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一片苍茫——论迟子建小说的抒情姿态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994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一、文学创作中的抒情特色研究

(一)艺术视阈下的抒情传统
几千年以来,中国文学在不断的发展,但是中国文学的本质艺术价值就在于抒情,从古至今文学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生生不息,陈世骧认为:“中国文学的传统一言以蔽之,是一个抒情的传统”。①高友工在抒情传统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形成庞大的认知体系和严密的世界观。王德威又对抒情传统与现代性进行了研究,回归“有情”的文学召唤。中国文学的源头一般认为是从《诗经》开始的,然而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本职在抒情,忽略叙事,抒情诗可以陶冶性灵,满足人们的审美情感需要。《诗经》里面:“关雎、卷耳、静女、伐檀、硕鼠、蒹葭、无衣”等篇目都饱含着作者的日常情感体验。《毛诗·序》中提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说明诗歌以抒情的方式体现出来,都会被浓重的抒情气氛所笼罩。诗歌创作的本质在于情感因素,情与志要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抒情言志。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最早出现在《诗经》,“抒情”一词真正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是在屈原的《楚辞·九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②,在浪漫主义色彩的感染下,突出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意志活动和感情矛盾冲突。可以看出,《诗经》和《楚辞》是古典文学抒情传统的开创者而且代代流传。接下来的各朝各代文学创作均以抒情诗歌为主要文学创作形式,有抒发爱情的诗歌:《诗经》中的关雎、静女、蒹葭,卓文君的《白·头吟》,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汉乐府民歌中的《上邪》,李白的《春思》,杜甫的《佳人》,元稹的《谴悲怀》,陆游的《沈园》等;有抒发友情的诗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李白》,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有抒发乡情的诗歌: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还有抒发仕途失意,反抗侵略,借古伤今等不同情感色彩的诗歌,他们在诗歌中不直接道破情感,而是使用赋、比、兴使丰富的情感含蓄于诗歌的意境与形象之中,结合读者的阅读经历体会出作者的主观情绪变化。
......................

(二)小说对抒情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从晚清开始,中国文学观念发生了变革,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口号,但以“小说界革命”声誉最为显著。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的小说基本脱离了以人物、情节为中心的传统,没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认真刻画的人物性格,却能够用情感来感染读者。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倡导:“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一切语言文字的作用在于达意表情;达意达的妙,表情表得好,便是文学”。新文化运动背景下,周树人和周作人兄弟提出现代性文学观念“文章者,国民精神之所寄也”。文学的抒情功能由个人情感的表达逐渐转化为时代背景下的民族情感的阐述。
在五四时期,历史把小说推上文学的舞台,在动乱年代,思想活跃,西方浪漫主义精神和中国抒情传统相结合,使中国文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面对腐朽的社会制度和列强的压迫,理性的现实主义成为主流。但是在开放、多变的年代,思想上也是百家争鸣,人们满腔爱国情怀也需要释放,也会吸收西方的浪漫主义精神,这样小说的抒情特色也成为了时代的产物。人们可以把自身担负的义务和责任以理性的抒情方式展现出来。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源头,许多创作模式和风格他都尝试过,在他的小说中我们也能窥探出抒情因素,他也为现代抒情小说的创作做出了贡献。鲁迅首创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以日记体的形式通过狂人的所见所闻抒发主人公病态的思想变化,这是一篇具有现实主义传统的里程碑式的小说,但外在表达上抒情性已露出端倪,小说中有典型的心理描写以及一些混乱的逻辑想法,把狂人象征为受封建礼教毒害的一类人,鲁迅想表达的不再是古典文学的个人情感而是对封建礼教深刻批判的家国情怀。在《伤逝》中,以五四时期青年涓生与子君的恋爱和婚姻为创作题材,整篇小说都笼罩在悲剧爱情的氛围中,在日常叙事中寻找婚姻遭受迫害的根源,抒发的情感不再是具体事件中的偶然性而是五四时期对自由婚姻观念的批判。在鲁迅的小说中也许很难发现大段风花雪月的抒情文字,但在他的诸如《在酒楼上》、《孤独者》、《药》、《故乡》、《孔乙己》等小说中都隐藏着浓厚的抒情色彩。作者的每部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的情感支撑点,所以中国几千年来的抒情传统观念还是没有改变的,改变的只是叙事的表达形式,正如每一部小说都能挖掘出强烈的文化情感内涵。小说中的叙事也是为抒情服务的,叙事能把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交待清楚,抒情是透过故事的表象使我们看到的是本质情感的流露。周作人就认为一切文学艺术都是作者情感的表现,认为“文学之所以为文学,乃在抒情的一点上”,“文学只有感情没有目的”,把文学作品看做是传情达意的工具,以情为中心,继承了古典文学的抒情传统,发展了自己的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
.........................

二、抒情姿态在小说中的构成

(一)黑山白水的风景描绘
迟子建的故乡黑龙江始终是她小说创作的背景,那里的确是一派吸引人的美丽景观,白山黑水,银装素裹,风景如画。迟子建动人的获奖感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跟着我一起来到这个颁奖台的,不仅仅是我,还有我的故乡,有森林、河流、清风、明月,是那一片土地给我的文学世界注入了生机与活力。”①崇尚写实是这个年代的标志,很难看到精彩的风景描绘,迟子建不惜余力地展现自然风景,既可以鸟瞰宏观的北国边疆,又可以观察微观的一草一木,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化情于景、人景相生等方式,使景物中缓缓流淌着人的情感。迟子建所观察的风景都是故乡记忆中的风景,都是心底发出的呼唤,她从小生活在这些事物当中,她与风景形成了相互融合的状态。在她的小说中,有的风景描写是为了说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情感依附于在景物中,没有直接表露;有的风景描写有其作者日常情感缩影,与人物当时的处境和心情有直接的关系,是人物情感的外化。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葛常常表现为不同的心境,会在不同景物的形态中折射出来,风景绝对不是小说的装饰品,而是已经内化为小说内容的有机构成部分。
1、人与植物之情
迟子建出生在美丽富饶的大兴安岭,笔下的花草树木颇多,也独具大兴安岭的地域特色,植被茂密,有白桦树、松树、柏树、柳树等,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对植物进行描绘,点缀人物的日常生活,倾注了朴实的真切的情感。作者对白桦树情有独钟,在小说《额尔古纳右岸》中写到:“白桦树是森林中穿着最为亮堂的树。它们披着丝绒一样的白袍子,白袍子上点缀着一朵又一朵黑色的花纹。”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再现了白桦树的形态,白桦树不仅带来春天的气息,更多的是孩子们能喝上桦树汁,桦树皮可以做水桶和船,鄂温克人的生活已经与植物们融入一体,正面烘托他们桃花源般的生活,他们能够合理的运用自然规律和自己的传统技艺制作出各种纯天然的生活用品,这也正是我们现代人所追寻的有情调的生活。小说《微风入林》主要讲述情爱故事,小说中也提到了白桦树:“月下的白桦树林就像插在大地上的一支支鹅毛笔,树冠上披挂着的叶片则如下降到林地上空的星星。”③在猛和哲和方雪贞相爱的过程中,着重描写了这片宁静的森林,月光下的白桦树明亮挺拔,植物与他们的身体水乳交融,风景的衬托远远超出了性与肉本身的界限,他们像充满旺盛生命了的白桦树一样,尽情展现情爱之歌。
..........................

(二)满怀希望的人性刻画
注重抒情姿态的展现,不仅展现在小说的客观风景的描绘上,更多的是注重把情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人物身上,时常使小说常扑面而来的是一种生活气息,充满生活的质感和韵味。道德感和价值感是情感的组成部分,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文学作为人类表现情感的语言艺术,往往按照一定的生活规律来展现人性,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精神深度反应的就越深刻。人类比动物和植物高级之处是人会思考,每天我们的大脑都在进行着思考,这就是情感的变化。所写之人品质高尚,赞美之情油然而生;所写之人品质恶劣,批判之情浮出水面。
迟子建写出了生活的本来面目,传达出自己和置身人物身上的情感矛盾。小说家们把自己丰富的生活体验倾注在小说人物之中,正如巴尔扎克之于高老头,曹雪芹之于林黛玉,鲁迅之于阿 Q,茅盾之于吴荪甫,杨沫之于林道静,柳青之于梁生宝,他们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刻画心目中的典型人物。迟子建笔下的人物虽然不是以文学典型出现,而是大都来自社会底层,以现实原型的形态出现,他们有善有恶,有好有坏,作者深入发掘人物的内心情感活动,用自己宽容的态度去对待矛盾的情感变化,凭借对小人物的略带古典意味的情感打动读者的内心,传递人间以脉脉温情,回归抒情传统。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极富立体感,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和挫折,他们总是积极向上的,带给读者美妙的精神享受。阅读迟子建的小说,总有一种激情触动着我们的灵魂深处,点燃起我们内心关注生活坎坷的火焰,唤醒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些人物在作家的笔下充满艺术魅力,作者与小说中人物的情感相契合并且融入自己的感情评价,从而引起读者的情感期盼与共鸣。
...........................

三、抒情姿态的创作立场和审美追求....................................29
(一)创作立场的展现.........................................29
1、两性和谐的生命立场.............................29
2、两难选择的文化立场......................................30

三、抒情姿态的创作立场和审美追求

(一)创作立场的展现
写作立场是作家看待世界的思想角度和判断行为对错的价值取向。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只有少数作家默默坚守自己的文艺者职责,在自己的文学道路上执着前行。迟子建就是这样一位没有被市场化所打扰的作家,坚守自己的抒情传统和人文精神,小说中运用生命哲学和文化价值的角度来展现自己的创作立场,对建设和谐理想的社会以及健康完美的人性抱有极大的希望。
1、两性和谐的生命立场
作为女性作家,迟子建一贯的创作宗旨是两性写作,在小说中很难找到男女性别的信息,她从不孤立的强调女性意识,她认为:“上帝造人只有两种:男人和女人。这决定了他们必须相依相偎才能维系这个世界。宇宙间的太阳与月亮的转换可以看做是人世间男女之间应有的关系,他们紧密衔接,不可替代,谁也别指望打到谁。”①这种观点与陈染、林白、徐小斌小说中创作的女性主义文学有明显不同,她们特殊强调关注女性生活、女性生存状况等方面,用女性的眼光审视社会,对男权社会进行解构和推翻。许多女性文学批判在把女性从几千年来被统治地位解救出来的同时,使女性陷入霸权地位,极端颠倒了两性的关系,女性文学暴露出极大的缺陷。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作家以两性立场去进行创作,正如老子道德经提到的阴阳,万事有阴阳,万物有阴阳,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应该从生命的本质来看待男人和女人,它是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的一种提升。迟子建始终以两性的意识,使男女处于一个生活高度来倾诉内心的情感。王安忆、方方、池莉、铁凝等女性作家虽然以两性视角关注男女关系,但是却通过男女日常生活的问题和矛盾来批判社会现实。迟子建则不同,她理想的婚姻是真正心心相印的融合、幸福的婚姻,从两性立场出发,以女性意识力图构建一种两性和谐的新秩序。在迟子建的两性关系描写中,亲昵、信任、和睦的状态比比皆是,这也是当下对两性和谐主导情感的一种追寻。
...........................

结语
在经济文化高度商业化的今天,在竞争压力如此巨大和生活方式如此快捷的现今社会,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的同时逐渐丧失了道德和理性,人们每天都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下,更缺失了人类的真情实感。迟子建能够自发远离文学的消费市场,重新走进古典文学的抒情传统中,她作为赋有古典文学气质的女性作家,一直在为抒写自己的理想和使命而努力,使自己的小说创作具有独特的抒情姿态。本文追寻小说抒情姿态的创作来源,在景物和人性中追寻心灵的净土,在色彩和声音的语言中感受温暖的诗意,在文本的结构中传递悲悯的散文化倾向,分析迟子建情感深处的创作立场和审美追求。小说在细节深处触动了人们的心弦,感染了读者,丰富和开阔了读者的视野和眼界,带给读者审美的体验和精神的享受。
迟子建的文学贡献不仅是将抒情传统合理运用到了小说中,从而形成了自己小说创作中的抒情姿态,而且作为当代东北作家为大家了解东北风情打开了一扇门。更广远的意义是她对抒情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维护了小说的核心情感,为喧嚣、华丽的当下文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