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对农村特色学校的要求及其应对策略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865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导论

(一)选题缘由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校发展提出特色办学的要求

广大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特色”,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的改革设想。1993后,关于“特色”的理论研究和学校实践经历起伏。出于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人的发展问题的深刻反思,以及当下学校无特色现状的思索,关于学校的特色发展正进行着大规模的实践。

目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区域教育发展所追求的根本目标。它主要表现在教育权利的平等,教育过程的平等和教育结果的平等上,它体现优质性,关注差异性。2009年,新基础教育课程标准颁布,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强调突出“个性”,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个性。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是对当前学校的发展提出要求,更是对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提出要求:优质、差异、个性。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与文化的传递。学校在城乡教育统筹中,是构建均衡、公平、优质教育,培养学生,成就教师的基本承载主体。有研究者认为,特色学校是在独特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独特、稳定的办学风格与优秀的办学成果,并形成被社会所公认的传统的学校。①它凸显优质性,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特色学校既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客观诉求,也是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匾乏的重要途径。

2.特色学校建设是农村学校教育突破城市模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现实需求

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农村社会生活方式,更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学校教育以城市教育为范本,忽视了乡土最本真的教育资源,脱离农村的实际。学校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课程设置都指向城市教育的模式,农村受教育的主体不在教育现场。以升学为目的的教育目标让大多数农村孩子对学习渐渐失去兴趣,在厌弃学习的同时抛弃了生养自己的乡土文化。随着布局调整的一步步深入,乡间的学校大多不复存在,撤并改后的学校如若继续走老路,只专注培养“知识人”,学校教育则会被边缘化,无法承担起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根本任务,更无法发挥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功能。

穷则变,变则通。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农村教育而言,处在独有的自然环境中,根植于地方知识的丰沃土壤中,利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乡土知识,发展有别于城市的特色教育,发挥自身的育人功能以及社区发展功能,彰显农村教育的真正价值。农村学校有可能更有必要建设成为特色学校,

3.对重庆市建立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特色学校实践的审视

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重庆市教育发展面临着城乡二元矛盾突出的巨大挑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发展水平偏低,不同群体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突出。

2008年7月24日,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署《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多项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健全城乡一体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政策和措施,使重庆成为首个部市共建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的“试验田”。2008年8月,重庆市政府出台《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08年9月,重庆市教委发出《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的通知》;2008年10月,重庆市教委发出《关于贯彻落实部市战略合作协议和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鉴于重庆市的特殊性,要实现教育优质、均衡、高效的发展,在经济上解决问题后,重庆市决定突出农村,创办特色,将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放在了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素质,创建一批农村特色学校上。这成为重庆市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均衡发展的重要依托。重庆市建立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实验区到如今己接近4年,在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提高每个农村学校生均经费保障标准,建立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上己经取得了不少成绩,农村特色学校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特色学校的创办主力在城市,农村特色学校凤毛麟角,关于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反思较少。重庆市有3200多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2300万。中小学800。多所,其中农村学校4000所左右。如何让这些农村学校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的学校,还需要深入研究,不断地总结与反思。

4.农村特色学校的个案研究对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个案法探究特色学校,就是对典型的特色学校进行具体分析,探讨其特色形成的内外部要素和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初步的价值判断。采用个案法研究特色学校,也是由特色学校这一研究对象自身的特点决定的。特色学校就是优异于其他学校,研究特色学校首先就是要研究这个“异”,即研究这个“异’,的表现、由来、机制与发展趋势。①随着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长期困扰农村学校的经费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农村教育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参考文献

[1]庄孔韶.教育人类学〔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

[2]裴娣娜.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3][德]卡尔·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4」孙孔爵.学校特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周德祯.教育人类学导论〔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

[6」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7]朱正义,张士华主编.中小学特色化·多样化的理论与操作[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8]「德」O}F}博尔诺夫著.李其龙等译.教育人类学「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刘玉玲.教育人类学〔M].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

[ 10][德]M.兰德曼著,阎嘉译.哲学人类学「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11]陈向明,朱晓阳,赵旭东主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评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12]刘铁芳.乡土的逃离与回归〔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13]钱理群,刘铁芳编.乡土中国与乡村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14]胡方,龚春燕主编.学校变革之特色学校发展战略论〔明.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15]费孝通.乡土中国与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农村特色学校建设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摘要 5-6

ABSTRACT 6-7

导论 8-21

(一) 选题缘由 8-10

(二) 文献综述 10-19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19-20

(四) 研究重点与难点 20-21

一、农村特色学校概述 21-27

(一) 农村特色学校的概念 21-23

1.特色学校的概念 21-22

2.农村特色学校的内涵 22-23

(二) 建设农村特色学校的必要性 23-25

1.以农村特色学校的建设促进农村教育的改革 23

2.在特色差异中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3-24

3.农村学校的发展应回归教育的本质 24-25

(三) 建设农村特色学校的可行性 25-27

1.丰富的乡土资源是建设农村特色学校的基础 25

2.城乡学校的差异性为特色发展提供了可能 25

3.农村特色学校的建设是有规律可循的 25-27

二、农村特色学校建设的实地考察 27-39

(一) 重庆市建设农村特色学校的背景 27-28

(二) “我的个案”选择 28-30

1.川维小学的地理与文化环境 29

2.川维小学概况 29-30

3.川维小学的特色建设概况 30

(三) 重庆市川维小学建设经典诵读特色学校的考察分析 30-39

1.特色办学理念:让经典诵读使学生终身受益 30

2.特色目标:以经典诵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0-31

3.相对全面的经典诵读课程 31-36

4.营造富含经典文化的校园环境 36-37

5.开展多样的诵读经典活动 37

6.开展亲子诵读 37-39

三、农村特色学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39-43

(一) 农村特色学校建设存在的问题 39-41

1.特色定位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 39-40

2.学校师资特色建设能力薄弱 40

3.学校缺乏校本的课程开发能力 40-41

4.学校与社区联系不紧密 41

(二) 农村特色学校建设的问题追因 41-43

1.社会条件极大地影响农村学校的特色定位 41

2.现行教育体制束缚农村学校发展 41-42

3.农村学校缺少“校本”培训 42

4.学校缺乏对社区的认识与利用 42

5.城市特色学校发展方式不适和农村学校 42-43

四、农村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 43-48

....................................................................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