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路径探讨——基于中高年级教师的个案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0128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育管理论文,本论文选择质的研究范式,并采取个案研究的具体策略,将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学科特点、学科内容、学生思维水平等多方面因素设计访谈提纲,并进行两轮访谈,进而对访谈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与归类,将小学数学教师隐性知识进行了维度划分,即关于学科内容的隐性知识、关于学生方面的隐性知识和关于教师自我的隐性知识。之所以将小学数学教师隐性知识进行以上维度的划分具有以下三方面理由:一是受学科内容、学科特点以及知识编排体系等因素的影响;二是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三是受教师学科背景、教学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2019 年 CCTV-1 举办的《主持人大赛》给许多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记忆。其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深深触动我的内心:该选手叫刘仲萌,在考核主持人“脚力”环节中,他讲述了以“走近患病老兵,老人难忘战友情”为主题的故事,具体内容是这样的:这位老兵叫蔡步洲,身患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的记忆时常处于混淆的状态,而为了留住曾经当兵时最光荣的时刻,蔡步洲老人借助写日记的方式,努力留存对当兵的这份情感,以及战胜敌人必胜的信念。
从知识分类角度而言:“情感与信念也是一种知识,是一种隐性知识。”借助写日记的形式对情感与信念的抒发,实际上就是将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成可表征的显性知识,即实现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目的。而关于个人隐性知识(情感、信念等)通过“故事化”的表征方式展现在众人面前,同时引发更多观众的深入思考,使人们流下感动泪水的同时,更加体会到当兵人的艰辛,从而促使人们更加热爱和平安宁的祖国。
蔡步洲老人的故事感人肺腑,也由此引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在智能化的时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教育我们的学生,如何将书本知识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效融合,如何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等。基于以上思考,笔者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阐述:
(一)人工智能时代下,对教师知识结构提出更大的挑战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今,随着人工智能的到来,对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此时,教师仅仅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教师秉承做到“教中学、学中思、思中悟、悟中行”的教育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既要研究教材,又要研究学生,更要反思自己,进而不断完善与充实教师个人的知识结构。
(二)“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教学目标的变化是课程改革最直接的体现形式。自 2000 年以来,教学目标经历多次变革。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恰好与麦克利兰所提出的“冰山模型”相吻合,“技能”的掌握也就是隐性知识,“过程与方法”是关于如何去做的知识;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视作隐性知识的表现形式。
.............................

二、研究目标与意义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与反思,构建以小学数学教师群体为研究对象的隐性知识显性化 SECI 模型,领会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对师生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2.运用访谈法、课堂观察法以及文本分析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收集与研究个案相 关的数据,并对其整理、编码与分析,为小学数学教师隐性知识维度划分,对小学数学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障碍分析,以及为探寻小学数学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提供依据;
3.基于对小学数学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路径探寻,进而完善小学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专业品质,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提供新路径。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选择质的研究及个案研究的缘由
质的研究强调:“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具体研究方法相结合的形式,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最终形成具有一般性的结论。”本研究之所以选择以质的研究范式为主,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对研究问题特点的考虑;二是对研究者参与控制程度与数量的考虑;三是对研究结果呈现方式的考虑。
首先,本研究是探析小学数学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路径,由于隐性知识具有高度的个体性与情境性的特点,同时教师之间的知识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需要本研究最终选择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并对其持续探究,明确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师隐性知识的维度,如何对小学数学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进行障碍分析,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路径模型,小学数学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意义是什么。由此可见,本研究最终回答了“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而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通常采用质的研究方法。
其次,笔者选择关于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的研究,主要是计划通过观察、访谈以及文本分析等具体的研究方法获取相关数据,而这些数据通常是在自然状态下获取,研究者参与控制的数量和程度有限,所以选择质的研究更为合适,反之选择量的研究更合适。
最后,量的研究最终结论主要是对因果关系的具体表述,质的研究最终结论是对自然状态下收集数据,进而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是“对论题的详细的看法”。③而本研究恰好是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具体的研究方法收集数据,从而对所得结论进行整体性与系统性描述。


教育管理论文怎么写

...........................

二、选择研究对象的基本要求
目的性抽样属于质的研究中运用最多的“非概率抽样”的方式,即根据研究目的抽取能够为所研究的问题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量的研究对象。③同时质的研究对选取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获得解释性理解较为注重,因此选取的研究对象样本一般较小。④该研究注重对小学数学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路径的探究,在研究中以收集数学教师知识、隐性知识以及隐性知识显性化策略的数据作为第一要务。
因笔者是一名某市区的一线基础教育工作者,所在学校在师资、生源等方面较好,但也有它自身的不足,比如年轻教师比较多,存在教学经验尚且不足的现象。因此,在选择个案时首先考虑到该数学教师的教学经历、大学所学专业以及对工作的热情度等因素,对更多因素的考虑更能保证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在教学知识、教学信念、教学智慧等方面更具有稳定性。
更具有稳定性。
基于以上考虑,研究者对个案的选择将赋予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研究对象至少要达到本科学历,所修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小学教育、及其相关专业;
2.从事小学数学教学超过六年,且保证对同一个年级教过两次;
3.至少保证截至目前仍然对小学教育工作保持热情,喜欢与学生交流,喜欢研究教学;
4.研究对象在教学过程中,获得过区(县)级及以上教学成果,例如:区(县)优质课一等奖、省市级“优课”等奖项;
5.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6.对计算机协助课堂教学具有较高认同感。
结合以上条件的限定,最终选择冬老师(化名)作为研究对象,冬老师 2012 年毕业于一所师范大学数学系,并于当年考取教师事业编,成为一名专业的数学老师而且还曾有过当班主任的经历。当然除了以上条件之外,选取冬老师作为研究对象还有一个原因:因与冬老师较为熟悉,且早已成为 QQ 好友,无意中发现了冬老师曾写过的一篇日志,看得出冬老师文采斐然,成为我心目中的偶像。
.........................

第三章 小学数学教师隐性知识的维度 ....................... 23
一、教师关于学科内容的隐性知识 ......................... 25
二、教师关于学生的隐性知识 ........................................... 28
第四章 小学数学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 SECI 模型 ............................. 35
一、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 SECI 模型 ............................ 35
二、小学数学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 SECI 模型 ............................ 39
三、小结 ............................ 44
第五章 小学数学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障碍分析 .............................. 45
一、教师群体的专业类别较复杂,对学科内容理解缺乏深度 ................. 45
二、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较匮乏,对学生主体地位认识较薄弱 ............... 46
三、教师事务繁杂,潜心研究与自我反思的时间不充分 ..................... 47

第六章 小学数学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路径探寻

一、教师关于学科内容的隐性知识显性化路径
数学学科内容的呈现一般以教材为媒介,而数学教材的作用主要围绕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设计学习主题、梳理基本线索以及构建知识结构。同时,教材的编写是由专家、学者们共同编写而成,因受思维方式、学习经历以及地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编写者针对同一问题或许会持有不同的观点。因此,教材编写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目标的指向及其实现程度,而对一线的数学教师而言,在遵循教学规律和数学知识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知识和活动经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凸显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
关于教学内容的调整、知识体系的重建以及教学风格的凸显等,需要教师个人领会、和对教学的理解,这与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是一种领会不谋而合。① 基于笔者与访谈对象(冬老师)的交流以及研究者个人对小学数学学科内容的了解,将以“教师对教材的研读与运用”为例,探寻小学数学教师关于学科内容的隐性知识显性化路径,并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维度展开对小学数学学科内容(人教版为例)的梳理,探寻相关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统整具有较强相关性的知识点,构建教师个人知识体系,依据小学数学教师隐性知识转化的 SECI 模型,实现小学数学学科内容的隐性知识显性化。


教育管理论文参考

..............................

结论与展望

一、对小学数学教师隐性知识维度的划分,为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指明方向
本论文第四章主要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师隐性知识的维度,主要涉及三个维度:关于学科内容的知识;关于学生方面的知识;关于教师自我的知识。同时,笔者基于对研究数据、文本资料的分析将每一个维度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进行访谈数据的归纳分析与细化的过程中,秉持维特根斯坦对隐性知识的解释,即弱的隐性知识和强的隐性知识,从而保证关于每一个维度下教师隐性知识可表征或可表述(图 3-2)。
(一)为什么要进行小学数学教师隐性知识维度的划分
自 1958 年波兰尼在《人的研究》中提出:“隐性知识”的概念后,许多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对隐性知识的研究颇感兴趣。其中,国内外教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主要是倾向于教师隐性知识及其显性化的研究,不过大多数文献对研究群体的界定比较模糊,只有极少数文献将研究对象聚焦到某一学段或某一门学科教师身上,最终导致关于教师隐性知识的研究结果大同小异,研究结论缺乏创新性。
本论文选择质的研究范式,并采取个案研究的具体策略,将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学科特点、学科内容、学生思维水平等多方面因素设计访谈提纲,并进行两轮访谈,进而对访谈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与归类,将小学数学教师隐性知识进行了维度划分,即关于学科内容的隐性知识、关于学生方面的隐性知识和关于教师自我的隐性知识。之所以将小学数学教师隐性知识进行以上维度的划分具有以下三方面理由:一是受学科内容、学科特点以及知识编排体系等因素的影响;二是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三是受教师学科背景、教学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基于以上缘由,将小学数学教师隐性知识进行维度划分,一是能够促使教育同行对数学教师隐性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入;二是知识分类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