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县财政涉农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种植养殖产业增收项目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60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笔者找出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K县财政涉农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借助“5E”理论,结合我国绩效审计工作实践,增加了合规性审计目标,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公平性、合规性六个维度出发,设计了18个具体评价指标,构建出一套适用于K县的财政涉农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在运用评价指标体系时,选取K县种植养殖产业增收项目,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得出2018年K县种植养殖产业增收项目实施效果良好的结论,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审计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审计建议,说明该指标体系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有利于推进K县财政涉农资金绩效审计工作更好的发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农业问题关乎着一个国家民生的发展,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农村人口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农业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薄弱项。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每年投入大量财政资金,从 2004 年至今,国家已连续十六次出台“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再次强调“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民生计的根本性问题。随着国家财政资金对农业投入量的逐年增加,投入比例的不断提高,财政涉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如资金使用普遍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管理分散重复、权限交叉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国家财政投入的“三农”资金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且会造成国家财政资金的损失和浪费,直接影响国家、省、市和县级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因此,如何监督检查财政涉农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保证投入的财政涉农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使其发挥必要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就必须对涉农资金的使用和涉农项目进行严格的追踪调查和监督,财政涉农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在这种背景之下则成为必然。财政涉农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重点,没有科学完善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就无法为绩效审计提供客观可靠的评价标准,因此,构建财政涉农资金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就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财政涉农资金政策研究
财政收入和支出作为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国外的研究始于上世纪 30 年代,美国 1933 年的《农业调整法》有了最初的研究成果,该法确定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农业投入,美国重视农业法规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于 1996 年制定了《联邦农业完善与改革法案》,这两个法案建立了美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基本框架,涵盖财政农业资金管理使用方法、农业基础建设、农业补贴等内容,为美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美国政府将农业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相结合,制定了包括农业金融支持、保险支持、政策性银行金融支持三个系统。
日本重视农业规划和发展,为农业生产发展制定了相关政策,设立了法律规章制度,日本政府于 1961 年出台《农业基本法》,1999 年对该农业法进行调整修改,制定了《新农业基本法》,二十一世纪后又陆续制定出台多项农业生产发展的支持保护法律法规,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农业补贴、农业福利政策等举措建设巩固了大量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了各类农业生产项目,使得农业生产规模、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都得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社会公众效益显著。
欧盟政府根据《罗马条约》,规定各成员国要共同对农业政策进行补贴和管理,由于各国发展情况不同,总体中央财政收入较低,财政涉农资金主要为各成员国财政支出和欧盟中央财政共同整合,由欧盟委员会对整合的财政涉农资金统一支配管理使用,主要特点是共同农业财政政策,可以将资源集中整合发展农业基础建设和农业生产,提高共同经济效益。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财政涉农资金
财政涉农资金是指中央、省、市、县安排用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财政资金,主要包括农村基础建设、农业生产发展、教育医疗事业资金等,国家要求政府部门应当成立县涉农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涉农资金监察管理使用等工作。2016 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通过试点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释放出财政资金精准扶贫的积极信号。统筹整合资金范围包括各级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中央层面主要包括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等 19 项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建设部分(部分不适宜整合的支出除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的资金,也要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和贫困人口变化情况,完善资金安排管理使用机制,确保涉农资金准确有效使用,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2.1.2 财政涉农资金绩效审计

财政涉农资金绩效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及相关机构,依法对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财政涉农资金收支活动开展的审计活动,主要对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管理、使用的真实合法性、涉农政策制定执行的合规性及涉农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审查、监督、绩效评价,揭露查处财政涉农资金使用管理中出现的违规违法行为及财政涉农资金投入项目的实施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提高财政涉农资金的整体效益。根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指出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省级制定的资金使用方案、任务完成计划和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考核,逐步建立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导向的涉农资金专项和任务清单设置机制及资金分配机制,建立完善科学全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2.2 理论基础
2.2.1 国家治理理论
国家治理在古代社会的含义为上层统治阶级对国家进行统治和管理,在西方学术界,国家治理意为政府与社会多元化治理国家,实行政府分权、社会自治,由于我国政治体系的不同,对于国家治理一词的概念与西方国家也有所不同,我国国家治理理论是指国家在党的领导下,科学、民主、依法领导人民治理国家而发生的经济社会活动,为社会公众提供所需服务。国家权力由行政部门、司法部门及立法部门行使,为确保国家权力有效行使,达到维护国民权益、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目标,就需要有独立的国家权力监督部门,国家审计由此运行而生,国家审计满足国家治理的本质目标,是独立于各个政府部门的机构的存在,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监督手段,可以为有效推动国家治理发展提供监督保障及建议,使国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财政涉农资金是国家用于解决“三农”问题的财政资金,审计部门对财政涉农资金进行绩效审计,可以监督相关政府部门行使权力的责任,评价相关政府部门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成果,提高相关政府部门透明度和信息公开程度,推进国家民主法治的进程,为国家治理的决策、过程提供监督和反馈。以国家治理理论为基础来进行财政涉农资金的绩效审计,可以促进政府部门更好的履行义务与责任,提高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效益,完善绩效管理制度,为国家治理提供良好的发展运行环境。

.............................

3 K 县财政涉农资金绩效审计现状及问题分析.......................15
3.1 K 县财政涉农资金基本概况..................................15
3.2 K 县财政涉农资金绩效审计现状............................. 16
3.3 K 县财政涉农资金绩效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8
4 K 县财政涉农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1
4.1 K 县财政涉农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21
4.1.1 科学性与系统性结合原则.......................... 21
4.1.2 相关性与可操作性结合原则.........................21
5 K 县财政涉农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37
5.1 数据来源...................................... 38
5.2 审计评价............................ 40
5.3 审计评价结果及分析........................ 42

5 K 县财政涉农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5.1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K县2018年种植养殖产业增收项目作为样本,通过K县统计局、农牧局、扶贫办、财政局等多家单位获取财政涉农资金投入该项目的数据资料,,再根据专家打分、实地调查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研究方法获取研究数据,具有真实可靠性。现将相关数据资料整理如下表5.1、表5.2所示: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三农”问题是长久以来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帮助发展农村经济,2016年中央提出大力统筹整合各项财政涉农资金,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使财政涉农资金使用得到有效使用,审计部门对财政涉农资金投入项目开展了绩效审计,虽取得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进一步改善。
本文以K县财政涉农资金为研究对象,介绍了K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管理使用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绩效审计现状,找出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K县财政涉农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借助“5E”理论,结合我国绩效审计工作实践,增加了合规性审计目标,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公平性、合规性六个维度出发,设计了18个具体评价指标,构建出一套适用于K县的财政涉农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在运用评价指标体系时,选取K县种植养殖产业增收项目,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得出2018年K县种植养殖产业增收项目实施效果良好的结论,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审计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审计建议,说明该指标体系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有利于推进K县财政涉农资金绩效审计工作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