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先介绍了关键审计事项的概念和理论,梳理了新审计准则的现实关注和要求。其次,对已经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从数量、项目类型和事务所三个方向进行了分析整理,有以下发现:(1)从行业角度分析,平均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数量最多的行业是金融业;(2)在已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审计报告中,披露个数均在 0-6 项的范围内,其中选择披露 1-3 项的上市公司达到 95%。(3)从披露事项的项目类型角度分析,资产减值类的事项披露的最多,接近总事项数量的二分之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报错所出具的报告称之为审计报告,审计意见可以提高除财务报表中管理层以外的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任度。注册会计师与财报使用者之间的沟通主要依托于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判断在一定期间内一个公司经营活动情况是否良好、公布的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和是否存在管理层舞弊等问题的重要依据。在审计报告改革之前,审计报告的组成部分和内容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原来短式标准的审计报告虽然具有条理清晰和审计意见明确等优点,但同时也有报告内容较少和参考价值较低等不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无法被很好的满足,为了弥补信息不对称,解决披露信息含量不足等问题,审计报告的改革十分重要。
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自 2006 年起,在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 IAASB 的带领下,与多个国家进行积极沟通,全面开展审计报告准则的变革工作。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审计报告改革这项工作更是被很多国家提上了日程,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简称 PCAOB)等相关机构也纷纷发布了的相关的准则。我国在规范信息披露等内在需求的推动下也紧随其后,在 2016 年 12 月,我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公布了最新的审计准则,并在实施细则中规定,内地 A 股和 H 股公司的审计报告自 2017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2018年 1 月 1 日起全部 A 股公司均适用新准则。
关键审计事项是在新的审计准则中被明确要求增加的事项,同时也对注册会计师确定关键审计事项的原因以及如何对关键审计事项进行沟通的形式和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一事项的增加会大大提高审计报告的沟通价值,缩小财务信息使用者对审计报告的期望值,因此对于关键审计事项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
1.2 研究方法
基于新审计报告准则的背景,进一步分析对关键审计事项产生影响的因素,采用的方式主要有:
第一,文献搜集法。首先对书刊杂志进行翻阅,通过网络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收集研究。在研究关键审计事项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过往研究成果进行积极的总结,把握最新的研究动态。本文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基于此作为理论基础,确定影响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数量、资产合计金额和费用合计金额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二,归纳总结、比较分析法。中国学者相对较晚才开始研究关键审计事项,相关的文献成果不多,本文收集了 2016 年-2018 年基于新审计准则发布的审计报告,全面的分析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所展现出的特征,在进行分类时的主要角度是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项目类型和出具审计报告的事务所,统计对比了报告中所涉及到的关键审计事项,并进行了全面分析。
第三,因素分析法。本文在进行研究分析的时候参考前人的结论,主要选择注册会计师所展现出的个人特征(性别、执业经验、学历)、企业所呈现出的特征(公司规模和企业子公司数量)、事务所特征(会计师事务所的排名、事务所变更和事务所规模)及股权性质这四个解释变量,研究他们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情况的影响。
第四,实证分析法。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影响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因素,建立可靠的模型对本文的假设进行科学估计,将变量与关键审计事项依次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本文在进行实证研究时的数据获取主要来自于两部分,其一,通过收集上市企业披露的相关财务数据,其二,分析审计报告。在选取变量的过程中,必须要应就内外部环境关联性维度予以探究,结合新审计准则的详细条例,并以此对比分析在不同情况下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情况的变化,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来进行分析,最终获得相应的结论要点。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
2016 年 12 月 23 日,我国新审计准则中添加了一条新制定的审计准则,即第 1504 号审计准则,其中对注册会计师明确规定了怎样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同时也规定了在沟通关键审计事项时应该披露的具体内容。
关键审计事项,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职业判断认为对当期财务报表审计最为重要的事项。在审计报告改革中,主要增加的部分就是关键审计事项,这不仅要求注册会计师与治理层展开全面沟通,在沟通过的事项中选取重点关注过的审计事项,这也要求注册会计师提升自己的执业能力,通过专业的判断去识别和确认关键审计事项。
通过增加关键审计事项,提高了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从而审计报告的决策相关性和有用性也得以提高;为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就与被审计单位、已审计财务报表或已执行审计工作相关的事项进一步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提供基础。关键审计事项的确定有着基本的流程,首先在与治理层沟通过的事项中挑选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关注过的重点,再从中选择注册会计师认为最为重要的事项,如下图 2.1 所示:
..........................
2.2 相关基本理论
1.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Michael Spence(1972)首次提出信号传递理论,详细而言,信息传递时,必须具备一定“凭证”,方可取得别人的信赖。就审计工作而言,审计报告主要就是由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其所发挥的作用就如同“凭证”一样。Watts and Zimmerman(1986)提出,投资者在估测公司未来的经营状况的时候,主要的依据就是财务报表中所涉及到的信息,不过只有部分投资者拥有该能力,对于专业能力较差的人员,无法精准分析财报的信息判断公司的好坏,这时投资者就会使用审计报告作为参考依据[1]。根据该理论,审计工作需要对公众传递一种信号,该信号可以使得内外部信息不对称影响企业价值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在审计市场中经理主要负责发送信号,利益相关者则主要负责接收信号,信息有效传递主要依托于审计来保障。Wallace(1980)表明,审计人员分析财务报告后,编写审计报告的过程中,应考虑到该财报的使用对象,从这一角度来说,其倾向于认为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当期公司经营活动,因此投资决策的作出只需要依托于这些数据就可以实现。从企业角度来说,被审计单位十分认可第三方监督机构对自身的财务报表出具意见,这样就可以使得企业自身经营业绩有效的区别于其他企业,尤其是业绩优良的企业。另一方面,新审计准则提出,注册会计师应在审计工作中对被审计单位的重要事项做出披露。站在投资人员层面分析,这是一种直接性信息,有助于显著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并优化整体效率,就审计工作建立相适合的期望,可落实审计应有的本质作用。所以,参照信号传递理论,关键审计事项的落实有助于提升审计报告整体价值量和可用性,其具有一定信息量。
2.委托代理理论
首先,代理人与委托人的追求目标并不一致。尽管代理人掌握着经营管理权以及经营成果控制权,委托人相对而言在其间具备剩余索取权,从利益角度出发,委托人最核心的目的就是最大化所有者权益,非最大化代理人收益,两者间的关联性并不显著,具体可以理解为股东权益最大化,并不会显著关联着代理人收入最大化。因此,代理人多数情况下会最大化短期收入,其行为给股东利益造成了损害。因为两者拥有着不同的效用函数,同时在利益目标上无法达到统一,委托人无法对代理人进行有效监督,代理人的行为会对公司利益有所损害,如谋求私利等,使得两者间的目标偏差非常大。
..............................
3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现状分析··························· 9
3.1 关于新审计报告准则变革分析··························9
3.1.1 新审计报告变化概述······························9
3.1.2 审计报告构成内容的对比分析·······················10
4 研究设计···················· 19
4.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19
4.2 变量选择························19
5 实证研究················ 25
5.1 注册会计师个人特征对关键审计事项的影响分析···················25
5.1.1 描述性统计··············· 26
5.1.2 相关性分析··················· 26
5 实证研究
5.1 注册会计师个人特征对关键审计事项的影响分析
5.1.1 描述性统计
由上表可知,(1)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数量(KAM-Num)最大值为 6,最小值为 0,均值为 2.069,标准差为 0.672,表明不同的企业之间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数量存在一定差异,与前文第三章中关键审计事项数量的披露情况论述一致。(2)企业在关键审计事项中披露的资产金额(KAM-Asset)最大值为 28.98,最小值为 0,均值为 18.61,标准差为4.449;企业在关键审计事项中披露的资产金额(KAM-Fee)最大值为 27.81,最小值为 0,均值为 19.98,标准差为 4.504,这两个数据是经过指数处理后的结果,原数据之后相差更大,表明企业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时并非只选取金额特别大的事项作为关键审计事项,也有金额为 0 的关键审计事项。(3)签字会计师的性别(Gender)均值为 1.328,标准差为0.663,说明两位签字会计师中至少有一位为女性的情况较多。(4)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经验(Exp)的均值为 28.10,两位签字会计师的签字年限加和最高达到 54,最低为 4,极值之间有较大差距,但总体执业经验处于较高的水平,表明事务所在配置签字会计师进行审计业务时比较注重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经验。
........................
6 研究结论
6.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新审计报告准则的修订,选取 2016 年 A+H 股上市公司、2017 年和 2018 年的所有 A 股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上市公司中影响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情况的因素这一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关键审计事项的概念和理论,梳理了新审计准则的现实关注和要求。其次,对已经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从数量、项目类型和事务所三个方向进行了分析整理,有以下发现:(1)从行业角度分析,平均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数量最多的行业是金融业;(2)在已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审计报告中,披露个数均在 0-6 项的范围内,其中选择披露 1-3 项的上市公司达到 95%。(3)从披露事项的项目类型角度分析,资产减值类的事项披露的最多,接近总事项数量的二分之一。(4)从事务所角度分析,由“四大”出具的审计报告中比非“四大”披露的平均关键审计事项数量更多。在参考相关文献后,本文从注册会计师个人特征(包括性别、执业经验和学历)、企业特征(包括子公司数量和公司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特征(包括会计师事务所排名、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三个角度研究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和披露金额的影响,选用 OLS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数量方面,注册会计师的性别、执业经验和学历均不能对其产生显著影响;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资产合计金额方面,注册会计师的性别与其显著正相关,执业经验和学历与其均不显著相关;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费用合计金额方面,注册会计师的性别、执业经验和学历均不能对其产生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在三级复核制度下,审计报告的完成需要多位审计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关键审计事项的确定也并非完全由两位签字会计师决定,因此注册会计师的个人特征并未对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情况产生明显影响。
(2)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数量方面,企业的子公司数量和公司规模均与其显著正相关;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资产合计金额和费用合计金额方面,企业的子公司数量和公司规模均能对其产生显著影响。企业的子公司数量越多,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数量越多,披露的资产金额和费用金额也越大;公司规模越大,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数量越多,披露的资产金额和费用金额也越大。
参考文献(略)
上市公司关键审计事项的影响因素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审计论文,关键审计事项,前因变量,股权性质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审计论文文章
- LY市保障性住房审计问题探讨
- CX分公司总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案例范文研
-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管理层舞弊审计研究—
-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对亚太实业审计失败问题范
- H公司手机研发活动内部控制问题探讨范文
-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研究——以A所为
-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研究——
- 家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以中联建设为
- Y制药有限公司存货内部控制问题探讨范文
- 燕京啤酒存货内部控制问题范文探讨
- 高利转贷罪客观要件研究
-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预警体系优化范文
- 基于风险管理的J水务公司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 H市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探讨范文
- 上市公司舞弊审计失败及CPA对策研究——基
- 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研究---以天神娱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