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军人形象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985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莫言小说军人形象的基本类型与性格特征

第一节 基本类型
自 1981年处女作《春夜雨霏霏》问世以来,莫言接二连三地创作了一批有关军旅题材的小说,其中的主要人物便是军人,而其民间、反腐等其他题材的小说中,也常常出现军人形象。这些小说或回顾过去,或着眼当下,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复杂多变的军人群像。这些军人无论生活在哪个年代,其性格与命运都会因国家政策的执行与市场经济的冲击而发生明显与细致的变迁。莫言在塑造他们的时候,熔入了复杂的个人情感。本文依据莫言军人形象创作寄寓的情感态度,将其笔下众多的军人形象大致归纳为三类:美的军人、丑的军人和复杂的军人。
一、美的军人
众所周知,国防建设离不开军队,军队的发展永远离不开一群恪守职责、奔走在工作前线的英勇战士,不论市场经济的洪流如何冲击军人的利益与核心价值观,不论升职提干如何困难不公,但是只要国家、军队一声召唤,军人们总会前赴后继。同为军人的莫言高度肯定赞美军人的这种牺牲奉献精神,用艺术之笔塑造了这类军人形象。因而在八十年代初期,美的军人形象占据了莫言军旅小说中人物塑造的主流位置。随着莫言创作的逐步深入,军人形象的塑造愈加复杂多样。幸运的是,这类形象并没有彻底消失,他们潜藏于形色各异的军人群体中,收敛起内在的光芒,但他们在国防事业发展中仍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
先看一组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保卫人民和平安全奉献一生,乃至献出宝贵生命的军人形象。他们虽来自不同的地区,生活工作经历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乐于奉献、昂扬向上、甘于牺牲的崇高精神,当国家集体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和侵害时,他们都临危不惧、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在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岛上的风》中,作者塑造了一群为了祖国安宁驻守边防前哨的海防军人们。他们几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忠诚地履行着军人的职责与使命。家乡与海岛、任务与家庭、辛劳与安逸,在重重的选择面前,他们愈发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信念:将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挚爱的中国海防事业。《春夜雨霏霏》中的军人“哥哥”对小岛的执着热爱超乎寻常。为了小岛,他将婚期一拖再拖,让姑娘等待五年多才与其成就美好的姻缘,但是蜜月尚未结束,他便心忧战友执意回岛执行任务。结婚已两年有余,但是夫妻厮守的日子却仅仅只有二十天。在《岛上的风》中,作为 008岛上为数不多的“土著民”,四个战士相互勉励,共同保护着小岛来宾冯琪琪的生命安全。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猛烈的台风突然而至,平日里温柔可爱的小岛顷刻间成为夺人性命的利器。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并没有让这群年轻的士兵慌乱手脚,反而激起他们内心的勇气与力量:副班长李丹为了保护在垮塌的房屋中受伤的苏扣扣付出了年轻的生命,胶东大汉刘全保也一改往日的木讷,燃起十二分的智慧寻找安全的地方,就连平日牢骚满腹的向天也勇敢地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向甘泉岛游去。又如《战友重逢》麻栗坡烈士陵园中以华中光、罗连长为首的一千二百零七位烈士,《革命浪漫主义》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被炸弹炸飞的队长、战友们 一个个军人将自己的一生与国家安危、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生为国家,死为国家。
.........................

第二节 性格特征
在中国军旅文学世界中,莫言以大胆的想象、夸张的重组、冷静而深沉的语言塑造军人形象,其笔下的军人形象从类型化(“高大全”“平面化”)至性格化,最终一群具有复杂丰富性格特征的军人形象出现。性格是“个人在对己、对人、对事等方面适应时,于其行为身上所显示的独特个性。”本文梳理了莫言小说中的军人类型后,便要对军人丰富的性格进行把握,以便进一步靠近军人的内心,体悟其行为背后的选择与缘由,进而窥探到莫言的创作心态及创作初衷。
人的性格有很多种,每一个人的性格也是复杂甚至多变的,但介于上文对军人分类所持标准是作者塑造他们时的情感态度,所以,分析军人形象的性格时,自然根据上述标准展现不同类型军人的性格特征。但是,基本类型侧重于对莫言小说军人形象的具体分类,而性格特征则倾向于对军人形象的性格把握,二者存在明显差异。
.一、美的性格:善良、吃苦耐劳、正直
八十年代初期,初次尝试文学创作的莫言选择了一条走与其人民解放军身份相符的道路——进行军事题材小说创作。在中国传统军旅文学的浸染下,伟大崇高、乐于奉献的美的军人自然而然成为莫言创作塑造人物的首选目标。并且,年轻的莫言还保留着农村孩子特有的质朴与善良,执着地相信“‘善’能改造人类,‘善’是‘美’的灵魂,‘美’的火花能照耀小说中人物圣婴般纯洁的脸庞”,因此,莫言自觉地在军人身上挖掘“美”的性格质素,肯定他们善良、吃苦耐劳、坚持原则的性格特征,极力展现军人的人性美与精神美。而随着莫言创作的逐步深入,这类美的军人仍然频频闪现。
.............................

第二章 莫言小说军人形象的思想蕴含

第一节 用人道主义关照军人的生活与精神状态
经典的文学作品,究其人物的爱恨离愁、故事情节的离奇曲折及创作手法的丰富多样的最终目标,无一不指向对人的终极关怀。以这一目标来研判莫言的军人小说,可发现,莫言所设置的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所描写的荒唐离奇的军人行径,都只是主题表达的需要,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是莫言对军人生活、精神状态的人道主义关照,这是莫言军人小说创作始终不变的目标。
一、剥开政治外衣,还原军人本貌
在中国传统军旅小说创作过程中,怀揣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深切使命感的作家受限于主流意识形态的管制,审美意识普遍单一化。因为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宣传教化,故而作家笔下的军人形象片面单一,缺乏多样的美感。他们笔下的军人好坏美丑一目了然,像《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红日》中的石东根与沈振新式的军人英雄,个个都是完美无缺的。在国家主权、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他们百折不挠、舍生取义、勇于牺牲,全身散发着昂扬的革命热情。而国民党军人或外族入侵者,则必定思想肮脏恶心,行为残暴猥琐,甚至他们的面貌也是丑陋或残缺的,文学作品中就不乏独眼龙、豁耳朵、瘸腿等形象。
作为一名资深的共产党员,莫言创作时,超越了阶级、政治的限制,他试图以艺术之笔剥开罩在军人身上的政治外衣,还原军人的本貌。这种努力表现在三方面。
(一)关注国民党军人的复杂人性
莫言跨过了“十七年”文学对国民党军人“简单化、表面化甚至漫画化的倾向”,将被政治话语遮蔽的国民党军人形象一步步引领到读者面前,以还原历史的真相。对于国共军人的刻画,莫言坦言“不会把国民党的军队当‘鬼’来写,也不会把共产党的军队写成‘神’”①。他指出,“把人当‘人’来写,超越阶级、政治偏见,才能写出完整的人、真正人的形象,还给人真实的面貌。”②莫言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饱受争议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中,“福生堂”掌柜司马库,既是上官家的女婿,也是一名国民党军官。然而,他却是莫言调动所有激情与想象着力塑造的一个全新的人物,而且是莫言心中“理想人性阳极一端的代表”③。虽然民间文化“藏污纳垢”的特性在司马库身上展露无遗,比如好色,明明已和上官招弟在一起,却对上官来弟的爱慕来者不拒,对待感情极不专一;比如受农民狭隘眼界所限,愚蠢无知的行径比比皆是,如用封建迷信理论解释西方科技,看电影时企图枪杀屏幕出现的狗熊。但是,这些瑕疵依旧无法遮挡司马库独特的人格魅力:面对日军的侵袭,他毅然舍弃了富裕的生活,火烧蛟龙桥,破坏了敌人的火药运输线路,不惜给自己的家庭带来灭顶之灾;司马库在鲁立人押解途中私自逃跑,而岳母、家人的牵连受刑又使他主动现身,投案自首。这无一不彰显其嫉恶如仇、敢做敢为、重情重义的特性。
..............................

第二节 批判不良现象与反思人性
同阎连科、余华、贾平凹等众多有社会良知的作家一样,对于社会主流意识和普通百姓的精神生活,莫言是极其关注的。正如他所言:“社会生活、政治问题始终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不可不关心的重大问题。政治问题、历史问题、社会问题也永远是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最主要的一个题材。”①莫言一向言出必行,于是,《天堂蒜薹之歌》《蛙》《战友重逢》《弃婴》《爆炸》等一篇篇满含血泪的诚意之作应运而生。这些作品中,均有军人形象。莫言透过这些军人的眼睛去观看这个污浊的世界,以他们之口道出作者心中之言。因而,在这些军人形象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莫言对不良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对人性的反思。
一、批判不良的社会现象,为民慷慨发声
在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以后,激动的群众和欢呼的大众媒体纷纷将莫言捧上了话题顶峰。面对着铺天盖地的夸奖与赞美,面对着大众的肯定与认可,莫言始终谦虚地将自己定义为“农民出身的作家,有一颗农民的心”②,并坚持要“作为百姓去写作”。其获奖前的作品,均是这种创作理念的印证。因而,当人民的利益受到侵犯时,莫言自然控制不住内心的愤怒,极力为民发声!发声者,在一些作品中,便是军人!
1987年,“苍山蒜薹事件”震惊全国,因为部分政府官员的不作为,数千名被愤怒冲昏头脑的蒜农将县府驻地团团围住,打砸了县府办公室,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当这轰动一时的消息传入莫言耳中,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为民代言的使命感迫使莫言不由停下了手中的工作,他亲临苍山县城,实地考察,历时 35天,写出了反映民众诉求、批判社会不良现象的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
然而,莫言对于社会黑幕的揭示还远远没有结束,在短篇小说《弃婴》中又续写着崭新的篇章。军人“我”在返乡探亲的途中意外捡到一名弃婴,为了安置这个可怜的孩子,“我”主动去政府寻求帮助,谁料却同其他求助百姓一样遭遇公家狼狗的撕咬。不仅如此,政府人员的回答更是让“我”陷入极为尴尬的两难处境:将婴儿放回原处,如若其不幸身亡,杀婴罪在劫难逃;如若自家抚养,将会因超生而罚款两千。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府工作人员竟企图用恶狗将求助者赶走,以杜绝百姓前来求助,减少麻烦。他们对民众的现实困境不仅冷眼旁观,甚至趁机罚钱,正义公道何在?
............................

第三章 莫言小说军人形象独特塑造方法 .................37
第一节 在社会环境中把军人当普通人来塑造............................37
第二节 用审美的方式塑造军人形象....................................40
第四章 莫言小说军人形象塑造原因 .......................44
第一节 外在原因..............44
第二节 内在原因......................50

第四章 莫言小说军人形象塑造原因

第一节 外在原因
在文学艺术的长廊中,任何艺术形象都不是孤零零存在的,它势必要与当时的时代环境、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自莫言开始创作以来,时代环境的变迁加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交相呼应,共同构成了莫言小说军人形象创作动因的外在因素。笔者认为,在外在原因中,时代环境、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和学校的重视与培养等三个方面,是莫言小说军人形象塑造动因之外在原因的主要内容。
一、时代环境的影响
人类犹如一叶渺小的扁舟,在时代环境的巨浪中起起伏伏、跌跌撞撞,命运经常不能掌控在自己手中。在政治热情空前高涨、军旅文学广为流传的时代背景下,莫言这样一个初出茅庐、年轻稚嫩的军人受时代环境影响的程度之深可想而知,当然,这也是莫言初入文坛便塑造军人形象的成因之一。
1976年,21岁的莫言背上行囊离开生养他的家乡,开始了其较为漫长的部队生活。21岁,如花一般绚烂的年纪,正是一个青年怀揣着梦想与希望前行的阶段,也是其爱国热情、满腔热血喷薄欲出的年纪,善变又极易受到外界干扰,年轻的莫言也不例外。在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时代大环境中,长期战争环境养成的战争心理与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加之政治、文化政策对《保卫延安》《吕梁英雄传》《红旗谱》《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踏平东海万顷浪》等军旅小说的极力宣扬。一时间,军人英勇威猛、不畏生死的形象席卷全国,深深地烙印在广大读者的心中。正是军人的崇高形象所致,在当时,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入伍热、参军热的浪潮。参军入伍成为一种时尚,更是一件足以光耀门楣的大事。在这样极度拥军、护军的时代语境中,莫言作为中农的孩子却有幸参军入伍,这是何等的荣耀与自豪!于是,在时代环境与经典军旅文学的双重感召下,莫言的内心不由自主地向美的军人倾斜、靠拢。再加上炮火纷飞中,那抹不畏生死、奋起反抗的军装蓝,那缕奉献自我,舍己为人的革命红深深震撼着莫言的心灵。所以,当莫言坚定信念踏入文学大门的那一刻,令其拍手称赞的美的军人自然而然成为其创作的目标。为了塑造、呵护心中这一神圣美好的形象,莫言耗尽所有的气力,发挥极致的想象,极力发现其“美的火花”。
.........................

结语
莫言是一位对军队、军人满怀深情的作家。21年的从军经历已经深深地在他身上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军人印记,使其不由自主地将内心的情感倾诉于笔端,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性格各异的军人形象。刚刚塑造军人形象时,莫言笔下的军人是尽善尽美的。到了 20世纪 80年代后期,西方战争文学、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引入,点燃了莫言的创作之光。他扬弃了受传统军旅文学影响的崇高军人创作观,在文本中,不再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某个军人形象,而是从人道主义的视角,发现军人性格中高尚与卑劣、缺点与闪光的因素,还原军人作为普通“人”的复杂面貌,塑造出了形象丰满复杂的军人形象。自八十年代中期以降,一群或坚强勇敢、无私奉献,或乖张无赖、油滑猥琐的军人形象在莫言笔下诞生,进一步打破了传统军旅文学影响下大众对军人的形象、性格定位,以丰富多彩、性格鲜明的形象壮大了当代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军人队伍,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文学的艺术画廊,特别是其丰富多元创作手法的运用以及对军人的独特定位,更是将军人形象推上了更高的历史舞台。当高马、王四、钱英豪、司马库、孙不言等矛盾复杂、弊病连连的军人在文坛上引起轩然大波的时候,莫言寄寓军人身上的诸多人道主义的思考与探究同样值得关注,因为莫言借助对军人形象的塑造,蕴含了多种意念和情思。作为一名有社会良知的作家,主流意识的弊病与社会现实的黑暗一直是莫言关注与抨击的对象,作为一名热爱和平的军人,揭露战争残酷、荒谬的本质,关注退伍军人的生存境遇,展现当代军人生存压力下的精神世界及人性异变是莫言不可回避的责任与使命。正是军人、作家双重身份的交织,使得莫言笔下军人身上的内涵由简单纯粹向丰富多元化方向发展。而莫言钟情于军人形象的塑造,当然与其有浓重的军人情结有关,也与其复杂的创作心态以及时代环境、学校培养及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分不开。与其他作家笔下的军人形象相比,莫言塑造的军人形象呈现出美感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