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正在朝着高质量方向迈进。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稳中向好的局面,企业需要承担内部结构升级、加大风险管理等责任。而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与风险也在随之加大,内审部门的职责范围和职业道德要求同样在发生变化。为了确保企业的持续经营,内部审计部门在明确自身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应当对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运用风险管理方法构建相对完善的风险识别及应对体系。但传统审计模式已经无法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经济价值的同时也无法让企业的发展顺应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传统审计模式是以企业的财务数据为审计重点,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审计工作判断企业经营是否存在特别风险,这一做法显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传统内部审计模式缺乏独立性。很多企业在运用传统审计模式时为了节约成本,将内部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合并为一个部门,财务人员不仅要完成自身的财务工作,还要兼任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工作进行审计,这导致审计工作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同时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强,不能出具客观有效的审计报告,无法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效的风险应对方案,对企业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正因如此,审计模式开始了从传统审计模式向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过渡,在不少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已经运用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并得到了较好的反馈。
在上述背景的前提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研究工作始于国外学者,并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针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否具有理论依据开展研究工作,在相关理论依据的支撑下开始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研究。相较而言,我国开始研究风险导向审计的时间晚于国际社会。我国在理论及制度上确定以风险为导向进行内部审计的时间是2013 年,但只是确定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方向,并未提出要如何进行具体应用。直到 2018年,我国才对具体工作内容提出执行方案,这就导致我国学者针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研究工作开展时间较晚,同时应用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皆处于借鉴国外研究的探索阶段。因此我国学者应在探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应用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同时需要明确以风险为导向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用最大化是依赖于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工作的完成。内部审计人员需要结合企业内部发展、行业发展、市场发展等多方面因素识别和评估企业的内部风险,并且运用专业知识和手段判断风险因素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以更好的分配内部审计资源,节约审计工作时间和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另外在以风险为导向进行审计工作时也需参考企业战略和发展目标,满足企业实际发展需求,提供专业化建议,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进程。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理论的研究
随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被提出后,国内有学者针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理论进行了相关研究。李放(2014)借鉴计量经济学相关理论,通过运用β系数计量指标构建了相应的风险评估模型,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途径[1]。张庆龙(2014)的研究成果表明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应结合企业战略目标,以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进程为着眼点,明确审计工作的目标,同时应提高内部审计准则的利用度来保障企业面临的风险得以妥善应对,以此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制度与具体流程[2]。
王海兵,刘小嘉(2015)对我国内部审计提速和演变过程进行了理论研究,清楚展现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对国内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合理预测我国内部审计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加以提速,对后续研究具有参考价值[3]。郭银清(2015)以风险导向外部审计作为理论依据,结合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搭建了一个基于审计目标,着眼审计理论,服务企业战略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结构[4]。张晓琴(2015)运用流程再造理论为学者研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提供了全新的角度,同时结合了风险管理与应对的专业技术,完善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操作流程[5]。
王艳(2016)采用专业的评价方法,检测并监控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的合理性与适用性[6]。孙进鹏(2017)分析了当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及所要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探讨审计风险的形成因素,并基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对审计风险及其形成因素的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7]。梁素萍(2017)提出了内部审计为核心的审计流程再造理念,通过建立风险管理体系解决审计流程操作方面的具体问题,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8]。
安宁,陆迎霞(2018)以战略联盟为研究主体,建立了适应战略联盟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体系,并明确指出只有改善内部审计的监督体制才能达成提高战略联盟经济价值的目的,但由于企业与战略联盟存在本质区别,对企业的适用程度较低[9]。王美英,孙旭(2018)提出大型企业内部审计以风险为导向的重要性的同时指出为了保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内部审计工作需从不同方面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重视风险评估并采取必要应对措施,但并没有从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实践方面对其理论加以完善[10]。杨自勇(2018)认为探讨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审计明确经济责任的应用问题意义重大,审计人员应当对高风险因素保持密切关注与深入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化解措施,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健康长远发展[11]。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内部审计的概念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金融危机使得国际经济低迷、社会不稳定现象加剧。在经历了这场金融危机后,美国学者和企业家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因此,国际现代内部审计得以迅速发展。在对内部审计概念进行定义时专家发现,内部审计与经济学受托责任理论可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内部审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委托人即企业管理层想要知道受托人即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是否按约履行了相应的经济责任,由此需要专业人员对经济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业务流程、风险管理等一系列的工作成果进行评价和监督。基于这一理论,学者们对内部审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与研讨。
当今社会关于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都给出了相关的界定,而两种定义在内容上并未存在较大差异。2011 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将内部审计界定为:一种以维系企业持续经营、确保企业经济价值得到提高为前提,能够客观和独立的监督企业运营过程并以报告形式披露工作成果的专业活动。它运用专业的审计方法,评价并改善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和经营效果,以助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实现。就我国而言,国内的内部审计协会为内部审计的定义赋予了如下内容:一项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客观性的监督和征询活动,专业人员运用专业的技术手段,评估企业治理和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合法性并对其结果给予整改建议,以此推动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进程。
根据上述定义可以明确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内部审计工作的目的皆是为了增加组织的价值、加快企业实现目标的步伐。同时表明了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行理论研究有着很强的必要性。
............................
2.2 内部审计的演变过程
研究显示,内部审计活动最先起源于古代奴隶社会,奴隶主为了保证奴隶劳作的效率,派人监督奴隶劳作,由此内部审计的萌芽开始显现。之后封建社会的到来使得内部审计以不同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这一职业也随之兴起。这为内部审计模式的真正形成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之后,内部审计模式开始发生演变,具体演变过程如下:工业革命的爆发和股份制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世界经济在迅速的发展,各股份制公司为了能够吸收更多资本便开始扩大公司规模并拓展公司业务,由此导致公司管理层的管理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受交通和技术的限制,管理层无法及时了解到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也就会导致信息滞后、传递不畅等现象的发生,不利于公司的长久发展。为了阻止这种现象的继续蔓延,公司开始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其主要负责监督企业的财务状况,规避财务人员舞弊,此时的内部审计模式以财务为导向。
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跨国集团横空出世,由于跨国业务的不断增加,内部审计工作仅以财务为导向无法满足跨国集团的需要。为了使管理层更加充分的知道集团的经营状况,审计人员需要知悉企业各部门业务的具体流程和环节,从业务为出发点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汇总,并上报给管理层。此时的内部审计更侧重于以业务为导向。
20 世纪 60 年代,决策和管理理论成为主流。管理层在决策的过程中需要考量的因素随之增加,其已经不再满足于依靠企业内部情况进行决策,因为一旦有所失误便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这样的背景下,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范围不能仅以监督企业内部经营状况是否达到既定目标为主,还要适当关注竞争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发展趋势和近况,确保管理层做出准确的决策,进而形成了以管理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
20 世纪 90 年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更加注重战略决策,而风险在战略决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内部审计模式因其局限性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的同时也无法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各大企业纷纷开始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纳入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中。各个国家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开始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因为风险是内部审计工作中予以考量的关键因素,所以在理论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
内部审计论文参考
3 A 公司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15
3.1 A 公司基本情况........................................15
3.1.1 公司简介................................... 15
3.1.2 组织结构......................................... 15
4 基于风险导向的 A 公司内部审计改进方案..................................31
4.1 方案设计思路....................................... 31
4.2 方案设计原则..................................... 31
4.3 审计准备阶段改进内容.................................... 33
5 A 公司内部审计改进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47
5.1 组织保障措施.......................................... 47
5.1.1 完善公司组织结构........................................ 47
5.1.2 建立风险管理部门........................................ 47
5 A 公司内部审计改进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组织保障措施
5.1.1 完善公司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为公司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案奠定了基础,组织结构的完善有利于提高管理层之间的配合度,节约企业决策的时间。在对 A 公司治理结构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 A 公司治理结构并不完善。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
(1)改善产权关系,优化股权结构。将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职权进行分割,明确公司管理层的工作职责,提高独立董事的占比,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责任。
(2)积极引进投资者,增加企业股东人数,加大相应的投资力度。同时为了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应在董事会下设内部审计委员会单独负责相应的工作。
(3)建立股权激励制度。为了调动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将部分股权作为奖励下发给高级管理层,使其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5.1.2 建立风险管理部门
根据调查发现,A 公司并未建立风险管理部门,相关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这就需要 A 公司在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部门。结合 A 公司实际情况,由内部审计部门牵头,风险管理部门配合对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应对。原因如下:
(1)以风险为导向对企业的内部审计模式进行改进能够帮助企业发现平时经营活动中发现不了的潜在问题和隐藏风险,并针对问题和风险具体分析并予以解决和控制。但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范围受限,不能独立完成风险管控工作。
(2)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以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的,风险管理部门的大力配合才能保证内部审计成果的可靠性。
内部审计论文怎么写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1)本文以A公司作为研究客体,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其内部审计情况进行了解,发现A公司内部审计存在内部审计前缺乏相关调查、风险识别不充分、审计结果记录与利用不足、审计效率低且数据分析不准确等问题。基于风险角度进行分析发现A公司因风险意识淡薄、内部审计工作未与风险相契合、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A公司风险保障制度不完善导致内部审计存在问题。
(2)以风险为导向从审计准备、实施、报告、后续四个阶段设计A公司内部审计的改进方案,同时评估公司实施改进方案预期会达到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更好落实内部审计成果、完善内部审计风险管控等效果。
(3)为了保障 A 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改进方案能够得到充分应用,本文从五大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分别为:建立风险管理部门、提高组织协同效用等组织保障措施;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健全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制度的制度保障措施;引进先进的审计软件、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保障措施;强化审计队伍建设、建立审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的人才保障措施;加强内部审计文化建设、提升风险管理主导意识的文化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