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质量、控制人性质与审计收费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61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认为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当中,会顾及到所审公司的内控状况,按照对企业内控状况的好坏,对具体的审计程序作相应地改变,同时注册会计师付出的审计成本也会变化,进而审计费用也会做出调整。企业内控信息与企业的运营管理状况紧密相连,注册会计师开展审计时会对企业的内控展开调查,若注册会计师觉得企业内控质量高时,会降低相关的审计程序,审计成本也会跟着减少,审计收费也会跟着降低。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彼此独立造成审计服务的形成。注册会计师提供给被审单位相应的帮助后,被审计单位会把相应的费用转交给注册会计师,这就所称的审计收费。国内的非审计业务还在慢慢地增多,所以审计收费被当作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要收入渠道,正在成为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相互竞争的主要手段,其规范化与合理性都会对事务所今后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并且还会对整个行业或者市场稳定造成极大的影响。时下,国内市场经济良好,企业越来越多,这也让极大地刺激了会计师事务所。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官方信息了解到,国内会计事务所在 2015 年达到了 7373 间,截止至 2018 年末,全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总所有 7875 家,分所 1130 家,共计 9005 家,仅仅 3 年时间就增长了 1632 家。造成了我国审计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因此,会计师事务所低价揽客的事件也不断发生,就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也存在低价揽客的行为,国药股份、招商银行、中国铁建等上市公司变更前后的会计师事务所都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但是这些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相比变更前大幅度降低。
上世纪初,美国制订了众人皆知的萨班斯法案。萨班斯法案的修订,极大地使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得到了加强。借鉴萨班斯法案,我国也提高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期间,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关于规范内部控制的指引与相关文件。自 2012 年后,上市公司每一年都必须要分开内部审计报告。若内部控质量较低时,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与控制风险会跟着较高。在审计风险处于合理的范畴当中,企业理应相应地减少对风险的评估,审计成本则减少。中外皆知的安然公司审计失败事件揭穿后,注册会计师更应深入认识与熟悉所审计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对于内部控制有瑕疵的流程理应想方设法完善,同时按照预期所导致的审计费用与预期造成的费用开展价格评估。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包括 5 大章节,详细如下所述:
第一章,绪论。本章重点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以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同时明确了文章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考察审计定价决定因素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与成本效益原则,回顾国内外关于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控制人性质与审计收费的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文献综述,为假设提出提供理论分析和文献研究基础。
第三章,假设提出。在理论分析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并依据相关理论,对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关系,以及不同控制人性质下,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关系的不同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
第四章,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通过在国泰安数据库(CSMAR)和迪博内部控制风险数据库(DIB)搜集数据,运用面板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实证检验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控制人性质对审计收费关系分析及假设提出;再将样本数据按控制人性质分为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并在回归模型中引入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的交乘项,检验不同控制人性质下,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关系的不同影响。最后进行稳健性检验模型的可靠性。
第五章,结论及展望。得出论文的重要结论,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内部控制质量
从定性角度来考虑,内部控制的质量也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对其进行了相关的定义的阐述。从运行效果来讲,有效就是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并且所涉及到的内部控制的要素必须存在,而且设计要非常合理。从设计来讲,有效就是指设计的内控有一定的较好的效率和效果。并且能够遵照设计里面所规定的规章制度,严格进行施行。

分析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不仅要从定性角度分析,也要从定量角度分析。定量,即从量化的角度,做以数据处理。根据作者对这方面文献的考量以及前人的研究,总结出内部控制的衡量方式有以下几点。第一,虚拟变量。虚拟变量也就是对其要素进行假设。一般包括但不限于内部控制的缺陷、鉴证报告以及自我评价报告等。第二,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研究内控非常有效且相对来讲能够降低成本的方法。第三,建立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内部控制的必要条件。从文章前部分的研究可知,当前,各国学者对内控的研究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是内控控制的要素。但是,要素有其缺陷性,它不适合用来研究连续变化对内控产生的影响。如果监管部门要求对内控信息强制披露的情况下,其所产生的样本的对比就不强。其次是从内控的目标出发。如果从内控的目标出发,对于调查问卷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比如对调查问卷填写人的要求,对制定调查问卷人的要求等。最后是将迪博 DIB 数据库公布的内部控制指数作为参考。从对近几年的分析来看,众多学者都采用 DIB 数据库的指数。主要原因是该指数比较方便,不用学者建立目标体系。而且该指数非常科学,具有权威性。所以,本文也依靠 DIB 数据库修订的内部控制指数当作内部控制水平的评估要求。
.........................

2.2 相关理论
2.2.1 审计定价决定因素理论
根据审计定价决定因素理论可知,对审计收费起关键性作用的是审计成本和风险。上述为研究审计收费鉴定了理论基础,我们可以从这一方面来考察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此外,该理论还指明除了上述两个因素以外,被审计上市公司的特性也同样影响审计收费。在相当多学者的研究中发现,有些变量也对审计收费产生了影响,同时这些变量均已被证实,如审计单位的特性和所选择事务所是否为四大等。与此同时审计模型也在进一步的更新。
Houston(1999)的观点,simunic[3]明确表示的审计模型能够展开相应的分解。把审计风险分成法律层面和人为层面。Ouston(2005)认为,可以将 Houston 的人为层面的风险细化分为诉讼和非诉讼风险。分析学者在审计定价相关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把审计收费的决定性因素归纳为审计成本与风险。从审计成本的角度来说,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难以对审计成本进行准确定义。某些学者认为,审计成本应当包括审计实施全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以及事务所按照标准收取的收入。审计成本中还包括有风险成本,它是指事务所在审计时由于一些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会遭遇无法预料的损失。

审计准则在 2003 年时进行了一次修改。修改的主要内容是重新定义审计风险。新的审计风险可以作为度量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指标。注册会计师在衡量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时,假设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对健全,同时还能够有效地落实,则认为审计风险较低,对财务报表的风险评估也随之降低,审计程序则会简化,审计费用则会减少。同时,审计人员还可以通过充分实施程序来降低风险。假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相应的弊端,则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而审计程序也相复杂,需要的审计资源也会变多,进而增加审计费用。
.............................

第三章 现状分析及假设提出 ............................. 19
3.1 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现状 ................................. 19
3.1.1 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较国际四大相对偏低 ............................. 19
3.1.2 审计收费没有统一标准 ............................ 22
第四章 实证检验及结果讨论 ....................... 27
4.1 样本及指标选取 .............................. 27
4.1.1 样本选取 ............................... 27
4.1.2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 27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43
5.1 研究结论及其对策建议 .......................... 43
5.1.1 研究结论 .................................. 43
5.1.2 对策建议 ............................... 43

第四章 实证检验及结果讨论

4.1 样本及指标选取
4.1.1 样本选取
2012 年,我国发布的相关文件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在每年出具财务报告时,应单独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此后,我国上市公司步入强制披露内部控制状况时期。结合此背景,同时为了加强观测样本的可靠性,本文选取了 2013 年-2017 年我国沪深A 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该样本不包含金融和保险这两类上市公司,与 ST 和*ST 上市公司,也不包含缺少单个指标数据的上市公司的样本。财务方面的数据来自国泰安的数据库(CSMAR),内部控制指数来自迪博内部控制风险数据库(DIB)。最后,本文共得到 11776 个观测样本,如图 4.1 所示。

本文的数据统计采用 WPS,数据处理运用 Eviews 完成。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研究结论及其对策建议
5.1.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上述的工作,得出了以下两个结论:
(1)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审计收费也会相应的减少,二者呈现一种负相关关系。这告诉我们,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当中,会顾及到所审公司的内控状况,按照对企业内控状况的好坏,对具体的审计程序作相应地改变,同时注册会计师付出的审计成本也会变化,进而审计费用也会做出调整。企业内控信息与企业的运营管理状况紧密相连,注册会计师开展审计时会对企业的内控展开调查,若注册会计师觉得企业内控质量高时,会降低相关的审计程序,审计成本也会跟着减少,审计收费也会跟着降低。

(2)内部控制质量越弱,则企业的审计收费越高,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该相关关系在非国有上市公司当中更加明显。通过分析得知,非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都因为内控不完善而被认为有较高审计风险,但是,非国有企业因为政府没有给予扶持,其会被注册会计师认为比国有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更高,所以非国有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将更多。同时,非国企为了在行业当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融资资金,会要求高水平的审计服务,从而向市场释放出其运转出色的信息,而高水平的审计服务需要配对是昂贵的审计成本,从这方面来说,非国有上市公司会支付更多的审计费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