体系的功能演进与改革发展[J].新华文摘,2006(11).
【10】姚耀军.中国县域金融体系的资金配置功能分析[J].金融与保险,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