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本论文借鉴荣格在心理学上对“青春期”、“青年期”的概括总结,采信巴赫金的观点,对苏童“香椿树街”系列小说成长主题进行界定。即指在苏童“香椿树街”系列小说中,成长主人公处在由青春期至青年期,在心智上经历“迷恋一一对抗——顿悟”的成长蜕变,最后完成自我认知的动态成长过程。
第一章苏童“香椿树街”系列小说的成长书写
第一节苏童对成长小说的关注
苏童对成长小说的特殊关注与他个人的童年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苏童的童年生活处在特殊的“文革”时期,小说中多次描述这段特殊的经历给成长主角们带来的困惑和不堪。尤其是“香椿树街”系列小说,肮脏、粗鄙代替了江南水乡由来已久的柔美、清丽:狭窄的巷子、肮脏的街道、破旧的楼房,整条街上弥漫着发霉、刺鼻的气味,生活着一群猥琐、粗俗的街坊四邻。
一、童年生活记忆对苏童文学创作的影响
苏童在创作自述中向我们讲述了“香椿树街”这个独特的文学符号:
几年前的一个下午,我在一座火柒盒式的工房阳台上眺望横亘于视线中的一条小街,一条狭窄而破旧的小街……多年前的晾衣杆还在那里,像一架梯子卧房在空中,轻而易举地跨越街两侧的青瓦白墙……这是我最熟悉的南方穷街陋巷,也是我无数小说作品中的香椿树街……我替一条街说话已经说了很多年。
这条古老的南方老街,使得苏童三十多年来保持对成长主题的关注。1987年,苏童在《北京文学》第二期发表了短篇小说《桑园留念》,新颖的书写方式与意味悠远的意象,奠定了苏童创作初期的写作风格。同年,苏童发表了《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一九三四年的逃亡》,以先锋派代表作家的姿态在当代文坛崭露头角。1989年发表《妻妾成群》,由张艺谋导演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国际影视文坛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力。九十年代初期,苏童开始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成长,发表了《妇女生活》《离婚指南》《米》等作品,之后被改编为电影《茉莉花开》《大鸿米店》。“成长”这一主题在作品中尽情演绎,苏童小说受到了评论界的大量关注。1993年至2002年,苏童继续以“成长”为切入点,延续“香椿树街”系列小说的创作,《刺青时代》《把你的脚捆起来》《城北地带》等作品相继问世,2013年长篇小说《黄雀记》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这些作品一再与香椿树街,与“成长”这一主题相遇。
...........................
第二节苏童“香椿树街”系列小说成长主题的发展
作家的写作往往与生活地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萧红之呼兰河城、沈从文之湘西世界,莫言之山东高密乡,刘震云之河南延津县,阎连科之耙耧山脉,王安忆之上海弄堂,他们心中都有着一片熟悉的地方寄托童年的回忆。苏州城对于作家苏童来讲也有着非凡的纪念意义。苏童生在苏州,童年生活的清晰记忆激发了他的小说创作灵感,这为他的小说创作,尤其是“香椿树街”系列小说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所谓童年记忆期一大部分是香椿树街系列小说,那条街在我脑子里是有明确的地图的……这是一张记忆地图,与我是有血肉相连的关系的,因此我不可避免地对这部分作品有感情。”苏童在“香椿树街”文学世界中,凭借童年回忆与多姿的意象,构建了南方老街独有的韵味。初期成长主人公大多表现为内敛、含蓄;成熟期以来,则力主展现主人公心理畸变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颓靡社会氛围;转型期以后,他运用宽阔的视角,展现了时代转型下人们纷繁复杂的价值取向以及对现实伦理的反思。可以看出,苏童对“成长”主题的深度阐释,保持了文学的诚实与纯碎,是追求纯文学在当下社会中可能性的表达,是对文学创作动机与姿态的敬畏。
一、爆发期:1989年
这一时期的小说与苏童个人的生活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书写主人公内敛、怪异的成长过程。1987、198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有《桑园留念》《黑脸家林》《乘滑轮车远去》等等。这些作品勾勒了苏童“香椿树街”文学世界的雏形,桑园、河、铁匠弄、猫头……零零碎碎的片段组成了曾经的成长故事。1989年是苏童“香椿树街”系列小说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年份:中篇小说《舒家兄弟》《南方的堕落》相继发表。相比较前几部短篇小说忧郁、感伤的叙述语调而言,《舒家兄弟》《南方的堕落》中性欲与暴力的火焰喷薄而出,显得尖锐、激烈而成熟。《南方的堕落》中茶馆老板金文恺性格懦弱,脾气古怪,经常戴着一只不合时宜的耳朵套子,脸庞干瘦并面无血色;他的遗孀姚碧珍却是一个放荡不羁的风骚女人,与无耻小人李昌勾搭通奸,对外乡女孩红菱百般凌辱、肆意传播红菱受辱的丑闻,李昌贪图姚碧珍的美色,逞一时之快使红菱怀孕,最后又丧心病狂杀死红菱。“这部小说有着过于刻意的‘新历史小说’腔调,过于装饰性的南方风景,过于显豁的,明显属于整个‘香椿树街’的‘仿野’建筑。”而在《舒家兄弟》中,舒农的父亲为了能够与邻家女人丘玉美偷情,竟把儿子捆绑在床下并以一双白色球鞋为诱饵要求舒农保密,舒农不堪忍受兄长和父亲的拳脚、谩骂,最后用汽油纵火自杀身亡。相对于《南方的堕落》而言,《舒家兄弟》在这其中彰显的“野性”,即暴力气息和血腥色彩夹杂着年少的懵懂无知,这种诡异的复杂情绪是《游泳池》《伞》《城北地带》《黄雀记》等“香椿树街”系列小说成长主题中某些片段的源头。
........................
第二章迷恋、对抗、顿悟:苏童“香椿树街”系列小说成长主题的轨迹
第一节迷恋:开启成长之路
苏童在谈及童年回忆时说:“人在十四五岁上会迷上一些乱七八糟的事,譬如打架、踢足球、写诗歌甚至闹恋爱,对那种年龄来说,反正都不太好,但迷上了有什么办法呢?总得发生一点大事小事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主人公会在某一时期内对事物产生近乎疯狂的迷恋。因此,本小节主要讨论“香椿树街”系列小说中主人公对性欲和神秘事物的迷恋,进一步分析主人公成长初期内心情绪的释放与表达。
一、性欲望
成长主人公们懵懂的性欲是“香椿树街”系列小说中有关成长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性欲望的发泄以偷窥、手淫、强奸的形式被释放,隐秘的情欲倾向尽情叙述了“香椿树街”成长主人公们内心的狂躁。
“窥视癖——观看中的性快感是{构成本能’之一,它从最初的童年时代开始构成人的性欲;窥视癖也是一种把生殖器及其功能作为特殊对象的本能。”偷窥满足了主人公生理欲望的生长,是一种隐秘的身体集合,借助主人公们的眼睛窥探隐藏在香椿树街的隐私和龌龊,也是个体对颓靡精神氛围的情感释放。在苏童“香椿树街”系列小说的创作中,少年的生理成长一直与被偷窥的女性紧密相连。如《一无所获》中“我”的朋友李蛮是一个处在青春期躁动不安的少年,四月的一天,在迷迷糊糊中推开了女浴室门。《桑园留念》中对丹玉的舞姿进行了隐秘的描述:“据说她跳舞的时候大腿老是擦着小伙子的敏感部位,因为她的腿比一般小伙子还要长。那天她和我跳舞的时候,我眼睛时不时往下溜。”“我”在帮毛头和丹玉传纸条的过程中,唤醒了懵懂的性意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对邻家女孩辛辛想入非非,“我”一步步地陷入青春期的灵魂里恐惧、彷徨。《河岸》中库文轩对活泼可爱的女孩慧仙渐生好感,却被父亲库文轩设法压制一切邪恶的欲望:禁止把手放在被子里,上岸时间不得超过两个小时。“她成长,一对浑·1圆的白馒头般的膝盖就成长……红衬衫下喷薄欲出的乳峰就成长……”库东亮对慧仙的爱慕日日疯长,而他的这份爱却表现的温暖、谨慎、卑微。他细心地用本子记录着慧仙的日常生活,在父亲的严格管制下小心翼翼地压抑着日渐膨胀的性欲,以至于“每次上岸我都穿两条内裤,防止不合时宜的勃起,害怕勃起,证明我心里有鬼,两条内裤就是罪证”。《乘滑轮车远去》中,“我”在学校围墙边上的旧仓库里看到到学校的江书记和音乐老师纠缠在一起,“我”惊慌失措的憋着通红的脸走开了。傍晚,和父亲一起把邻居家的疯女人从河水中救出来,那个漂亮的女人半裸着湿漉漉的身体,冷冷的月光下“我”的身体竟有流淌着一股异乎寻常的燥热。
......................
第二节对抗:酝酿成长之痛
苏童“香椿树街”系列小说中,暴力叙写时常贯穿作品之中。主人公们的成长隐藏了许多躁动因子,血腥与野性使得他们与成人世界进行着有力的对抗。“在文革后期那段荒芜的岁月中,他们的成长被剥夺了历史的规定性和个人的人生指向,成长的混沌和迷惘,根植于人性深处的暴力、血腥、欲望,盲目的生命体验像幽微的花朵在暗夜里开放。”苏童将人性中隐秘的暴力迷恋充分挖掘,把叙事焦点置于“香椿树街”系列小说的成长主题之中,淋漓尽致地反映了那个特殊年代“以暴制暴”的社会教育特点,直指成长主人公们畸形、扭曲的情感心理。在这个“香椿树街”的文学世界中,主人公的成长对抗通过监狱、死亡等情景表现,并且滋生了怨恨、伤害、复仇等邪恶的情感,把他们的命运引向未知的将来。西蒙波伏娃在《女人是什么》中提出:“暴力是一个人忠实于自己、忠实于自己的热情和意志的真凭实据;对于这意志的根本否定,就是使自己拒绝接受任何客观真理,从而将自己禁闭于一种抽象的主观性中。”苏童笔下的成长主人公们试图在同龄人中宣扬主体价值,以冷漠的姿态与成人世界的观念进行顽强的对抗,将他们成长过程中隐约可见的颓靡精神世界凸显的无以复加。
一、街头之痛:同伴对抗
“所谓‘街头’是指从小就跟人在打交道,当然有可能是孩子跟孩子,孩子跟大人,所以他的心灵深处是开放的。暴力的孩子拿另一个暴力的孩子做自己的课本一个有小流氓基因的孩子,他的经典则是大流氓。”苏童“香椿树街”系列小说中主人公成长的过程总是伴随冲动、血腥、暴力而来,他们崇尚武力,用刺青来凸显自己的权威,用强大的面具伪装自身的天真和幼稚。“无论是尚处于青春萌动的少年,还是流浪街头的青年大学生……他们懵懵懂懂地目睹或承受世界的种种变化无能为力无动于衷。”街头、工厂、围墙下是他们张扬暴力的主要场所,铁棒、尖刀、木棍是他们张扬暴力的主要工具,为了少年之间所谓的义气,肆意张扬着青涩的生命。
......................
第三章苏童“香椿树街”系列小说成长主题的独特性...........31
第一节传承与突破................31
一、传承................31
二、突破...................32
第三章苏童“香椿树街”系列小说成长主题的独特性
第一节传承与突破
西方成长主题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八十年代初各种经典作品的翻译与传播。1980年,袁可嘉等学者编选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一经出版便引起文学界的轰动,受到文学爱好者的青睐。在苏童与王宏图的对话中指出:“这是一串长长的名单。他们包括世人皆知的那些大作家。海明威、福克纳、塞林格、博尔赫斯、马尔克斯……我无法摆脱那一茬茬美国作家对我投射的阴影,对我的刺激和震撼。2011年,在广州方所书店举办的“方所‘创作者现场’”文学访谈中,苏童谈到:以福克纳、奥康纳、麦卡勒斯为美国代表,形成一个文学创作的南方世界。麦卡勒斯利用南方鬼文化、幽灵文化的元素形成了南方哥特式的成长小说创作……在苏童绵延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以香椿树街作为创作背景的成长主题小说数量颇多,文学成就突出。而这些作品的与塞林格对他的文学影响紧密相连,并坦言“直到现在我还无法完全摆脱塞林格的阴影”。
一、传承
苏童“香椿树街”系列小说成长主题对塞林格的传承,主要体现在神秘的成长迷恋与成人世界的对抗。《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是一个青春期的叛逆男孩,他所处的环境是二战后的美国,这一时期美国经济蓬勃发展,物质文明不断丰富,同时精神文明逐渐异化。这使得人们的精神状态出现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享乐主义盛行下的成长群体们与以父辈为代表的成人世界进行强势的对抗。霍尔顿所在的潘西中学一直标榜将学生培养成优秀人才,但是,在他眼中潘西中学只不过是一家批量生产商品的工厂,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学生们一天到晚不思进取,谈论的话题永远离不开女人、酒和性。出走到纽约的一天两夜里,他看到了成人世界的装腔作势与冠冕堂皇,他所在的旅馆里住满了各种各样的变态,“有个花白头发的家伙,看样子还很有身份,光穿着裤衩在干一件我说出来你绝对不相信的事。
.....................
结语
参考文献(略)
苏童“香椿树街”系列文学小说成长主题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