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以来“身体写作”流变论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421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本文的“身体写作”是指女性作家从女性化的语言和女性化的视角出发,站在女性自身的立场,重视女性自身经验、心理和个人欲望,以女性躯体修辞策略书写个人生命体验,重新审视历史文本中被扭曲的女性形象,关注女性命运、情感、思想、生存状态,赋予女性以历史的、文本的重新定位的写作。

第一章 主题话语的对比

第一节 爱情主题:从孤独寻找走向茫然自失
“爱情”,是写作中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纵观现当代文学中爱情主题的演变轨迹,五四时期追求恋爱自由和婚姻自由,注入了个人的主体意识,夹杂着情感的矛盾。三十年代的革命文学,将爱情建立在爱国的基础之上,放弃小我,成就大我。至于海派小说大多重视感官刺激和肉体欲望,撕去了爱情和婚姻的包装纸,成就了原始的生理欲求。四十年代的张爱玲所刻画的“爱情”反而成为了生存的手段,再无真心和感情。回归到当代文学中来,张洁和王安忆在文坛沉寂一段时间后对爱情主题进行了新的阐释,前者注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后者则侧重表现女性所遭受的压抑和反抗,开拓了新的书写。另外,新时期的作品中的各种多角恋爱、出轨和乱伦受到了读者的追捧,所谓的“爱情”主题真正成为了畅销书的畸形保障。

“爱情”,顾名思义,是人对人产生的情愫。两个人之间因为喜爱有了感情,最后互相理解、包容、尊重和信任的一种情感。爱情由两个方面情爱和性爱组成,所谓的罗曼蒂克的精神恋爱多是指情爱,而无法克制的生理冲动则是性爱,而灵与肉、性与爱的完美结合才是爱情的最佳境界。澳大利亚的精神导师巴里·朗曾经鼓励做爱转化为爱情:“你不需要一个禁欲的身体,而是你需要一个禁欲的头脑”。①简而言之,爱情并不是要求阻止你的生理冲动,但一定首先认可和承认你爱情的对象。从佛教而言,“所谓的爱情观不是占有,而是奉献。”②另外,

从心理学而言,“痴情的爱只包含激情、空的爱情只包括承诺、浪漫的爱情包括亲密和激情、伙伴式的爱情包括亲密和承诺、昏庸的爱情包括激情和承诺,最后,完善的爱情包含依恋、关怀和亲密”③。从生物学来解释爱情的驱动器,一方面来自对象的性吸引力,一方面来自感情的依恋。自然,与“身体”和“性”联系最为紧密的“身体写作”也充分体现了“爱情主题”的多样性。

首先,“60 后”的代表作家林白、陈染、海男和徐坤的作品作为领头羊,对爱情的处理倾向于表达女性地位的缺失。林白在《一个人的战争》中将女主人公所经历的几段爱情刻画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对导演 N 的感情:
“我无穷无尽地爱他,盼望他每天都来,来了就盼望他不要走,希望他爱我。其实我跟他做爱从未达到高潮,从未有过快感,有时甚至还会有一种生理上的难受。但我想他是男的,男的是一定要的,我应该做出贡献。”①

........................

第二节 生命主题:从自足自爱走向自虐自毁
生命,是文学中永不退潮的话题。生命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引着文学的命运。面对生死,孔子谓“杀身成仁”;孟子曰“舍生取义”;司马迁认为“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庄子认为生是偶然,而死是必然,不必过于悲哀。高尔基这样说:“人的生命短得可笑。怎样生活?一些人千方百计逃避生活,另外一些人把自己整个身心献给了它。前一种人在晚年时精神空虚,无所回忆;后一种人——精神和回忆都是丰富的。”②当然,这些主要是针对人整体而言,但是男女终究是有差别的:古代,男子或以戎马军装、或以金榜题名作为终身理想,而女子则为父女、为夫妻和为子母的身份存在,并以贤妻良母作为毕生目标;现今,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依然存在,女性虽然拥有了看似和男性平等的地位,其实仍旧挣扎在社会的边缘地带。因此,女性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态度依然是女性作家致力于书写的内容。
“身体写作”作家书写的人物形象正是通过“身体”这个中介表现出各自的生命形态:“60 后”多表现女性处在和男性极度对立的立场,“70 后”多体现对世界玩世不恭的态度或致力于表述女性在物化社会中的艰难处境,“80 后”则发生了从追求纯粹的感情到寻找女性主体立场的变化。而如何体现女性最佳的生命价值,赋予最高的生命意义,是这些作家极力想表现出来的内容,也是需要大众思考的重大问题。因此,在“身体写作”的文学作品中,生命主题又是如何得以体现的呢?

对生命的思考是“60 后”作家笔下众多主人公必有的探索过程。陈染曾说:“人类是世界上有生命的动物中唯一能意识到自己的生存和结束生存的类种,我们是有权利享受人类这一特殊‘优惠’的。”①然而,这种生存对于女性而言,更多时间是作为“一个人的战争”存在的。“多米”从《一个人的战争》开始,到《说吧,房间》为止,经历了十年的战争,终究还是发出了躯体的声音,凄惨却又无奈:“主人公的精神还没有遭受拷打,她的躯体已经被击垮。”②面对生存,女性处在一个尴尬的处境,即使已拥有相当的职业。1994 年的多米作为一个作家存在,经历了生命中最绝望的时刻,用身体做赌注的代价获得了成长;而2004 年的林多米,失业之后想重获新生的愿望最终还是被男性主权的社会打破了。女性躯体最终只能被定位在“家庭”和“母亲”的角色之上,无法逃离。但是,2012 年的“海红”仿佛找到了生存的道路:“一个人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必与他者,与世界共存”③。终究,女性想获得新生,不是建立在和男性、世界对立的前提上,而是应主动找寻和世界和平相处、和男性平等共存的道路。

..............................

第二章 审美风格的转化

第一节“凹”和“凸”:内敛叙述和过度言说
“身体写作”自然离不开对身体的书写。那么,女性应该如何书写自己的身体?埃莱娜·西苏指出:“妇女必须通过她们的身体来写作,她们必须创造无法攻破的语言,这语言将摧毁隔阂、等级、花言巧语和清规戒律。”②作为“女性写作”的第一份惊天动地的宣言书,理直气壮地将身体纳入了女性写作的范畴之中,并且鼓励女性努力写作几乎一切关于女性的东西。当然,埃琳娜·西苏的女性写作宣言并非是把衣服扯破了、把身体撕毁了给世人展示,而是想要通过语言的流动来展示最为真实的女性生命体验,不再让女性被遮蔽、被忽视的历史重演,

打破阴茎=权力=话语权的三位一体,反抗一直压抑女性的男性群体和社会文化。而作为最忠实的追随者,林白的小说《一个人的战争》可以说是比较完美的范例,其中关于女性身体的大量细致描写引起了巨大反响。仅仅将“战争”这个宏大的词汇来形容个人、甚至是女性的身体,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上升至国家与国家高度,这种充满深度的隐喻着实令人心惊。而另一部长篇小说《致命的飞翔》也是如此,暗合了西苏“飞翔是妇女的姿势--用语言飞翔也让语言飞翔”①的目标。小说结尾处:

“她在黑色的背景中奋力一跃,然后手捧银毫子疾步前行。蓝天丽日如同圆号般喷亮,它黄金般地自天而降,与此同时到达我们面前的是满目灼灼其华的艳红的木棉花,它们铺天盖地,明亮又闪烁,热烈而温柔。它们就是再生的鸟儿。”②
“飞翔”本是展示自由和快乐的姿态,但是在这里沾染上了沉重和无奈,那个美丽耀眼的北诺为了生计被迫与男人行苟且之事,终究还是成为了牺牲品。鸟儿的飞翔,自由,周围却充满杀机。所以,飞翔是致命的。《说吧,房间》这个命名同样神奇:房间作为我们生存的空间,从未成为叙述主体。而作者这次让房间诉说,是想让他告诉我们什么?是发泄还是作为旁观者?陈晓明教授为我们做了解释:“‘房间’作为叙述主体,一种物质的生活象征,一种把精神性的主体转化为物质(物理)存在的尝试,使得这个叙述主体具有超乎寻常的存在的倔强性。房间又是女性的象征,一种关于女性子宫的隐喻——一种绝对的、女性本源的存在”。③仅仅是作品的题目就有如此强大的包容性,确是“凹”的最好形容。
...............................


第二节 “重”和“轻”:注重现实和去政治化
文学有无性别?这可能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文学有国别之分,自然也有性别之分。男性和女性作家的作区别几乎一目了然:男性倾向于理性,题材与宏大主题靠拢,即使是写性,也要和国家、政治主题相关,日理万机,心系民生,而且多把女性所做的牺牲视作理所当然。《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章永璘的性无能是时代的悲剧造成的,而恢复性能力后又以投靠革命为借口放弃了黄香久,以“女人永远得不到她所创造的男人”①结束,承认女人造就了男人,却又以一种鄙夷的口气放弃了女人。而女性多感性,喜用家长里短、日常琐事等素材,即使是写宏观主题,也可能更加注重细节问题,然后不自主地依附男性。自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女性文学迎来了“黄金时代”。自“五四时期”开掘的女性文学沉沉浮浮、飘飘摇摇,终于到了安全期和稳定期,这里没有地主和官僚欺压传统妇女,没有战争和革命要求“男女都一样”,反而对“妇女独立”和“男女平等”有了新的解释:女性拥有和男性一样的权利,同样受到婚姻法的保护。当代女作家的主体意识也是空前觉醒与高涨,真正完成了“人的自觉”到“女人的自觉”,从“五四时期”的庐隐、凌叔华到 30 年代的丁玲、萧红、到 40 年代的张爱玲、苏青到 50~70 年代的杨沫、茹志娟再到 80 年代的女作家的大量涌现,突出体现了“女性文学”的复活和新生。

因此,延续着前辈们的斗争道路,60 后”作家充满了“斗志”,所写的作品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自 1995 年联合国第四次妇女大会在中国召开以后,女性作家对女性写作有了新的思考,本身作为写作者却一直忌讳自己被归为“女性作家”的情况有所改善,然而仍旧面临着尴尬情况:女性话语可能永远到达不了中心话语。一旦承认自己是纯粹的“女性写作”,那么一定会被迅速驱逐到边缘世界中去,久之,自然造成了女性写作者的心理压抑和束手束脚。“对于一个男作家,人们不大关心他的作品以外的事情。对于一个女作家则不同,人们会对她怀着更强烈的‘窥阴癖’,千方百计去打探她的相貌容颜的丑俊以及她个人生活的经历……在判定一部女性作家作品的优劣时,写作风格上所谓“气”,一向是父权制美学的重要衡量标准,‘大气’和‘小气’,‘男人气’和‘女人气’……”②因此,她们背负的不仅仅是写作的使命,还有要带领女性写作走向中心世界的重大任务。对陈染而言,“我努力使自己沉静,保持着内省的姿势,思悟作为一个个人自身的价值,寻索着人类精神的家园。”③但是不遂人愿,她时刻面临着种种困惑,然后总会想起卡夫卡的那句话:“真正的道路是在一根绳索上,它不是绷紧在高处,而是贴近地面。它与其说是供人行走的,毋宁说是用来绊人的。”女性行走在这么一条处处是“地雷”的道路上,若能坚持自己的信念,便无所欲求了。
................................

第三章 叙述方式的流变.......................................46
第一节 自传体和半自传体:纪实和虚构................................47
第二节 回忆视角和体验视角: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51
第三节 文本结构:碎片化和整体性.......................56
第四章 “身体写作”的价值分析.............................. 62
第一节 “身体写作”的“变”与“不变”......................... 62
第二节 “身体写作”在中国“名”与“实”的辨析.....................................64
第三节 “身体写作”已成往事?.....................................69

第四章 “身体写作”的价值分析

第一节“身体写作”的“变”与“不变”
自 1990 年代以来,有关“身体写作”的书写发生了很多变化,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和政治氛围的大变动,一方面是消费文化的兴起,所以相对于“60 后”前辈的书写,“80 后”可以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不仅如此,移民文学、网络文学中的“身体写作”也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书写内容。在新时期文学传统中,作家关注的是女性个人能否进入公共场合,女性是否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作品中所表达几乎全是女性自我的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遭受了种种磨难之后,选择自我躲在角落里舔舐伤口。倪拗拗和多米无一不是孤独的、缺乏安全感的,在发现父母、朋友、爱人无法给予她们所需要的东西时,都选择了远离人群,独自生活。她们的一举一动无不体现了男性中心社会的弊病,却又无可奈何。而“70 后”主要书写职场女性在物质和爱情深渊中的种种抉择。作为职业女性,自然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也有了大概成熟的价值观,但是和“60 后”不同,她们着重书写自己的“灵肉分离”的爱情观,随意进入别人的家庭、生活,不考虑道德因素和传统观念,周围充斥的永远是酒精、毒品、滥情,并以此为荣。当然,我们不能因此抹杀她们的是非观念,只是在面对生活中的失败和空虚时,能选择的只有狂欢和假象的行为令人胆战心惊。“80后”的早期书写主要以表达青春的意愿和情绪为主,小时候父母双双上班后留下的孤独、对同性朋友的渴望、对唯美爱情的期待、想被男性认可的失望……这些感情被融合在故事中却演变成了残酷的故事。《樱桃之远》中宛宛和小沐的爱情被刻画的触目惊心:那么善良的天使女孩小沐,为了一个不学无术的小杰子,放弃了生命,而宛宛也因为他失去最爱的姐妹和爱人。《密林中》中的阳阳经历了几段挫败的感情和一段平淡无味的职场生活之后,本以为通过写作得到了人生中的大时刻,结果全是一场空。《往南方岁月去》中我最爱的忡忡为了爱人出走,而我最终也没有等到她的归来……所有的一切书写都仿佛是向这个社会发出质问、向命运进行质疑。而后期书写着重从性的“无力”和“冷淡”来体现出人的生命价值的消解,面对沉重的现实,如何处理“当下”和“历史”,如何面对“生命的真谛”。

..............................

结语:“身体写作”新风向
“身体写作”作为女性表现自身观念和性别自觉的重要文本,是不可或缺的文学成分。本文尝试对中国自 1990 年代以来的“身体写作”的创作特点进行阶段性整理,将其置于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中,探索其以后的发展方向。然而,面对新世纪的各种挑战,它到底何去何从?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