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设“15 分钟体育生活圈”是完善“更亲民”体育服务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1],只有人民的身体素质不断得到增强,体育强国的目标才得以实现。为争取早日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政府要紧密围绕民情民意,满足群众的体育需求,完善体育工作内容,在体育工作中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做好人民群众满意的体育服务。
上海市全民健身服务的发展秉承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提升体育服务水平与质量的宗旨,一直走在体育发展队伍的前列。其中密切关注人民的体育需求和真切关心人民的身心健康是“更亲民”体育服务的具体要求。完善“更亲民”的体育服务要密切关注人民的体育需求。《上海市促进新消费发展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行动计划(2016-2018 年)》中提及政府要围绕闲置资源建设一批惠民的体育基础设施,形成“15 分钟体育生活圈”[2],同时促进居民对体育及相关用品的消费,通过提升居民的体育消费能级,增加体育消费在居民日常消费金额中的比重,重视体育消费为居民带来的生活品质的提升。完善“更亲民”的体育服务要真切关心人民的身心健康。2016 年 10 月,国家发布《“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政府相关部门及基层体育工作者要深入宣传科学的健身常识,推行正确的健身方式,以优质的体育服务保障居民的身心健康,将全民健身计划继续实行下去[3]。同年 11 月,在《上海市体育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及不仅要做好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的完善与管理工作,同时也要在居民中广泛开展体质健康教育,关心居民的身心及健康,通过全方位的举措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15 分钟体育生活圈”[4]。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厘清“15 分钟体育生活圈”的概念及内涵。当前研究对上海市相关政府文件中提出的“15 分钟体育生活圈”概念还没有明确的界定,通过查找并梳理相关政策、文件和文献,对此概念进行精准界定,同时为本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揭示上海市静安区“15 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纵观“健身圈”、“社区体育”和“体育生活圈”等发展历程,通过走访、问卷调查及现场观察等形式,对上海市静安区“15 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的基本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存在的现实问题。
(3)提出上海市“15 分钟体育生活圈”的建设策略。基于实证调查数据,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为上海市“15 分钟体育生活圈”的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1.2.2 研究意义
(1)积极建设上海市“15 分钟体育生活圈”是加快我国全民健身发展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当前有关上海市“15 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的探讨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对其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有助于丰富和深化相关理论。
(2)构建“15 分钟体育生活圈”是全民健身发展的重要形式,为城市全民健身的完善与深入提供了新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对上海市“15 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现状与策略的研究,有利于落实体育健身工程,带动市民进行自主健身,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体育生活化的全民健身氛围,同时也为上海市相关职能部门对“15 分钟体育生活圈”的建设及研究提供一定参考资料。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上海市“15 分钟体育生活圈”为研究对象,探讨“15 分钟体育生活圈”在建设中的发展问题,同时以静安区为调查对象,梳理与总结静安区在建设“15 分钟体育生活圈”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并给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利用各类期刊数据库资源,包括中国期刊网、维普科技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等检索相关学术论文,广泛阅读有关生活圈、“10 分钟健身圈”、“15 分钟健身圈”、社区生活圈、“30 分钟体育生活圈”和“15 分钟体育生活圈”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梳理相关政策和法律文件,了解本研究课题的学术现状和相关信息,开阔研究思路。
根据研究需要,对上海体育学院相关专家进行研究的可行性咨询,对上海市静安区“15 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在社区中对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白遗桥居委会和美景雅园居委会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在楼宇中对仲益大厦 38 层健身房管理者进行访谈。在全面了解上海市静安区“15 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问题的基础上,汇总、整理、分析所获得第一手资料,为建设上海市“15 分钟体育生活圈”奠定理论基础。
表 1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表
2.2上海市“15 分钟体育生活圈”发展概况
2015 年 7 月 1 日,上海市体育局发布《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指出上海不仅要加快完善健身设施,在城市扩大体育市场供给,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保证体育设施全面覆盖新建社区,稳步推进场馆向公众开放,在城市社区逐步形成 15 分钟体育生活圈。这是上海市在相关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建设“15 分钟体育生活圈”,也为上海市“15 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的推进开启了新篇章。
2015 年 9 月 21 日,时任副市长赵雯出席上海市新闻发布会并介绍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以“惠民生”的视角瞄准民生体育建设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各相关部门逐步完善和落实上海“15 分钟体育生活圈”。2016 年 9 月 1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上海市促进新消费发展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行动计划(2016-2018 年)》的通知,在该计划中提出不仅要拓宽居民体育消费范围,加大体育消费在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支出比重,还要提升居民体育消费能级,激励居民开展有质量的体育运动,发掘符合自身特点的运动方式,最终培育居民体育消费习惯,促进居民形成自觉地体育消费观。该计划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源,建设一批公益体育设施,形成“15 分钟体育生活圈”,通过发挥新消费的引领作用带动居民的体育消费,为顺利启动上海市“15 分钟体育生活圈”提供有效途径。
社区是“15 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发展的关键,因此要重点增加社区的公共体育设施,健全社区体育相关管理,做好社区体育的服务与指导工作。2016 年 11 月 4 日,随着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上海市体育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上海体育改革迎来了不断深入与发展的良好时机,这也为上海市“15 分钟体育生活圈”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局面。通过合理布局全民健身场所,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到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中,逐步扩大体育的服务范围。接着,2016 年 11 月 11 日发布《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 年)》,在该计划中按照“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的要求,积极创建居民喜闻乐见的体育生活化社区,实现高效率共享社区体育资源的发展新模式,进一步加快社区建设与完善“15 分钟体育生活圈”。
................................
3 结果与分析 .................................... 18
3.1“15 分钟体育生活圈”的概念及内涵 ................................... 18
3.1.1 概念 ....................................... 18
3.1.2 内涵 ............................. 19
4 结论 ...................................... 49
3 结果与分析
3.1“15 分钟体育生活圈”的概念及内涵
3.1.1 概念 上海市于 2013 年 12 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 30 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将“30 分钟体育生活圈”定义为:“按其时间特性,指市民每周 3 次,每次 30 分钟的日常体育生活时间;按其空间特性,指中心城区市民步行 30 分钟约 2800-3000 米(郊区骑行 30 分钟约 8000-10000 米)的日常体育生活距离;按其地理学特性,指市民日常生活的社区为基本范围,其显著特征是设施增加、服务创新、快乐参与”[1]。
2016 年《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对城市社区“15 分钟健身圈”做了准确解释,指在城市社区,居民从居住地步行或骑行不超过 15 分钟范围内,有可供开展健步走、广场舞、球类运动等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2]。
在《上海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研究与实践》一书中对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做了基本的定义:15 分钟社区生活圈是上海打造社区生活的基本单元,即在 15 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形成安全、友好、舒适的社会基本生活平台[3]。
但在“15 分钟体育生活圈”的相关研究和文件中都忽略了对此概念的界定,由此造成了对研究对象上的模糊性。根据上海市发布的相关文件中对“30分钟体育生活圈”和“15 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定义,可以将“15 分钟体育生活圈”进行具体概念的界定。“15 分钟体育生活圈”的活动范围与社区区域空间有重叠之处,因此两者有相似的地方,但“15 分钟体育生活圈”又不只包含于社区,还包括居民附近的学校和工作的单位。“15 分钟体育生活圈”在圈层结构上属于体育生活圈中的日常体育生活圈,其功能需满足市民最基本的体育活动需求,是居民参与体育活动频率最高的圈层空间。在其他学者对“15分钟体育生活圈”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本文认为“15 分钟体育生活圈”既包含基础的体育场地设施等地域空间,也包含各类体育活动和体育服务等社会职能。因此本文将“15 分钟体育生活圈”界定为:上海居民在步行 15 分钟可达范围内,随时随地能够享受到便捷的体育设施、专业的健身指导、多样的体育活动、精准的体质监测等某方面的服务,将体育元素融入日常生活中,形成高效、优质、便利的基本体育生活平台。
图 4 文件在网站的发布截图
................................
4 结论
(1)上海市“15 分钟体育生活圈”的建设对上海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建设“15 分钟体育生活圈”的过程中,体育服务“更亲民”是建设“15 分钟体育生活圈”的根本保证,体育设施“更便利”是建设“15 分钟体育生活圈”的坚实基础,体育活动“更普及”是建设“15 分钟体育生活圈”的动力源泉。
(2)随着上海市不断发展,“15 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呈现出不错的成效。上海市各区结合当地体育资源,发挥区域优势,彰显活动亮点,同时继续重视体育设施建设,满足居民锻炼需求,扩宽体育服务渠道,优化工作流程,各区展现自身特色,瞄准发展定位,推行了有效的发展做法。
(3)在上海市“15 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的过程中,静安区作为上海市首批试点区域之一,经历了首次提出、率先启动、不断深入和全面推进四个阶段,在保障居民基本体育需求、打造楼宇健身场地和创新推动体育消费等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与尝试,形成了具有静安特色的“15 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体系。但静安区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困境与挑战,这其中包括政策理念还不够普及、顶层设计需更加明晰、社会资源未充分利用、不同群体参与存在困扰和线上体育服务有待完善等困境。
(4)上海市政府、相关管理者与上海居民应携手同行,通过上海市“15分钟体育生活圈”的推行走出一条以“挖掘亲民深度、提高便利程度、延伸普及广度”为导向的“15 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道路。为此社会各界要加强体育信息公开,促进居民对体育的全方位了解,通过优化体育配置、发挥区域特色和整合社会资源为体育搭建多元平台,同时重点关注弱势群体,给予人文关怀,使体育与居民生活相融,深入推进“15 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