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发展,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愈发严重,雾霾天气频发、土壤污染严重、城市河道水体黑臭、危废物处置不当等问题时刻困扰着我们。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2018 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正式被写入宪法。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工作的大力推进,环保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公众环境保护的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对环境污染的可容忍度也不断降低。在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下,企业发展应与环境责任相协调,不仅关乎企业生存及发展趋势,更关乎生态文明建设。规范企业行为以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
在绿色经济时代,拥有绿色、环保的形象能为企业带来诸多便利,例如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公司股价等,因此众多企业纷纷往自己身上刷绿。不可否认,一些企业确实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践行其承诺,达到了其所宣称的绿色环保标准,但也不乏一些企业通过蓄意造假等行为给自己披上绿色环保外衣,实际却行污染环境之事,其实质上已经构成了漂绿。漂绿是企业象征性行为与实质性行为的偏离,是企业在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之后,却仍选择低成本、破坏环境的机会主义行为,可以说有明知故犯之嫌。并且随着漂绿范围的拓展,漂绿已经从产品营销领域向信息披露层面延伸,有蔓延、扩散的趋势,亟需对其加强治理。但目前对于漂绿的研究大多数属于漂绿现象描述或漂绿影响研究,对漂绿治理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审计作为高层次的经济监督系统,应发挥其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刘长翠,2005)。现代审计功能不断拓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将审计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审计监督要对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实效,说明其功能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查错防弊,而要在国家治理和企业治理中真正起到作用。将审计监督作用于企业漂绿治理,发挥审计预防、监督、评价与鉴证的功能,可以推动企业环境保护职能的真实履行、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防范及遏制企业漂绿行为。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文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思路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 引言:本章节通过阐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漂绿问题的普遍性,明确将审计作用于企业漂绿治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而明确本文的研究思路、框架及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在文献综述部分归纳梳理了漂绿的定义、原因、危害及现有治理措施,以及环境审计的概念、主体、功能、环境审计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进而评述研究的现状、成果及不足,在此基础上明确本文研究的重点。在理论基础部分介绍了印象管理理论、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和外部性理论,为后文进行企业漂绿的审计治理机理分析及提出审计治理路径夯实理论基础。
第三章 企业漂绿现象与典型例证分析:本章节利用漂绿衡量指标体系,以我国 A股上市公司中化工行业企业的环境报告(或环保专篇)为样本进行漂绿评分,从选择性披露比例和表述性操纵概况进行数据分析,并举典型例证说明。针对漂绿现象的普遍性和严峻性,进一步明确加强漂绿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四章 企业漂绿的审计治理机理与路径分析:本章结合理论依据与现实需求,对企业漂绿的审计治理机理与路径进行分析。提出将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合力作用于企业漂绿治理,形成战略上的协同,达到 1+1+1>3 的效果,并针对此治理路径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第五章 企业漂绿审计治理的一体化工作格局设计——以 ST 宜化为例:本章以 ST宜化为例开展案例的分析与探讨,从其环境信息披露漂绿状况入手,分析其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设计了 ST 宜化漂绿审计治理的一体化工作格局。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本章节首先在前五章节的基础上对本文研究结果进行概括总结,然后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具体研究框架如下: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漂绿相关研究
(一)漂绿的概念
美国环保主义者 Jay Westerveld 在 1986 年首次提出漂绿一词,顾名思义,漂绿是绿色(green)和漂白(whitewash)两词的结合。美国 Terra Choice 环境营销公司在 2009年发布了漂绿七宗罪,同年《南方周末》正式把漂绿带入中国公众视野,随后也总结了漂绿十宗罪,包括公然欺骗、故意隐瞒、双重标准、空头支票、前紧后松、政策干扰、本末倒置、声东击西、模糊视线、适得其反。与财务报告信息漂白不同的是,漂绿是指通过粉饰环境信息以塑造绿色企业形象,现有研究主要从产品营销视角和信息披露视角来解释漂绿行为。
从产品营销视角认识漂绿问题。Polonsky et al.(1997)认为漂绿是企业大肆宣扬其产品和包装的绿色环保属性,实际上却未采取实际行动的营销行为。可以说,绿色营销和漂绿营销的区别在于企业是否真正有实际环保行动(李克和王清刚,2016)。
从信息披露视角解读漂绿问题。牛津英语词典对漂绿一词的定义是:组织为了展示其对环境负责的公共形象而宣传虚假信息。由于绿色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致使许多企业采用故作姿态和欺骗的手段来塑造环保形象(Laufer,2003)。Parguel et al.(2011)认为许多企业使用企业社会责任(CSR)沟通来提升企业形象,仅仅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进行虚假的环境信息披露,传播虚假的产品、服务的环境绩效以忽悠消费者(Delmas and Burbano,2011)。Lyon and Maxwell(2011)则认为漂绿作为一种信息管理战略,是指企业有选择性地披露环境信息。真绿与漂绿的区别在于实质性行动和象征性表述之间的差异(Walker and Wan,2012)。Lyon and Montogomery(2015)归纳出漂绿具有选择性信息披露、可疑的认证和标签、空头声明和政策、无效的公益项目、与非政府组织的虚假合作、误导性语言及图像等特征。马丹丹(2014)认为漂绿行为是企业被利益驱使而编造虚假的环境表现的行为。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印象管理理论
(一)印象管理行为
1980 年以来,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被学术界广泛应用于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领域,用以研究管理者的心理和行为。印象管理属于心理学范畴,最早由Goffman 于 1959 年在其著作《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中提到自我展示(Self-Presentation),意为社会人通过不同的呈现形式来控制自身形象。
印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形象动机和形象构建,其中,形象动机决定形象构建。决定形象动机强弱的因素有:理想价值的目标、资源的稀缺性、行为的公开性、信息的不对称,并且随着这些因素的强度的增加,形象动机也随之加强(孙蔓莉,2004)。表 2.2是形象动机按其强度划分的三个层次。形象构建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主动的形象构建被用以增强某种形象,用以获得他人对该形象的认可;而被动的形象构建是用找借口、狡辩、否认、道歉等手段来维护受到威胁的已建立形象。
...........................
第一节 企业漂绿的印象管理策略............................ 16
一、概述...................................... 16
二、企业漂绿评价指标体系.......................... 16
第四章 企业漂绿的审计治理机理与路径分析............................... 23
第一节 企业漂绿的审计治理机理分析....................................... 23
一、审计环境变革与审计目标演变.................................. 23
二、审计功能与审计作用领域拓展......................................... 23
第五章 企业漂绿审计治理的一体化工作格局设计——以 ST 宜化为例.................36
第一节 企业概况....................................... 36
第二节 环境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7
第五章 企业漂绿审计治理的一体化工作格局设计——以 ST 宜化为例
第一节 企业概况
ST 宜化,全名为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中国石化行业代表企业——湖北宜化集团的核心子公司,公司前身是成立于 1977 年的湖北宜昌地区化工厂。后来,作为我国第一批股份制规范化改制试点企业,改制为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996 年向社会公开发行 1635 万股人民币普通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 000422,被誉为“中国氮肥第一股”。企业历经 40 余年的发展,从原来年产 1 万吨合成氨的地方性小厂发展到现在涵盖化肥、化工、热电、化工机械制造与安装、贸易等多个领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产品达到 20 多种,已成为省、市、地方政府重点关注与培植的先进企业。随着公司产业向西部转移战略的实施,子公司遍布内蒙古、青海、新疆、湖南等地,业务范围也覆盖全国。公司的控股股东是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控股人是宜昌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如图 5.1 所示。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目前,我国的漂绿现象已十分严重,甚至出现了蔓延、扩散的趋势,漂绿治理已经迫在眉睫。在如今审计对漂绿治理参与度不足的背景下,如何在新经济形势下发挥审计对漂绿的治理作用,推动企业真实地履行社会责任、规范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遏制企业漂绿行为,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采用统计分析法、理论归纳法和案例研究法探析企业漂绿的审计治理机理与路径。
首先,利用漂绿衡量指标体系对我国 A 股上市公司中化工企业 2010-2018 年披露的环境信息进行评分,发现化工行业漂绿指数平均分为 54.68,环境信息披露层面漂绿现象已经十分严重,且具有普遍性;样本间的标准差为 20.05,各企业的漂绿程度差异较大。并从选择性披露和表述性操纵两个方面评价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层面的漂绿程度,发现化工企业环境信息选择性披露和表述性操纵情况都比较严重,环境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堪忧。
接着,针对企业在环境信息披露层面进行漂绿这一机会主义行为,分析了企业漂绿的审计治理机理与路径。通过实施审计,发挥审计预防、监督、评价与鉴证的功能,可以在企业内部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形成环境友好的企业文化,监督相关环境政策以及制度有效落实,评价和鉴证企业领导人员的、企业的真实环境业绩。为及时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拉回正确轨道,提出将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作用于企业漂绿治理,强化对企业环境保护情况、环境信息披露情况的审计监督,进而明确通过三方形成战略上的协同,可以使审计效果实现彼此贯通、高度耦合、一体推进。同时,为保障上述审计治理路径有效实施,提出逐步扩大强制披露环境信息的范围、制定及完善企业环境报告披露标准、逐步将环境报告纳入强制鉴证范围、加快环境报告鉴证准则和标准的制定、完善环境法律体系、提高环境法规执行力等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最后理论结合实际,通过案例分析法对 ST 宜化的漂绿治理进行研究。分析发现,ST 宜化漂绿得分平均值为 60.66,选择性披露和表述性操纵得分分别为 56.67 和 66.44,均高于行业平均值,并且近年来多次受到环保处罚。针对这一情况,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未真正形成环保优先的企业文化、环保政策和制度落实不到位以及缺少环境业绩评价与鉴证。根据 ST 宜化经济业务活动不同阶段这一主线,设计和探讨对其漂绿审计治理的一体化工作格局,通过强化事前审计预防、优化事中审计监督、健全事后审计评价与鉴证,使审计监督能够作用于其经济业务活动事前、事中及事后,希望能够激发 ST 宜化自觉履行环境保护责任、规范披露环境信息,对防范及遏制其漂绿行为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