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审计视角下内控缺陷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759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审计论文,加大对企业内控规范与日常经营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协调各部门之问的内部控制要求,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将对企业内控的规范和执行状况融入企业的日常,识别内控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以及薄弱环节,并且不断改进评价内控的执行效果,使得内部控制的职能可以得到日常化发挥,不在拘泥于形式化。严格按照相关文件指引要求,规范性披露内控信息,以达到不断提升企业内控信息质量、为投资者们提供真实有效市场信息的目标。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管理层,在目前已有的对公司规范中,缺乏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详尽要求,若想降低其对于公司盈余操控的可能性,还需进一步大力监督企业内控运行状况。此时,更要凸显企业股东大会股东或者董事会成员等对公司管理层的制约监督作用,尤其要注重对内控关键流程段的评价。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本世纪初以来,国内外上市公司涌现了许多财务造假的丑闻,理性探讨这些丑闻出现的根源,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是由于公司自身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纰漏而导致的,诸如2001年安然公司破产、2002年世通公司破产等。上市公司的频频破产导致市场投资者面临严重损失,因此如何对内控制度进行完善和规范也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与此同时,为积极应对这类问题的频发,美国政府颁布了《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在该法案条文中强制性地提出要求:即上市公司向社会公众披露内部控制有关信息。美国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颁布的第二号审计准则,为的是确保SOX法案得以顺利实施,该法案主要用以指导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该法案的提出一方面是希望通过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来调节市场的正常运转秩序,其次是希望能够增强投资者们对资本市场的信任感,但是这一举措却忽视了效率,执行成本髙等问题,为了解决出现的这些问题,PCAOB在发布的第五号审计准则中,首次提出整合审计这一概念。
随着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了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为其提供了较为便利的平台,但上市企业出于不同目的而进行操纵盈余的问题也接踵而来。盈余信息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高的盈余信息对于上市公司做出正确客观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缩小企业管理层和报告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近年来,我国对上市企业监管力度逐步加强,对于会计准则也不断进行了完善和规范,这些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用传统操控应计利润方式来进行盈余管理的风险,但是此时具有不易被识别、高隐匿性特征的真实盈余管理方式,被管理层采用进行特定盈余而深受青睐。
.......................

1.2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研究目标
随着内控审计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力推广和施行,大众越来越把关注点集中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上,因为盈余管理的存在往往同企业内控质量好坏和企业的经管成本等问题有着紧密的关联。本文对于内控缺陷、整合审计模式以及企业真实盈余管理三者关系进行研究,以期达到以下的目标:
(1)通过文献研究法,研究探讨当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时,对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有何影响,同时,基于公司是否进行整合审计这一情况的不同,进行公司的分组,验证整合审计模式的实施同内控缺陷的交乘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2)在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会计师事务所、政府监管部门的立场上提出相关适宜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上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提升企业盈余质量,也为上市公司不断改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控系统提供依据。

..........................

第2章文献综述

2.1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相关研究
2.1.11内控缺陷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国外学者早期研究发现披露与内部控制相关实质性缺陷的公司基本上都是规模较小、经营环境较差、盈利能力较弱的一些企业。同时,发现公司报告内控缺陷存在与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或者大小之间存在着大概率正向关系。同时还发现,审计委员会质量的高低对于企业是否存在内控缺陷影响较大,企业内审人员的业务专业性也同公司内部控制效果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联系。一般来说,资产规模更大、治理水平更强的企业也更易识别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公司管理层的持股情况,尤其是公司中持股比重重要性位居前十名的,都会影响公司对外披露的内控信息。公司对内控建设的重视程度对公司的内控缺陷也影响较大,若内部控制人员投入较多且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水平时,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水平更高。具有一定特点的董事会、企业高管是否存在较为集中的股权、以及公司属于国企还是民营企业等等,这些企业特征都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有着显著相关性。
我国学者研究发现企业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内控缺陷发生的概率,但是公司组织结构的复杂程度、企业进行重组等都会对内控缺陷产生影响。企业所披露的内控信息质量也受CEO持股数量的影响。当审计人员更专业化时,内控缺陷数量反而更低。当企业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时,通常情况下会加大企业财务风险,从而导致内控缺陷问题的发生。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召开次数、董事会人数都同内控缺陷出现概率呈反。有效的内部控制还能够提升国有控股企业在管理相关方面的效率。通常在国企中,管理者薪酬高低情况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我们从公司治理角度研究发现,董事委员会设立时间越长,内控缺陷的可能性越低。当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财务风险,同时指出社会的信任水平却能够有效调节它们之间的关系.
............................

2.2国内外关于真实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
2.2.1盈余管理的动机
始于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开始了对于盈余管理的关注与研究。对企业盈余管理进行研究的第一步,就是必须要明确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所具有的动机。管理层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寻求私人利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类:
1.机会主义动机。所谓的机会主义动机是指当管理层的利益同公司利益出现一定的冲突和矛盾时,管理层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损害公司和其他方利益的不当行为。
2.、契约动机主要包括签订双方因为债务关系而签订的契约,以及因高管的薪酬签订的契约。研宄发现管理层会为了自身利益考虑通过各种会计手段误导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于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的认知,以达到掩盖公司真实经营状况的目的。当上市公司金融机构贷款时,契约条款的要求会随想要融得的资金的提高而提高,因而公司的财务风险较大,发展前景不乐观都会使企业出现高概率的毁约情况。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手段来使自身情况符合债务契约条款的规定通常是管理层采取的常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小企业因为违约造成的成本压力。国内学者的研究也验证了上述结论,当公司的负债数额越多时,那么管理者越有可能操纵应计利润或者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来降低因为企业违约导致的成本问题。
3.资本市场动机认为公司选择上市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可以获得快速的融资,因此对于公司的首次上市和再融资证监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公司的经营绩效状况、盈利能力以及长远发展前景都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管理层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因此在公司面临着IPO、想要扭转企业亏损情况以及进行配股时,管理层会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选择进行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企业有时会为了达到顺利上市目的,公司管理层通常选择在上市前一年和上市的当年操控盈余来调节利润,以期完成上市目标。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分析发现,上市公司为了实现配股会选择操纵盈余。公司管理层也会基于增发股票、抬高股价等动机操控公司盈余,误导外部信息使用者.

................................

第3章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12
3.1主要概念界定...................12
3.1.1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与分类..................12
3.1.2真实盈余管理的界定..................12
第4章样本选择与模型设计..................19
4.1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19
4.2变量定义..................19
第5章实证分析...................23
5.1样本描述性统计...................23
5.2Pearson相关性分析...........................23

第5章实证分析


5.1样本描述性统计
表2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统计性描述,其中包含了沪深主板上市的1217家公司在2013-2017年这三年间的数据,对数据进行一定的筛选清理处理,使得数据成为一个较为平衡的面板数据。从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中我们不难发现,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差异较大,均值为0.007,最大值可以达到2.13,最小仅为-6.19,说明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存在较大差异。在控制变量方面,公司规模和资产收益率的分布较为分散,表明了上市公司业绩和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披露内控缺陷的均值为0.43,即在全样本分析的上市公司中有四成的公司向外披露了自身存在的内控缺陷。

.................................

第6章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6.1研究结论
从本文5年来研究数据可知,我国目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完整性亟需加强,虽然对于内控审计评价报告进行披露的上市公司数量在不断上涨,但仍有部分上市公司未披露或者未及时地披露内控审计评价报告。其次,对于内控缺陷信息披露不够完善,信息披露缺乏准确性和严谨性。一些上市公司对于内控缺陷信息披露的可用性较差,未能就内控存在的实质性信息进行披露,例如,对存在缺陷的等级问题避而不谈,也不对内控缺陷的严重性程度(重大重要性、一般性)进行区分,以及即便企业进行了内控缺陷的披露,但是却缺乏对问题原因、对于整改计划等的信息进行披露。
将整合审计作为调节变量进行研究,发现其可以削弱内部控制缺陷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正向影响。相比进行非整合审计的公司,在进行整合审计的公司中,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正向相关性减弱,由于通过同一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控审计和财务报告审计,审计师可以最大程度共享资料成果,提高审计敏锐性,对公司业务活动进行全方位把握,以减少管理层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当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时,即企业本身内部控制系统产生了一定问题,那么管理层更容易通过进行产品过量生产或者削减产品生产成本等行为,构造企业日常真实经营交易以达到操控盈余管理的目的。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当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较严重时,进行盈余操纵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加大。基于此结论,我国应该鼓励企业进行自我披露较为完善的内控缺陷信息,以达到降低管理层操纵盈余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