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设计
(一)国有企业个案概况
本研究的个案 Y 企业,是新中国刚成立时期,“一五计划”期间建设的 156 项最主要的重点工程之一。工厂于 1950 年开始筹备,1953 年兴建,1956 年建成并投产。Y 企业地处东北腹地长春。公司已经发展成拥有 18 个职能部门、28 个全资子公司、18 个控股子公司,其中包括 4 家上市公司的国内汽车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现有员工 13 万人,资产总额 4,578.3 亿元、注册资本金 354 亿元。已构建了从东北到华北、华东,再到西南、华南的产业布局。目前 Y 企业已经构建了“二部六院”的研发体系,形成了“三国六地”全球研发布局,形成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绩效考核为基础,高目标高激励为手段,打造价值导向的考核机制、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业绩引领的晋升机制。1950 年,新中国刚刚诞生,共和国的领袖便开始了发展汽车工业的筹划,建设我们自己的汽车厂由此拉开帷幕。从那时起,Y 企业的发展建设主要经历了工厂建设、换型改造、上轻轿等三次创业,基本构建完成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发展布局、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人才队伍。
从 1953 到改革开放,是 Y 企业发展的第一阶段。此时,Y 企业的文化发展处于萌芽状态。在这一阶段,在苏联管理模式的影响下,Y 企业的文化建设主要集中于培养员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国家 156 计划的引导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基本形成中国汽车工业体系,大力发展创业精神,建立起“YQ 汽车、质量第一”的企业质量文化。这一时期的精神文化由员工自发形成,公司还未建立起正式、清楚的精神理念。
从改革开放到 2000 年,是 Y 企业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时期,Y 企业快速成长,企业领导人开始重视企业的文化发展,将文化建设提上日程,积极建设企业文化。Y 企业在发展自身文化的同时,打造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营模式,并吸收国外的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文化,德国大众的加入对 Y 企业的企业精神的形成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理念。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创新管理制度、建构激励机制、培养优秀人才。这一阶段, Y 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思想文化得到快速发展,精神文化建设得以发展和完善,企业文化走向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
..............................
(二)核心概念
1.国有企业
“企业”既是法学上常用的语言,又是经济学上常用的语言。中文中的“企业”是经由日本人翻译而来的,“企业”一词来源于英文中的“enterprise”。
在国际上,国有企业通常指由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的国家基本上都有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有企业通常是指由政府主导的、政府参与的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和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地方企业。
在 80 年代以前,在当时的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称为“国营企业”,1993 年在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采用了“国有企业”的称谓。在我国,国有企业同时具有商业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在我国生产组织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国有企业的商业性主要表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一般情况下,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国有企业的设立实现了国家和政府调节经济的目标。
2.工匠精神
在 2015 年的时候,国务院下发文件《中国制造 2025》,在文件中谈到,我们应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建立“中国品牌”,从制造大国转向创造大国,从注重生产速度转为注重产品质量。同时,2017 年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工人营造一种劳动光荣、精益求精的社会风尚和敬业风气。2020 年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定义工匠精神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
目前,在工业化经济的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内涵得到扩展,学术界对于工匠精神的定义主要基于传统工匠精神核心的抽象,主要表达了工匠一丝不苟的工艺以及对所生产产品追求完美和卓越的理念。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精益求精精神、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的专注精神和持续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在这里,需要加以说明的是,本研究所指的工匠精神实质是指员工整体表现出的一种群体性的精神特征,是企业总体特征的表达,散见表现于个体身上的品质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事实上,无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总能见到表现在个体身上的工匠精神,但总体上却可能表现出与工匠精神核心相违背的状态。基于此,本文在这里主要探讨的是宏观经济背景下,某一组织整体表现出的形态。从当今来说,工匠精神可以出现在任一行业、任一部门,但本文要讨论的这一企业仅仅指汽车工业。
...........................
二、东北国有企业形成工匠精神的历史背景
(一)自然条件
C 市地处于东北三省腹地,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Y 企业旧厂区紧邻京哈铁路,这些都为 Y 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 1951 年开始调查,搜集 C 市有关人文、水文、气象资料①,从东北科学院所在地质调查所保存的 1909 年—1939 年历史资料中取得当地季节 57 种参考数据。Y 企业地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多大风,夏季多大雨,秋季雨少降温快,冬季干冷时间长。
但也正是因为 Y 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给 Y 企业员工在建设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初建厂时,国家百废待兴,经济和技术都非常落后,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有的甚至跨越千山万水专门从国外回来。面对困难,他们不怕辛苦,用积极拼搏的精神描绘汽车工业的蓝图,为国家的汽车事业付出艰辛和努力,只身一人在艰苦环境下,远离亲人和朋友。
原公司党委书记在公司的座谈会上提到说:刚建厂时,压力特别大,每天都有任务,当时每天进度又很小,而且一点政策都没有,也没有更多的补助,工人们满身油泥。夏天还好说,冬天天气寒冷,零下 20 多度,也没有厚实的棉衣,冻的手直哆嗦②。
原保卫科科长也说到:当时是边生产边搞生活,有的人一家老小全都来到这边。有一年冬天,雪下的特别大,连下四五天,工人们特别的苦,有的机器冻的都不能运转了。就是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条件,人们坚持了下来③。
自古,伟大人物均出自艰苦的环境下。3 年时间,Y 企业的创建者们在广袤的东北平原上用不怕吃苦、执着专注的精神创建了 Y 企业,老一辈的员工将这种精神代代相传,直至现在。创建者们身上具有的这种精神对现如今企业形成工匠精神的有奠基作用,对现在企业内员工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员工整体表现出来的敬业、执着的品质具有深刻的影响。
.............................
(二)市场需要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工匠精神成为实现个人成长成才、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市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与文化的联系更加密切,工人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对产品的探讨都与文化密切相关,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员工的文化素养。在企业中弘扬敬业精神,践行敬业行为,受到了企业的优先倡导。
上世纪 70 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冷战结束,国际局势开始有所缓和,世界各国开始大力发展经济。在国内,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更加的缓慢。Y 企业建设陷入困境,企业的生产、个人的言行,均遭受舆论和政治的制约。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企业全局并考虑国家利益的 Y 企业员工在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技术人员顶着压力,忍辱坚持开展技术工作,不怕打压、不怕挫折,为生产建设坚持在第一线,四处奔波,昼夜操劳。这种精神的鞭策和鼓舞和不畏艰难和困苦的做法,为企业的的发展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
如今,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弘扬工匠精神是政策所指、市场所需。越来越多的家庭出行需要私家汽车,也越来越需要高性价比的汽车,这就对 Y 企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迫使 Y 企业的职工,付出更多的精力来钻研技术,更多的心力放在工作上。“企业的发展,需要公司员工的支持;公司精神文化发展和成长,需要人们有精神和目标。如今国家倡导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公司的每年的计划和目标都会有与此相关的工作要求。”(09-M-37,L 钳工)
总公司在《十三五工作大纲》中指出,要以公司发展为目标,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主线,加强员工创新和领导管理为基础,加快结构调整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实现结构优化,增强企业实力。在市场主导经济发展体制下,Y 企业员工进一步推进发展精神文化,企业出台相关制度,为现如今工匠精神的形成奠定了精神和制度基础。
虽然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工匠精神得到公司领导的支持,大部分员工也认识和了解工匠精神,但国有企业的性质和历史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在企业倡导工匠精神的时候出现了一下障碍,例如一些员工的不理解、一些政策的实施不到位等等。因此,要弘扬工匠精神,要全心全意要依靠职工,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
三、 东北国有企业工匠精神的现状分析 ............................ 20
(一)调查设计和实施........................................... 20
(二)东北国有企业工匠精神现状分析............................. 21
四、 东北国有企业工匠精神形成的制度分析 ................................... 32
(一)规范性维度............................................... 32
(二)规制性维度............................................... 38
(三)文化—认知性维度......................................... 46
五、 结论、讨论与建议 ........................................ 48
(一)结论与讨论................................. 48
(二)针对制度的建议........................... 51
五、结论、讨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讨论
国有企业的工匠精神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 Y 企业发展、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企业精神,既有传统的精神,又表现了部分工匠精神。因此,从历史维度对其形成工匠精神的背景进行了分析:Y 企业地处东北腹地,无论是从自然条件、市场需要的背景下或者是从政府倡导、企业回应的层面下,其精神和制度两方面都对企业精神发展,工匠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自然条件对企业的精神的形成影响较大,市场需要对精神和制度都有重要影响。其次,政府的倡导和企业的积极探索在制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历史背景的分析,我们发现制度和精神有着强烈的相关性,企业以往的制度为后来 Y 企业在培养工匠精神时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现在企业内的工匠精神的形成奠定了精神上的基础。现在的工匠精神在规范上的实践有着非常多的历史延续,规制性制度既有延续也有革新。
本研究在国有企业工匠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国有企业工匠精神的现状。员工的工匠精神主要有如下表现:从总体上看,目前在 Y 企业,大部分工人能够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工匠精神,认为工匠精神与自己的工作密切相关,并且在工作中做到了工匠精神所提倡的精神内涵,但也有部分员工对待工匠精神的态度不明确、不确定。企业内员工整体表现了工匠精神,体现了国家近年来对工匠精神的倡导得到了效果,同时也体现了 Y 企业在对工匠精神的宣传中起了尤为重要的作用,提高了员工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可。在面对工匠精神的态度上,大部分员工无论是面对工作还是面对技术和方法都能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员工能有一个良好的态度表现,原因在于 Y 企业三次创业时期的老员工,在工作上表现出了极高的敬业精神,面对困难,他们不怕辛苦,为国家的汽车事业付出艰辛和努力,如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技术提升、设备改进,一些员工通过师徒制的培养模式,在师傅的带领下,不仅学习了技术,更多的传承了精益求精、执着专注的精神。
................................
结语
国有企业形成工匠精神有历史背景的影响,通过对东北一家典型的大型国有企业的工匠精神现状的研究,探究其形成工匠精神的制度因素,并对已有的制度提出了建议。具体而言:
第一,研究了东北国有企业形成工匠精神的历史背景。在发展过程中,地处东北腹地的 Y 企业,无论是从自然条件、市场需要的背景下或者是从政府倡导、企业回应的层面下,其精神和制度两方面都对企业精神发展,工匠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自然条件对企业的精神影响较大,市场对精神和制度都有重要影响。政府的倡导和企业的积极探索在制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探究了东北国有企业工匠精神的现状。从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工人能够正确认识工匠精神,认为工匠精神与自己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并且 Y 企业在态度和行为上拥有强烈的意愿和较为积极地表现,企业对于培育工人的工匠精神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本研究分析了在形成工匠精神过程中制度的因素,无论是规制性维度、规范性维度还是文化—认知性的维度,员工通过在工作中的体验,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并认可了工匠精神,加强了工匠精神的合法性。
第四,针对工匠精神的现状和制度因素进行讨论,并针对已有的制度提出改进的建议。我们必须在企业内部培养工匠文化的持续性、提升原来的行业和技术制定的标准、推进和完善选拔人才的机制、将师徒制和其他培养模式相结合、加强对“工匠精神”的激励工作和完善与工匠精神相关的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