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理论研究
(一)差异教育理念
在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差异教育理念其思想渊源和发展脉络,梳理和重构其发展历史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基本内涵和核心主张,辨析其特质,明确差异教育理念的时代价值以及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1.差异教育理念的文化渊源与理论基础
(1)思想萌发:因材施教教育思想源远流长
差异教育理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至孔子的“因材施教”教育原则与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的提出,有其客观的历史条件,是在孔子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并发展的。春秋时期,由于经济所有制的变化,官学衰废,私学兴起,接受教育不再是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私学向平民开放,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就孔子的学生来说,不仅数量日趋上升,学生的情况也颇为复杂,从年龄阶段、社会成分、国家和种族、文化水平、道德素养、性格特征和学习需求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孔子在承认学生间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听其言而观其行”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意思是:“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1]由此可见,孔子用一字即可概括学生的主要特点,其对学生是十分了解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论语》中记载了许多学生提问什么是“仁”,“孔子根据樊迟未知仁的基本思想、颜回未知仁与礼的关系、仲弓与子贡不知实行仁的方法、司马牛为人多言而躁、子张为人较为偏激等情况”[2],围绕仁道这一中心原则,作了不同的回答。孔子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与方法,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面对学生数量庞大,学生个体间差异明显的情况。首先,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其次,对学生进行了解并作出评价;再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最后,培养出多元化的人才。这种教育理念及教学策略在差异教育理念中也可洞见,“因材施教”对差异教育理念有着珍贵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所以,差异教育理念的文化根源与历史根基可以追溯至孔子的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因材施教”教育思想为差异教学提供了宏观的教育理念以及最初始的教育原则及方法,但“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只是停留在“直觉论证”之中,并没有科学地论证其中的观点,以教育理念的方式奠定差异教育理念的基调。
教育管理论文参考
(二)教学模式建构
1.教学模式建构的基本内涵
教学模式的建构即创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为了实现某些教学目标,在条件适用、受众群体合适的情况下遵循一定原则,按照计划的程序采用的一些列教学方式方法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教学模式的建构来自于教育理念的实施或是教学实践经验总结。
2.教学模式建构的基本结构
教学模式建构的基本结构是指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所应该包含的要素。尽管人们对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不一,但对教学模式结构的认识基本趋向一致。概括起来,任何教学模式都包含着理论依据、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形成历程、实施程序、操作策略、效果评价和典型课例八个要素。这些要素各占有不同的地位,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彼此联系,相互蕴含、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建构的基本结构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第一,理论依据和教学理念是教学模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依据,它对其他要素起着导向作用;第二,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它制约着实施程序、操作策略,也是效果评价的标准和尺度;第三,实施程序是教学模式实施的环节和步骤;第四,操作策略是选取的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安排方式;第五,效果评价保证教学模式功能的有效发挥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调整或重组实施程序、操作策略等,以便使教学模式进一步得以改造和完善。第六,典型课例是教学模式实践样态的呈现,包括课例名称、自然信息、教学设计、教材正文部分、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和专家点评七个部分。一般来说,教学模式的建构要包含这些要素,至于各要素的具体内容,则因教学模式的不同而大有差异。
......................
二、个案学校素描
(一)学校历史文化
梳理学校历史文化发展,明确差异教育理念下“学-研-用-创教”教学模式建构的支持性氛围。2007 年,S 校提出“差异教学”的办学思想。2011 年开展《实施差异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实验。2017 年,入选“生态教育理念下南关区区域学校改进项目”改进学校之一,开始了学校改进的路程。2018 年 11 月,正式确立学校办学理念——差异教育。
1.历史传承,共同建设
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为 S 校教学模式的创建打下坚实的基础。S 校始建于 1954 年,距今已有 66 年的历史。在 S 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从民办校到公办校、改制校到优质校的过程,分别于 2000 年、2011 年接收两所学校划归到本校中,整合了教师和学生资源。其坐落在市中心也是老城区,南、北两个校区一路之隔,现实行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现有 2000 余名学生,50 余个教学班,200 余名教师。学校附近有多所小学、中学、大学,可以实现“学校共同体”、“校校共育”。
教学模式创建和学校办学理念的相互成就、共同建设。在 S 校发展历史中,一直秉承“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理念。2007 年,学校组织了“实施差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题教学开放活动,这次开放活动获得了各界的好评,也坚定了 S 校对于“差异教学”研究的信心。这是 S 校对教学模式创建的初探,并就此萌生引用“差异教学”思想为自己的办学理念的想法。
2.要点切入,整体共进
以“差异教学”为切入点,促进学校整体提质优化。“差异教学”的研究作为 S 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宝贵资源,也作为学校改进工作的切入点,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帮助学校实现发展。
2011 年,S 校开展了《实施差异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实验,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深入探索差异教学的思想要义,立项省规划课题,同时确立了 8 项子课题进行拓展研究,在这个阶段 S 校“摸着石头过河”深入了解差异教学思想,在摸索中前进,深化落实了对“差异教学”的研究。在全国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国家要求整体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品位,着重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依托东北师范大学 U-G-S 教师教育模式,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建立起了合作关系,“生态教育理念下南关区区域学校改进项目”应运而生,为 S 校的发展提供有利时机。
...............................
(二)学校课程体系
S 校差异教育理念下“学-研-用-创”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密不可分。
1.学生中心,有机整体
S 校教学模式的建构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从学生出发,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实现学生的差异发展为目标。
学校建设“炫彩”课程体系。“炫彩”,原为闪耀光彩之义,也可以解释为炫丽多彩;其中,“炫”有闪耀、彰显、发展之意;“彩”指智慧、特长、亮点。“炫彩”在课程实施中可做闪耀光彩、发展智慧、培植特长、彰显亮点解释,而且课程实施的目的也是为了每个学生各扬其长、炫丽多彩,通过“炫彩”课程,人人成就精彩的自己。
“学-研-用-创”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形成有机整体。有机整体说是指课程与教学具有内在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是不可分割的。[1] 可以说,课程体系引导教学模式的建构,教学模式是课程体系的践行。课程与教学共同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为学生学习构建有机整体。丰富多彩的课程也为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宽广平台。
2.多元共生,相辅相成
“学-研-用-创”教学模式与“炫彩”课程体系相辅相成,实现学校综合育人目标。“炫彩”课程共分为七大领域。第一,语言与文学课程,依托语文和英语两大学科开展的富有学科特色、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的延展性课程。第二,人文与社会课程,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第三,数学与思维课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诸多创新能力。第四,运动与健康课程,分年龄段开设不同的运动项目,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奋力进取精神,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运动的了解与热爱。第五,艺术与创意课程,分学段开设不同的创意音乐、创意美术课程,满足学生需求,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第六,科技与创新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技知识和方法、科技实践能力。第七,实践与拓展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这七大领域注重培育学生不同的素养,共生在学校同一个课程体系当中,互为补充,构建出“炫彩”课程结构。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有一定的自主性。依托于“炫彩”课程的七大领域,可以实现综合育人的课程目标。
教育管理论文怎么写
三、差异教育理念下“学-研-用-创”教学模式的建构历程...........................33
(一)学校理念启发阶段......................................33
1.“三步教学策略”..............................33
2.问题反思.......................................33
四、差异教育理念下“学-研-用-创”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39
(一)理念解读..........................................39
1.奠定理论基础..............................................39
2.营造文化场域.......................................39
五、 差异教育理念下“学-研-用-创”教学模式的建构机制........................47
(一)多元主体联动合作机制..................................47
1.学校发展的指引....................................47
2.教育局提供契机..................................48
六、典型课例呈现及效果分析
(一)课例呈现
1.七年级语文课《木兰诗》
语文学科七年级《木兰诗》教学课例
教师:C 老师
【教学内容分析】
《木兰诗》选自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八课,本单元主要体现爱国感情,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爱国情感之美。作为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木兰诗》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和优美的诗歌语言。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分析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英雄木兰的形象,还要走进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世界,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学习各种修辞手法,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对学习保持着很强的好奇心,有很强的表现欲望。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更好的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初一学生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品析语言、分析修辞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指导,进行有效的训练。
【教学策略分析】
为了解决了以往教师课上教授诗歌基础性知识的冗长和枯燥,课上释放更充裕的时间,对诗歌内容进行深层的更富创造性的学习和研讨,本课尝试运用差异教育理念下“学-研-用-创”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即课前的独立学习——掌握基础性知识;课堂上引导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和延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不仅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标。
.............................
七、结论、反思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研究结论主要包含建构教学模式的结果指向、机制形成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
1.教学模式建构的结果指向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共同促进
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发展,其结果指向不拘泥于促进学生发展。在建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也逐步提高。所以,教学模式的建构是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个性发展为结果的。
(1)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
①教学观念的转变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建构教学模式的结果指向之一。传统教学思想侧重于教师如何去“教”,更突出教师在课堂的表现,S 校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传统教育思想更是根深蒂固。尝试建构学校特色教学模式必须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在建构差异教育理念下“学-研-用-创”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了差异教育理念作为教学指导思想的要义,能够正确地看待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与宽容,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教学模式的建构实现了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目标。差异教育理念下“学-研-用-创”教学模式的建构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
②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的教学方法由以前的讲授法、谈话法转变为现在的个别指导法、讨论法等。教师的指导与点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但是教师讲课的时间少了,把有限的课堂容量更多地交给学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降低对教师的要求,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预设课堂中会发生的多种情况,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