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危机治理行政管理问题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767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危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在吸收国内外社会危机治理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形成社会危机智慧治理的一套完整理论和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做到智能全面预测、科学理性决策、精准处置、整体系统治理,以期实现智慧城市理论与社会危机治理的真正融合,实现城市社会危机的有效、智慧治理。

一、 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一) 相关概念
1. 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概念
最早源自于 2008 年 IBM 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 planet),随后,智慧城市以其“感知化”、“互联化”与“智能化”的核心理念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就智慧城市的含义,我国学者杨冰之对当前智慧城市的概念分为“技术论”、“应用论”、“系统论”三类。以 IBM 公司为代表的技术论,强调信息技术的基础作用,认为“智慧城市”是运用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将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联动整合,从而形成一个物联化、集成化、互联化的系统。学者 Andrea Caragliu 则是应用论的代表,强调建立先进应用系统来解决城市中的问题,认为智慧城市是通过对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以及通信基础实施进行投资建设,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优化对自然资源的分配以及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以仇宝兴为代表的系统论,认为智慧城市是全面的感知、互通互联和更智能化,部门之间到达信息共享、工作协调、资源整合的一种状态。
综上所述,除了技术,智慧城市还有政治、社会、文化等更深次、更多维的内涵,以及更多元的社会参与主体。智慧城市包括信息通信技术的基础作用从而使各部门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注重经济的发展并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让城市更加智慧、安全、方便与美好。
2. 危机与社会危机
1991 年罗伯兹(Albert.R.Roberts)认为危机是段时期,是当个体处于危险的情景之下或遇到了由重大问题造成的危机后果而无法运用以往的应对方法策略应付,是一个心理失去平衡的时期。在人们的日常认识和界定中,危机分为两种:一种是由自然灾害引起的难以控制的突发事件,如地震、海啸、台风、旱涝灾害等;另一种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威胁到社会群体安全的事件,如战争、恐怖主义事件、群体性事件、涉外突发事件、新闻舆论事件、核泄漏、火灾以及事故等社会危机事件。
...........................

(二) 理论依据
1. 智慧治理理论
目前诸多国家对于城市治理已经从传统式的管理向智慧式的治理开始转变,智慧治理已经成为城市治理的方向。智慧治理理论与智慧城市是分不开的,国外学者Holland 认为“电子治理”、“智慧治理”、“数字城市”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都是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概念。两者虽然相近,但却是不同的,那么智慧治理与智慧城市的关系又是怎样?智慧治理理论是智慧城市理论更深层次的拓展,是将智慧城市中的信息技术与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社会治理理念相结合的理论。国内外学者对智慧治理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个方面是优化城市基础设施。智慧治理既有对城市规划层面的探索研究,也包括对城市智能基础设施项目的落实,其目的是建立一个便捷、高效、可持续性的智慧城市。国外学者 Komninos 就曾提出,要对城区进行智能改造,利用数字空间和信息处理,建立具有科技创新特征的智能社会服务项目。如加入一些智能化基础设施,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城市生活中的各类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提高公共决策质量、满足市民个性化服务需求和治愈城市病等,从而达到优化城市管理的目的。
第二个方面是转变政府治理方式。智慧治理理论的核心理念就是将政府一元管理转变为社会多元治理,社会多元主体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共同参与治理,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拓宽了多元主体参与的途径,促进了社会范围内信息的共享、资源的整合和运行效率的提高。其次,信息技术的创新也加快了政府治理工具的创新,不仅创建了城市智慧治理应用平台,同时也体现和实现了民主的社会价值理念。如,欧盟启动的生活实验室(Living Lab)计划,就致力于运用智慧治理理念将城市打造为多元主体持续不断互动的创新生态系统。国内外的很多学者从政府角色智慧化的视角去研究社会危机治理,也就是转变政府治理方式,从政府一元治理到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危机的治理,从危机管理转变为危机治理。
..........................

二、 智慧城市与社会危机治理相关性分析

(一) 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危机治理的提出
城市社会危机治理的发展开始面向智慧城市,是因为城市社会危机的治理需要智慧城市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且该治理方式较传统的城市社会危机治理方式更有效、更具优势。
首先,我国传统的城市社会危机管理方式已经落伍。现在城市对社会危机的治理还存在许多现实性的问题,如治理重心主要在事后的应急处置环节、存在信息孤岛和联动不畅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急需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以及应用智慧城市的智慧治理理念和信息技术。本文所说的城市社会危机治理是针对城市中所发生的与人的行为有关的危机事件的治理,凡是人为性的因素所引发的社会危机事件都是有迹可循和可消、可控的。城市社会危机治理,应城市社会而生,应人而生。城市社会危机治理的进步和发展还需要紧密结合智慧城市的优势,从城市战略的高度出发,确保城市社会危机治理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生相应。
其次,智慧城市的理念与技术对社会危机治理有绝对优势。第一,智慧城市在理念上树立了防患于未然的思想以及堵不如疏、疏不如预的前瞻性治理理念;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生命安全以及“安全第一人”的理念等。第二,智慧城市先进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模式不断创新和治理主体日益多元等满足了城市社会危机治理的需求和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需求。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危机的情况进行实时、精准、动态且多维度的获取和分析,预测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为现场的把控和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智慧城市的互联协同理念和智慧治理平台可以在城市危机事件爆发时,进行信息共享、协调联动、统一指挥和最优的资源分配,实现智慧治理理念,实现人与技术的充分融合,以保障城市社会的安全和良好发展。这与学者邓利维的观点是一致的,他认为进入数字时代的治理其核心就要强调数字化的行政运作,整体、协同和科学的决策方式以及政务服务的全面整合。第三,智慧城市中的技术带动了公共服务和社会民生智慧应用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反之这些智慧应用产业又促进了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创新。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智能产品、车联网以及移动支付等新兴的互联网、物联网及大数据等高新科技产业推动了公共服务的个性化升级和社会危机治理方式的转变,提高了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社会危机治理的途径,形成了城市公共服务与危机治理形结合的新产业形态,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安全带来重大的发展。
.........................
三、 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危机治理现状及问题......................... 24
(一) 我国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危机治理现状..................... 24
1. 面向智慧城市社会危机治理的相关政策..................... 24
2. 面向智慧城市社会危机治理的实践及成效................... 25
四、 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危机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一) 城市社会危机智慧治理理念尚未形成....................... 31
1. 对智慧治理理念认识不深................................. 31
2. 未厘清智慧城市与社会危机治理的关系..................... 31
五、 国内外智慧城市社会危机治理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37
(一) 国内外智慧城市社会危机治理的成功经验................... 37
1. 上海构建智慧治理应用体系提升预防预警能力............... 37
2. 杭州构建“城市大脑”促进社会危机的整体治理............. 38

六、 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危机治理的对策措施

(一) 树立城市社会危机智慧治理理念
1. 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危机治理理念
在智慧城市背景下,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社会危机治理理念,把人放在第一位,弘扬生命至上。联动、融合与智慧是智慧城市的内在理念,也是城市社会危机治理的内在要求。天灾人祸,天灾是起点,人祸是痛点。每每发生人祸,人们总是捶胸顿足、后悔不已。所以,我们更是应该对城市中的社会危机保持时刻的警觉,加强公民社会危机意识的建立和培养。在构建全民参与城市社会危机治理的过程中,打造社会危机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命运共同体。并通过智慧城市的互联互通的网络技术实现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其次,更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社会危机的综合风险源的识别工作做到全面且深刻,从而进一步防治、控制所有可能由“人类不当行为”而导致的危机,一手抓突出问题的监测、预防、预警,一手抓城市的日常运行、日常监测。加强把智慧城市的理念和技术应用到城市社会危机的治理中,有效规避、降低社会危机事件的危害,从而达到城市的安全发展。

.......................

结论
城市社会危机的有效治理是关乎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也是关乎每一个公民个人安全、生活幸福的重要指标。在风险社会的国际背景和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危机频发的国内背景下,如何更有效的治理城市社会危机成为了我们党和政府当务之急的重任。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危机治理,其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融合与进步,更是对传统社会危机治理模式的改造和重塑。
当前我国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危机治理,在融入和运用智慧城市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时,出现了碎片化应用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一个方面是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危机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并且还将长期处于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一个状态。另一个方面,是对社会危机智慧治理理念的认识不到位、治理主体参与动力不足、受传统体制的制约、治理平台缺乏系统整合以及社会危机缺乏常态化治理机制等。本文依据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包括树立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危机治理理念、落实多元主体参与社会危机治理、建立健全城市社会危机治理中心体制、加强城市社会危机的协同治理、日常治理与应急处理无缝隙衔接等。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危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在吸收国内外社会危机治理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形成社会危机智慧治理的一套完整理论和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做到智能全面预测、科学理性决策、精准处置、整体系统治理,以期实现智慧城市理论与社会危机治理的真正融合,实现城市社会危机的有效、智慧治理。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