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偶像崇拜的青少年校园足球情感文化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4411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社会学论文,本文借助整饰体制中消极情绪的独特性,在日常足球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理性情绪,缓解其盲目的“非理性崇拜”情感,对青少年的行为多加注意起到正向强化作用,针对情节严重学生,要加强点对点关注、积极引导。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校园足球发展中文化建设的需要
中国发展到崛起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指出要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当谈论到足球运动的普及时,他强调要培养全社会的足球文化,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王登峰司长认为,校园足球应该建立“三观一论”,这“三观一论”成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即是要发挥足球精神,树立足球文化自信,发展校园足球。校园足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遵循人的全面发展与足球运动项目的发生发展规律[1]。但是目前根据调查研究,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仍不健全,可能存在文化力量不足[2],很难使学生情感目标向高层次发展;建设模式相对单一存在“跛足”发展,多注重竞技文化的发展,缺少文化建设的抓手[3];应试教育导致的足球情感教育缺失[4]等问题,在文化建设上缺少一套较为系统权威的情感教育模板。
1.1.2 情感文化在校园足球文化中缺位
而在文化心理结构中,情感作为精神文化中的重要力量,联结贯穿于人们生存活动的始终且对文化的传播、选择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多用情感文化加以表示[5]。在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方面,情感文化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对学生人格塑造、荣誉感与崇高感的培养意义重大[6],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需要积极情感的投入[7]。体育情感文化并列体育道德、体育理想归属体育精神文化层面,在体育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体育文化的核心与灵魂[2]。而足球作为团体性项目,充分表达着文化力量,其文化特质寄托于人物中即为球星、偶像,但其中的榜样力量挖掘较少、情感教育缺失[8],存在文化发展的结构性失衡问题[9],例如侧重“物质、制度文化”建设、轻“精神、行为文化”的研究。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对于我国的足球振兴、素质教育推进和校园足球普及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本研究以山东省各地市青少年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对青少年足球群体与普通学生群体进行抽样调查。基于偶像崇拜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分析,深入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在参考情感文化理论与冰山理论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建构和剖析。旨在从激发青少年情感突破口的“偶像崇拜”为切入点,抓住足球情感本质[12],探索校园足球文化中精神与行为文化的建设模式。借助校园足球的特殊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形成“以球促学、以学促球、以美促球、以球促美”的校园文化之风,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健全人格。为培育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增加足球人口基数打下坚实的基础,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以此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为有效推动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普及与提高提供政策建议与操作策略。
1.2.2 研究意义
为了振兴中国足球,提振中国精神,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与校园足球运动的改革,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本研究通过弘扬校园足球文化,借助“偶像崇拜”情感提高青少年的足球运动兴趣,进而激发足球精神、促进行为形成。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更好地促进其素质教育的健全发展,营造“快乐足球”的文化氛围,突出足球育人功能,对于推进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社会学论文怎么写

..................................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偶像崇拜
在现代语境下,“偶像”是指在一定领域中具有很高知名度和一定威望的人,他们的处事方式、思维模式与价值观念都被人们接受甚至推崇[13]。而伴随时代的发展,“偶像”逐渐成为情感识别的特殊符号,成为众人推崇的学习榜样。除了上述集中于“人”的视角的崇拜之外,在这里还需注意的是偶像崇拜与个人崇拜之间的内在关联。如果说个人崇拜的对象更多集中在对“人”的关注,那么偶像崇拜除了上述对人的关注之外亦关注“人”之外的部分,正如有专家在研究中指出的那样:“个人崇拜多集中于对人物的景仰,但偶像崇拜并不拘泥于某一个具体人物,也不要求绝对的顺从与接受,它在更大程度上表达了对偶像人物所代表的思想或价值的认同和推崇”[14]。可以看出,偶像崇拜就某种意义而言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如由“实体之人”跃升到“上层精神”。
《辞海》中对于“崇拜”一词的解释一代表着尊重与钦佩,其二是作为宗教的基本元素之一[15]。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理想与现实间存在的不平衡不稳定的状态就是崇拜[13]。崇拜有其心理依据,本质上是对高能量场的一种追求,通过将情感寄托于偶像身上,以此达到“理想我”的状态,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获得相关事件的开心或动力。
关于“偶像崇拜”的定义,文章汇总了如下说法。偶像崇拜是个体强烈认同某一对象的心理志向[16],它是青少年时期的过渡性心理需求,其问题的关键即是心理认同与情感依恋[17],即从对长辈的情感依赖逐步演变为同辈依恋[18]。何小忠(2005)把对某些群体和个人表现出的极度崇敬、认同、敬佩、喜欢等感情和行为表现称作偶像崇拜[13]。偶像崇拜其实质是自我崇拜,即成为“理想中的自我”,这是追寻者的自我确认也是终极目标。精神分析学者认为,伴随年龄的增长在人逐步社会化的过程中,青少年正经历着从迷茫、混乱、缺乏“自我同一性”到寻求一个“稳定成熟的自我形象”、自我确认的心理发展过程。他们独立意识强、理想化程度高、极力摆脱家长的束缚,想要立刻长大成人。而崇拜偶像则恰恰满足了这一点,成为青少年现阶段既能接受,又能表达他们独立情感的表现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偶像实则是青少年崇拜者的理想自我。
.................................
2.2 相关研究概述
2.2.1 偶像崇拜的情感文化功能研究
探究偶像崇拜的情感文化功能研究文章大体可分为以下三层:偶像崇拜的情感研究;情感的文化功能;情感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针对偶像崇拜文化的引申与推进,以下学者进行了如下研究,马赫(2018)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偶像崇拜功能分析中认为偶像崇拜促进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融合[26]。范迎春(2016)提出榜样文化是建立在系统总结偶像内在价值和外在机制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激励性思想文化,即用“偶像—榜样”模式等路径提升文化认同[27]。除此之外,偶像崇拜还具有情感教育、传导、培育的功能。梅萍(2017)认为偶像文化具有对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承载情感传导功能,以及对人主体性和社会化的培育促进功能[28]。进而陈锴(2011)在此基础上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文化本质进一步推进,他认为偶像崇拜文化隶属精神文化,是对偶像某些突出方面的文化吸引与文化认同[29]。
具体到体育领域中对于偶像崇拜的情感文化研究,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梳理。体育偶像崇拜现象最早的出现形式是古希腊奥运会,这是一种祭祀宙斯的庆典,人们将他们对于体育竞技获胜者的崇拜之情来抒发对于虚幻神明的尊敬[30]。青少年体育偶像崇拜具有自我确认、情感归属与团体接纳的特征[31],以及符号学的结构、属性、过程与价值等[32]。一部分学者在此研究基础上,发现体育偶像崇拜在人文教育与行为激励方面有其价值。陈相光(2006)建议通过描绘具有影响力的英雄形象来塑造明星效应,挖掘体育偶像的人文教育价值与情感教育价值,通过赞扬积极行为和抨击消极行为来激发道德情感[33]。同时,偶像的内在精神将逐渐成为他们选择偶像的重要价值标杆[34],明星效应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表象内容激发大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动机,促进篮球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弥补教学情境与硬件设施的不足[35]。


社会学论文参考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3.1 研究对象.................................11
3.2 研究方法.........................................11
4 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中偶像崇拜的理论基础...............................15
4.1 情感文化理论........................15
4.2 冰山理论.............................16
5 分析与讨论...................................17
5.1 青少年校园足球情感文化问题分析——预设与理论分析.......................17
5.1.1 校园足球文化的情感认知缺失—本质认识问题............................17
5.1.2 校园足球文化的情感表达失衡—现实操作问题............................20
5 分析与讨论
5.1 青少年校园足球情感文化问题分析——预设与理论分析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我们发现校园足球文化的情感本质为“偶像崇拜”,即以“偶像崇拜和快乐体验”为主要方面的情感文化。随后对其进行质性与量化的双线研究。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是现代科学研究中的两种重要方式,尤其在以极具哲学特点和人文情感的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研究中,必须考虑其本身所凸显出来的哲学性和人文性。故,文章以文化分层之一的“英雄层”(偶像)[13]为突破口,以其强烈的情感表达为依托,借助“偶像崇拜量表”对文化的情感层面加以量化,以期以青少年的第一视角获取最为直观、有效的情感文化指标,进而实现对青少年情感表达水平的阶段性评估。其次,就科学研究而言,质性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量化研究的不足,尤其是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文本分析与深度访谈的方式,不仅能够在扎根田野的过程中深刻体会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所氤氲的场域,更能够借助扎根理论进一步以新闻媒体第三方观察入手,通过第三方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性,推动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研究方面独特优势的发挥。
5.1.1 校园足球文化的情感认知缺失—本质认识问题
足球的实质在于文化[87]。校园足球隶属足球和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但其无论表现在球场还是在课堂,更多的是情感的表达与传递。这与米卢诠释足球文化时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认为足球比赛是具有人性化的,是有思想碰撞的、是经过反复推敲所决定的,足球的文化即是足球的感情[88]。因此我们可以说,校园足球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情感的文化。
为了更好地解释偶像崇拜,Mc Cutcheon、Lange 和 Houran 等人于 2002 年提出了“专注—上瘾”模型,认为偶像崇拜对青少年有激励、娱乐、满足心理需要、找到情感归属的积极作用,快乐才是足球文化的本质[89]。不同学者也得出相同的结论,他们在不同运动项目中得到证实,偶像崇拜这一情感因素在促进运动参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篮球运动中,球星崇拜对中学生篮球爱好者的运动参与影响显著且利大于弊,且球星崇拜中度卷入有利于促进篮球的运动参与[90]。
..............................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1) 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在发展理念上“重智育,轻体育”,在发展方式上“重物质、轻精神”;尤其作为精神文化层面重要组成部分的情感文化更是处于研究与践行的边缘地带;除此之外,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中的情感文化建设部分亦是缺失。
(2) 通过对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的把握以及对其所处应试教育环境之考量,情感文化是校园足球文化建构中的关键因素,参与足球运动对于扭转青少年校园足球情感缺失具有极大裨益。
(3) 从整个校园足球文化宏观角度看,以“偶像崇拜”切入校园足球情感文化研究,发现青少年具有“偶像崇拜—足球情感—动机—行为”的正向递进关系,且内部会形成正反馈,以此促进青少年足球运动行为的发生。
(4) 按照频次由高到低顺序,分别对三种情感体制(整饰体制、体验体制与表演体制)对应的校园足球活动类型排序,取交集得到 O 区域为最优活动类型包括:赛事、娱乐、新媒体。借助校园足球情感文化 O 区域的最佳优势辐射其他区域活动,以此借助相关活动类型引发青少年情感共鸣、促进其情感激发,带动校园足球情感文化的表达与足球行为的发生。
(5) 校园足球文化的“全明星模式”以偶像崇拜的情感文化为出发点去建构精神行为文化层,同时要与素质教育的“德智体美劳”各要素相结合,在联合之中借助“精神—行为文化”的主线、“物质—制度文化”的辅线重塑人们对校园足球的价值观念,即体育与智育是紧密关联的,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