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个体的职业流动也愈发加快。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个体化意识觉醒的城市女性劳动就业比例也在逐步提高。这些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导致许多年轻父母无法平衡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为孩子提供生活照顾和精神陪伴上,因此很多祖辈夫妇主动或者被动加入到隔代照顾的队伍中。根据 2018 年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提供的数据,在 0~3 岁儿童中,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承担的日间照料的比重为 39.1%,夜间照料的比重为 25.7%,[1]祖辈提供隔代照顾现象在我国已经非常普遍。
隔代照顾是现今幼儿照顾较为流行的方式,个体在综合考量自身条件后选择此种育儿模式,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城市地区,隔代照顾能够有效帮助青年劳动力解放时间,专心投身于工作当中。城市隔代照顾的产生有其一定合理性,但同样存在诸多不足,对于转型社会下的代际关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隔代照顾的现实因素下祖辈夫妇进行了迁居,其和父辈、孙辈组成了临时的主干家庭。家庭内所有成员需要一定的磨合,因此代际中不仅存在支持,冲突的出现也不可避免。如何通过家庭场域内的各种互动,发现代际支持与冲突的内容与形式,探究出家庭内部代际支持和冲突的形塑机制,进而发现家庭内代际冲突的协调策略,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现实问题。
1.1.2 研究意义
一方面,本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中,空巢阶段的研究现象偏多,但注意到空巢阶段持续过程中,因隔代照顾而实现祖辈夫妇短暂“返巢”现象的研究几乎没有。隔代照顾引发的空巢祖辈夫妇一起迁居到父辈家,体现在祖辈家庭生命周期上是一种空巢期持续中的“返巢”现象,丰富了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场域理论本身作用于代际关系的研究同样很少,而本文讨论隔代照顾背景下城市家庭代际关系中的代际支持和冲突中的情况,场域理论的运用是建立在家庭场域中对于城市中代际关系在家庭内变化情况的解释与策略性分析,最终可形成更加具体的理论框架,丰富代际关系的研究新视角。
其次,本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隔代照顾及其衍生的代际关系问题已经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一方面,隔代照顾的育儿模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与社会对于家庭的制度化结构。另一方面,对于隔代照顾背景下的家庭代际关系的分析,利于加强代际和谐关系,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了解目前城市家庭隔代照顾中的代际支持与冲突的具体内容与形式,发现此类家庭代际关系的总体特征,找到代际关系中支持与冲突的形塑机制,并在家庭内部的代际冲突协调策略中,归纳出具有普适性的家庭内部的代际冲突的弥合的策略,为存在隔代照顾情况的临时主干家庭在代际冲突的解决上提供意见参考。
.......................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本文主要围绕“隔代照顾”和“代际关系”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国外学者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
1.隔代照顾的相关研究
关于隔代照顾的成因分析。国外在关于隔代照顾成因的研究,一般分为主动选择的隔代照顾和被动选择的隔代照顾。主动选择的隔代照顾有三种:一类研究认为,在亲缘选择的作用下,迈克尔·赫克特(Michael Hechter)等认为相较于父系祖辈,姥姥和奶奶更愿意抚育孩子。[2]第二类研究认为,社会和自我对于自身的角色期待则使得隔代照顾成为了主动的选择,是一种文化视角出发的隔代照顾。[3]照顾孙辈在家庭贡献中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是能够帮助子女平衡工作与育儿之间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身的价值。第三类研究为唐纳德·考克斯(Donald Cox)认为隔代照顾是基于代际互利的选择,主动提供隔代照顾的祖辈一方面减轻了父辈的育儿压力,一方面又增加了自身在未来获得更好的赡养的可能。[4]而被动选择的隔代照顾大体上原因为父母滥用药物,父母离婚或分居以及无力照顾孩子等父辈的不照顾行为,祖辈被动地承担了照顾孙辈的责任。[5]关于隔代照顾的分类研究。伯尼斯·纽加顿(Bernice L. Neugarten)和卡尔·温斯坦(Karol K. Weinstein)以祖辈在家庭中承担的角色作为划分标准,将隔代照顾划分为五个类型:第一类,正式照顾型,虽然祖辈也照顾孙辈,但常常是有限的,照顾孙辈的主要责任还是在父母身上;第二类,相互满足型,即祖辈不承担照顾孙子女的主要责任,对于孙辈的照顾更多的是建立在祖孙相互满足的基础上;第三类,完全照顾型,祖辈彻底承担父辈的照顾责任;第四类,照顾权威型,祖辈尤其是祖父是照顾的资源的主要分配者,父辈往往服从分配调动;第五类,很少照顾型,祖辈和孙辈几乎无联系,因此,几乎不会涉及到孙子女的照顾。[6]朱迪·赫尔佐克(Jodie Hertzog)等基于祖父母担任照料者的类型不同将隔代照顾分为三类:一种是享有照顾孙子女的监护权,承担孙辈生活所需和重要决策,而其他两种都没有孙子女的监护权,一类进行全天照顾,另一类只承担日间照顾。
关于隔代照顾的影响研究。隔代照顾对祖辈和孙辈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弗朗西斯·桑德斯(Frances Saunders)认为祖辈照顾孩子可能丧失财产,影响生活质量,[8]但也能提升健康,改善心理问题,获得身心的愉悦。[9]而孙辈接受隔代照顾可能对于其心理发展有所影响,提升自身犯罪的几率,[10]但也可能改善孙辈本身的认知与行为。[11]总的来看,隔代照顾的影响喜忧参半,而学界需继续对其开展研究。
....................................
第二章 研究地点及研究对象概况
2.1 研究地点选择
本次访谈地点选择在 B 市 F 社区进行,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首先,本文选取的家庭为城市父辈都需要工作,缺乏必要的照顾孩子的时间,因而祖辈夫妇主动或被动迁居而来进行隔代照顾的城市家庭。而 F 社区在笔者的预调查中,发现具备一定量的此类家庭,符合本次访谈对象的数量要求;其次,笔者对 F 社区的环境、社区规范等十分熟悉,了解社区内公共区域中被访谈家庭成员的固定聚集地点和聚集时间,因此,利于进一步丰富访谈资料,有助于资料收集和研究顺利进行;最后,由于研究条件和能力有限,无法把握更加广泛的访谈范围,故选择 B 市 F 社区作为访谈地点。
城市家庭中的代际关系现状需要切实的研究,城市家庭在隔代照顾中的代际支持与冲突更需要进行仔细了解,而访谈则为加深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而访谈主要针对 B 市F 社区中符合要求的家庭总数中选取的部分家庭,因此针对该访谈地点的选择和概况以及访谈对象的情况作出简要说明。
...........................
2.2 研究地点概况
2.2.1 F 社区概况
F 社区坐落于 B 市莲池区长城南大街东侧,占地面积约 8.40 万平方米,住宅面积约21.73 万平方米,小区共有 19 栋住宅楼,38 个单元,2531 户,总人口为 7633 人。该社区位于市区主干线上,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为齐全,环境优美,周围有配套的商超和学校,自建成以来,一直是市区青年居住首选。社区居民的工作范围基本均在 B 市市区或周边县城,尤其是以夫妻双方都外出工作的家庭居多,平时就存在不少隔代照顾的家庭,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隔代照顾的情况变得更多。
2.2.2 F 社区隔代照顾概况
F 社区为典型的城市社区,处于城市生活压力笼罩下的年轻人生活节奏很快。因此,很多家庭选择祖辈照顾孩子以此来兼顾家庭和事业。该社区存在不同类型的隔代照顾。
首先,跨代家庭,长期内只有祖辈和孙辈共同居住在一起,祖辈承担全部对孙辈的教养责任。其次,三代家庭,其中祖辈大体都能承担隔代照顾的部分责任;最后,也是最多的为本文研究的家庭类型,为父辈夫妇均因工作原因无法长时间照顾孩子,祖辈夫妇迁居到父辈家中帮助父辈进行照顾 0-3 岁儿童的典型家庭。而 F 社区存在此类家庭共计 73户。其中父辈职业分布上以双职工家庭居多,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于工作。并且,所有家庭均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而其中 64 户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父辈夫妇的固定工资。总的来看,职业要求和现实需要使得 F 社区父辈夫妇无法兼顾幼儿照顾。而 73 户家庭内的祖辈在承担起隔代照顾的责任后,隔代照顾时间上也呈现一定的普遍性,通常以日间照顾为主,夜间照顾比重明显低于日间照顾比重。另外,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在访谈过程中,有 5 户会经常进行全天照顾,原因基本都是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部分节假日才能有时间来照顾孩子。总的来看,祖辈夫妇都在持续承担高强度的隔代照顾。
.................................
第三章 隔代照顾的开端:“返巢”.........................................15
3.1 城市空巢祖辈的“返巢”现象........................................15
3.2 “返巢”现象的形塑机制...............................................16
第四章 隔代照顾中的代际支持与冲突................................21
4.1 代际支持的内容和形式.........................................21
4.1.1 经济支持..............................................21
4.1.2 精神慰藉..............................................22
第五章 代际支持与冲突的形塑机制................................31
5.1 代际支持的形塑.......................................................31
5.1.1 家庭场域的相对自主性................................31
5.1.2 家庭成员惯习的稳定性...................................32
第六章 城市家庭代际冲突中的调节策略
6.1 包容与协商:把握惯习的集体性
惯习是在个体身上展现的,这无可厚非。但惯习的形成往往并不只是社会结构性力量对于个人的形塑,而是对于一些相似群体造成影响。因此,在场域中占据相同位置的人在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形成类似的惯习,体现了惯习的集体性特征。[64]由于城市家庭的普遍性,很大一部分城市祖辈和父辈在隔代照顾的背景下的城市家庭生活过程中遇到的代际冲突也是较为相像的,因此,个人的问题已经演变成了群体的问题。又由于群体的相似性,群体内部他人在代际冲突的解决策略大体可以为自身代际冲突的解决提供可能。祖辈和父辈在发生矛盾冲突后会有目的寻求相似群体的沟通与支持,发泄不良情绪的同时一般也能寻求到代际冲突的策略。祖辈或父辈通过细节性的分享,无论是祖辈还是父辈大体都可以获得相似群体更多的认同感,因此相似群体更愿意与祖辈或父辈进行积极的沟通,互相寻求各种经验性支持,并讨论出冲突的种种协调方案,最终祖辈或父辈大体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的调节策略。
“我开始和老人在管小孩的问题上基本没法解决,他有他的理,我也有我的坚持。后来啊,由于我们楼下的一个邻居家里和我们的情况也差不多,我们俩后来就开始一点点讨论怎么解决这些矛盾了,毕竟家里人也不能老有矛盾啊。最后啊,我们得到的结论就是和老人互相多包容,孩子教育上的事多和他们沟通就好了,都能理解最后。”(ZBX,30,父亲)
“我都是带孩子在小区遛弯的时候,和那些也带孩子的老人闲聊。说着说着互相就倒倒看孩子的苦水,抱怨两句,有时候碰着家里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了,有时候你说给他们,他们就能给你出招,你别说,有的时候还真换用。孩子他妈老嫌我尝尝孩子吃的在给孩子吃,为这和我还闹过意见,我就是习惯了不好改。这些事,我有时候就和那些带孩子的老人们说说,他们大都经历过类型情况,有的时候就给我提提意见,还是挺有帮助的。”(LXF,60,爷爷)
针对科学照顾与经验照顾中的冲突,祖辈和父辈一般都会结合相似群体的意见,往往会选择与对方进行包容和协商,对于小事互相间彼此多包容,而对于孩子成长确实不利的便双方仔细商讨幼儿照顾的内在合理性,保证祖辈和父辈对于幼儿在健康发展的主线上是一致的。而面对培养孙辈文化素质上的冲突。主要是父辈亦会结合相似群体的意见,除了包容一些对方小习惯,也讲明现今城市生活中对于整体文化水平的重要性,就彼此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行积极协商,最终找到在幼儿教育中的结合点。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作为我国较为普遍的隔代照顾现象,一直以来是学者重点研究的对象。近年来,虽然不少学者专心于研究隔代照顾的影响和形塑机制。但对于其外延的一系列研究并不算多,对于更加细致地处于隔代照顾背景下城市家庭代际关系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正是基于此研究方向,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和场域理论的指导下,探讨了隔代照顾背景下的城市家庭代际关系。基于前文,归纳出几点结论:首先,隔代照顾推动了核心家庭的融合,祖辈和父辈又重新生活在了一个家庭当中,祖辈的迁居形成了一种“返巢”现象,扩展了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外延解释。祖辈和父辈的重聚从表面来看,确实是隔代照顾引发的,但究其本质,是社会结构性力量的形塑作用。其次,在笔者的访谈过程中发现,此类家庭代际存在支持,但同样存在冲突。代际的支持并没有显现明显的代际失衡论的特征,反馈模式虽然有所变化,但总体依旧较为稳定。而冲突的多发则显现出代际在场域、惯习、生命周期的差异下会引发家庭中的代际冲突。最后,作为不和谐因素的代际冲突,并不是持久而剧烈的,而是大体都可以在祖辈和父辈中间通过包容、顺从、协商、回避的调节策略解决的。祖辈和父辈对于代际冲突的处理方式显现了传统家本位的文化特征,体现了家庭共同体的存在。
隔代照顾中的矛盾冲突在城市家庭仍较为多发。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同样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虽然国家在出台各种政策以及鼓励建设各种规范化的托育机构等,防止托育单一化的现状影响家庭的整体发展。但不少城市家庭出于安全等因素仍选择自己或者是自己的父母来带孩子,因此,解决抚育幼儿的父母的现实困难很有必要。主要可以在父母抚幼时间和多元化的抚幼方式方面继续加以考量。例如针对抚幼父母施行育儿假、或者灵活的上班时间等,保证抚幼父母具备一定的抚幼时间。另外还可以通过制度手段加强对于托育机构的管理,建立更加安全、规范的抚育机构,吸引人们变革传统的抚幼方式等。处于隔代照顾中的城市家庭矛盾冲突很多,除了家庭内部的调节策略,从家庭外部层面进行调节似乎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