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文化”中的符号建构与互动思考——以“快手”土味视频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4413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社会学论文,本研究从符号互动理论切入来对土味视频进行研究,通过对四位土味表演者的表演的质性分析,对土味视频中的符号建构、符号互动以及土味文化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土味文化的命运进行了展望。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我国也开始迈向网络大国行列。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 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0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9.89 亿,较 2020 年 3 月增长 8540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 70.4%,其中短视频用户为 8.73 亿,较 2020 年 3 月增长 1.00亿,占网民整体的 88.3%[1]。
在网络平台和短视频规模数量迅速发展扩大的同时,一些新的文化现象层出不穷。“你会弹吉他吗?”“不会啊~”,“你不会弹吉他却为什么总能拨动我的心弦。”层出不穷的土味视频以其出其不意却让人窒息的对白和略带无厘头搞笑内容成为当下一种消遣娱乐方式。以“喊麦”、“社会摇”、“社会语录”和“土味情景剧”为代表的“土味视频”在被短视频平台广泛传播之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土味文化。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人们的出行受限,观看土味视频成为一种新兴的消遣方式。
我们在观看土味视频时除了被土味视频中夸张和猎奇的表演吸引之外也往往会产生这样一种思考:虽然土味视频本身拍摄方式简单内容也近乎粗制滥造,但其内在意涵却直指生活本身,我们总能在猎奇、怪诞的土味内容中发现自身生活的影子,区别于精致的电视剧和电影,人民群众普通的日常生活被以一种戏剧化的方式搬上了网络视频空间,并引起了网民的广泛讨论。实质上土味视频在满足人们猎奇之外还极大的拯救了小镇青年的孤独感,小镇青年的情感需求得到了表达。另一方面土味视频的表演者在成名之后似乎也成为了一种网络符号,成为了“明星”,并引发了广泛模仿,继而拍摄土味视频成为一些人的专职职业,土味视频的表演和拍摄也越来越职业化。这样,一方面土味视频展现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真实的一面,此外围绕土味视频也形成了“土味文化”并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拍摄中来。鉴于此“土味文化”快速的发展同时这种新兴的文化现象的背后所反映的文化意涵以及土味视频表演中的互动和传播形式都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社会学论文怎么写

...................................
1.2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目前,国内各大短视频网站土味视频视频层出不穷,我们在对这类土味短视频欣赏或猎奇的同时不禁要思考:土味表演者与观众之间又是如何互动的、其互动形式又是怎样的?本研究企图从符号互动理论的角度进行切入来回答上述问题并给社会学解释。
从理论意义上来讲,本研究试图从符号互动理论的角度来解释和分析“土味文化”的社会性以及“土味文化”本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所被赋予的文化意涵与文化属性。从目前来看已有的关于“土味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兴起原因、受众心理和文化归属方面,从符号互动论的角度切入的研究相对较少。符号互动论是研究微观与中观社会现象特别是文化现象的重要理论。但目前将符号互动论运用于对文化现象研究的文章相对较少。本文以符号互动论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研究在一个完整的土味短视频这一场景中土味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如何构建其符号和场景要素又是如何互动的。本研究也希望为“土味文化”研究领域增加新的理论支撑,为“土味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丰富符号互动理论的研究领域。
从现实意义上来讲,土味十足的情景剧、社会摇、吃播、与喊麦,成为了当下热门的文化现象,让人看过之后欲罢不能。乡镇青年通过土味短视频将自身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完整的呈现,表达了自身的文化需求。其受众群体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是被这种土味文化所影响,而另一部分则是抱着审丑、猎奇的心理。但无论如何“土味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来,毫无疑问这种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其特有的社会属性与文化属性值得我们关注与深入研究。本研究也希望通过土味文化的剖析让社会大众更深入的感受到中国的“乡土气息”。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此外,土味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人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的,特别是乡镇中的青少年已经深受土味文化的影响,而针对土味文化曾出现过的价值导向错误问题,本研究也更希望对“土味文化”的研究能够明晰其文化意涵从而对青年群体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提供引导作用。
...............................
第 2 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1 核心概念
2.1.1 土味文化
百度词条和 360 词条对土味文化的定义是:“土味文化,是伴随网络直播视频流行起来的一种网络文化。这类文化有庸俗、无聊等特点。①”维基百科则是并没有收录土味文化的词条。一方面目前互联网和短视频平台上对土味文化的定义是含糊不清。另一方面这类定义运用“庸俗、无聊”等含有主观消极色彩的词语似乎是在对土味文化进行评判,充满了傲慢和偏见,因此一种新的清晰的土味文化的定义的出现也就具有很强烈的现实意义了。目前已有的研究对土味文化做出明确定义是陈志翔给出的定义:以“土味社会摇”和土味情景剧为主要内容,发布于快手、微博等平台的短视频。李妍给出的定义是:由城镇年轻用户制作的舞台或情景短剧。
笔者通过对已有资料的概括梳理和对土味文化的沉浸式体验认为,土味文化作为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应该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土味文化是指是由乡镇青年所制作的,以“喊麦”“土味社会摇”和“土味情景剧”“土味吃播”等为主要内容的短视频作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土味短视频”。广义上的土味文化是指这类“土味短视频”通过网络直播和短视频平台而流行和广泛传播起来从而形成的一种网络亚文化文化,这种亚文化对受众和青少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文对具体的土味文化的符号和表演分析均采用狭义的土味文化的定义观点,即以土味视频作为研究对象。


社会学论文参考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米德等人的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是社会学的经典理论之一,符号互动论由社会学家米德创立,之后由他的学生布鲁默正式发扬光大。符号互动论主张从微观和心理学的视角来考察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互动。认为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由一个又一个具有情境定义的象征符号串联起来的。一个完整的符号互动过程应该包含象征符号、情境定义和特殊符号,在互动中“姿势对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语言、神态、表情和动作来传情达意,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互动的双方没有共同的知识背景,那么“姿势对话”就丧失了索引性,完整的符号互动就很难达成,因此互动双方共同的情境定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符号互动中最基本的两个要素是象征符号和情境定义[26]。
象征符号是符号互动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米德指出现代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人们为了能有理解共同的意思,所以在互动的过程中,人们会使用文字、语言、表情、姿势等等作为象征符号。米德还认为,人们为了更加便捷的沟通交流,为了追求和构建更好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了心灵、自我和运用符号的能力。
情境定义是指人们对于来自外部刺激的内部反应的解释过程。在符号互动中互动双方应该有着共同的知识背景,以便在互动中对于互动符号有着相同的意义解读。此外双方还应对互动的情境有着类似的定义,人们在接受到他者符号互动的刺激后会根据与情境有关的社会化意义指定自身的行动策略。
..........................
第 3 章 土味视频中的符号建构................................12
3.1 象征符号的建构.................................12
3.1.1 人物符号:表演者自身的形象建构................................ 12
3.1.2 内容符号:各色的表演样式............................... 16
第 4 章 符号互动:自我呈现与剧班合谋..............................21
4.1 表演者的自我呈现..................................21
4.1.1 主页符号:印象管理...........................................21
4.1.2 语言符号:口号与标题....................................22
第 5 章 土味表演互动背后的意义生成.............................34
5.1 情感需求:小镇青年的生活展示与情感表达.................................34
5.2 社会需求:娱乐至上.................................36
5.3 经济需求:利益追求..................................37
第 6 章 土味文化中的价值缺陷与展望
6.1 土味表演中的价值缺陷
6.1.1 内容的粗制滥造
一是内容低俗化。低俗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中性的视角,不带有任何的主观色彩。意指流行的、通俗的、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另一种解释是带有强烈贬义的主观色彩,是指那种下流、庸俗、充满各种低级趣味和价值导向偏差的形式和内容。本文在这里所讲的低俗主要指的的第二种贬义的低俗。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短视频平台和即时通信应用的普及,人们在网络空间内似乎取得了一片自由之地,在这样的网络空间形势和背景下,大量千奇百怪和低俗违法违规的内容也随之而来。由于土味视频先天独有的追求特立独行和标新立异的属性,导致土味视频成为了网络低俗文化的重灾区。夸张怪诞的表演搭配奇装异服,生搬硬套且价值观扭曲的情景剧,充斥着暴力思想和政治不正确的土味喊麦,这类土味视频的内容和形式都充斥着低俗的思想。今年来随着“网红”效应的激励,越来越多的土味表演者在剧本的创作和表演中越来越激进,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打“擦边球”,一味地迎合观众的需求而不加以辨别,使得土味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低俗化倾向越来越严重,甚至在土味视频中出现违法违纪、道德丧失、色情暴力等内容。例如快手短视频平台用户“岛市老八”,就曾为在一次表演直播中为了博取眼球毅然决然的走向了路边的一个公厕,接下来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举动,他开始“大快朵颐”起来。随后用户“岛市老八”因内容低俗化被快手短视频平台永久封禁。虽然“岛市老八”已经被封禁,但是他的低俗化行为经过全网的发酵,对土味文化圈中和圈外人都产生了长久的负面影响,这类过度低俗化的土味视频极大的破坏了土味文化的生态环境。
...........................
结论与不足
结论:
本研究从符号互动理论切入来对土味视频进行研究,通过对四位土味表演者的表演的质性分析,对土味视频中的符号建构、符号互动以及土味文化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土味文化的命运进行了展望。研究发现:
首先,土味视频中的符号建构有着独特的形式。在土味视频的符号建构中服饰、动作等都可以被建构为土味文化的代名词,而小镇青年对于土味符号的建构也有着朴素的想法。在人物符号的建构中,小镇青年重点对自身的理想化角色进行了建构,建构出自身精神小伙/妹、爱情和友情的捍卫者角色。小镇青年对自身角色的建构其实质一方面显示出当代年轻人对于社会的叛逆与反抗,另一方面也试图切入对于爱情和友情的探讨,在探讨中我们可以窥见小镇青年的爱情观与友情观。研究发现土味文化中所表现出的爱情观与友情观是浅薄的:在爱情方面还停留在对于爱情的幻想和对背叛者复仇的快感中来,缺乏对爱情真谛的叩问。在兄弟友情方面还只是停留在江湖义气、快意恩仇方面,缺乏对友情的深入思考。在内容符号的建构中也发展出喊麦、社会摇、土味情境剧、土味吃播等表演样式。
其次,土味视频中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互动符合戈夫曼的拟剧论。即土味表演者通过各种符号元素进行自我呈现,其他表演者配合其演出形成了守望相助的剧班体系,观众也通过留言、打赏等方式也参与到表演中来。表演者通过主页符号、服饰符号等给观众留下第一印象,并通过音乐符号、语言符号等进行印象管理,观众在与表演者的互动中也参与到下一场表演的剧本的策划中来。这样表演者与观众之间形成了互动循环即:表演者自我呈现--观众评论留言参与剧本创作--表演者进行修改后的自我呈现。
最后,土味文化生成背后也有着复杂的意义需求。土味文化满足了小镇青年的情感需求,满足了当下娱乐至上的社会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小镇青年对于经济利益的需求。土味文化在背后复杂的需求满足中也暴露出其内容粗制滥造、价值导向偏差等内在缺陷,并且土味文化在与主流文化和资本的对抗中也卑躬屈膝,其最终命运必然是被主流文化收编成为资本的工具。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