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019 年 8月 19 号至 22 号,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要弘扬传统文化,不断坚定文化自信。①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不断加强人民对传统文化自觉传承进而文化自信,当前,弘扬传统武术文化成为时代主旋律,传统武术从古战场走来,如今成为文化强国的排头兵,套路技术是对战场杀敌的提炼总结,兰州八门拳融合了军旅、民间的共同作用,为助力文化强国,将作出应有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 2017 年,甘肃省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作出了明确的工程方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的重要性引起了官方重视,提高本地域文化自觉性和文化自信,都有深远的意义。
传统武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为各民族各地区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更是维系当今社会文化认同精神纽带。兰州八门拳是数代武术家凝结的心血,现已被列入 2017 年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民已经进入和平年代,并且,由于兰州八门拳演练形式过于复杂,它的学习与演练需要漫长的时间,人们开始忽视其存在的价值,兰州八门拳存在的意义遭受到质疑。
因此,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兰州八门拳的传承发展状况进行考察,继而探寻有效的推广路径,不但有实践上的迫切需求,而且很有理论研究的必要。
为了解兰州八门拳及相关文化,我曾多次走访兰州市七里河区土门墩村、兰州西固区柳泉乡、甘肃省八门拳研究会、西固区图书馆等地,并在人文环境、社会政治及精神文化等方面对兰州八门拳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兰州八门拳是一项传统武术,它是地域文化活动特征的反射,同样地,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射出当地历史性文化。作为一名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我对传统武术兰州八门拳的研究充满好奇。通过在学校期间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及长时间多次实地考察调研,结合本人从小在兰州的当地特色文化积累,我对于兰州八门拳的历史形成和保护研究有了一条清晰的道路。
社会学论文怎么写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从兰州八门拳的发展概况、技术概述、文化形成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目的在于:
(1)系统地整理出一份兰州八门拳的历史形成和当代保护的资料,描绘兰州八门拳的文化,使更多人了解兰州八门拳这一民间传统武术,为兰州八门拳文化的宣传作出贡献。因此,笔者研究兰州八门拳,为更多人揭开兰州八门拳的那层“神秘面纱”。
(2)随着时代的变迁,兰州八门拳的传统套路在传承中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多数兰州八门拳学习者因此无法坚持而半途放弃,这也成为兰州八门拳传承者过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帮助兰州八门拳取其精华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是当前一大主要任务,笔者希望通过本人浅薄的认知与分析,为兰州八门拳的发展付出一份努力。
(3)在有关兰州八门拳的论文中,许多学者对其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并为其研究与发展付出了不少贡献,但很少有学者对其进行全方位系统的分析,尤其在兰州八门拳的历史形成与保护关系方面的文章鲜有所见,多数以分析兰州八门拳的特点为主。作为甘肃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传统武术,兰州八门拳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其潜能较大,其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能推进“体育强国”战略的迅速发展。笔者通过文化整体论的角度分析兰州八门拳,为兰州八门拳的发展状况进行整理与总结。
(4)为兰州八门拳的保护与发展奉献一份绵薄之力,推进兰州八门拳进校园、进社区甚至走向全国,目前,兰州八门拳的发展与宣传大部分以表演为主,兰州八门拳是一个很好的保健养生项目,并且它具有很高的价值,然而,很少有人发现其有待挖掘的潜力,笔者通过对兰州八门拳的分析,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兰州八门拳的重视。
......................
第二章 兰州八门拳的发展概况
2.1 兰州八门拳的创拳依据
任何一个拳种的形成、发展、演变均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生活习俗、道德传统等的综合作用。
兰州是黄河上游的一座古城,黄河穿城而过,兰州属古雍州之氏羌牧地。兰州的武术文化可以追溯到明代为西征河西匈奴,建文元年 1399 年明代朱元璋第十四子肃王迁都至兰州(今省政府驻地)。陈氏先祖陈超为武艺将军护送肃王来到金城兰州,将军营驻扎在现兰州市西固区陈官营。
八门拳在几百年传承发扬的过程中,武术先哲们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和实践锤炼,使得武术的流派和拳种呈现出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独特技法,特别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拳种,充分凸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地处西北的八门拳便是中华文化武术园地中的一支奇葩,无疑为弘扬优秀的地方武术拳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1.1 历史文化
自明代以来,是中国武术成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明代,多年来由于战争所积累的技击格斗术已经逐渐形成诸多风格的武术套路。同时由于民间结社的兴起,战争趋于减少,武术的观赏性、健身性、自娱性等功能扩大使得武术套路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并形成不同风格和流派。武术理论在明代也逐渐成熟和系统提升。这时期先后出现了我国历史上较为系统的武术理论著作,如《武编》、《阵记》、《纪效新书》、《武备志》、《百打要谱》等。这些武术著作详述了战争中的战术兵法以及各种兵器射、弩、拳、棍、枪、刀、剑、短兵的使用技法和当时流行的各门派拳术。武术理论的完备必然导致武术运动的繁荣,促进武术套路的流传。
..........................
2.2 兰州八门拳的相关传说
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过去都是以口传身授的方式进行传授,以及在传承过程中不免受到一些陋习影响,师父在传授过程中做一些保留或者减删等等,加之缺乏文字记载。对八门拳形成于何时、何人所造、所传、众说纷纭,难以梳理清楚。
2.2.1 常燕山
传说八门拳是清嘉庆年间河北燕山武术家常巴巴(人称常爷,佚其名)所传。据传常巴巴之八门拳艺又依据河北流传的劈撕化门繁衍而来。常燕山说最早见段炎亭曾写到传授八门实手。传说常燕山来兰后,将八门撕拳及炮锤传给了安宁堡人李文禧。
2.2.2 刘伯温
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据兰州市西固区文史资料记载,兰州西固钟家河许氏族武术,始于大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 1391 年)许敬彦兼任肃王教习官,随护肃王来到金城。而且兰州习练八门拳者也多有刘伯温将武艺造八门之此说法。
2.2.3 南少林和尚
传说福建莆田九莲山南少林寺至善禅师到宁夏固原传天启棍、少林拳和封手拳。持此说之依据就是八门拳谱中多次提到该拳出自少林,尤其八门封手拳,它的源流属南少林之鼻祖,系福建松山少林嫡系。
社会学论文参考
..........................
第三章 兰州八门拳的技术概述.............................25
3.1 兰州八门拳的拳理.........................................25
3.2 兰州八门拳技击理法......................................27
3.3 兰州八门拳技术分类.........................................28
第四章 兰州八门拳文化的形成...............................50
4.1 有关概念的解读...................................50
4.1.1 文化...........................................50
4.1.2 体育文化......................................50
第五章 兰州八门拳的发展困境................................60
5.1 内部因素..............................................60
5.1.1 地域影响........................................60
5.1.2 传承人群年龄结构造成的困境........................60
第六章 兰州八门拳的保护策略
6.1 地方政府应积极响应国家非遗保护的号召
习主席强调文化强国,加大非遗的宣传力度,认识到兰州八门拳是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善管理制度,颁布更好的法律法规,举办更多的公共宣传活动来保护和发扬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解决传承人生活上和传承项目所遇到的问题,帮助当地居民了解并学习,加强他们的保护意识,让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得以广泛流传。甘肃省内,省级与市(州)、区各级体育局、文化与旅游局、广播电视总局等单位,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兰州八门拳,包括:历史沿革与传承情况。对非遗进行重点保护,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向全国进行宣传推广。开展各省市(州)、区间的传统特色地域武术文化交流活动。举行省级、市级、区县级八门拳专题比赛。兰州八门拳设立专项资金并且开设专门的训练场地,体育部门聘用兰州八门拳专职教练,在政策方面,成立专门的协会,定期进行专题兰州八门拳论文研讨会,加快促进兰州八门拳的五进工作。
兰州八门拳的拳师们首先以自身作为出发点,在持续的探索尝试中,改变原本较为传统陈旧的思想观念,在拜师方面与教学方面推陈出新,落实着更适应时代潮流的一套新的训练方案和体系。不断寻求创新,开辟更多的发展途径,将原本保密的武术资料向社会公开,敞开大门与其他流派共享技艺,这令八门拳在拳师与更多传统武术研修者的交流探讨中融会贯通,取多余而补不足,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让更多传统武术研究者研究。只要学生愿意学就可以教,打破门户之见。武德才是要考察弟子的第一要务,比如:大学的学生想要学习传统武术,但是因为手头拮据,而实现不了愿望,这对传统文化会起到消极作用。目前仍有部分老拳师,以拜师收徒为主要方向,目的还是为了弟子能够供奉自己.传统文化的复兴,文化自信的根本在于不断推出新的武学理念、教授方式、文化在对过去封建思想淡化中传承。
...........................
结论
广泛流传于西北的八门拳,始于兰州西固,这一独具特色的拳术是历代来自各地武术家传授各门派武术套路,在发展和传承过程中,经兰州历代武术名人不断习练传承,内容由简到繁,理论也不断完善,逐步地方特色的武术拳种,从而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兰州八门武艺。以拳打、脚踢、展、头、肩、肘、膝、胯为八门八法,分上中下三盘九路,要求内三合与外三合的完整统一。八门拳势舒展大方,内容丰富,方法细腻,突出技击,风格独特,尤其以展轮打法独树一帜。
兰州八门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两百余年,技术体系发展到今天,不少优秀拳种术已经到了无人传承的地步,正如八门拳师陈永兴所说,在八门拳的发源地—兰州,很多拳术呈现出日渐消沉,老龄化现象严重。从我们统计分析的比赛情况可知,习练八门拳的人们以老者居多,且以封手拳凸显。
传承是传统技艺得以继承、延续的重要手段,而传承这一生活行为和方式要靠传承人来实现和完成。目前传统武术的流失,保护与传承已是刻不容缓。传统武术已经出现了异化,趋向于高难度、高水平、动作美、形势新偏移,这对中华传统武术动作朴实、技术精湛、实用价值的特色有所充斥。保护和传承传统武术文化则迫在眉睫。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民间传统武术是先辈们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其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是中华民族共有的,其中既有与体育活动相关的身体运动内容,又有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现象①。
2004 年 4 月 3 日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实施纲要》。《纲要》要求:中小学各学科教育要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内容。体育课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目前大部分学生青睐于现代武术套路,而对传统的武术不感兴趣,这就要要求我们的政府部门要启主导作用,在小学、中学、大学体育课中对传统武术项目的介入,另外学校社团的积极配合,这样则使得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从而在对武术传承人的保护,能够在社会中起到偶像、榜样的作用,在传统武术传承人保护的同时也推进传统武术在社会的传播与普及。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