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高职院校勤工助学模式探析——以福建省5所高职院校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0125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育管理论文,本文提出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的勤工助学模式。树立精准理念,通过精准人员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育人,进一步提高勤工助学工作实效,实现经济助困和实践育人的目标。

第一章 高职院校现行勤工助学模式述评

第一节 高职院校现行勤工助学模式
高职院校勤工助学是指高职大学生在学校统一组织和管理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实践活动。[1]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资助方式的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工作也逐渐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多元化。高职院校勤工助学模式,从单一的传统型勤工助学模式逐渐发展出智力型勤工助学模式、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等符合时代特色,符合高职大学生现实需要的新型模式。
一、传统型勤工助学模式
传统型勤工助学模式是指在学校组织和管理下,经济困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学校提供的助教、助研、助管或者学校规定许可范围内的其它合法劳动,获取相应经济报酬的社会实践活动。
传统勤工助学模式诞生于勤工助学兴起和发展之初,当时的勤工助学又叫勤工俭学,主要是为了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经济困难,当时的勤工俭学更注重经济,对于在工作实践中的育人性质较少关注。
高职院校传统勤工助学模式,在学校组织和管理下,设立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管理人员。管理服务机构一般设在学生工作处或团委部门,有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或兼职人员。管理服务机构负责协调与学生勤工助学工作有关的学校部门,联系学生勤工助学具体工作。管理机构负具体责制定和完善全校学生勤工助学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实施方案等,并负责具体实施、管理和监督。
...............................

第二节 高职院校现行勤工助学模式评价
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在高职学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实践育人作用,国家、社会、学校高度重视,党和政府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政策, 从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的管理规定到具体的勤工助学基本原则、组织纪律、劳动报酬等加以具体指导,经济投入也是逐年增多。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经过多年发展,传统勤工助学模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背景的转变,勤工助学模式也逐渐呈现多元化。
现有勤工助学模式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工作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一定积累。在完成学校资助任务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经济作用发挥中起到了助困的作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了育人作用。在经济资助功能发挥方面,帮助了一大批家庭经济上遇到困难的学生和家庭,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实际的经济困难,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发挥出了应有的助困功能。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实践来育人,贫困学生通过实践工作获取劳动报酬,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并让学生通过劳动体会自力更生。通过岗位来育人,设置不同类型的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得到成长锻炼。如劳务型、管理型、专业型岗位,让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增长知识、增长才干。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新时代精准扶贫背景下,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在发挥助困和育人作用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具体体现在人员识别、帮扶措施、管理规范、育人效果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教育管理论文怎么写

..............................

第二章 精准扶贫对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 精准扶贫的内涵和意义
一、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其主要内涵可概括为“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六个精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

“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贫就是要通过志智双扶,提升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形成长效机制。志智双扶是手段,增加内生动力是目标。扶志就是建立自信力,根据贫困人口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通过不同措施,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建立自信和勇气。扶智就是扶能力。根据贫困人口所处地域和自身特点,帮助贫困人口补知识、学技术、建思路,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外部的帮扶只是暂时的,各种外部帮扶只治标,内部的提高才是长久的,内部提升才能治本。必须采取不同措施,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激发贫困群众斗志,改变“要我脱贫”局面,形成“我要脱贫”信念。最终通过志智双扶提升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形成长效机制,达到良性循环,阻断贫困。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六个精准”分别从人员、项目、资金、措施、地域、效果方面作出明确的要求,对人员的要求是扶持对象识别精准,对帮扶措施的要求是项目安排要精准,在资金安排上面的要求是资金使用精准,在帮扶手段上面要求措施有针对性要到户精准,在地域帮扶上因村而异派人要精准,最后在效果上要求脱贫成效要精准。
“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要解决好这四个环节,即是要把握好“六个精准”要求,这是与“六个精准”精神内涵一脉相承的。首先“扶持谁”问题就是要把握好扶持对象精准要求,摸清贫困人口基本情况,把真正贫困群众识别出来,做到贫困人口有数量、贫困程度有等级、贫困原因有分类,为后一阶段“怎么扶”打好基础。接下来便是“谁来扶”的问题,精准扶贫实现的是全面脱贫,全国都是一盘棋。中央负责统筹,做好顶层设计。省一级负总责,负责落实中央政策、方针,督导落实情况。市县一级抓落实,做好上级政策落实,制定具体扶贫工作机制。接下来是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这是关键,与“六个精准”中措施到户精准要求一致,是要具体措施落地。按照中央要求,根据贫困的具体情况,分类分配分阶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采取不同措施具体落实。
............................

第二节 精准扶贫对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工作的新要求
对照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即是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的最终目的。对照精准扶贫基本工作要求,六个精准即是精准扶贫对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工作新的工作方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工作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育人方面精准施策。
精准识别是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工作的前提。精准扶贫要求扶持对象识别精准,扶贫必须精准识别工作对象,真正弄清楚扶持谁,这是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作。只有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才能确保扶贫精准实施。精准识别是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精准实施的前提,精准识别是解决高校资助工作中确定“扶持谁”的根本性问题。识别工作是按照科学规范的步骤和方法,将扶持对象识别出来,了解情况,分析原因,摸清帮扶需求,为资助工作和帮扶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精准识别,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的目标实现才有保障。实现精准识别,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实践才能有效开展。勤工助学工作中应加强准入制度建设,明确运作机制,实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是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工作的关键。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勤工助学人员识别工作中,信息传递非常重要,要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获取勤工助学信息,然后学生才能通过有效的途径参加勤工助学。通过调查大学生获取勤工助学信息的途径,其中老师推荐占 56.16%,同学之间介绍占比31.52%,学校宣传公告 10.51%,网络渠道 1.82%。从实际数据来看,大学生获取勤工助学信息的途径相对单一,还停留在传统的信息获取层面。现代信息技术使用较少,网络化、信息化程度不高,通过网络渠道获取的信息只占 1.82%,现代信息传播方式有待提高。从参与勤工助学活动的地点选择来看校内居多,校内勤工助学占比 90.91%。从调查实际数据来分析,高职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还是热衷于校内参加,就近参与。


教育管理论文参考

................................

第三章 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现状调查与分析.......................................28
第一节 高职院校大学生勤工助学调查方案.......................................28
第二节 高职院校大学生勤工助学调查结果 ........................................29
第三节 结合精准扶贫理念对高职大学生勤工助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33
第四章 基于精准扶贫理念的高职院校勤工助学模式建构..........................................38
第一节 模式建构的背景、思路和原则..............................................38
第二节 基于精准扶贫理念的高职院校勤工助学模式........................40
第三节 模式的可行性分析和优势分析................................................41
结语....................................51

第四节 基于精准扶贫理念的高职院校勤工助学模式建构对策

一、严格标准客观科学的实现精准识别
精准识别是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精准实施的前提,是解决确定“扶持谁”的根本性问题。实现精准识别,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的目标实现才得以保障。实现精准识别,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工作实践才能有效开展。实现精准识别,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工作效率才会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工作应加强勤工助学工作制度建设,明确运作机制,实现精准识别。
高职院校完善勤工助学识别和准入制度应当把握以下原则: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勤工助学工作的目的就是通过有效的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困难学生家庭资助水平,保障困难学生同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以达到教育公平,从而推进社会公平。鼓励参与原则。高职院校应正确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勤工助学活动,通过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素质。统筹兼顾原则。目前各高职院校资助面较广,基本达到应助尽助、不漏一人的工作要求。高职院校勤工助学首先要保障困难学生,在此基础上也要照顾家庭经济一般大学生的勤工助学需求,做到统筹兼顾。动态掌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把握动态及时识别把勤工助学岗位给予真正需要的对象,使他们及时参与勤工助学,得到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也都是暂时的,到 2020 年我们国家基本实现消灭贫困,人民都将解脱贫困。
............................

结语


高职院校勤工助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领域落实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在新时代精准扶贫背景下,应该深刻把握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做好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工作,探索高职院校勤工助学新模式。为此,本文提出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的勤工助学模式。树立精准理念,通过精准人员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育人,进一步提高勤工助学工作实效,实现经济助困和实践育人的目标。
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工作要服务于培养人才工作大局,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做好经济资助和实践育人工作,还要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教育引导学生自信自立自强、感恩社会、回馈社会,将来成为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本文认为运用精准理念从经济助困和实践育人工作上精准发力,加强育人实效,从思想上和能力上培养学生,达到受助、自助、助人的可持续勤工助学资助育人模式。但由于研究能力有限,本文仅仅是从国家精准扶贫背景下借助精准扶贫思想来提出探索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工作新模式,为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思路。希望本文提出的观点是抛砖引玉,将来会有更多的同仁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