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指政府采取和社会资本合作,进而形成一种项目上的关系。1该模式最早起源于英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才出现 BOT 模式。BOT 模式是 PPP 模式最早的一种形式。BOT 模式最初意图是吸引外商进行项目投资。随后,PPP 模式在环保、污染等领域发展了起来。到 2014 年,财政部首次提出要开始使用 PPP 模式。至此,PPP 应运而生。至 2015 年,PPP 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五年以来,我国已采购落地 PPP 项目投资 6.3 万亿元。覆盖 36 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涵盖 19 个行业。截至 2019 年 8 月,从全国 PPP 综合信息平台进行统计,总入库项目 9036 个,总 PPP 项目投资额达 136185.28 亿元。
2014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到“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的背景下,国家则大力推广 PPP 模式。因为 PPP 模式的健康发展不仅是我国打好三大攻坚战的良好基础,也是经济新常态下合理投资的明智选择。2018 年是 PPP 项目整顿规范,化解风险的一年,是刮骨疗毒、焕然新生的一年,也是转型发展,迈向新时代的一年。从 2017 年 8 月开始,财政部开始对 PPP 项目进行清理整顿,其中清理退库 2428 个项目,涉及投资额 2.9 万亿元。
PPP 项目市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力监管。而审计监管是其监管重中之重。从审计署报告可知,审计重点不突出、审计方法单一等问题严重,达不到对PPP 项目的审计。因此,本文通过规范研究的方法结合案例应用,将审计协同治理应用到 PPP 项目审计上,以达到对 PPP 项目的有效监管与治理。
.........................
1.2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目的
文章通过分析经济新常态下 PPP 项目的特征和 PPP 项目审计存在的问题以及利用审计协同治理作用机理,研究出合理的审计协同治理模式以及路径实现。主要目的为:
(1)本文的研究可以不仅为 PPP 项目审计的方法提供一些理论支持,还可以对审计协同治理模式起到启发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 PPP 项目审计的基础概念和理论等,其次总结当前我国 PPP 项目审计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和构建审计协同治理模式以及路径。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可以更好发挥 PPP 项目审计治理作用。
(2)利用成熟的 PPP 项目,将此审计协同治理模式应用到市政道桥的 PPP 项目审计当中,一方面可以丰富 PPP 项目审计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PPP 项目审计的实务经验。
1.2.2 研究方法
本文所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将实践与理论的有效结合。具体方法是:
(1)文献研究法 :首先对文献进行梳理,深入分析目前 PPP 项目审计研究的现状与不足,总结归纳本文的研究问题;通过对 PPP 项目、PPP 项目审计、PPP 项目审计协同治理相关文献的评述,进一步确定研究内容。
(2)案例分析法:本文会结合 A 市市政道桥 PPP 项目,分析此 PPP 项目的风险,分析以往审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将“4P”模式和“4 治”路径应用于A 市市政道桥 PPP 项目。案例分析方法的运用可以不仅可以检验本文的实践结果,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善的作用。
(3)理论研究法:文章首先运用博弈论,分析并建立 PPP 项目审计协同治理博弈论矩阵。并得出 PPP 项目审计采取协同治理方式能够更好服务于 PPP 项目治理。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协同治理理论、审计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构建 PPP 项目审计协同治理“4P”模式,并建立实现“4P”模式的“4 治”路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现状
众所周知,1982 年,英国政府最早提出 PPP 概念。此后,西方国家也积极引入了 PPP 模式,主要目的是解决资金问题。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国外相较于国内,有着比较丰富的 PPP 项目经验。对中国来说,好的 PPP 经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对国外 PPP 项目的梳理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1) 关于 PPP 概念的梳理
DvaisP(1986)最早指出,PPP 是政府以改善城市状况为目的,采取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以达到此目的[1];Krishna(2003)认为 PPP 模式是是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2]。国外不同国家因不同需求对 PPP 的概念定义也各有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
2.2 相关概念分析
2.2.1 PPP 概念
王守青(2007)是我国学者中第一个提出 PPP 定义的人。他在文章中总结,PPP 项目是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建立的一种合作伙伴关系[22]。徐春梅(2011)提出PPP 是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建立合同,模式有融资、建设和管理等,从而实现公共利益[23]。从 PPP 发展以来,在不同时期,因为不同需求对 PPP 的定义都各有不同。本人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 PPP 项目的文献,归纳总结出 PPP 概念的以下特点:
(1)从特性看,PPP 区别于其他政府投资项目最显著的特征是,它是一种合作关系。
(2)从关系看,其利益相关者包括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公共部门主要包括政府单位。私人部门就比较广泛,包括私营企业、国有企业或者其他一些社会资本等。
(3)相比于其他模式的政府投资项目等,PPP 项目生命周期非常长。一般来讲,主要包括项目的决策、建设及运营。决策阶段一般包括项目的识别、设计和采购等。建设阶段一般就包括项目的建设。运营阶段一般包括项目的移交以及后期维护等。PPP 项目全生命周期流程图如图所示:
.............................
3.1 国内 PPP 项目现状分析..........................17
3.2 国内 PPP 项目审计分析........................20
3.3 PPP 项目审计协同治理必要性分析............... 22
第四章 PPP 项目审计协同治理“4P”模式设计和“4 治”路径构建........................ 27
4.1 审计协同“4P”模式总体设计................................27
4.1.1 审计主体设计............................28
4.1.2 审计投入设计..............................29
第五章 A 市市政道桥 PPP 项目案例分析........................... 43
5.1 A 市市政道桥 PPP 项目概况................................43
5.2 A 市市政道桥 PPP 项目问题分析.........................44
第五章 A 市市政道桥 PPP 项目案例分析
5.1 A 市市政道桥 PPP 项目概况
(1)项目基本信息
在市财政局的指导下,根据本项目中标结果计算,本项目政府付费义务从2016 年下半年开始发生,A 市政府在项目运营期内每年拟支付可用性服务费 2.3亿-3.5 亿元,年均支付运营维护费 962 万元,合计在 2.89 亿-3.59 亿元之间,支付费用金额占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5.1%-6.3%,属财政可承受范围内,此外,本项目属于 A 市首例 PPP 项目,不存在 PPP 项目集中于某些领域、行业的现象。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
6.1 研究结论
在经济新常态下,PPP 模式是我国打赢三大攻坚战的原动力之一。PPP 的良好发展需要各个部门的全力协助。但 PPP 在改革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通过审计,来清理和规范 PPP 项目。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
(1)从国内外 PPP 项目审计方面研究了大量文献,并作出研究评述。发现我国目前对于协同治理审计的研究还大多处于理论阶段。其次分析了 PPP 模式、PPP项目审计的内涵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 PPP 项目审计协同治理的内涵及特点。最后通过规范化的理论研究,将审计理论、协同治理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 PPP 项目审计治理联系起来,为后面审计协同治理模式的分析做好理论指导。
(2)要提出审计协同治理模式,则必须先清除现阶段我国审计的现状。因此本文先研究了当前的 PPP 项目,总结出目前我国 PPP 项目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通过大量调研,分析我国审计目前的现状,归纳出当前我国审计模式对于PPP 项目的治理不能更好的发挥出审计的作用。并将审计问题进行了总结。最后通过博弈论实证研究,发现审计协同治理模式对于审计治理具有促进作用,PPP 项目审计协同治理具有理论可行性。
(3)以 PPP 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角度,提出了审计协同审计治理的“4P”模式及“4 治”路径。“4P”模式中,设计了审计主体、审计投入、审计过程、审计产出四个方面。在审计主体设置上,将三大审计结合起来,达到审计力量上的协同。审计投入从人力、资金及技术进行了分析。审计过程从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审计实施进行了具体论述。审计产出中设置了审计报告的方式等。在“4 治”路径当中,以 PPP 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为主体。在建设阶段,通过政府审计部门,推进元治;在建设阶段,通过内部审计机构,推进善治和自治;在运营阶段,通过社会审计机构,推进公治。最终达到对 PPP 项目的公共治理。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