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21 世纪是我国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应优先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要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减小城市与乡村之间教育差距[1]。这说明我国在普及义务教师之后,接下来是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进而实现教育公平。同时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与发展学校体育,注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提高,让学生学会体育并且形成终身体育价值观与意识,学校体育课程是实现以上目标的基本手段与表现形式。并且学校体的均衡发展对促进义务教育现代化实现进程、建设健康的中国与实现中国梦有伟大意义。
早在 1986 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确立青少年公平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而后进一步的完善,表示城乡师资均衡配置进入初级确立阶段[2]。1993 年-2020 年国家相关部门、湖南省相关部门与株洲市相关部门下发相关法律、政策与文件,这些宏观教育政策出台,意味着义务教育的重要性与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战略地位在不断提高。(详细见附录 3 表四—1)由此可见,教师资源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学校体育教资源师则是实现学校体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一步,要求其拥有良好的体育道德观念,正确的体育专业知识,良好的体育专业技能,为进一步的推进学生体质奠定良好基础。
1.1.1 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是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迫切需要
实现教育公平必经之路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优质与均衡发展,其中教育资源、教育机会、教育质量的均衡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大内容[3]。虽然我国长期处于城乡二元结构发展模式,但在义务教育的普及后,保障了城乡学生获得教育入学机会,人人都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所以教育质量与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接下来的教育发展目标。中共十八大以来,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明确指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需要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政策,并且明确应先完成师资的均衡配置,再实现教育公平[4]。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的力量,而培养人才需要教育的力量,教育的发展则需要依靠教师的力量。教师资源作为教育资源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出现义务教育非均衡现象,物力与财力资源作为政府调控效果明显的教育资源,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的保障,但是其根本还是在于人力资源的利用,对教师群体这一宏观调控与掌握,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难题。作为内部“不可控”因素,需要通过良好的政策体系、配置机制、教师自身等等共同作用,因此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才是义务教育中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表 5.1-1 全国 2015-1019 年全国小学教育统计数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学校体育教育是展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作为国家日益关受到重视教育内容之一,是实现教育公平与均衡重要途径之一。作为特殊的体育学科,要求教师具备专门的学科知识、专业动作技术、相应的综合素质。目前由于城乡地区差异,直接导致学校体育整体无法均衡发展,有的地区存在资源浪费现象,而有的地区却欠缺。因此研究城乡小学体育教师资源现状目的:
1.以芦淞区城乡小学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对比分析株洲市城乡小学体育教师资源分配现状,明晰目前株洲市城乡小学体育教师资源配置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2.分析出现城乡小学体育师资配置出现差异的原因,提出促进株洲市城乡小学体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对策。
3.探究株洲市城乡小学之间体育教师的交流现状与配置机制,为建立合理体育教师流动与配置机制提供依据。
1.2.2 研究意义
自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至今,长期以来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远远小于其应该受到的重视,传统的“重智轻体”思想观念还并未消除,学校体育尤其是中小学体育应该占有的地位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学科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异明显巨大。在现阶段我国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关注,尤其是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有很重要的意义。
(1)理论意义
体育教师资源配置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领域与体育学科的研究内容,对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均衡发展起重要作用,起到进一步深化体育资源配置理论、教育公平理论的作用。
(2)实践意义
教师资源虽然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但在现实生活实际情况中很多地区还存在体育教师的资源配置不符合国家标准,某些学校无专任体育教师任教或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不高,使学校体育均衡发展受到影响,学生公平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遭到破坏。因此研究此内容是为了让株洲市城乡学生享有更公平的教育;同时为促进株洲市城乡体育教师数量与质量上的总体均衡配置与运行合理布局提供依据;最后对促进株洲市城乡体育教育均衡发展与城乡一体化与改善城乡学校体育非均衡发展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城乡”区域
在我国“城市”和“农村”是两个相对的区域概念,“城市”是指“居民集中非农业人口,工业、商业和运输相对发达的地区”[1]。乡是指农业人口为主,其中包括乡镇。基于株洲地区城市发展水平,本研究“城市小学”是芦淞区市区与城郊范围学校;“农村小学”指乡镇和乡村范围小学。
2.1.2 体育教师资源
教师资源是教育资源中重要的人力资源,指的是从事与教育相关的教学或管理工作者。教师作为课程内容教授者与评估者,还需实现课程资源利用最大化,对学生思维与习惯塑造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所分析的体育教师是指在学校承担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体育教师资源主要从数量、质量与结构等指标进行研究。
2.1.3 体育教师资源配置
配置一词最早出现在经济学范围内,它通常指资源分配以及不同地区和消费者群体之间的资源分配,配置主要包括主体、对象、配置标准和配置范围[2]。是指在有限的教师人数情况下,主管部门怎样将现有的教师人数在教育体系内进行分配到学校,使得投入的师资力量相对均衡,教育能够持续与健康的发展下去。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并不意味着在总体上相等,而是整体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均衡它尊重差异[3],均衡不仅是在数量上,更表现在质量上[4]。学者关松林提出基础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是师资数量、质量在县(区)范围之内相对均衡[5]。本文是研究株洲市城乡体育教师资源配置结果,主要看城区或农村体育教师数量是否满足、队伍结构是否合理、质量是否达到要求,然后找出存在差异。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均衡配置存在的问题在国外也一样存在,并且在此类问题上国外学者进行探索与研究,得出了相对丰富的研究结果,尤其是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为了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展开一系列研究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因此对国外相关研究的总结,以期为我国基础阶段教师资源配置提供经验。
1.国外教育公平与均衡理论研究
国外的教育均衡中并没有像我国一样提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而是以教育公平作为理论基础,以此来研究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早期的国外学者大多从教育公平的角度研究教育均衡发展。瑞典教育家胡森将平等受教育机会分为三段:首先是学生都可以公平进入学校;其次是进入学校以及学术实现成果机会的均衡;最后从根本上看,入学机会均等应包括学校条件和教育机构均等[1]。著名学者科尔曼在《教育与机会均等观念》中分析,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观念等系列原因造成美州各地之间的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2]。
因此“补偿教育”方案提出针对基础教育非均衡现状,提升不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3]。在上个世纪末期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进行重建公立学校,力图能促进学校效能改革,在学校的建设上,美国颁布许多政策,在此方面,英国也开始同样将教师的收入也校绩联系起来,实行“绩效工资制”[4]。这些举措的实施,都是以教育公平为理论基础,以促进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为目的。
2.日本教师“定期交流制度”
“定期流动制度”是日本为了保障教育的公平性与均衡性,颁布实施一系列政策与工作,最为重要且效果明显的是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度”[5]。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度”有两类:一种是跨县一级流动;另外一种是同区域间流动。校长与教师都进行定期交流,一般教师流动期限是 6 年,校长流动期限 3-5 年[6],其为实现基础教育均衡性、保障教育公平与教师工作激情做出了重要贡献。日本教师明晰的身份与形象也为教师合理流动提供基础,在广域范围内的教师流动,因地制宜的实施教师交流,提高教师交流的意志,面向流动教师的倾斜优待等等都是日本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成功实施的基础[7]。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度”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国家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出台,政府主导的力量,以及流动过程的规范性保障了流动的公平性,同时增加落后地区吸引力,加大政策力度,提升偏远地区教师工资补贴和生活福利。
.....................................
3 株洲市体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指标建构说明.................................. 9
4 研究对象和方法.............................................9
4.1 研究对象....................................9
4.2 研究方法.....................................10
5 现阶段我国小学与湖南小学本信息................................11
5.1 我国小学阶段基本情况.............................................11
5.2 湖南省小学阶段基本情况...................................11
6 株洲市芦淞区城乡小学体育教师资源配置现状
6.1 株洲市芦淞区经济及小学教育发展状况
6.1.1 株洲市芦淞区经济发展状况
芦淞区隶属于湖南省株洲市,总面积 217.18 平方千米[1]。芦淞是株洲的发祥地,古称建宁。至 2019 年,下辖 7 个街道、1 个镇,总人口 29.18 万人,8.67万户。2019 年,芦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增加 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1510 元,2019 全年对教育投入共 3.8558 亿,教育硬件财政投入同比增长 491.1%[2]。
6.1.2 株洲市芦淞区小学教育发展状况
芦淞区株洲市的发源地和老城区,芦淞区内基础教育学校规划分布较为合理。在 2013 年 10 月份被评为全国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在2014 年 5 月湖南省第三轮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中获得优秀,顺利成为湖南省首批教育强区,在 2019 年,制定争创首批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计划,并且率先在株洲市市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全区现有小学 28 所,截止 2019 年在校小学生 24863 人,专任教师 1143 人。
表 6.1-1 2015-2019 年株洲市芦淞区小学基本情况
.............................
7 研究结论
7.1 目前株洲市城乡体育教师的数量、结构、质量等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株洲市城乡小学体育教师数量差异中城区学校生师比与班师比明显优于农村地区,城区教师体育工作量计算及补贴比农村学校更好。
7.2 株洲市城乡小学体育教师资源结构方面,其中城区学校性别及年龄、专兼任比、教师流动与配置机制等方面均优于农村学校。
7.3 株洲市城乡小学体育教师资源质量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师专业素质与科研水平、培训次数及等级等方面;城区教师体育专业素养与科研水平相对与农村学校而言队伍整体专业素养更高。
7.4 城乡学校体育教师资源配置失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社会发展现状是根本原因,其中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是主要方面;还存在城乡教育政策制度偏差、城乡体育教师资源流动与配置机制不合理原因,从而导致体育教师资源城乡配置出现差异。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