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问题导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节“问题导学”的基本理念
从语义切割的角度进行“审题”,“问题导学”融合了“问题”与“导学”两大要素,前者是对后者的修饰,体现了问题教学法与导学思想的融合。
20世纪后期,随着课程改革在世界各国的开展,基十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逐渐成为受到全世界基础教育领域口益重视的重要课题,也成为我国实施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目前,“问题导学”在国外一般称为“Problem-Based Learning",缩略语简称为“PBL",中文表达另有多种表述,如“问题本位学习”、“基十问题的学习”等,如美国教育学者德莱尔《问题导向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托尔普和赛奇《基十问题的学习(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阿兰兹《学会教学》中《基十问题的学习》等论著,通过生动翔实的教学案例对“PBL”学习原理和操作程序进行了说明与探讨。“问题导学”的流行从根本上凸显了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一教学过程的实质是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为学生的学习作出正确的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会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这样的教学才是有助学生发展的教学。国内就此开展的研究更是方兴未艾,例如陈爱必所著《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刘绪菊等所著《启迪智慧一一问题探究教学研究》、孙春成所著《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策略》、黄河清《中学数学问题导学策略》等,就是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著作。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的目标教学研究中,河南新乡的武镇北先生曾提出过关十目标教学的“六化”理论体系,即目标导学化(教学目标的设置既要做到导教,又便十导学。要针对学生,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是要求,更不能成为教师给自己定的任务。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时刻关注学生,联系学生,体现导与学的有机统一)、导学全面化(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知识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形成整体目标体系)、全面问题化(在确立教学目标之后,对十目标的表述,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以问题的形式来表述目标,唤起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兴趣,从实现目标先导,发挥教学目标激疑功能)、问题操作化(教学目标的表达要根据行为的要求,通过具体行为形式,使主体完成行为内容,明确提出了教学目标是某种行为。如此使目标得以操作,达到导学目的)、操作系列化(教学目标应该条理清晰,有序分层的统一体,形成一个系列,引导学生按一定方法,循一定顺序去开启思维、探究问题)、系列个性化(既要考虑知识的导达,又要体现能力的训练,每条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活动的具体要求,无论是导学激疑,体验思考,还是训练调整,必须明确要求,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这一顶真式理论体系明确提出了“问题导学”的教学论思想。
近年各地兴起的一些教改典型诸如洋思经验、杜郎口“二二六”模式、东庐中学“讲学稿”等,其中也无不含有对基十问题的“导学”这一指向的思考与建构,一些学校也为此探索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这些模式大都具有“讲练结合,少讲多练”、化知识为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和引导教学全程的共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进一步推动了“问题导学”的实践与探索。
新世纪推进的新课程改革,对“问题教学”、“导学思想”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材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渗透。教育部十pool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十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十探究、勤十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显然需要开展问题导学。在随后出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及其教科书中,课程目标、实施建议、习题设计等方面都比较关注问题导向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结合本学科实际提出或体现了相应的精神要求。
张楚庭先生曾谈到:“教学,从根本上说,是思考着的教学引导着学生思考,又让思考着的学生促动教师思考。}fu在这一过程中,问题是最好的营养剂。”②可见,“问题导学”的关键点,归结言,起点是“问”、“问题”的提出和设计,主要反映的是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开发和设定、生成,对应的是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这一核心载体,“有的放矢”必先择其精当之“矢”;支点是“导”,主要反映的是教学论、教学方法,对应的是优化教学过程这一指向,“有的放矢”并非仅仅“中的”即可,还要看如何“放矢”,考察“导”的艺术、水平,“学”的风貌、状态,审视教学的过程方法、情态价值;落脚点在十“学”,“导学”中的“学”有多种含义,或为从师学、教师引领之下的学,或为从伴学、同学之间互助互学,或为自主学、外助之下自己主动学习,几种“学”往往需要融合,必须评估学生学的境界、结果和发展取向。“有的放矢”意在“中的”,但止步十外在的“中的”还不行,还要看“放矢”“中的”的效度和力度,过程与结果并重。以上二点融为一体密不可分,贯穿十教学的前前后后。
第二节“问题导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体现
语文问题导学的基本内涵在十一一以问题为主要载体、运用问题引导和推动语文学习,由此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养、形成优良的语文学习品质的过程。
作为“初中语文”之“问题导学”,显然要受制十初中学段的限定以及语文学科的课程特性,必须基十对初中生学习心理与学习情态的观照,必须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视角加以审视。用这一思路来窥察初中语文教学,我们更愿意把“问题导学”视为一种教学取向、教学体系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着眼十以问题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以问题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以此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
从国颁语文课程文件中,我们可以石‘到“问题导学”生发的基础,窥察到相应端倪
新世纪之初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口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之“阅读”项中提出:“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石‘法和疑问。”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提出:“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意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大纲》强调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出石‘法和疑问”的重要性,强调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着眼十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由此倡导运用“启发”“讨论”“探究”等方式方法。要落实上述教学精神,在教学中必然需要切实重视“问题”以及“导学”的重要意义。
随后颁行的《全口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在有关学习模块的评价建议中谈到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对不同十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子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此外,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上述前提和要求下,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教学及其导引作用一一就显得十分重要,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也是不言喻的。
第二章 语文“问题导学”实践型....................................... 18-38
第一节 语文“问题导学”.............................................. 18-24
第二节 对语文“问题导学”现........................................24-38
第三章 语文教学提..........................................................38-66
第一节 语文教师的“.................................................... 38-48
第二节 对学生“自主提问”的几点审视——.....................” 48-59
第三节 警惕不当导问及教.................................. 59-66
............................................................
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问题导学,首先在十“问题”本身要经得起推敲(主要说的是教学内容和目标定位),如果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存在问题,即使多么善十引导,最终也是无效学习。再一个是方法要力求得当,得法才能学}fn有效,教学方法是个助推器。内容和方法相辅相成,才能使得语文“问题导学”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这里,可以由高到低划大体分为四种层次。
这四个层次,值得语文教师在己的语文教学究竟处十什么状态,“问题导学”的实践中不断反思并细化思考,反观自这种基十学科课程和教学基准的思考对十作为“导师”的语文教师,应该成为一种常态,显然有重要意义。有鉴十此,对十语文教学及其“问题导学”的“教”“学”,我们有如下粗略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