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传播媒介与文学活动的唇齿关系
中国当代流行的文学活动论认为,文学活动由硕士论文网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要素和文学创作、文学接受两个具体活动过程组成。zi在这个文学活动框架内,作家创作文学,即作为文学创作主体的作家从世界中获取创作素材,进行审美加工,创作蕴含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读者接受文学,即作为文学阅读活动主体的读者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时,感受、体验作品审美意蕴,使作家创造的文学价值最终得以实现。但是,当我们观察文学活动的实际存在状况,尤其是现代传媒语境中文学活动的实际存在状况,会发现这两个方面还不能充分地揭示文学价值创造和生成的复杂情况。首先,它忽视了文学创作过程与文学接受过程之间的重要中间环节一一一文学传播活动。尤其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主要就表现在信息传播媒介技术方面,传播媒介越来越融合越来越发达,所以在文学价值生成过程里将不能忽视文学传播环节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文学传播活动并非仅仅是对来自十作家创造的文学价值的简单传递,事实上,文学传播更是传播者对文学价值的再度创造活动。文学价值在读者阅读接受活动中最终使得以实现,也是一个受到传播媒介影响并包含价值创造内容的复杂的活动过程。所以,当传播媒介进入到文学活动中,也就意味着它能对整个文学世界会产生一定影响,人们是生活在报纸杂志年代还是网络信息社会,“世界”不同,人们的文学活动也会不同。
其次,文学文本的传输离不开媒体,作家的写作必须物化为媒介的形式,才能转换为社会的人际传播过程,读者才有可能接触和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文学才能进入发行、流通、消费、接受等环节。并目_,作者的写作是基十整个文学大环境下的写作,他自身的经历、思考等也无时无刻不受传播媒介的影响,怎样的传播媒介注定作者会以怎样的形式去描绘世界,这一点我将在论文的第二章探讨文学传播媒介是如何影响作者的写作。所以在这里我们也可以说文学媒介是进入文学传播的首要环节。
学者直接把这个过程描绘为:当代社会的新型文学关系在市场化背景下是由“作家(文本生产)一一传播者(媒介传播)一一受众(文本消费)”二者组成,‘1从上面描绘的二者之间的功能关系可以看出,作为重要中间环节的媒介传播一旦出现变革,那将会对它的前后两个环节产生重要影响。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尤其是当今社会,现代传媒业的每一次发展,如从报刊的兴起,到广播、影视、网络等传播新形式、新技术的出现,每一次传播业的变革都会随之产生新的文学种类和!潮流,文学内在本质与外在样式的不断改变,又反过来会影响和丰富传播媒介的变革。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互相作用的关系,尤其是文本生产与文本消费之间是由媒介所联系和决定的,不同的传播媒介的介入将会导致不同的文本消费观念和形式。
文学传播媒介作为社会中介联系了文学生产领域和文学消费领域,我们可以把他们之间的关系扩展为更详细的一个过程:文学家一一作品一一传媒一一接受者,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文学社会活动的重要过程。这个文学活动从文学家创作文学文本到作品的完成,到文学文本的传播,再到这个作品的接受,又反馈和反作用十世界,整个过程的运作就是文学的传播活动。文学传播在文学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不同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在宏观上影响着文学活动的发展,同时对十文学文本自身的阐释和解码也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甚至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演变对文学的社会功能,即对十整个社会性格的塑造和引导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传播媒介对十文学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点:首先,媒介就是文学文本的物质传输渠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媒介就没有文学,因为没有传播媒介这个载体,文学无法传达到读者手中,也就不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其次,媒介是作家写作行为的物质结果。作家的写作只有物化为媒介,才能转化为社会的人际传播过程,否则就只能算是内心的潜在文学传播行为。写作一旦诉诸媒介,就宣告文学传播过程的起始,由此文学进入发行、流通、消费和接受过程。第二,媒介是读者进入文学传播过程的第一环节。读者参加文学活动,首先接触到的既不是文学文本的语言、更不是它所表达的意义,是传输语言和意义的媒介。如果离开媒介,读者便无法接触文学的语言和意义,从无从进入文学传播。第媒介是影响文学文本的意义及修辞效果的重要因素,由十不同的文学媒介在社会系统或文化语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文学媒介对十文本的意义及修辞效果会发生某种带有实质性意义的影响。在口语媒介与书写媒介阶段,存在的的角色,但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一直是以工具的角色在文学空间与时间中媒介的工具理性的文化身份逐渐走向功能主体对文学活动具有消解与重构的双重影响。因此,媒介的革命必然引起文学的革命。
口录
学术史综述
第一章文学物质载体与文学传播媒介及其关系......................................................6
第一节文学物质载体..............................................................................................6
一、文学物质载体的符号意义.............................................................................6
二、文学物质载体的时空偏倚性质.....................................................................7
第二节文学的传播媒介..........................................................................................9
一、文学传播媒介定义.........................................................................................9
二、传播媒介的文化意义...................................................................................12
二、文学的物质载体与传播媒介的历史形式...................................................16
第二章文学传播媒介对十文学活动的影响............................................................24
第一节文学传播媒介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24
第二节文学媒介与文学意识形态性...................................................................26
一、媒介与作家...................................................................................................26
二、由媒介决定的文学的意识形态性...............................................................27
第二节媒介变迁与文体的变迁一一不同的媒介导致不同的作品形态............31
第四节媒介变迁与文学接受方式一一不同的媒介对十读者接受的影响…40
第二章文学媒介作为推动文学演进的动力............................................................43
第一节四个突破:文学媒介对十文学演进的推动............................................43
第二节感知与接受:文学传播媒介与文学存在的样态....................................48
结语......................................................................................................................……51
致谢......................................................................................................................……53
参考文献...................................................................................................................... 54
参考文献
fll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邦卫.图像增殖:语言的式微与图像的狂欢.长沙理工大学学报[[J].2005,第6期.
[3]张邦卫.媒介诗学一一传媒视野下的文学与文学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陈夏洁,郝清霞.传播媒体与介质[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0.
[5]黄有发.文学传媒研究的意义与方法[[J] .渤海大学学报,2007.
[6]赵允芳.大众传媒在当代文学传播中的作用.传媒观察[M].2007,第2期.
[7] l-h:晓东.文化传播:历史、理论与现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8]庄晓东.传播与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9]土一川.论媒介在文学中的作用.广东社会科学. 2003.
[10] C英)丹尼斯·麦奎尔,(瑞典)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祝建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川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一一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
[11].丁宁译.北京:商务印}弓馆.2004.
[ 12]博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3](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一一论人的延仲[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弓馆.2001.
[ 14]朱国华.文学与权力一一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5]盛英.国内网络与文学研究综述.当代文坛2004年,第3期.
[ 16]陈平原.文学史家的报刊研究.陈平原.大众传媒与现代文学[C].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
[ 17]希利斯·米勒.现代性、后现代性与新技术制度.文艺研究[[J]2000年.第5期.
[ 18]肖锦龙.米勒视野中的传播媒介和文学.文艺理论研究「J] .2007年,第1期.
[19]张广生.媒介与文明:伊尼斯传播理论的政治视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oo7年,第3期.
[20] }明升.宋代歌妓与宋词之创作及传播.云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3期.叶树生,余敏辉.明清江南私人刻}弓史略fMl.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22]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一一后结构卞义与社会语境[M].范静哗译.北京:商务印馆.2000.
[23](美)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一一认识新媒介[M].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24]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5]宋玉}弓.从传播工具到功能卞体一一大众传播时代大众传媒与文学的关系.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5期.
[26]李郁.论文学活动中传播的意义.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27]蒋晓丽,石磊.传媒与文化一一文化视角下的传媒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28]刘月新.传播方式与文学活动.二峡大学学报.2004,第4期.
[29]刘旭光.契机,还是陷阴-一一论网络对于文学的意义.刘旭光.博采集[C].上海:上海二联}弓店.2006.
[30]叶德辉.紫石点校林清话[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
[31]段鹏.传播学基础一一历史、框架与外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2]焦宝,何姗.论中国占代文学传播方式的p变过程.山东理工大学学报[[J].2006年,第5期.
[33](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34]周宪,许钧.文化与传媒译丛总序北京:商务印}弓}}.2001.
[35]吴满意.网络媒体导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36]南帆.双重视域一一当代电子文化分析[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37]黄镇伟.中国编辑出版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38]邵培仁,海阔.大众传媒通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9]邱吕员,钟光敏.论唐诗与唐代文言小说的传播.日一肃社会科学[[J].2004年,第5期.
[40]吴匕、土学成.传媒·文化·社会}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41 ]单小曦,邢红梅.从再度创造到审美实现—谈文学传播与接受环节中的文学价值生成.鲁东大学学报.2007.
[42]尼克·史;m:文森.认识媒介文化[M].土文斌译.北京:商务印}弓馆.2001.
[43 ]宙跃捷,金梦玉,吴风.4一联网媒体的概念、传播特性、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现代传播[J].2001,第1期.
[44]吴予敏.传播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5}奚椿年.中国}弓源流.南京:江苏占籍出版社.2002.
[46]钱存训.n于竹帛[M].上海:上海n店出版社.2004.
[47]宋原放.中国出版史料(占代部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8]匡文波.网络媒体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9}麦克卢汉.麦克卢汉精粹[M].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s0]宋莉华.明清时期的小说传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s 1]陆扬,土毅.文化研究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2002.李敬一中国传播史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传播媒介与文学活动的唇齿关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文学传播媒介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学者 ,传播者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