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审计论文,本文以立信所对大智慧年报审计失败案为例进行大概陪我。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审计失败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接着对财务舞弊、审计失败相关概念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梳理。然后开始详细探讨立信所对大智慧年报审计失败的具体情况。指出了立信所在大智慧年报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风险评估程序执行不到位、未对异常事项设计实施有效的审计程序、未对年终奖按权责发生制予以调整、未对股权购买日的确定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基于审计失败相关理论从审计人员、立信所、政府监管和审计市场三个方面深入分析立信所审计失败的原因。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投资者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对会计信息的依赖性不断加大,同时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对投资决策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加大。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会计信息虚假与否鉴别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会计信息披露的公允性和合法性的重要保障,对于保障资本市场经济健康运行以及提高资本市场上财务信息的可信性、降低财务信息风险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资本市场的运作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问题也是频繁出现,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比如说在2001年,雄踞世界财富500强的安然公司就爆出了审计弄虚作假的问题,导致注册会计师行业领头羊安达信全面崩塌。同时安然公司审计的失败让美国市场最严监管的神话受到了质疑,让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信心大为受挫。随后,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接连爆出了世界通信、施乐、环球电信等知名公司关于财务舞弊的丑闻,在这些审计失败的影响之下,在一段时期内华尔街草木皆兵,道琼斯指数大幅下降,直接以及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重大,一些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陷入了困境之中,甚至倒闭。
审计失败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一方面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本身的相关判断有着正确与错误之分,而判断的错误往往会导致审计的失败;另一方面,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之中会牵涉到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市场上的监管人员以及审计市场环境等各个方面。因此,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之中,审计主体、会计师事务所、政府监管和审计市场环境都可能导致审计失败产生。
首先,大智慧财务舞弊案是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上一例较为典型的财务舞弊案件,大智慧财务造假手段多样,无所不用其极,但其造假手段并不高明。立信所作为我国本土第一大所,综合实力名列前茅,但却未能揭发大智慧的财务造假行为,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导致审计失败,这其中的原由值得深思。其次,立信所对大智慧财务舞弊审计失败是我国第一起互联网金融信息审计失败案。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科技发展带动下的新兴产物。由于业务模式创新和结算方式增多,审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增加。因此探讨立信所对大智慧年报审计失败案,不仅对防范审计失败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控制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业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1.2文献综述
1.2.1审计失败与审计人员的研究
1.审计人员对风险导向审计运用不到位会导致审计失败
胡春元在自己的著作里写到,“对审计风险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评价是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审计战略,执行审计计划,使审计贴合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审计人员在进行风险导向审计时,不仅需要对审计过程中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价,以此为基础确定审计程序的重点与重要性水平,进而确定怎样收集、收集多少、何种性质的审计证据。风险导向审计会运用大量的分析程序,使得产生审计风险的各个环节能被审计人员关注到,进而达到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如果审计人员认为审计风险已经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内,就可以发表审计意见了。陈毓圭认为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特征,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可以帮助审计师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进而设计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在审计中时刻保持风险意识有利于注册会计师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谢志华和崔学岗认为风险导向审计不是一种审计方法,而是一种审计观念导向与审计战略定位。因此,需要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时刻保持风险意识。谢荣和吴建友在研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其基本内涵进行了探讨,认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其以系统性和战略性为基本思想,采用“自上而下”以及“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想。马贤明和郑朝辉研究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提出了运用基础风险审计模式,在审计过程中要最大限度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充分识别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综上,现有研究表明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是通过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认识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需要审计人员时刻保持风险意识,是一种系统性和战略性的审计观念,审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对风险导向审计运用不到位会导致审计失败。
........................
第2章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研究的理论基础
2.1财务舞弊相关概念
2.1.1财务舞弊概念
《国际审计准则第240号——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将舞弊定义为“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中的一人或多人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将注册会计师关注的舞弊定义在财务报表发生重要错报这一范围内。
2.1.2财务舞弊动因
目前学术界关于舞弊因素的理论,主要包括GONE理论、舞弊风险因子理论与舞弊三角形三种。GONE理论认为,舞弊由贪婪、机会、需要、暴露四种因子组成。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将舞弊因子分为一般风险因子(舞弊机会、发现概率、惩罚性质与程度)与个别风险(道德品质、动机)因子两类。舞弊三角形将舞弊因素归纳为三项:压力、机会与借口。其中压力引发舞弊者的舞弊动机,机会为舞弊者提供条件与时机,借口为舞弊者提供与其道德观念及行为准则相吻合的理由与解释。
陈关亭以我国1999-2004年我国出现财务舞弊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主要是为了避免被“ST”才进行财务舞弊,而股权高度集中、内部控制披露不真实、变更主审会计师事务所能够为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进行财务报告舞弊提供机会。
2.1.3务舞弊手法
会计舞弊手法的相关研究随着会计技术的日益发展,会计舞弊手法愈加隐秘而复杂。李平等将我国一些经典的舞弊案例进行了统计归纳,发现这些公司采用的舞弊手段与COSO报告所述的舞弊手法基本一致。沈小南和陆建桥过实证分析了盈余管理行为。武晓文和黄雷通过案例分析阐释了某上市公司通过“非正常损益实现盈利、利用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的优惠政策和财务补贴增加利润总额、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以虚増资产、利用关联方交易增加收入、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等手段来实施财务舞弊。廖冠民和吴溪实证分析了收入操纵与舞弊审计准则之间的关系,收入操纵是会计舞弊的惯常做法之一。
.........................
2.2审计失败相关概念
2.2.1审计失败概念
郑朝晖认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出现失误而签发了不恰当审计意见就被定义为审计失败。审计失败最典型表现为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发表了无保留审计意见,而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却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马兰和王延明认为审计失败是注册会计师未严格遵守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在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情况下,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陈曦认为审计失败应包含两个条件:(1)审计结果错误或不恰当;(2)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存在着明显的过错与欺诈行为。宋玮和张译丹认为审计失败出现的原因在于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财务报表中的虚假不实,从而引起审计争议,审计失败概念应放在是否达到审计目标以及是否发表了恰当的审计意见上,而非注册会计师是否遵守了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专业考试辅导教材《审计》一书中指出:“注册会计师没有严格遵守审计准则而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就可以被定义为审计失败”。
总的来说,审计理论及实务界对审计失败概念界定划分为审计结果失败论与审计过程失败论两种观点。审计结果失败论认为不论注册会计师是否遵守审计准则,只要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就认为是审计失败;审计过程失败论认为审计失败是由于注册会计师没有严格遵守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而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本文赞成审计过程失败论,主要是因为审计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所以衡量审计失败不应只看结果,还要看过程。而审计准则既是指导又是标准,一方面指导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另一方面又用以判断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是否存在失败、不当行为。受审计费用、审计时间、审计成本、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精心策划隐瞒真实情况等的固有局限性影响,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即使按照审计准则要求执行审计业务,也不一定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的情况。
............................
第3章立信所对大智慧年报审计基本情况与问题..............13
3.1大智慧基本情况及其舞弊主要手段.............13
3.1.1大智慧基本情况.............13
3.1.2大智慧舞弊主要手段...............13
第4章立信所对大智慧年报审计失败原因分析..............22
4.1审计人员方面的原因.................22
4.1.1对被审计单位了解不足.............22
4.1.2未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22
第5章防范立信所审计失败政策建议................37
5.1对审计人员的建议..................37
5.1.1加强对被审计单位行业知识的了解...........37
5.1.2保持合理职业谨慎................37
第5章防范立信所审计失败政策建议
5.1对审计人员的建议
5.1.1加强对被审计单位行业知识的了解
余玉苗通过研究发现审计师应当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行业生产经营特点、特殊会计规则、常规经济技术指标以加强对被审计单位行业知识的了解。从而增强其专业判断能力、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实际上,审计人员以及复核人员缺乏对客户所在行业相关知识的了解是国内外许多审计失败案例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立信所对大智慧行业知识了解不足也是立信所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行业知识具有重要的审计价值,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加深对被审计单位行业知识的了解:
第一,对客户的行业背景与状况进行充分地调查了解。包括重视与前任审计师的沟通讨论、与目前从事同类业务的审计师的沟通讨论、与被审计单位员工进行座谈、查阅事务所关于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资料、广泛收集与查阅行业资料等方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行业知识。
第二,在项目组中配备行业专才。通过对审计人员的优化组合可以确保项目组更多地掌握被审计单位行业知识。通过聘用一些计算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法律等非财会审领域的行业人才可以改变事务所单一型的人才结构。并要确保在审计项目组中有熟悉行业知识的人员参加。
第三,重视采纳行业专家意见。随着审计对象越来越复杂,审计时极有可能遇到高深特殊的对财报产生重要影响的特殊事项。对于这些事项,单纯依靠审计师自身的专业技能难以取得可靠的审计证据,因此审计师应当重视采纳行业专家审计意见,来弥补对特殊行业知识的不足。
........................
结论
参考文献(略)
立信所对大智慧年报审计失败案例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