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茅盾对中西方叙事传统的接受
第一节 茅盾与中国叙事传统
“五四”新文学时期,是标志着中国文学由古典走向现代的一个关键时期。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与交锋历史条件下,随之而来的,是西方现代小说理论走向了人们视野。
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史上首先继承、实践并发展了“五四”现实主义理论的团体。作为重要发起人之一的茅盾,从理论与创作实践两方面真正做到了深入研究且成就显著。茅盾有着丰富的外国文学素养,喜爱规模宏大、文笔恣肆的长篇宏著。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等。同时,他熟读经史,同样具备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素养。他熟读中国优秀古典小说,对《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都曾做过不少专门的论著。他曾说“尤为喜爱《水浒》和《儒林外史》。”①对于《水浒传》,茅盾曾做过专门的研究,比如对全书的结构,他曾指出:“从全书来看,《水浒》的结构不是有机的结构。”“但从一个人物的故事来看,《水浒》的结构是严密的,甚至也是有机的。”指明了《水浒》“竹节蛇式”的连环结构。茅盾也曾对其他中国古典名著做过深入的研究。如他指出《红楼梦》的结构完整严密,在技法上远远超越了以往其他的小说。
茅盾小说叙事层次明晰,线索众多而有章可循,语言华丽铺陈但细腻生动。对于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手法的借鉴,出于有意或无意,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探索——过度——成熟——发展”这样一条线索去理解和把握。从发表第一部长篇《蚀》起,到 1933年《子夜》的问世,1942 年《霜叶红似二月花》发表,几十年时间,茅盾一直通过创作实践印证文学的社会功能,追求文学“为人生”的最终目的。茅盾进行长篇小说创作的初衷,也是如此。以《蚀》、《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为例,可以看出茅盾对如何消化吸纳“旧小说”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腻的思考。这个思考的过程,也就是他对传统小说叙事手法借鉴的由“探索——过渡——成熟——发展”的过程。此过程也印证着他为追求“文学的社会意义”最大化,为自己的创作争取尽可能多的读者,从而由不自觉到自觉的继承传统小说叙事手法,最终丰富发展了中国传统小说创作。
......................
第二节 茅盾与西方叙事传统
早在 1840 年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外来思想的涌入,让中国早期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封建思想的禁锢,继而开始打破旧思想与传统模式的束缚,竞相学习西方现代文明。1917年,新文化运动对于西方文化的肯定,大量引进西方现代文学与文学思潮,反对传统文学,反对封建文言,开启民众智慧,打开了中国传统封闭的大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诸多局限性,却加速了中西文化的快速交流与融合。
时代背景的感召下,作为文学研究会骨干之一,茅盾的文学主张可窥见一斑。早期茅盾的目光注目于俄国文学,新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研习过司各特、笛福、莎士比亚。易卜生也同时对他的创作产生过一定影响,但影响最深刻的应为俄国文学。茅盾曾说“我恐怕也有不少的人像我一样,从魏晋小品、齐梁辞赋的梦游世界伸出头来……是读了苦苦追求人生意义的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古典文学。”②俄国文学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为人生”的社会功利目的极大吸引了他。“五四”文学革命,在新旧文学激烈的斗争中,吸纳了于人生最为切要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俄国文学以其高度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将个人命运和艺术与国家兴亡紧紧相连的社会责任感,与茅盾的文学价值观紧密契合,从而深深影响了他的创作。
捷克汉学家普实克曾指出,“茅盾所用的是欧洲正宗的现实主义方法。”③茅盾从理论与创作实践两个方面,接受了欧洲正宗的现实主义。这种倾心的向往,表现在他创作中强烈的现实性、真实性、社会性,同现代中国民主革命斗争紧密相连。溯源于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既是茅盾文学价值观的体现,也是他社会思想与文艺观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以上论述,具体体现在创作实践中,突出表现为茅盾接受并学习了托尔斯泰的创作手法。茅盾对托尔斯泰创作的巨大艺术能量做出过高度评价,赞扬他“以惊人的艺术力量概括了极其纷繁的社会现象,提出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认为“托尔斯泰作品的宏伟的规模、复杂的结构,细腻的心理分析、表现心理活动的丰富手法,都大大提高了艺术作品反映现实的可能性,丰富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方法。
....................
第二章 从叙事内容看茅盾长篇小说所受中西叙事传统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传统小说叙事内容对茅盾长篇小说创作的影响
茅盾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熟读经史,对我国古典小说有着精湛的研究。②虽然外来思潮对他的小说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他的创作植根于中国社会现实,来源于现实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他本人的文学素养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有着深厚的渊源。茅盾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现实主义写实的创作原则。坚持深入生活、实地观察的创作实践,选材宏大,披露生活本质,同时指明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
一、题材的宏大性和真实性
我国传统小说源远流长,上溯到远古的神话传说,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纵观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来源大体有两个:一是类似《搜神传》等志人志怪的传奇式戏剧,另一类是在勾栏瓦舍之间产生的说书艺术。志人志怪的这一传统叙事使中国古典小说基本上脱离不开记说离奇诡异故事的特点,作为市民消遣娱乐的民间说书艺术中带有的讲说历史的传统。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等,虽然在题材选择、内容结构上不尽相同,但也大都保留并存在上述的传统,与此同时,他们的选题宏大而真实,通过文学艺术舞台展现了一幕幕历史的真实。在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我国古典现实主义小说当中,我们看到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全部景象。
历史发展到“五四”时期,在新文学写实主义作家中,茅盾的文学思想与鲁迅最为接近,茅盾也是鲁迅创作小说最早的知音。两人都属于新文学时期现实主义文学大家。但他们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突出表现在两人看取文学的视角不同。关于鲁迅与茅盾在文学创作视角上的差异,不是本文的论题,在这里不做赘言。但需了解,“鲁迅侧重显示人的灵魂的深,茅盾则注目展现社会历史的广。”
茅盾认为,新文学作家的文学创作,不应局促在“诗情画意”、“浅吟低唱”的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应以担当社会责任为己任,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在文学创作上。茅盾一再指出,灵感主义的“即兴小说”、描写个人琐事的“身边小说”之流弊。不止一次提到文学家应该“到民间去”,观察、体验、反映重大的社会题材。茅盾的倡导拓宽文学创作题材,选取重大社会题材反映现实的思想,在当时的文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
第二节 西方小说叙事内容对茅盾长篇小说创作的影响
茅盾长篇小说从整体上把握生活,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律动。以广阔的时代为背景,感知时代生活的潮流和方向。茅盾在驾驭生活、驾驭题材方面的才能是卓越的,他擅于从复杂的生活矛盾和纵横交错的社会现象中理清头绪,点明实质和阐明意义。日本学者田村里子在谈到马尔克斯的作品时,说道:“马尔克斯的作品刚劲豪放,……他是把社会、政治、美熔于一炉,探索全体小说的作家。”①在这一点上,可以说茅盾与马尔克斯是一致的。他也是把社会、政治、美熔于一炉,开创了“全体小说”的作家。他的长篇具有“生活全景”和“史诗特征”,而这正是“全体小说”最重要的特征。
所谓“史诗”,是指那些“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社会风貌和人民群众多方面生活的优秀长篇叙事作品。”②茅盾的代表作《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长篇组成的艺术整体,都印证了茅盾是当之无愧的“史诗”作家。这都得益于他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创作的研习和借鉴。茅盾曾指出,“托尔斯泰作品的宏伟的规模、复杂的结构、细腻的心理分析、表现心理活动的丰富手法以及无情地撕毁一切假面具的独特手法,都大大提高了艺术作品反映现实的可能性,丰富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方法。”③托尔斯泰的重要文学价值,是对于俄国社会和时代的风貌所做的全般反映。茅盾也同样描绘出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重大历史面貌。他与托尔斯泰,在小说创作的艺术风貌上,表现出诸多相似之处,而归结于两者小说创作在史诗式内容与史诗式风格的总体相近。
一、 “立体”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
史诗作品的重要特征,显而易见的表现在题材重大、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场面宏伟等方面。但尤为重要的在于,史诗作品还应在对广阔、完整的描绘社会生活的基础上,“立体”展现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关系,展现由矛盾和关系引发的各种关联、冲突和斗争。以此来揭露本质问题,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
第三章 从叙事视角看茅盾长篇小说所受中西叙事传统的影响………………………17
第一节 中国传统小说叙事视角对茅盾长篇小说创作的影响………………………17
一、 中国传统小说叙事视角运用的传承………………18
二、 中国传统小说叙事视角运用的发展…………………19
第四章 从叙事时间看茅盾长篇小说所受中西叙事传统的影响………………………24
第一节 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时间对茅盾长篇小说创作的影响 ………………………24
一、 回叙 …………………24
第五章 《子夜》:中西方叙事传统融合的杰作 ……………………29
第一节 《子夜》与中国传统小说 ……………29
一、 谋篇布局 …………………29
第五章 《子夜》:中西方叙事传统融合的杰作
第一节 《子夜》与中国传统小说
《子夜》创作于 1931 年 10 月至 1932 年 12 月。正值中国革命转向新阶段,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尤为激烈的时候。在此之前,茅盾已经创作了《蚀》、《虹》等长篇著作。无论在创作思路还是艺术手法的运用方面都已吸取前几部小说的创作经验,创作方式已日臻成熟。茅盾在谈到创作《子夜》的构想时谈到,他打算由小说反映出社会真实的三个方面,民族工业的生存艰难、工人阶级的斗争和农民的暴动,以此来反映出中国的走向问题。在创作手法上,他是先把人物想好,列出一个人物表,将这些人物的性格发展及关系都定出来,再拟出故事情节大纲,分好章段。在写作前期,茅盾是做了大量的谋划与准备的。
本文第一章第一节曾论述过,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方法的传承,茅盾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由“探索”到“成熟”,茅盾已开始自觉地将中国“旧小说”因素消化吸纳到现代长篇创作当中,以对其先前的“全盘西化”做“某种修正”。正如茅盾自己所说,“要把新小说里尽力容纳旧小说的技巧,以便容易接近大众……”①《子夜》的创作,正是印证了这一点。从创作《子夜》开始,茅盾才全面自觉地考虑如何利用传统小说诸多因素,以便于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增大小说的受众。
......................
结论
通过前面五个章节的具体论述,我们探究了中西叙事传统对茅盾长篇小说创作的影响,探讨了茅盾在对中西方小说叙事传统融合上做出的探索和实践。分别从叙事内容、叙事视角、叙事时间三方面入手对小说承载的中西叙事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与梳理。 对《子夜》的分析,加深了上述观点的论证。茅盾融合中西叙事,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显现出独特的价值,值得现代文学研究者深入思考与重视。
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传统文化土壤的培育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更多的灵感和创作源泉,扎根于中国社会现实是他文学创作的基础。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直接促成了“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创立。对中西文化的融合,直观表现在创作上是茅盾小说叙事内容与手法的灵活多样。对于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兼容并蓄、题材的选取、富于时代感的主题、反映现实的真实性,“史诗性”创作传统,以及在客观理性的全知叙事中运用多视角的灵活转换以追求叙述的真实,叙事时间的跨时距共时性等诸多方面的成功实践。这种成功实践开创了新文学小说创作的新潮流。这种新潮流在时代的不断演变中固化为茅盾创作传统。在后世的研究和挖掘中,不断丰富充盈着其深厚的文学内涵。
“茅盾模式”、“茅盾传统”可作为一种文学历史现象而存在。它代表着作家的创作模式具有一种文学传统而被后世所袭用和进行价值评判。在特殊的历史时代,在中西文化进行激烈交流碰撞的时代感召下,茅盾长篇小说所开拓的,不仅仅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先河,而更为其能够代表一种文学传统,影响整整一个时代甚至几个时代的文学。看重“茅盾传统”,就在于它在历史发展的规定情境中,始终担当者极为重要的角色。显示出处于文学主流地位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