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流程再造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980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审计论文,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对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即数据式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流程。有助于丰富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流程理论。(2)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传统以及数据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流程进行实地问卷调查收集资料,使得再造后的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流程更切合实际。同时,将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流程进行再造有助于审计人员顺利适应审计模式的变革。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审计制度不断发展,经济责任审计成为审计工作不可获缺的一部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指导。但是,当前经济运行方面仍存在账目弄虚作假、国有资产损失、资产浪费严重等问题。这与管理部门、少数高级领导干部没有正确行使自身权力和认真履行自身职责有关,同时也看出对领导干部管理松懈、缺乏有效的监管、没有完整有效的监管制度来保证审计工作的开展。对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流程进行研究,旨在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管。领导干部能否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能否严格执行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能否实现。对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流程进行研究,找出审计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流程再造。有利于使领导干部所拥有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绝领导干部不作为、懒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促使领导干部自觉增强法律观念和思想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指导经济工作、有效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引导领导干部按照法律思维开展工作。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日益改变着市场的结构,同时也使得市场产品的生产周期发生着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组织结构与人们工作方式的改变。正是因为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环境发生了变化。为顺利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应加强对信息时代下经济责任审计的业务流程的重视程度。但是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当前审计人员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大多延续传统的业务流程,未能充分地把握信息化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所带来的机遇。为此,对经济责任业务流程进行再造有助于丰富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流程理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效率。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量加大。审计人员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所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加,审计人员在熟悉传统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流程的同时应当掌握大数据时代下经济责任审计实务工作的开展。大数据时代给审计人员带来压力的同时,又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但是当前的审计准则并未进行相应的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流程的构建。因此,对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值得研究与思考。
........................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业务流程的研究现状
Laura A. Palmer (2008)研究认为,偏见在审计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审计人员对审计内容的客观评价,从而对审计报告真实性和有效性产生影响,在具体审计工作开展中,审计人员若存依据个人偏好夸大某些政府干部的功绩或者倾向于撰写有利于政府部门领导人的审计报告,这些做法会使得审计工作缺少真实性和有效性,不利于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Vladimir Bolek (2015)认为,审计是一个独立的信息来源,它覆盖所有组成质量管理体系的程序。如今,审计程序被认为是最大化和最广泛使用的管理工具,用于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水平。
张进、易仁萍、刘汝悼教授(2004)指出了计算机的发展对审计业务流程的影响,通过对审计过程中电子数据的采集情况进行分析指出数据清理的重要性,并提出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电子数据采集的常见清理方法。
尹隆森、孙宗虎(2005)指出了企业管理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全面地分析了其原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企业管理审计程序设计的方法、设计原则、分析过程。
王永海(2006)认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审计对象发生变化,电子数据以及与电子数据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成为审计的新对象。
李雷(2008)认为影响审计结果运用的因素有:单位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有关审计结果运用方面的制度有待完善、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等。在次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为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提供了指导。
聂新军,张立民(2008)研究认为,审计业务流程是否高效需要具备合理的结构安排,要求审计人员能够平衡审计结构与职业判断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审计人员的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

张荣(2009)研究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常规审计。同时又受审计人员工作能力以及审计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流程的顺利开展与审计人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审计小组成员应对审计项目的目标、计划、重点有清楚的认识。与此同时,审计组还要担负起对审计人员的指导和监督。
唐可蔚,宋夏云,郭强华(2015)研究认为,审计机关的资源有限为降低审计成本可以构建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审计业务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具体的审计环境来进行优化。
..........................

2 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流程再造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经济责任审计概念
根据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依规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行为。主要考察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是否认真贯彻执行相关经济方针与决策;是否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责任以及职务消费的合理性;是否遵纪守法以及廉洁自律;重要的经济指标是否在法定的时间以内完成等内容。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全方位监督领导在职期间的经济责任问题并对其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干部综合管理水平。
因此,可见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有效的经济监督手段。审计人员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以及其他相关领导人员在任职期的相关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真实性进行审计。来进一步实现对领导的经济责任具体的履行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为领导干部今后的绩效考核目标提供有利的依据。
2.1.2 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
哈默(1993)将业务流程再造定义为:“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以取得企业在速度、成本、服务和质量等绩效衡量的关键指标上的显著性改善”。业务流程再造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1)根本性。业务流程再造必须要摆脱传统的框架,具体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导致问题出现的本质原因。(2)彻底性。业务流程再造并不是对原有业务流程的简单调整与修补,而是不受传统业务流程的干扰,来创造出一种全新可行的方法。(3)显著性。意味着经过业务流程再造,要能够取得显著效果。如果业务流程再造后效果不明显,只需要对传统业务流程进行改良。(4)流程。是指完成一项任务所包含的各个工作环节。要认真分析各个工作环节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在开展具体工作中重视业务流程,才能保证结果的优化。孙淑生(2002)认为业务流程再造主要是从整体性出发,具体是在分工协作基础上来进行流程的优化与重构,颠覆了传统上仅从劳动分工方面的思考。流程的再造应主要以客户为中心,这样可以明确员工的目标,保证企业利润的实现。
.....................

2.2 理论基础
2.2.1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蔡春,陈晓媛(2007)研究认为,所谓受托经济责任,是指按照特定要求或原则经管受托经济资源和报告其经营状况的义务。受托经济责任制是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源泉并促进了审计的发展,受托经济责任的涵义具体体现在:一方面,作为受托经济责任的被委托方,应该向委托方具体解释说明将怎样进行托收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安排。另一方面,委托方也应根据二方所约定好的事项进行经济资源的经营,并且不能随意改变所进行委托的相关权力。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形式,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完善,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只有在受托方委派独立审计机构代理行使监督权力的情形下,才会进行受托经济责任审计。
1.受托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基础

委托代理理论。主要是存在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市场上各个参与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也称为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是指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即委托人对代理人进行授权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自己的名义来进行活动以及相关事项的处理,在这种条件下委托人和代理人形成的权益分享的关系。代理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契约关系,平衡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主要是通过设计出既能够保证代理人取得收益又能使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的数学模型,强调的是激励与收益的关系。

效用理论。指出人们主观上对钱财价值的评估与其钱财所拥有数量存在一定的关系。人们对钱财的追寻并不因为钱财数量的增加而不断提升。财富的效用随着人们自身所拥有的财富数量上的增加以递减的增长率增加,也就是经济理论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若领导人员在工作中单纯追求自己效用最大化,有可能会产生道德风险。所以依靠受托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人员形成一种制约。避免领导人员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损害国家的利益。因为人们的需求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领导人员履行相关社会方面的责任时,可以获取人们的尊重有利于提高其自身的优越感以便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交易双方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均衡的现象,变现为:信息来源的不对称、获取信息时间上的差异、获取信息数量上的差异、信息质量的不对称。领导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可能会采取有利于自己利益的行为,为此隐瞒一些对自身不利的情况。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可能会对损害集体的利益,增加委托代理成本。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要有相关的制约机制,受托责任审计可以加强对被审计单位以及领导的监督和管理。
..........................

3 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流程问卷调查及其结果分析 ......................... 23
3.1 调查问卷设计 ......................... 23
3.2 问卷分析 ...................... 24
4 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流程再造 ............................ 29
4.1 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流程再造的总体思路 .......................... 29
4.2 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流程再造的具体阶段 .......................... 29
5 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流程再造的配套措施 ............................... 40
5.1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 40
5.2 应用先进审计方法 ............................ 40

5 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流程再造的配套措施

5.1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机构要重视审计人员实践能力以及个人业务能力,定期展开培训以保证审计人员能够更好地胜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可以建立“安排培训与交流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训制度。所谓“安排培训”主要是指审计机构应该根据审计署以及人力资源的计划来安排本单位审计人员参加年度的相关培训。掌握最新的审计规定从而合理安排审计工作,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交流培训”主要是与其他审计机构以及其他单位进行沟通与交流,适当的时候可以安排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外出进行学习。可以推选出具有丰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验的审计人员或者领导进行面对面授课,通过提问、解答、PPT 演示等形式来传授经济责任审计经验。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分析经济责任审计程序的应用,找出其不足之处具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与交流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

6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