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经济中组织场域的制度化之企业管理研究--以中国P2P网贷行业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8027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本文以 P2P 网贷行业为案例,研究非正式经济中组织场域实现的制度转化以及过程中场域行动主体之间的互动。希望能为此方面的理论有一定贡献,并对于实际生活中的非正式经济组织提供一定的有利建议。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益强劲使得我国实力与地位不断上升,但是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宣传口号下,国家政策的支持使得创新型中小企业大面积崛起。然而,他们虽获得政府支持,但融资却成为了影响此类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众所周知,由于金融的高风险性,我国政府对金融一向采取严厉管制的风格,国有资本主导的金融机构在市场经济中占据着垄断地位。正因如此,使得金融机构对于信贷的要求条件方面十分严苛。我国的金融结构,使得金融机构对于国企、央企提供资金的渠道非常畅通,主要是由于这些企业有国家背景做背书,其信用体系以及还款能力容易考证。

而对于亟需资金谋求发展的中小微企业,甚至是个人,贷款资金却并不容易获得。通常情况下,传统商业银行以及一些金融机构对于贷款人的资质要求较高,同时对于贷款抵押品的质量严格控制,但中小企业和个人资产实力较弱,很难满足传统银行的这些要求,无法从银行取得所需资金,从而迫使其寻找其他的金融渠道,类似于民间借贷和小额信贷。

在互联网普及率极高的现代社会,一个能给绕过传统金融中介机构,直接连接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的互联网平台出现了,即 P2P 网络借贷平台。我国的P2P 网贷起初是迅速复制国外的对接资金需求双方的 P2P 模式,而后针对中国情境进行了丰富的创新以及改进,如债权转让、担保等模式,如今已然成为我国发展普惠金融的一大必经阶段。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据 Godfrey(2011)和 Webb et al(2013)的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非正式经济活动收入每年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近 50%-60%,如此显著的占比,使学界逐渐关注这类经济现象的存在(Webb et al., 2009)。例如 2001 年兴起的以山寨手机行业为山寨经济、如今闹得沸沸扬扬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都是非正式经济的典型现象。

“非正式经济”被定义为在正式制度边界(即法律法规、政府管制等形成的边界)以外,非正式制度边界以内的经济活动(Castells & Pertes,1989;Feige, 1990)。现如今,它不但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制度环境(江硕远,2013)。像中国这样存在复杂以及不完善的制度的新兴经济体,“非正式经济 ”给了创业者们寻找正式制度以外的创业机会。非正式经济中的组织受到政府规章的压力较小,逐渐增强的技术能力、资源和资金能力逐渐增强,让他们更有动机和能力来改变制度环境,实现从非正式制度向正式制度的转变(李雪灵,2015)。

实现制度的转化,可以用制度创业的视角来解释。上述的制度化过程称为制度创业,解释了“制度从何而来”。当个人或企业意识到打破现有制度可能存在的盈利机会时,通过一系列行为改变现有制度形成新制度的过程,我们称为制度创业(Di Maggio,1988;Maguire et al.,2004)。在制度创业理论的研究中,离不开重要的分析单元——组织场域。组织场域是个从资源、供应商、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组织,再到消费者的集合的概念,其中还包含了管制机构(陈云君,2013)。这个概念不仅包括了不同的身份关系,同时还涵盖了相应的逻辑模式。非正式经济中组织场域制度化,则是场域内的行动主体不断互动、博弈,并不断获取合法性,最终打破制度边界,走向正式经济的过程。目前学界对非正式经济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现象、如何界定以及衡量等方面,尤其国内对此研究刚处于起步状态,很少研究剖析非正式经济的制度层面。

...........................

2 文献综述

2.1 非正式经济
Hart(1973)早在 1970 年初便意识到存在法律管制以外的经济活动,他把收入分为正规收入、非正规但合法的收入、非正规且

合法收入(于晓宇,2013)。研究发现很多发展中国家的 GDP 一半以上都来自于非正式经济活动,可以看出发展非正式经济虽有一定弊端,但可能对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有利影响(陈春花,2013)。

非正式经济虽然经常被用来指代地下经济。但总体来说,非正式经济可以被理解成不受法律监管,但会被风俗、个人关系等影响的活动(Godfrey,2011),如雇佣无档案记录的工人、生产销售山寨手机、经营未注册企业等等。社会是由很多群体组成的,不同的群体拥有不同的观念,这些观念包括价值观、信仰、对所发生事件的看法、行为方式等等(Bickford,1999; Rokeach,1973)。对于某些特定的问题,不同的群体要进行协商沟通、努力达到社会中普遍接受的状态,而这些普遍接受的规范、价值观是法律形成的基础(Scott, 1995)。然而,并不是所有群体中的个体都积极参与到对所谓“社会普遍接受”的定义,因此容易造成一些大型群体对“合法”的认识可能会与法律规定的有所差异。当经济活动遵循法律规定等正式制度的控制,就被视为合法的。而非正式经济活动之所以不合法是因为其在正式制度之外,但在一定程度上被社会上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所接受,例如移民、低收入消费者、宗教等等(Lee,2014)。于是,行为人可以通过这种活动来识别并创造机会(Webb et al., 2009)。

由此,非正式经济被定义为正式制度之外、非正式制度之内所发生的经济活动(Castells & Pertes,1989),具体如图 2-1 所示。而制度边界通常是由法律、管制机构的法规所建立的。所谓制度,实则是指社会的某种特定的游戏规则,或是人们设计的行为约束(North,1990)。Pacheco 曾把制度分为政策、实践和标准,他认为制度形式是包含从微观到宏观的演化,比如从个人、组织的做法演化到行业标准,再到国家政策的递进(Pacheco,2010)。

..................................

2.2 合法性理论
制度是指一种规则系统,对个人、组织都有约束力。制度理论认为,制度环境对组织具有同构性压力,即处于同一制度环境下的组织行为趋于相似,形成组织趋同(Tolbert& Zucker, 1994)。而合法性便是制度视野中最重要的问题,组织为生存发展,会选择主动的采取行动获得合法性,来满足制度的规则和要求(宋华,2013)。场域进行制度化也需要获取合法性,因此,下文对合法性的相关概念进行综述。

2.2.1 合法性

合法性是结合权威与价值系统的概念,最早被 Weber 将其引入社会学理论。Weber(1937)提出“经验主义”,他对合法性的定义成为了合法性相关理论的基石。他认为合法性与权威、政治主张密切相关, 可以通过遵守社会标准和正式法律获得。Parsons(1960)也属“经验主义”派,但与 Weber 相比,他更强调了价值系统的重要性。而后出现的“规范主义”便开始偏重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所赖以存在的价值基础。无论是“经验主义”还是“规范主义”,都对后来学者的多维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Meyer 和 Rowen(1977)作为后起之秀——新制度学派的代表,认为“合法性机制”会对身处在同一环境的组织造成一种压力,使得其发生模式上行为上的相似性,也就是组织趋同。Di Maggio 和 Powell(1983)对合法性的理解更侧重于规范和社会权威。

相对而言,Suchman(1995)发表的《基于战略视角与制度视角的合法性获取》系统性的解释了合法性,“合法性是在特定的信念、规范和价值观等社会化建构的系统内部对组织行动是否合乎期望的一般认识和假定”(任敏,2017)。Scott与 Suchman 的研究逻辑基本出于一致,他提出了合法性的三大基础。之后的学者关注合法性的研究逐渐从宏观层面转为微观个体,具体各研究定义请见表 2-1。而学界最认可而且后续研究多引用的定义,还是 Suchman 对合法性的定义。

..........................

3 研究设计 ........................ 19
3.1 研究方法选择 ...................... 19

3.2 资料来源 ....................... 19

4 资料分析 ................. 23
4.1 典型样本分析 .................... 23

4.2 多样本比较分析 ................. 28

5 资料分析结果的解释与运用 ....................... 32
5.1 非正式经济场域制度转化模型的要素解释 ............ 32

5.1.1 因果条件 ............... 32

5.1.2 背景 ................... 32


5 资料分析结果的解释与运用

5.1 非正式经济场域制度转化模型的要素解释

5.1.1 因果条件

5.1.1.1 利益驱动

利益驱动是 P2P 网贷组织场域形成的起点。一般商业银行的年利率大概在3%左右,理财产品收益可达到 10%,但对于网贷行业,总体的综合收益率最高可达到 20%。这就说明 P2P 网贷行业存在很大的盈利空间。超高的资本回报率以及套利空间使得投资人对此行业趋之若鹜。对于中国银行业这种主要靠利差来赢取利润的行业,P2P 网贷行业的资金来源更广,抢占了很多市场,收取服务费、利息带来的盈利空间也逐渐扩大。在这样的利益驱动下,很多银行、上市公司甚至是国资系都纷纷试水 P2P 行业。虽然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监管的不断增强给P2P 企业带来一定影响,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下的创业企业仍然是 P2P网贷平台的坚实用户,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使得这个产业利润激增、居高不下。很显然,利益是驱使 P2P 网贷组织场域制度转化的最直接的动力。

.........................

6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现今社会火热的 P2P 网络借贷行业为案例研究了非正式经济中组织场域的制度化过程。本文运用扎根理论对 18 个关于 P2P 行业的样本进行归纳性分析,有条理地构建了 P2P 网贷场域的形成模型,其中包括利益驱动、需求驱动、信息技术、制度矛盾、物质策略、话语策略、组织策略、规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认知合法性及 P2P 网贷场域等 11 个关键要素,并通过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解释了非正式经济中组织场域是如何实现制度的转化,从非正式经济走向正式经济。最终,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非正式经济中组织场域的制度转化,是利益与需求的驱动下,场域矛盾激化,依托于网络技术,各主体通过采取三种互动策略确立场域合法性而实现的。例如 P2P 网贷行业的发展正是制度转化的切实体现。在利益驱动与需求驱动下,刺激场域制度矛盾激化,依赖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大背景,通过物质、话语、组织策略与利益相关者进行积极互动,设法获取规制、规范、认知合法性,从而形成了新的组织场域。其中:1)作为因果条件的利润空间以及市场需求两个范畴是 P2P 场域形成的直接动力,(2)制度矛盾范畴是场域形成的催化剂,(3)信息技术的进步为 P2P 场域形成提供了技术保障,(4)P2P 网贷组织场域的形成,需要 P2P 企业以及其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政府)采取一定的行动策略,而 P2P 网贷场域形成的核心动力则是对规制规范以及认知合法性的获取,(5)P2P 网贷组织场域作为形成结果有其必然性,它是 P2P 行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如政府、公众、传统银行等行业组织,在相互互动又相互博弈的过程当中,逐渐获取合法性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