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不断推进与科学技术全球化、现代化创新的涌现,诞生了大量的知识型企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在中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下,使得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在企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显著。在我国大力倡导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发挥其能力和才干,为组织以及社会的创新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在新形势下,企业面临外部竞争的加剧和内部管理难题的双重压力;为此企业除了运用良好的组织结构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外,还应注意结合新时期“柔性化管理”背景下,建立科学的柔性激励模式,对激发知识型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状态,使人力资源发挥最优绩效,更有效地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研究者愈发认为利用柔性获取动态适应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构成了组织得以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组织应注意结合知识型员工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多方面高层次的个性化需求。为此,柔性激励的建立,为更好地区别于传统制度化的刚性激励模式,顺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有效地驱动知识型员工的创造性与满足其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本的利用价值。鉴于此,柔性激励逐步成为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领域实证研究新的热点。
当前,采用以柔性激励为主的柔性管理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柔性化管理思想,是柔性思想在绩效管理与知识型员工激励的集中体现,更是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展的重要趋势;有效地培养与满足不同个性、不同文化背景的知识型员工的企业认同感和个性化需求,激发知识型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基于此,各类组织在面临来自国内外的诸多压力下,组织实施柔性激励所涉及的维度;既包括组织给予知识型员工的支持与承诺,即组织支持感;又涉及知识型员工对组织所具有归属感、忠诚与承诺,即组织承诺;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端正组织成员工作态度、排除组织心理的影响与冲击;有效地提高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进而实现组织目标,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但在该研究领域的继续深入受到两大问题的制约:其一是对柔性激励的实施、测量维度问题。
......................
1.2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研究意义
1.2.1.1理论意义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基于人性化视角提出的柔性激励模式更加契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其实施侧重于采取灵活地激励的方式,从而达到“识人、选人、育人、用人、激人、留人”有效的柔性激励效果,进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论文研究主要探讨柔性激励对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一方面,目前学术界对激励与绩效理论的研究很多,但对柔性激励与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却屈指可数;另一方面,关于绩效的研究,多数停留在员工绩效层面;而关于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及其影响机理的实证研究却为数不多。因此,对柔性激励与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为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本文还将揭示柔性激励对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影响的“黑箱”,引入组织支持感和组织承诺作为中介变量。同时,对柔性激励与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的维度划分进行界定,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的方法对量表进行优化,为将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的研究旨在科学、严谨、系统地研究柔性激励对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为通过柔性激励培育新一代员工的工作积极自主性与创造性,有效地激发其工作热情,深度挖掘其内在潜力,增强与完善组织文化建设,提升组织创新绩效等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内在动机与外在激励提供理论指导建议。可以说,研究将会对相关学术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数据起到补充的作用。
.........................
第二章理论背景与文献综述
2.1柔性激励的理论基础
柔性激励是区别于制度化的传统激励模式,它是传统激励的变革。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以及“人生发展周期理论”等综合激励理论,具体汇总如表2-1所示:
综合上述各种激励理论的内容与特征可知,企业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建立动态的柔性激励模式,除了以良好的组织环境与制度作为助推器外,还应结合知识化与信息化的中国文化背景下,知识型员工个性化、多样化与活跃性的特点,满足于其不同心理发展阶段的需要。因此,柔性激励的实施,其实就是高度关注知识型员工不同心理阶段的需求变化,满足于其尊重与自我实现高层次的需求,并努力寻找适合于不同时期的激励方式,增强激励对象与激励措施之间的匹配度,以达到及时而精准的激励,实现激励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有效地提升创新绩效。
.........................
2.2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研究综述
2.2.1知识型员工的内涵与特征
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9年在其著作《明天的里程碑》中提出。当时,提出知识型员工即为经理或执行经理,具体阐述为:那些可以使用符号、概念、自身知识或掌握信息的人,并没有涉及当前正在讨论的一般知识工作者;直到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管理革命兴起后,才真正将现在所讨论的一般知识员工者纳入知识型员工系统分析的研究范畴。
当前,国内外研究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知识型员工提出不同的观点。具体详见表2-6所示:
.............................
3.1相关变量的界定...........27
3.1.1柔性激励.............27
3.1.2组织支持感..............27
第四章柔性激励与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量表设计与优化...........31
4.1初始量表..............31
4.1.1初始量表的设计思路与方法..............31
4.1.2初始量表设计...............31
第五章柔性激励与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关系的假设检验............43
5.1调查对象的描述性统计分析................43
5.2信度与效度检验.............43
第五章柔性激励与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关系的假设检验
5.1调查对象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正式调查阶段,采用实地调研与电子发放的形式,收集本研究所需要的数据;进而利用SPSS和AMOS软件,对筛选整理后的问卷调查进行测算与分析。其中,本阶段一共发放620份问卷调查,成功回收567份,所占比例为91.5%;而经过整理与筛选后,发现有56份问卷存在明显的作答倾向与规律,亦或是纸质问卷中的填答遗漏现象。因此,正式调查阶段所获取的有效问卷为511份,占回收问卷比例的90.1%。该阶段被试者的基本情况详见表5-1所示。
..........................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对企业管理启示
6.1研究结论及讨论
虽然目前关于柔性激励对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仍较少,但相比于国内外学者的相似研究中,其研究结论大同小异。由此,我们认为尊重知识型员工,应从其内心与行为发展规律进行考虑,实施能够及时地给予知识型员工更新与提升知识、技能与素质等各方面的能力,并通过设计与营造能够激发知识型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精神的组织环境与氛围,构建包容创新的企业文化;提供多元化的培训与职业发展路径;设计灵活具有弹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与考核方法;并且不断强化成就激励、尊重激励、目标激励等精神激励的导向作用,刺激他们综合表现出创新上的意愿、行动与结果;即表现出良好的创新绩效,进而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知识型员工是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的核心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他们是一个富有活力、追求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与创新精神的群体。因此,如何通过物质激励以外的途径,促使知识工作者工作富有成就感,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的自主性与创造精神,实现自我价值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这无疑是对组织管理者的巨大挑战。据此,本研究结合知识型员工自身特殊的特点,引入组织支持感与组织承诺作为中介变量,来深入探讨柔性激励与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而对组织的管理工作者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