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债券违约会计问题研究—以金鸿控股债券违约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053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研究, 本文从近年来发生的大规模债券违约事件的背景出发,发现公司债融资规模大,期限长,可预测性低,负面影响大等特点,以及债券违约的影响。基于以上分析,以债券违约公司为研究主体,对违约公司债券发行现状、违约现状以及公司债券违约主体特征进行了分析。从外部环境角度来看,违约主体的行业类型,信用评级都有相似特征,与所处地区也有一定的联系,如行业不景气,信用评级低等。从内部环境来看,违约主体有资产负债率较高,盈利能力不佳,流动资金不足等特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的债券市场经历了 30 多年的风风雨雨,发展也日渐成熟。我国上市公司债券在刚性兑付的保护下,一直维持着“零违约”。 2014 年 3 月,国内债券市场长久以来“零违约”的传奇被“11 超日债”事件打破,冲破了刚性兑付和隐性担保的保护伞。而 2016 年 3 月底,之后被称为“违约王”的“东北特钢”十多起连环债券违约事件,被认为是彻底打破债券市场刚性兑付的重要契机。自此,我国债券市场上的违约事件接踵而至。
据有效数据统计,从 2014 年到 2019 年初,共有 105 个发行主体发行的 242只债券出现实质性违约,违约本金规模高达 1946.28 亿元;2018 年末违约率已达 0.95%,较 2017 年的 0.41%翻一番,而 2016 年时,该数据仅为 0.29%。从企业性质来看,违约主体过半数为民营企业(86 家),占比 81.9%,其中央企和地方国企(17 家)占比 19.2%,其他企业占 1.1%。从违约的行业分布上来看,化工、轻工制造、房地产、建筑装饰和商业贸易仍为主要违约行业。从上述数据来看,随着刚性兑付和隐性担保的打破,随着我国债券市场近年来的债券违约事件越来越多,涉及的违约本息金额也越来越大;违约主体仍然是民营企业,但已经由民营违约蔓延到国企,甚至是央企。从 2015 年我国放宽了货币政策,许多民营企业发行了大量债券,到了 2018 年、2019 年,大量债券到期,随之而来的便是还本付息。但是市场资金的流动不够,企业没有能力还本付息,结果只能违约。
市场流动性不足以及债券违约率的不断提升,会对债券发行人和持有人造成严重的影响,也会对债券投资活动产生影响。本文结合金鸿控股债券违约实际案例,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公司的合理运营与管理,减少债券违约的发生,减少投资者的损失进行研究。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通过研读大量国内外针对债券违约问题研究的文献,发现相关的案例研究文献不多,但通过大量阅读和总结,本小结主要从债券违约相关概念的界定,债券违约的产生原因和债券违约的防范对策三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进行梳理和阐述。 一、债券违约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债券
债券是一种金融契约,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二)债券违约
国外有研究认为,债券违约实际上是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Beaver W H 在 1966 年认为如果一家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和支付优先股股利、出现债券违约的情况、面临破产、银行账户透支,那么这家企业就己经发生了财务危机。所以 Beaver 认为债券违约就是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体现。
目前为止学术界没有对债券违约有明确定义,但被大多数人认同的定义已经被国际和国内的评级机构给出。

.............................

第二章 债券与其违约的特点及相关理论分析

第一节 公司债的特点
新的《公司法》对公司债券的定义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公司债券发行条件要求高,审核流程严格,发行流程复杂。目前,公司债券按是否记名可分记名公司债券和不记名公司债券;按持有人是否参加公司利润分配可分为参加公司债券和非参加公司债券;按是否可提前赎回分为可提前赎回公司债券和不可提前赎回公司债券;按发行债券的目和的可分为普通公司债券、改组公司债券、利息公司债券、延期公司债券;按发行人是否给予持有人选择权分为附有选择权的公司债券和未附选择权的公司债券。
公司债的偿还来源主要是公司的经营利润,但任何一家公司未来的经营状况都是一个未知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且债券周期是一年以上,周期较长,经营状况就更无法预料。如果公司经营状况出现问题,那么就会面临违约风险,因此,债券持有人承担了债券到期日有可能收不回本金和利息的风险。与高风险相对应,一般风险较高的债券,债券持有人的收益率一般就会比较高。
一、融资规模大
利用发行公司债券筹资,能够筹集大额资金,满足公司大规模筹资的需要。因为与银行借款、融资租赁等债务筹资方式相比,公司选择发行债券筹资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大额筹资能够满足大型公司经营规模的需要。并且与股权筹资相比,债券筹资的资本成本较小,多数公司都会优先采用债券筹资,所以整个市场的融资规模也较大。
由于债券筹资的筹资渠道多,投资者中有机构投资者,包括证券基金、金融机构、社保基金、企事业单位等;除机构投资者外,还有大量的个人投资者,对债券发行机构来说,他们可以通过这些广泛的投资者轻易的筹集到所需资金。这与银行存款和经营负债相比,融资规模更大。
..........................

第二节 公司债券违约的特点
目前,我国的债券市场发展日渐成熟,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式总体上行,宽松的政策等宏观环境的变化,公司债又有融资规模大,融资期限长等的特点,所以资本市场上的大多数上市公司都会采用发行债券来实现融资目的。同时债券筹资对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方面的高要求,以及融资长期限内公司经营状况的不确定性等特点,也决定了它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有较大的违约风险。以下是公司债券违约的特点:
一、可预测性低
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与公司内部的风险因素有关,二者无论哪一个变化,都会有违约风险,所以债券违约的可预测性很低。
公司内部的风险因素主要是公司内部治理问题和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因素。如关联方违规占用资金,专款他用,导致公司资金分配出现问题,导致资金链断裂;股权质押更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在股市大跌的情况下质押比例越高风险越大;盲目扩张,通过大量合并上下游企业或者跨领域,跨境收购,扩大公司规模;大量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偿债能力大幅下降,盈利能力得不到改善,营运能力不佳,经营状况每况愈下等等。
公司债券的外部风险因素是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公司外部所处的行业大环境和市场大环境所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如整个行业的成本变动,毛利率变动会导致行业净利润变动,整个行业违约率升高;外部信用评级机制的信用评级更新滞后,区域性国家政策等因素导致企业盈利减少,全球经济和我国市场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等。
对于公司债券面临的各类型风险因素,企业的银行债务主要是受公司内部风险因素制约,而企业的经营负债风险更多的是内外部风险的共同作用下的。企业经营性负债会由于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而变化,外部经营环境不佳会影响公司正常的销售回款,从而影响经营负债的偿还,牵制内部风险问题。因此,企业经营负债与银行负债相比,在内外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可预测性较低。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债券发行及违约现状分析 ............... 18
第一节 公司债券发行的现状分析 .................................... 18
一、公司债券发行的总体情况统计分析 ...................................... 18
二、发债公司类型统计分析 ................................................ 20
第四章 金鸿控股债券违约案例分析 ......................... 34
第一节 公司概况 ................................................. 34
一、金鸿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介绍 ........................................ 34
二、股权结构 ............................................................ 35
第五章 债券违约的防范对策及建议 ......................... 73
第一节 债券违约防范对策的指导性原则 ............................. 73
一、有效性原则 ....................................... 73
二、全过程原则 ............................ 73

第五章 债券违约的防范对策及建议

第一节 债券违约防范对策的指导性原则
债券违约是企业财务风险的真实写照,所以债券违约的防范对策及建议应以有效性原则、全过程原则和全方位原则为指导性原则,这三个原则也是全面风险管理,风险控制措施确定的重要原则。
一、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指方案首先应针对已识别的风险源,制定具有可操作的风险管理措施,使用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有效性原则对下文中债券发行人,监督机构和债券持有人针对债券违约防范都有指导性作用。
二、全过程原则
全过程原则主要是针对债券投资者,因为投资者在不同阶段面临着不同的风险因素。因此,全过程原则就是要求管理者需要在一个完整的债券期限内随时留意风险,才能在发现不同风险因素的第一时间提供策略应对风险。投资风险管理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风险管理的范围因投资目标的确定而确定;第二步制定对应的投资方案,投资方案与风险管理密切相关,好的投资方案将事半功倍;第三步是投资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实际操作的投资过程远比理论复杂得多。
针对风险管理,应始终遵循主动控制、事先控制的风险管理思想,做到能够根据瞬息万变的环境所出现的新的风险,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调整风险管理方案,并将这一原则贯彻项目全过程,才能充分体现风险管理的特点和优势。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本文从近年来发生的大规模债券违约事件的背景出发,发现公司债融资规模大,期限长,可预测性低,负面影响大等特点,以及债券违约的影响。基于以上分析,以债券违约公司为研究主体,对违约公司债券发行现状、违约现状以及公司债券违约主体特征进行了分析。从外部环境角度来看,违约主体的行业类型,信用评级都有相似特征,与所处地区也有一定的联系,如行业不景气,信用评级低等。从内部环境来看,违约主体有资产负债率较高,盈利能力不佳,流动资金不足等特征。

由于债券违约事件涉及的金额大,相关利益者众多,对资本市场造成的影响恶劣,所以对债券违约事件的相关防范对策和建议显得尤为重要,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金鸿控股债券违约事件进行深度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债券发行人应该不断完善公司的治理机制,提高公司治理能力;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发挥内部控制职能,让公司内部能够高效运转;同时,公司也需要制定合理的财务战略,在财务状况稳定的情况下才能做合理投资,不能盲目扩张,只有合理的财务战略,才能有稳定的财务状况,公司才不会随时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是避免债券违约发生的重要保障。
2.作为债券投资者,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在做投资之前需要依靠一些可靠的财务分析来判断该投资是否为有效投资,面临的风险是否是自己能够承受的。其次,一个好的投资者不会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会做组合投资,做好投资规划,通过组合投资的方式分散投资风险。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投资的后续风险管理,在债券投资中,部分债券会有回售条款,投资人就可以根据债券的后续跟踪判断自己承担的风险,在风险较大时可以采取回售方式,减少自己的投资损失。
3.在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作用之下,市场监督者应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作为市场监督机构,应该完善现有的信息披露制度,一个企业的真实和有效的经营状况如果不能及时的披露,就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也需要完善发行约束条款,布景要达到债券发行的基本条件,还需要优质企业,对未来的经营状况做过有效的评估之后才能发行债券,从源头开始遏制债券违约的苗头;最后,完善信用评级制度,构建多元化的债券违约风险分担渠道,严格的信用评级制度才是强有力的监督,多元化的违约风险分担渠道才是未来资本市场债券违约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