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再次对审计作用发挥、审计工作机制完善、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审计能力提升等提出了明确要求。2015 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以及配套的《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了政府审计的定位。近年来审计署相应出台了许多制度措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审计制度,并取得显著成效。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财政收支矛盾较大,金融风险隐患积聚,一些领域腐败问题时有发生,审计工作面临着艰巨任务和复杂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审计环境和对象的复杂性,审计方式方法和审计人员能力素质的局限性等因素,不可避免的存在审计风险,制约了审计作用的发挥,因此需要控制审计风险。
(2)研究意义
①丰富了政府审计风险含义。对政府审计风险含义的界定都是从社会审计出发,但是政府审计具有独特性,不能以社会风险来衡量,因此需要独立考虑政府审计风险的内涵。本文独立界定了政府审计风险的含义。
②丰富政府审计风险控制方法。本文依据审计机关现行风险控制方法,结合政府审计风险成因,完善审计风险控制方法。
③促进政府审计适应新形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建设,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完善,信息化的发展,政府对审计提出了新要求,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审计责任越来越重。在新形势下研究政府审计风险,有利于政府审计更好地适应新形势。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文以政府审计相关概念为切入点,利用调查问卷了解审计机关的实际情况,利用政府审计风险模型,分析风险点对模型要素的影响,使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关键影响因素,针对性的控制,降低政府审计风险。
首先,确定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从政府审计风险、政府审计风险模型等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利用梳理的文献结合本文的观点,界定好本文的相关概念,为本文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其次,设计关于政府审计风险的调查问卷一。利用调查问卷收集信息,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实际依据。
然后,探索风险成因。利用定性分析法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将审计流程中具体的问题与风险因素对应起来,并据此设计问卷二,针对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收集审计人员对其重要性的看法,接着利用 SPSS 软件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关键影响因素。
然后,针对性的提出风险控制方法,降低风险。
最后,总结研究结论,分析不足,提出研究展望。
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图 1-1。
(2)研究方法
①调查法。本课题研究将紧密结合审计实践,围绕政府审计机关执行审计时存在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题目,问卷将围绕审计流程中什么环节和哪些人员可能存在问题、问题主要内容或表现形式、如何规范该类问题等内容进行调查。初步打算选取 100 位在政府审计岗位从业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尽可能选取审计机关负责人、审计组组长、高级审计师;采取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通过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风险控制措施。
...........................
第 2 章 政府审计风险及控制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政府审计风险概念
审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的情况通过调查取证,证明被审计单位情况确实如本单位所言或者确实按照制度进行,发表审计结果,完成审计报告,当审计机关成为审计主体时,情况只会变得更复杂。审计结论是根据审计人员掌握的被审计单位情况依据审计准则和法律法规提出的对被审计单位的客观判断,存在风险是必然的,一方面因为审计人员收集的信息可能不全面,另一方面可能是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或者没有依法执行,最后客观的判断是由审计人员做出的这不可避免的会有主观色彩,这些就形成了审计的风险。这是参考社会审计风险对政府审计风险做出的解释,但是两者是不同的,因此要单独对政府审计风险进行研究。
政府审计风险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因此在界定政府审计风险时不能仅关注一种因素,应该考虑到多种因素。另外政府审计涉及对象范围广,因此应该从广义的角度将政府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机关在履行审计责任时,由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审计环境的影响导致审计出问题或者审计机关遭到诉讼的可能性。
...........................
2.2 政府审计理论基础
2.2.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委托和代理关系,委托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要监督受托人的行为;而委托人也要证明自己充分的履行了职责。审计产生的基础就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在政府审计中委托代理关系有两重,一是群众与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群众委托政府管理共有资产,因而政府有责任向群众汇报其管理和使用的共公资源的信息。二是群众委托审计机关。群众委托审计机关对政府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审计机关利用自身的专业性,监督公共责任的履行状况,并将审计结果反馈给政府部门和群众。受托责任关系如图 2-2 所示。
审计机关处在群众和政府之间,真实、公正处理才能维持三方关系健康长效。也就是说在公共责任关系下要求审计机关实现两种功能:一是向群众提供真实的信息,缓解信息不对称,这就要求审计机关详细、全面地检查政府的各类信息。同时在表述信息的时候注意措辞,由于审计是专业性强的工作,而向群众提供道德信息则要在不影响准确含义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通俗易懂,要保证使用者可以理解真正发挥政府审计的作用。二是揭露重大违法违规项目,审计机关只有严格处理重大违规违法项目,才能防止损害委托人利益的更多类似事项发生,更高效的发挥监督功能。而政府审计风险就是因为审计机关没有做到这两点,导致了风险产生。
............................
第 3 章 政府审计风险调查问卷与分析..............................14
3.1.1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14
3.1.2 问卷数据回收.................................15
第 4 章 政府审计风险影响因素分析..........................33
4.1 政府审计风险因子分析................................33
4.1.1 基础信息分析...............................33
4.1.2 因子分析................................34
第 5 章 政府审计风险的控制........................................47
5.1 现行政府审计风险控制情况......................................47
5.2 政府审计风险控制方法........................................48
第 5 章 政府审计风险的控制
5.1 现行政府审计风险控制情况
目前审计机关采用最多的风险控制方法就是更新审计技术和方法,其次是整合人力资源、加强制度建设以及题提高管理水平,审计技术和方法对于审计的成败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审计风险的高低,因此审计机关能重视审计技术和方法并不断改革和更新几乎和方法,对于降低审计风险很有效。但在关于风险控制方法有效性的提问中,将近 40%的受访者表示加强制度建设能更有效的降低风险,这为未来制定风险控制方法指明了方向。在关于现行风险控制方法总体有效性的提问中仅有 63%的受访者对现行风险控制表现出正面肯定,还有将近 2%的人对现行风险控制方法直接表达了否定,这说明现行风险控制方法还存在缺陷不完善,这就为下文提出风险控制方法提供了支持。审计人员直接决定了审计的成败,因此保证审计人员高能力高素质可以从根本上有效的降低审计风险。而且依据相关性的分析结果人力资源对风险控制的影响很大,因此要格外注意。
①强化审计人员风险意识。只有审计人员意识到政府审计是有风险的,才会在行动时注意规避风险。政府审计在经济和政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社会公众也越来越关注政府审计,因此审计机关的责任也越来越大,因此更要降低审计风险。首先就是要摒弃以前那种认为错误的认为政府审计没有风险的想法,树立起审计风险意识。这不仅需要审计人员自己的努力,也要发挥审计关机的领导和教育作用,对于以前审计失败、审计诉讼的案例不要藏着掖着,应该作为警示提醒审计人员注意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引导审计人员正确认识审计风险。
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任何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应该遵守的,作为政府审计人员更应该遵守审计职业道德,审计人员自律结合他律才能更好的保证审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这就要求高校和审计机关共同努力,高校在培养会计审计人员的时候不仅要注意专业技能的传授,还要注意到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的提升,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合社会要求的审计人员;而相关部门在组织后续教育的时候,不仅要考察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也要考察执业人员对于职业道德的理解与记忆程度。
...............................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在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理论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审计机关的审计风险成因和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路径依赖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利益集团说明了政府审计风险的存在不可避免,具体的原因是由于人员素质能力与审计工作不匹配、审计体制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管理水平不高降低了审计质量、法律法规不完善影响审计执行和社会的复杂性造成了审计风险。
根据成因提出了相应对策。对策主要从六各方面提出,并逐个进行了细化,调高审计人员素质和能力,具体做法是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道德与理论知识教育,同时优化审计机关人员结构,做到多知识面覆盖;改进审计方法,具体做法是活用传统审计方法的同时加强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完善推广电子审计系统,建立审计数据库;提升审计管理水平,首先要合理安排年审计划,其次要规范审计操作;完善审计制度,具体要健全审计问责制度,建立审计日记制度,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并进一步严格落实复核制度;降低社会环境的影响,推动审计法律完善与落实,以及提高公众参与度和理解度都能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好审计独立性,不仅要提高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还要有外部监督反推审计机关保证独立。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