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合作通讯》中的民国贵州合作运动--基于传媒社会学的视角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4574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社会学论文,笔者认为民国时期的贵州合作运动与《贵州合作通讯》对现今的农村合作与相关传媒有着深刻的启示。首先是农村合作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与繁荣的市场。民国时期的贵州合作运动的失败与动荡的社会和崩溃的市场有着直接的联系,只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为农村合作的开展提供牢固的土壤,而市场环境的繁荣程度则决定着这片土壤的繁荣程度。其次,农村合作的开始有赖于政府的助推,并且因时制宜。民国时期贵州合作运动的开展最后受限于政府的过度干扰,但在起初的发展中,政府的推动确实非常有效地使合作社快速铺开,而合作金库中政府的补助也有效弥补了农村资本的不足。这对于现在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有着借鉴意义。同时,民国时期贵州合作运动中政府所起到的反作用,也警示着我们,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应该把握好程度,一是不能让农村合作过于依赖政府的支持,要培养其自主性,二是农村合作与其他运动以及职能机构的配合要明确好界限,保持农村合作的独立性。然后,发展农村合作要重视传媒的力量。《贵州合作通讯》对贵州合作运动的宣传功能,其传递信息的功能,对现今农村合作与传媒之间的关系同样适用。利用好报刊等一系列传媒工具,一方面可以向农民宣传合作,使农民更具体地了解合作的好处,从而积极参加合作或者提供各类经济信息,使农民及时改变经济行为,发展经济,避免损失;另一方面,从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再到各地合作社,可以通过传媒的力量及时了解农民的需求,了解农村合作的具体开展情况,从而及时改变政策。

第一章 合作运动源流考察

一、合作运动的起源
欧洲是合作制度的发源地。在 18 世纪末,19 世纪初,英法开始陆续出现一些合作社的雏形。1812 年,英国的兰诺克斯镇成立了一个友谊社,首次实行股份分红和购买额分红相结合的原则。法国大革命前的里昂附近乡间,也有一些“类似农业合作社组织,工人从事共同贩卖葡萄或合作购买面粉,或者共同生产牛酪”①。19 世纪 30 年代,英国涌现了约 300 多家合作店铺,这些合作店铺虽然很快消亡,它们却是现代消费合作社的雏形。
“人类各种制度的主要问题和基本目的,都可以从人类生活的一般条件中找到根源。”②18 世纪末,19 世纪初在欧洲诞生出合作制度的雏形有它深刻的社会背景。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分化和阶级矛盾不断加剧,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难以调和,产业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利用生产手段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家从流通过程利用价格等工具加强对消费者的剥夺。这种背景下,劳动者就有了建立通过团结合作的经济制度来摆脱资本的奴役的需求。马克思这样分析欧洲当时的合作工厂:“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是在旧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的第一个缺口……没有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的工厂制度,合作工厂就不可能发展起来;同样,没有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的信用制度,合作工厂也不可能发展起来。”
虽然合作经济的雏形开始出现,但这一时期对这一新的经济制度的探索大多以失败告终。早期的合作社受到傅里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欧文更是将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到合作社上的实干家。傅里叶认为人类历史可以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宗法时代、文明时代、和谐社会时代,而和谐社会时代是人类社会的终极形态。傅里叶在《论家务——农业协作社》中构建了一种“法郎吉”和谐社会组织,实际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农业合作社。在“法郎吉”中,没有强制的压力,私有财产得到保护,友爱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通过民主方法来组成管理进行生产和消费的支配。傅里叶终生致力于实现“法郎吉”社会,并通过《法伦斯泰尔》和《法郎吉》杂志宣传自己的思想,一直等待资本家为自己的理想投资,但最终这个构想无人问津,沦为泡影。与傅里叶不同的另一位空想社会主义家欧文则拥有实现理想的资本。欧文 30 岁时便拥有了 2000 人规模的纺织公司,他在作为一名成功地企业家同时,又著述立论阐述自己关于新型社会以及合作主义的思想。欧文认为要积极倡导社会幸福观,批判私有制和竞争,坚持劳动价值论和人性形成的环境决定论。在合作思想上,他认为应坚持财产公有制、民主管理、分配需求化和劳动结合化。但欧文否定竞争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又依赖资本对合作社的介入,尽管他亲身实践,于 1824 年建立了“新和谐公社”,之后又投身工合运动,指导“和谐大厦”、“皇后林新村”等合作社,也有不少人追随他的脚步寻找乌托邦,但都以失败告终。

..........................

二、民国合作运动的发展
自清朝以来,中国的耕地增长一直远远跟不上人口的增长。“在 1873~1949年间,人口增长 56.9%,耕地增长 29.4%。”②同时,农村又面临着占农村人口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 50%左右土地,土地占有严重不均的情况。落后的生产力又限制着农民的发展。在生产资料匮乏、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农民又要同时承担各类沉重的苛捐杂税。二十世纪上半叶农村中的离乡热潮进一步荒废了农村,而像 1920 年的北方大旱这样的天灾以及军阀战争、日本侵华战争这样的人祸更是给民国时期的中国农村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因此,建国前的中国农村贫困且举步维艰。

农村的发展是国之根本,当时的有识之士希望能够改变现状,发展农村,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便将目光投向了已经在西方世界取得广泛成功的合作运动。20世纪初,西学东渐继续深化,一些外国的合作经济思想,开始被介绍进中国。京师大学堂率先开设了“产业组合”课(组合之意即为合作),介绍西方合作制度。以此为开端,清末的许多刊物都开始介绍合作,“《民主报》、《中央商学会杂志》等先后载文;及一批论著例如伊利的《经济学概论》,谢霖、李澂的合著《银行制度论》,汪廷襄的《银行新论》,刘秉麟的《经济学原理》以及湖北法政编辑社编辑出版的《经济学》等系列书籍,都以不小篇幅对德法等欧美国家的合作社制度、合作银行进行了介绍。”③这一时期受限于时局的动荡以及初期学界对合作经济的认识尚且不足,所以对合作经济思想仍停留在宣传介绍阶段且影响力有限。到五四时期,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思想界十分活跃,国内对合作经济的探索迎来一次高潮。知识分子一方面撰写论文宣传合作主义,一方面编译专著介绍合作理念。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薛舟仙、戴季陶、寿勉成于树德、陈仲明等人。而知识分子在奋力宣传合作时也在躬身力行,亲自实践合作主义,组织合作社团进行探索,平民周刊社成立的平民学社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平民周刊社成立于 1920 年 5 月 1 日,创办人为谭长恺、黄华表、李荣祥、何葆仁等人,受到了复旦大学的大力支持并获得了国民党党报《民国日报》的免费代印。《平民》初期以宣传平民主义,提倡平民教育为主,第 11 期后受戴季陶影响开始致力于宣传合作主义。受平民学社影响,一些合作社或合作学社开始在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但这些宣传尚且停留在知识界与大城市,真正开始影响农村,实现乡村合作运动兴起则是在华洋义赈会成立之后。
.............................

第二章 初期的《贵州合作通讯》中的贵州合作运动(1935—1938)

一、初期的贵州合作运动
贵州合作运动自 1935 年始,1935 到 1938 年间的运动开展状况存留资料太少,难以考证,但 1938 年创刊的《贵州合作通讯》上的记载有助于回顾这一时期的情况。1938 年是贵州开展合作运动的第 3 个年头,贵州合作运动仍处于推广、扩大阶段,贵州农村合作委员会制定了以下计划:
关于本身合作事业,本省拟有战时工作计划,经委员会议决,以后就要按步实施,工作内容分下列六道:一、推广合作区域,二、扩大合作组织,三、加紧训练,四、充实合作金融,五、提倡生产合作,六、创立合作业务代营局。
关于推广合作区域一项,拟在四个月普及全省,第一期先在贵定等十六县指导组织,各指导员已经派定。这一时期的中国合作事业已经基本转为政府主导的行政工作,贵州从合作事业一穷二白到建立大量合社作都是由国民政府自上而下地开展。依托政府,合作社可以快速地铺满整个贵州,从这一点来看,通过行政手段四个月普及合作社是有可能的。

其他方面的合作事业配套制度、设施也在完善。一是各地合作金库在各地的开展。合作金库与普通银行不一样,它并不以盈利为目的,虽然也服务普通民众,但主要服务对象是合作社,从理论上说,“是以调节合作事业资金为宗旨,在合作社基础上建立的合作金融机构”①。一般合作金库以低于银行利息甚至免息向合作社放贷,是合作社发展初期主要的助力。但合作金库并不属于合作社,它是社会整个合作经济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贵州合作委员会是这样认识合作金库的:

合作金库是调剂农村金融的机关,他的业务有存款、放款、储蓄、汇兑、和代理收付款项等几种。合作金库的资本应用合作社筹集,可是现在农村里很穷,一时拿不出许多钱,所以大部分还是由农本局负担。
...............................

二、1938 年的《贵州合作通讯》
民国 1938 年,在中国合作运动主要推动人之一,时任贵州合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的于树德主持下,贵州合作委员会于 4 月 6 日正式创办了通讯类报纸《贵州合作通讯》,用以传播合作思想、推广合作运动、介绍合作经验以及报道合作消息。

《贵州合作通讯》创办之时正值全面抗战第二年。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陷,自 1931 年 1937 年 7 月为局部抗战。1936 年西安事变的发生迫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政策,1937 年 7 月 7 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之后,蒋介石《告抗战全体将士书》,宣告全面抗战的开始。从 1937 年 7 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至日本无条件投降的 1945 年 9 月 2日,共历时八年。这八年期间分为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3.12),战略反攻阶段(1944.1—1945.8)。贵州合作通讯创刊于 1938 年 4 月 6 日,停刊于 1947 年 12 月,几乎经历了抗日全面战争的全部时间,因此这一时期的《贵州合作通讯》除了要宣传与推动本省合作事业外,还肩负着宣传抗日、鼓励后方建设的任务。

(一)《贵州合作通讯》的创刊词
创刊词是一份刊物宗旨、立场的体现,对于报纸的立场有着重要的影响,现将《贵州合作通讯》创刊词抄写如下:

一张小小的刊物,已经送到读者面前,他的名字,就叫【贵州合作通讯】。凡是合作社的职员社员,和在乡下耕田的朋友们,都应该好好的看他,好好的读他。他可以告诉你,增样才能改善生活。
朋友,你们的生活太辛苦了,耕田缺少本钱,田地收成不好,东西变不出钱,利息重,开销大。这是种田人的苦处,如果不想法解除,那便永远不得翻身。怎样才能够解除这种痛苦呢?只有大家起来合作。合作是搭救种田人的好办法。但是,明白合作好处的人不多,知道合作方法的人更少。这张刊物,便是和大家谈谈合作的好处,合作的方法。

..............................

第三章 中期的《贵州合作通讯》中的贵州合作运动(1939—1944) ...... 35
一、1939 年至 1944 年的贵州合作运动 ............................. 35
二、1939 年—1944 年《贵州合作通讯》 ........................... 37
第四章 晚期的贵州合作运动与《贵州合作通讯》(1944.7—1947.12) ... 47
一、1944 年至 1947 年的贵州合作运动 ............................. 47
二、晚期的《贵州合作通讯》 .................................... 48
第五章 贵州合作运动与《贵州合作通讯》的功能分析 .................. 56
一、 贵州合作运动的社会功能分析 ............................... 56
二、 《贵州合作通讯》的传媒功能分析 ........................... 58

第五章 贵州合作运动与《贵州合作通讯》的功能分析

一、 贵州合作运动的社会功能分析
合作主义本身蕴含着极强的结构主义色彩。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团结可团结的力量,发挥出团体最大的能动作用,然后促使整体的良性发展,最后整体的发展又回报到每一个个体之上。同时提升个体和整体,个体、整体互补是合作主义的最终目标,合作经济制度、合作社都是践行合作主义的主要方式。民国时期的中国,仍以小农经济为主,农村中的农民个体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自身消费。这种自耕农经济由于其分散、封闭、自给自足的特点,生产力相对低下,难以抵御外部冲击。民国时期受土地兼并、资本冲击等影响,小农经济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加上连年战乱灾荒,农村日益凋敝,经济逐渐崩溃。合作主义在农村的开花,团结分散的农民力量,毫无疑问为民国时期的农村经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

结语


1935 年,薛岳任贵州绥靖公署主任,吴忠信任贵州省政府主席,取代了地方军阀政权。同年 7 月,“贵州农村合作委员会”成立,宣告了贵州长达十几年的合作运动开始。合作运动将当时全世界最流行的合作经济介绍进贵州,为贵州凋敝、落后的农村经济注入了一股活力。这场运动历经早期的缓慢发展,中期“新县制”后政府的强制全面推广,后期全国经济崩溃后的迅速萎缩、衰败,整个过程兴由政府始,败由政府终。这一过程彰显了公权力在一场社会运动中的关键作用,强大的公权力有助于将社会运动快速而全面的铺开,实现短期的成效,面对落后地区尤其教育滞后的地区,可以实现先铺开后启蒙的目的。但这样一种依靠公权力进行的运动,非常依赖公权力的介入,当贵州合作运动失去政府支持后,由于经济支持的缺乏,迅速衰败。同时,不稳定的社会、腐败的政治环境、不平衡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中的方方面面严重制约了运动的发展,使得运动开展到最后,背离运动本质,运动内容完全异化。因此,一项运动的开展,依靠政府是一条捷径,但是一个稳定、健康的社会环境是运动能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正如合作运动对经济、政治、社会的多重影响,一项运动,它所要改革的不仅仅是社会的一个方面,而是要和整个社会共同进步。
《贵州合作通讯》于 1938 年创刊,截止至 1944 年底,贯穿了这场运动十年时间。早期的《贵州合作通讯》重视启蒙教育,中期的《贵州合作通讯》重视消息的传递,这两个时期的《贵州合作通讯》都有其因时制宜的成功之处。但从整个《贵州合作通讯》发展来看,其官办立场使其不能正视众多现实问题,没有自己的经济自给能力使其发行常常出现困难,后期的并刊有部分原因正是基于此点。后期《贵州合作通讯》的并刊是非常失败的,并刊并不一定导致一份刊物衰落,并刊后怎样协调各部分内容,坚持办报宗旨才是关键。并刊后《贵州合作通讯》大杂烩式报道,使其主旨不够清晰,对原有内容的大幅度缩减更使其丧失了宗旨。从《贵州合作通讯》的经验来看,如何坚持初衷,在运动中成长自己,因时制宜的调整报道策略是其发挥宣传作用的关键。其并刊后的教训对当代的媒体融合同样值得借鉴,刊物的融合或者媒体的融合,最艰难的地方是如何坚持自身原本的特点,又能发展出新的特色。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