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现代化背景下金华府城隍信仰变迁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4408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社会学论文,本文以金华府城隍庙为案例展开实证研究,探讨金华府城隍信仰如何在历史流变中不断转换自身存在意义并重新构建自身功能,观察其调试成何种样态面貌呈现在现代社会中。根据前文的论述,我们完全可以看出金华府城隍信仰在信仰空间的功能、信仰神灵的数量与功能、信仰活动与仪式、信仰主体的数量与观念等方面不同程度发生了巨大的变迁,甚至可以说其信仰功能已经走在了衰落的单行道上。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2018 年 10 月 21 日是个普通又让人期待的周日,兰溪专场非遗展演在金华市非遗馆举行。活动现场十分热闹,前来参加展演的市民络绎不绝。在兰溪糖画、兰溪竹编、兰溪草编等展位前,传承人手中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十分吸睛,不仅孩子们被吸引地挪不开脚,老人家们看着竹艺编制技艺的高超也啧啧称奇,笔者和同学们也都驻足于此感受着当地文化的魅力,甚至来不及仔细观摩场内的布局结构。随后,兰溪专题的非遗展演在古风古韵的戏台上正式开始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兰溪断头龙”“击鼓技艺欢欣锣鼓颂和谐 ”“水亭舞狮”“道情”“民歌青丝鸟”等等节目让观众目不暇接。当时,笔者坐在戏台对面的台阶上,感受着金华非遗、民俗文化的魅力。忽然, 天空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众人都躲进了身后的厅堂内。这时,笔者才看到大厅内还坐落着几尊神像。供奉的主神看起来和蔼友善,躲雨的观众只顾继续观看节目,丝毫没有将注意力放在神像上,此时却对这一尊神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什么神灵? 为什么观众们对这尊神像熟视无睹?还有民众前来祭拜这些神灵吗?非遗展演的活动为什么放在庙内举办?非遗中心的工作地点难道也设置在这座庙宇内吗?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对金华府城隍庙产生了兴趣,并通过查阅资料试图将自己的疑惑一一解开。直到第二次走进庙内,才真正将金华府城隍庙当做民俗研究的一个信仰事象。这次拜访金华府城隍庙,在非遗中心工作人员的陪同和介绍下,使笔者对该信仰事象的研究兴趣更加强烈。工作人员将笔者带到功德箱前让我们猜城隍老爷一个月能挣多少“工资”。此外,他还提到很多“仙姑”每天都会来庙里祭拜。如果想深入访谈这类特殊群体,工作人员也能牵线搭桥。在这个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一席话恰好启发给笔者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切入点。他说:“其实,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你们看旁边的中心医院,跟城隍庙挨的这么近,你甚至一抬头就能看到‘金华市中心医院’几个字,你们说来这里祭拜的人有多少是跟医院相关呢?”金华府城隍庙与学校距离仅3 公里,是可以经常进行田野调查的地理位置,同时还有知识渊博的非遗中心工作人员的热心帮助,都使得城隍庙成了我心中的最佳田野点。
..............................
(二)文献综述
1.民间信仰研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民间信仰成为学术研究的热门领域,日益受到学者重视并成为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焦点①。民间信仰作为一个高频的学术术语和概念频频出现在学者的著作和论文之中。
(1) 区域民间信仰研究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习俗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民间信仰也显得复杂多样。因此,蓝勇认为特定地区的信仰文化处于变化的时间与空间函数关系中,因而要深入了解区域民间信仰进的形成的过程与规律, 变化后时间与空间方面呈现的特征和差异,并进一步从区域角度开展相关研究,就可以对民间信仰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知和掌握。
张伟然以古代湖南南岳为例,探讨了古代湖南民祀的区域差异。③张晓虹以陕西为例,阐释了当地信仰差异的发展历程,揭示了自然环境、地域社会对民间信仰变迁的影响。④张俊峰、董春燕以明清时期山西方志中记载的祠祀部分为主,揭示了地域分布的差异性对山西民间信仰的影响。⑤王元林、李娟从独特的自然、社会条件入手, 分析了历史上湖南湘江流域水神信仰的形成。⑥丁贤勇分析了明清时期江南水乡百姓将著名历史人物神话、佛道神灵地域化的种种行为深受天灾人祸的影响。⑦韦振中由江南“五通”神的变种而来的福州“瘟神”五帝信仰,其形成与发展与区域地理背景、自然灾害密切相关。①朱海滨对浙江杭嘉湖宁绍地区所崇祀的地方萧公信仰的形成与发展,并与其他省份的萧公信仰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社会的经济、地方自然与文化资源的差异,都是导致神灵信仰差异的主要原因。②顾希佳梳理了浙江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认为民众是导致其呈现如此态势的重要影响因素,要剔除其中的糟粕并提出具体移风易俗的对策。
................................
二、金华府城隍信仰概况
(一)金华概况
1.地理环境
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北纬 28°32’~29°41’,东经 119°14~120°46,东与台州相邻,南与丽水毗连,西与衢州相接,北与杭州、绍兴接壤。古属越国地,秦入会稽郡。自三国吴宝鼎元年(266)置郡始名东阳以来,历名金华、婺州,或设郡、州、路、府,或设道、区、专区和地区。
金华境内辖设金东区与婺城区两个市辖区, 东阳市、永康市、兰溪市、义乌市四个县级市以及浦江县、磐安县、武义县三个县。金华市区位于东阳江、武义江和金华江交汇处,处于金衢盆地东部地段,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为浙中丘陵盆地地区。“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是对金华地貌特征的形象描述。市境东面有会稽山、大盘山,南属仙霞岭,西北两侧与龙门山及千里岗山脉相连。金华市境的中部以金衢盆地东段为主体,四周被永康、武义等山间小盆地镶嵌着,整个大盆地东北至西南走向呈现,西面开口,并呈阶梯式层状分布。
金华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为两浙交通要道和兵家必争之地。它作为浙江省内陆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是连接四省九地市的重要交通枢纽,浙赣铁路绵延 111 公里,横贯境浦江、义乌、金华。金华北通南京、北京、杭州、上海,南接福建、江西、广东、湖南,西可直达贵州、四川、广西、云南,成为浙中客货运输的重要枢纽。
2.文化环境
作为文化之邦,金华有着 2200 多年的悠久历史,素有“小邹鲁”之称。宋初,设置婺州州学。南宋时,国家政治经济中心南移,浙江经济文化繁荣,金华名儒群起, 讲学之风盛行,所建书院多达 30 所。“金华学派”“永康学派”著说立论、名播四海。自宋至明,各县相继建立县学。②除了拥有灿烂的历史文明之外,金华作为现代化都市区,经济发达、物产丰富、民俗文化发展兴盛。火腿、酥饼、佛手、寿生酒、婺州窑、两头乌、高山茶等特产是金华丰富物产文化的代表,物产文化是金华人民创造出来的文明成果。清代著名天文学家张作楠、唐代诗人张志和、南宋抗金名臣郑刚中、“中国戏剧理论始祖”李渔、“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开派巨匠”黄宾虹、“人民诗人”艾青、“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历史革命先驱陈望道、邵飘萍、冯雪峰等等, 金华这块热土孕育了数不清的杰出人才,诞生了众多知名天下文化作品。 被称为“东方一绝”的金华斗牛,村民清明祭祖的传统活动抢头杵、有三百多年历史的金华道情、“三年一大祭,每年一小祭”的诸葛后裔祭祖、被评为“八婺十大民间艺术精品项目” 之一的永康九狮图、古老的戏曲剧种金华婺剧等等 32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项目,反应了世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操、展现了金华市丰富的民俗文化。人杰地灵的金华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文化,也使得人民格外注重精神生活。
..................................
(二)金华府城隍信仰的兴起与发展
1.金华府城隍信仰的兴起
“每个城隍庙社区就是一个具体小社会,某种程度上是城隍信仰的缩影;研究城隍庙社区是研究城隍信仰最佳视角。城隍庙社区具体可感,易于把握,信众活动一般在城隍庙社区里进行,城隍庙社区是民间社会城隍信仰研究的具体化,对城隍庙社区小社会进行调查,便于研究民间城隍信仰的时代特征与变迁规律。”②因而从城隍庙入手进行调查,更利于我们对各地区城隍信仰的时代特征、变迁规律进行调查研究。
“芜湖城隍祠,建于吴赤乌二年”③,三国吴赤乌二年(239)芜湖出现的城隍祠为我国史籍上有关城隍庙的最早记载。另外,《明史》之《礼志》也有基本相同的记述。由材料可知东汉末年出现了专门的城隍祠庙和祭祀活动,可以被视为城隍神信仰的萌芽和源头。但当时的城隍庙只能称为城隍祠,建筑简陋、规模较小。真正意义上的城隍庙,于唐代以后正式大量涌现。元余阙《安庆城隍显忠灵佑王碑》曰:“城隍祠,古不经见,自唐以来始稍稍见之。”①牛肃《纪闻》载:“吴俗畏鬼,每州县必有城隍神。”②咸通三年 (862),刘骧作《袁州城隍庙记》,其中已见“有天下,有祠祀,有郡县,有城隍”③的记述,意指天下祠祀,有郡县即有城隍,说明城隍祠祀不仅多,且祭祀的规格在郡县级。由此可见,在中唐时期南方部分地区供奉城隍神已成风俗,这也为北宋时期城隍祠庙建布全国打下基础。宋代后的城隍庙更为普及,城隍神成为宋代“告礼”的对象之一,并正式进入国家祀典,地位大升。赵与时《宾退录》卷 8载:“今其祀几遍天下,朝家或赐庙额,或颁封爵。”④建隆四年(963 年),宋太宗下诏规定,官府于每年特定时节祭告城隍神等神明。通过不同朝代的史志、笔记的记载可以推论,城隍庙祠大致于东汉、三国开始出现,经唐一代逐渐成长,至宋时开始于郡县中普及,成为国家正祀系统的一部分。
古代文献中,关于金华地区的城隍信仰的直接记载较少,同时金华自宋、元时有志,后均未流传于世。万历《金华府志》是笔者能查阅到最早记载金华府城隍信仰的文献,书中有一段对金华府城隍庙地理位置、封号、修缮的简短介绍,但并未给出金华府城隍庙宇明确建造时间,后光绪《金华府志》曰,“府城隍庙在北四隅一坊,治平元年(1064)建”⑤。由此可见,至迟在宋代,金华地区的城隍信仰已经兴起并建设庙宇了。


社会学论文怎么写

..............................
三、 城市现代化背景下金华府城隍信仰变迁表现.....................................23
(一)信仰空间功能的转变............................23
(三)神灵的失落.....................................29
1.神像数量的减少 ......................29
2.神灵功能的衰落 .......................33
四、城市现代化背景下金华府城隍信仰的变迁原因........................45
(一)城市规划发展的影响...............................46
(二)文化保护政策的影响..........................50
1.文物保护的影响.....................50
2.非遗保护的影响...........................51
五、 结语.................................60
四、城市现代化背景下金华府城隍信仰的变迁原因
(一)城市规划发展的影响
据光绪《金华县志》记载:“元徙府治东即宋司录厅故址,元季徙今所……按王氏谱载郡守郝隆谓王氏祠堂适当神位之前,欲以公地易之。不得已将祠宇少徙东偏, 即王文定东轩书院址”。可知,金华府城隍庙的最初选址并非现址,期间经历过一次位置变迁。对于王氏宗祠让出祠堂、金华府城隍庙的搬迁记忆,有着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宋元时期时,很长一段时间金华城内都瘟疫蔓行、洪水泛滥成灾,哀鸿遍地、民不聊生,郡县方志充斥着灾情记录。当政官吏面对种种天灾有心无力,百姓也纷纷猜测,是否与城隍庙的选址有关。毕竟这城隍庙是代表地狱、属于阴间的,而府衙是阳间的,这府衙在东面,西面难以镇牢,从风水学来说,颇有道理。王氏宗祠与原府城隍庙距离颇近,面对种种天灾人祸挺身而出,让出了自己宗祠,也就是现今府城隍庙的所在之处。说来也十分神奇,府城隍庙选址发生变迁,再造以后就很‘灵光’了, 什么灾情、不好的事情都没有了,至少三年没听说过满大水的事情。王氏后代的风俗习惯为人们所熟知:每一年要宗族内部举行祭祀时,都从自己所处村寨赶来,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府城隍庙内祭拜,再回到自己的祠堂,同时穿上蓑衣、挂上手制灯笼、与城隍塑像一起参与出巡。”①府城隍庙选址的改变使得府城隍庙从“不灵光”到“灵光”,是地理位置对于影响甚至决定城隍神灵灵验与否、对信仰发展顺利与否的重要论据。
其次是周边建筑对府城隍信仰的影响。紧临金华府城隍庙的建筑为金华市中心医院②,至今已有 110 年历史,是本地区人民公认的金华市区最权威的医院。当一栋配备着先进设备的崭新高楼和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庙宇紧紧相邻;当科学的医治和“迷信”的祭拜相互结合;当病人身体的治疗和心理的慰藉分开寻找,我们不得不承认两者是多么的矛盾,也不得不承认两者的功能是多么相同——毕竟能够“治病救人” 的除了医院还有府城隍庙,能够“消除痛苦”的除了医生还有城隍神。这些都表现着医院与府城隍庙微妙的对立与依托。就 2020 年府城隍庙内访客数据的分析图(见图4-3)我们可以发现,庙内近 30%的访客与“医院”挂钩,他们有的是自己去医院检查身体,在等待的过程中为了消遣时间随意走动;有的来到医院探望住院的病人,在来往的途中经过了城隍庙;有的是自己住院,因为无法打发无聊漫长的时间也会来到庙内;当然,也不乏为了身体好转来到庙宇内祭拜的信众。


社会学论文参考

................................
五、结语
发达的传统乡土文化、独特的家国观念、长期的农耕文化积淀出来的城池依赖,为城隍信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城隍信仰作为中国古代最为普遍的民间信仰之一,在中国传统社会、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后因各种历史原因一度沉寂于民间。改革开放 40 年来,民间信仰研究出现新潮流,呈现新态势,城隍信仰随着学术界的研究逐渐复苏,重新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人们不再狭隘地将城隍信仰归为“迷信”,相反以“文化现象”的角度进行探讨。
除了深厚的历史价值,城隍信仰还有着特有的现实意义。毕竟在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变迁中,城隍信仰没有完全消失,而是以其独特的方式顽强的屹立于现代空间中。因而在剧烈变迁的现代社会中,不论城隍信仰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如何主动地表达、被动地叙述,又或是经历着怎样的变迁,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古老民间信仰文化之一, 它始终有着自己充分合理的存在意义。立足于都市中的信仰空间如何重新赢得生存空间与民众支持成为了我们探讨的内容。
本文以金华府城隍庙为案例展开实证研究,探讨金华府城隍信仰如何在历史流变中不断转换自身存在意义并重新构建自身功能,观察其调试成何种样态面貌呈现在现代社会中。根据前文的论述,我们完全可以看出金华府城隍信仰在信仰空间的功能、信仰神灵的数量与功能、信仰活动与仪式、信仰主体的数量与观念等方面不同程度发生了巨大的变迁,甚至可以说其信仰功能已经走在了衰落的单行道上。这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走势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例如城隍信仰的职能得不到回应、社会历史事件带来的巨大影响、人们价值观的转变、城隍信仰构成要件的缺失、当前模式化城市建设等行为都是导致城隍信仰衰败的原因。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