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与人文之争是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这一历史进程的文化主线
科学化是高等教育近代的本质规定性,近代科学进人传统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近代化的主要标志.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一种人文文化,中国传统高等教育是人文本位的,其人文流弊较严重,西方近代科技要进人传统高等教育是比较困难的,科学(主要是西方近代科技)与人文(主要是传统人文的积弊)之间必然产生激烈的斗争.从文化学的角度看,这一斗争是贯穿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始终的文化主线.抓住这一条主线,有利于理清和认识纷繁复杂的近代中国高等教育.。
(一)科学化是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本质特征
近代化起于大工业运动,主要指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是一种全面的社会变革过程.这种社会变革就其本质看,是以大工业为主要特征的,是以生产力的发展或工业化的水平来衡量的.由于科学技术具有巨大的生产力价值,而且本身就是生产力,因而,在工业化运动中,科学技术常被用来表征工业化从而也是近代化的水平;工业化水平的发展关键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教育程度、管理能力和科学素质尤其是技术水平。在生产第一线,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不但需要受过初等和中等教育的熟练工人和初级技术人员,而且越来越需要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不但要求劳动者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还要求劳动者具备与近代大工业生产相适应的意识、态度和行为方式,包括科学态度和精神;不但需要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与管理者,还需要大量的把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科研人员和培养人员。...........
二、清末高等教育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科学艰难进入中国近代高等教育
历经了从1862年设立京师同文馆到1911年清政府灭亡的近半个世纪的艰辛历程,西方近代科技终于艰难地进入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虽然这一地位的取得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但其影响和意义却是巨大的,因为“在一种文化冲突中,一旦被击的社会防卫中打开了一个最小的缺口,一个事件就不屈不挠地继续引发另一事件。”中国高等教育终于义无返顾地踏上了艰难的近代化征程。这一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洋务运动时期(1862-1894 );维新变法时期(1895-19012 );“新政”时期 (1903-1911)。洋务运动时期,以“西艺”教育为主的科学教育在传统高等教育身上打开了一个缺口。维新变法时期,科学教育扩大到“西政”教育,但直到《癸卯学制》的颁布为止,以进行科学教育为主的新式学堂和以进行人文教育为主的官立学校一直是并立的,清末“新政”时期的一系列改革结束了这种并立局面,科学教育名正言顺地进入官立学校,高教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下面对这三个时期的斗争情况进行择要介绍。
(一)洋务运动时期高等教育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
中国传统高等教育制度到鸦片战争后其内外部矛盾更加突出,各种弊端暴露无遗。为了挽救穷途末路的专制政权,清朝统治者更是前所未有地强化了高等教育的封建人文性。传统高等教育己严重束缚了科学在高等学校中的发展。.............
(二)、维新变法前后高等教育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
甲午战后,中国的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了“恃商为本”(王韬).“商握四民之纲”(薛福成)、“富强为先”、“以商立国”(康有为)等主张,并要求开矿藏筑铁路,造船、造币、开银行,对科技上的发明创造进行奖励;在文教上主张废八股、兴学校、派遣留学生,成立各种学会,据统计,1895-1897年间,全国各地兴办学堂、学会、报馆、书局等共61处,像“农学会“(上海)、《算学报》等都是中国近代学会和科技刊物的肇始.。严复还把以培根为代表的西方近代科学方法论的思想介绍到中国,并大力提倡.在伦理观上,一些开明人士主张“义利合”、“开明自营”(严复)的资产阶级合理利已主义,提出功利和道德必须统一的原则,这对封建禁欲主义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工商业,为科技进步扫清了思想障碍。
1.从“中体西用”到“会通中西”一一高等教育思想的斗争
甲午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的失败证明了洋务派的洋务高等教育的失误.资产阶级维新派“会通中西”的“西政”教育思想与洋务派“中体西用”的高等教育思想在多方面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三、民国时期中国高等教育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一一科学对人文的胜利............................22
(一)“科学”“民主”乎?复古、“玄学”?—高等教育思想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23
(二)从斗争到融合——高等教育课程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30
四、几点结论..............................................................................................................................32
(一)近代中国高等教育思想观念的文化心态分析..............................................................32
(二)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是由经史大一统的传统人文课程向以西方近代科技为
主的近代课程转变的过程。........................................................................................................ .35
(三)维持!日有政治秩序的需要是高等学初次教育存在的强大社会基础之一,高等
教育近代化的科学与人文之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科学与政治之争,先进与落后之争......... .37
(四)中国近代高等学校科学教育发展的几个特点.............................................................38
五、关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42
(一)当前洲门仍应在高等教育中加强科学教育.................................................................42
(二)高校科学教育的现代化一一一种价值论的思考........................................................45
(三)高等教育必须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47
结语:
高等教育近代化最根本的是课程、体制、观念的近代化,其中,观念的更新是前导,体制的改革是关键,课程的改革是核心。本论文主要从观念、课程这两个方面来考察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历程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这一文化过程.这一文化过程也是一个科学化过程.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历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科学化这一要求并没有为人们广泛地认识或接受,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每一阶段都首先表现为观念上的斗争。由于课程是文化汇集的主要场所,因而也是科学与人文冲突与融合的集中之地.具体来讲,科学与人文之争这一斗争过程表现在高等教育的思想观念上主要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争,表现在课程中主要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之争。由于中国传统高等教育的封建性很强,其人文流弊较严重,而科学教育总体上说能反映和满足中国社会近代化其它方面的需要,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因此,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是一个抛弃人文流弊,培养科学精神的进步过程,最终结果是科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中占据优势.鉴于此,论文在“结论”部分专门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中的科学教育进行了总结,在“思考”部分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科学教育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