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雄安新区农村青年就业心态及行为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4524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社会学论文,本文从对 W 村青年的实际访谈和长期观察结果来看,这一群体存在有主动的和被动的适应性和竞争性。政府部门不论从政策制定还是具体实施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可以说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政策体系;社区以及用工单位和培训机构等社会支持方面,也在积极响应号召,尽可能多的吸纳本地劳动力加入;同时,家庭中其他成员也应加快适应环境,积极参与其中,而对于和本地农村青年个人来说,大部分并没有前往外地的打算,只能接受周围环境的快速变化,并从不断的变化中发掘自身的发展潜力。但在积极就业心态的塑造和加强上,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17 年 4 月 1 日,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雄安新区设立,并被赋予“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重要意义。划定范围包括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规划面积 1770 平方公里,其在交通条件、区位条件、资源环境等方面都极具优势,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1]自设立至 2019 年 9 月,雄安新区建设主要以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产业配套、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为主要建设项目,例如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千年秀林”工程等,而本地居民更为关注的拆迁征地政策迟迟没有公布,具体拆迁举措并未实际推进,一时间各种信息爆炸式地被人们所收,造成了大量谣言传播,这一现实状况对本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状态及心态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直至 2019 年 9 月 18 日,随着容城县张市镇河西村第一户住房建筑的拆除,雄安新区的征迁工作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各方面建设进入正轨并开始加速推进,社会环境变化有序调节,2021 年雄安新区更是进入了大规模的加速建设阶段。就业作为生活保障的重要部分,在人们的认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雄安新区三县的广大农村在常年发展和积累中都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产业链,大规模拆迁后必然会导致产业瓦解,影响到当地居民就业。原住居民作为雄安建设的主力军自然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当地的青年群体,不论从过去还是未来来看,都是本地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心态和行为的实际反映会对未来城市建设产生极大影响。
1.1.2 研究目的
在城镇化过程中,雄安新区农村青年应如何探索新的生存模式?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是否有动力和意愿参与到竞争当中,且其应如何适应并谋求新的发展?在改革大潮中,这一群体是否会变成社会发展的边缘人?这些问题便是笔者进行深入研究的动力。为探究和回答这些问题,笔者尝试对当地农村青年所处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以厘清本地农村居民在就业心态和行为方面的典型特征,从广大的农村青年群体出发为未来政策调整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依据。
本文将重点考察社会环境变化与调查对象的就业心态及其行为选择之间的关系,综合把握影响心态和行为的主要因素,力图从具体调查中回答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青年存在的不良心态及行为的现实状况,并为转变这一状况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提升个体自主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的可能性。
........................

1.2 研究综述
城镇化进程中青年就业的相关问题一直以来都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和探讨,他们从经济学、社会学、行政管理等多个学科角度出发,对城镇化与就业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挖掘,并形成了十分丰富的研究成果。
1.2.1 国外研究综述
二战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环境变化迅速,其依托经济的快速发展,较早地开始了就业问题的研究。本文对国外文献的梳理和总结主要集中在城镇化与就业以及青年就业两个方面。
1.关于城镇化与就业的研究
美国学者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提出了经济增长过程中农业与工业关系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以一种“二元经济结构”的形式发展着,即一个国家的经济可以分为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在其理论中,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是不可再生的,但农业人口却在不断增加,这就会导致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出现,进而造成失业问题出现。而工业是可以扩展的,在工业不断扩展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加入,这就导致大量的农业人口会向工业转移,最后会实现二元经济转变成一元经济,即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方式。[2]他的劳动力无限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无限供给指的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态,其理论实际上更加注重的是工业部门劳动力的可得性。[3]
美国学者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对刘易斯“二元结构”模型持反驳态度,他通过对印度在 1918 年流感爆发期间的农业减产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并没有产生刘易斯模型里认为的会产生至少四分之一的剩余劳动力,也就是说尽管农业生产的效率较低,但这一部分在资源分配上还是具有效率的。同时,舒尔茨认为刘易斯重视物质资本而忽略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实际上人力资本的贡献率要比物质资本的贡献率还要高得多。
与刘易斯的理论相对的还有美国学者托达罗(Michael. P. Todaro)的经济发展模型。托达罗认为工业的发展会促进技术的进步,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使得劳动力的需求下降;另一方面,工业生产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会吸引农业人口向工业转移,但这种就业机会与外来人口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吸引力越大就会导致更多的人口加入,就业机会增长的速度赶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又会导致进一步的失业问题产生。该模型认为,发展中国家不能一味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应考虑到城乡差距以及就业率和失业率的问题。[5]
...........................

第二章 调研地点及调查对象概况

2.1 调研地点概况
2.1.1 调研地点选择
本研究主要针对城镇化进程中雄安新区农村青年的就业心态及行为展开调查,雄安新区作为当前国家改革、开发、试点的重要地区,在未来城市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此调查地点选择雄安新区 W 村,在选择调研地点时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的考虑:第一,雄安新区社会环境正处于快速转型阶段,尤其是农村地区面临着拆迁,在这一状况下社会敏感性增加,不利于调查的展开,但 W 村属于笔者长期生活的地区,熟人较多,便于观察及相关调查的开展;第二,W 村作为雄安新区下辖一村,其在地理、人口、文化、产业经济等方面具备雄安农村的一般特征,且其位于雄安新区建设的起步区,社会环境变化更为迫切和迅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第三,基于以上两点且受制于笔者的精力与个人能力,在 W 村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是最为合适的选择。
2.1.2 调研地点概况
对调查地点概况的分析结合了对其宏观和中观生态系统演变的描述,包括对雄安新区大环境和调查对象所在社区(W 村)两个层次的考察
1.雄安新区概况
对于当前雄安新区在宏观生态系统上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城市建设、人口三个方面。从区位和产业来看。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地质条件稳定,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41]以往来看,雄安三县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主要发展产业,例如雄县塑料包装、乳胶生产;容城县服装生产、玩具生产;安新县制鞋、旅游等,并且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依托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而发展起来的,具有极强的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十分完整和成熟的产业链,依托区位优势,当地人更加热衷于向周边大城市开拓市场,这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价值。从产业结构演变来看。现如今,雄安新区致力于打造高新高端的产业支撑,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核电创新中心、区块链、新一代网络等实验室和稀土功能材料制造创新中心等的设立都表明了雄安新区高新高端产业建设的发展方向,为雄安新区高科技产业链的发展与健全提供了可能,而部分鞋服生产厂已经开始到雄安新区以外寻找适宜的场地转移,原来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下发展起来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也在逐渐被取代。
.............................

2.2 调研对象概况
2.2.1 问卷调查调研对象概况
笔者从 W 村 908 名 18-35 岁的青年中,按照等距抽样的方式,抽取 227 人,抽样间距为 4。亦即在实际操作中,共计发放 227 份问卷,回收问卷 227 份,回收率为 100%,其中 10 份问卷填答有误,有效问卷为 217 份,有效回收率为 95.59%。后经对这 10 份问卷的二次调查补充填写,使有效问卷填答率达到 100%。227 个有效数据中,男性 119人,女性 108 人;在校生②人数为 27 人,非在校生人数为 200 人。受教育程度方面,初中学历人数最多,有 132 人,占比为 58.15%,具体数据如表 2-1 所示。


表 2-1 受教育水平

.............................

第三章 雄安新区农村青年就业心态特征分析及行为实践探索..............................20
3.1 雄安新区农村青年典型就业心态特征.....................20
3.1.1 总体就业心态积极性不高........................................20
3.1.2 对就业政策关注度不高...................................21
第四章 现有就业心态及行为实践成因分析...............................30
4.1 宏观层面.............................................30
4.1.1 产业结构发生转变,本土产业发展断裂.................................................31
4.1.2 政策制定较为全面,但政策实施未能全面落地.....................................32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41
5.1 结论..............................................41
5.2 建议...............................................42

第四章 现有就业心态及行为实践成因分析

4.1 宏观层面
对宏观系统的结构性分析主要立足于产业结构因素和政策支持两个方面的考虑。产业发展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支持是维持生态系统繁荣的必然要求,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各种优惠政策支持对于维持正常的系统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城镇化过渡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的不能全面落地却对当地居民的积极心态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1.1 产业结构发生转变,本土产业发展断裂
雄安新区以高新高端产业作为产业发展方向,这与原本雄安的本土产业相冲突,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本土产业来说必然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环境,更多的经营项目面临着被淘汰的境地。从当前来看,W 村还并正式启动拆迁工作,本地产业发展方式在表面上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打击,但探究其深层次发展状况,自雄安新区成立,原本平静的农村社区变得不再平静,拆迁似乎变成了立刻要发生的事情。一时间,赋闲人员越来越多,田间地头到处能看见出来遛弯的村民,这其中不仅包括老年人,许多青壮年也加入其中。
回归到雄安建设当中,本应于 2020 年初就开展的工程项目,因为疫情推迟了半年。而在这疫情最为严重的几个月内,人们完全停止了工作,开始了居家隔离。工作一旦长时间停滞,再启动起来就显得尤为困难,疫情期间大量劳动力失业,现有工作不能开展,其他行业也没有岗位可以提供。疫情控制后,本地产业发展才开始回暖。


图 4-1 就业生态分析框架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等不断地向城市集中,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庞大的资本集中和人口压力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在社会发展的规律作用下,高度拥挤的城市开始了向外扩张,在不断地城镇化的背景下,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开始了拆迁和重组,农村居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成为了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青年群体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其在创造力、学习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都具有更大优势。农村青年的就业问题更是政策和社会关注度应该更加倾斜的,由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地域面积广大,在常年发展过程中有不计其数的城市规划涉及到这些问题,通过自身开发以及借鉴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在政策制定方面,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备的体系,但是各地实施效果不一,此时,应该更加注重农村青年群体就业问题在其心态和具体行为方面的考察。
本文的主体内容是探索和研究城镇化进程中雄安新区农村青年就业心态特征和行为实践,文章主体结构依托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分析,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系统出发,对社会环境、心态及行为特征、现有心态及行为成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考量,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社会环境与个人心态及行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产业结构、政府政策、社区支持、用工单位、参照群体等外部系统的变化会对个人心态和行为产生影响;个人心态及行为又会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积极地心态和行为有利于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而消极心态和行为会限制社会发展。
第二,农村青年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建设发展与个人发展产生冲突,易造成个人边缘化的迷茫和焦虑心态和行为的产生。雄安新区生态系统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朝着更高水平发展,而农村青年个人能力与城市发展定位并不匹配,会影响个体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提升,从而产生“边缘人”意识,在未来个人规划中易产生迷茫心态和行为。
第三,在社会环境变化过程中,个体存在逐渐适应并参与到新的竞争中的探索与尝试。雄安新区并没有采用高速建设模式,而是在经过长期研究和探索后实施具体项目,这有利于避免突发性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感,这种渐进式的环境过渡,能够帮助当地农村青年适应环境变化,创造有利条件,提高其投入竞争的可能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