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本文立足于河南省安阳县的实际情况,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情况,了解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困境,探讨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困境的有效途径,力求得到相关部门及更多人们的关注,为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一)安阳县留守儿童困境调查
河南省地处我国华北平原,总人口超过 1 亿人,是我国的第一人口大省,也是我国劳务输出的主要地区之一。人口的过度密集带来的就业压力导致省内大量劳动力外流,直接造成了河南省留守儿童群体的数量庞大。根据民政部 2016 年对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摸底排查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多集中在中西部,河南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接近全国数量的 10%,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困境亟待解决。
笔者在相关政府网站中查询得到,2015 年安阳县总人口达到 1002361 人,农业人口887338 人,非农业人口 115023 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 88.5%。其中常住人口 854338,外出务工人口接近 15 万人,是名副其实的劳务输出大县。大约有农村留守儿童 5.8 万人,规模相当庞大,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群体的数量存在继续扩大的趋势。
笔者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采用不记名调查。笔者首先在与相关学校沟通后,进入班级进行问卷发放,并当场进行问卷释疑,随后笔者也在走访过程中概率性入户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问卷总共发放 200 份,回收问卷200 份,其中有效问卷 191 份,涉及留守儿童 130 份,非留守儿童 61 份。
.....................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生活困境
1.心理困境
儿童的形象本应该是活泼开朗、阳光好动,但是许多农村留守儿童似乎截然相反。广东省韶关市 2011 年组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展开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近一半的留守儿童存在自卑等情况。笔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部分留守儿童交谈中提及,自己家中贫困,父母又外出务工,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学校老师也表示,一些留守儿童不愿意与人交谈,即便是老师找其谈话也不愿意与老师交流。
根据表 9 我们可以对比得知,留守儿童在与父母沟通的频率上较非留守儿童有不小的差距,与父母沟通的减少意味着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占据的重要性的降低。留守儿童正处在自我性格形成的年龄段,父母的缺席尤其是父亲角色的缺席致使他们缺乏应有的安全感,加之如今中国大班制在农村盛行和以分数论高低的情况,致使教师没有过多的精力关注留守儿童的性格形成,往往会导致这个时期的留守儿童形成自我封闭、行为怪异、冷淡少语、自卑等心理问题。
.........................
二、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困境的责任归因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困境的家庭责任归因分析
1.家庭结构破碎导致家庭教育功能弱化
首先,家庭的结构碎片化会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发育健康。费孝通曾指出:“在过去的历史中,人们似乎找到了一种最有效的抚育方式,那就是双亲抚养。”在家庭教育中,双亲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家庭中母性角色主要承担的责任是给予子女关怀和情感依托,而父性角色则是帮助子女树立勇敢独立、果敢善断的能力和给予安全感。[2]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的陪伴,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家庭缺乏母性角色会导致儿童缺乏关心和情感依靠,心理情绪易烦躁和愤怒,缺乏父性角色会导致留守女孩缺乏家庭安全感,出现胆小、孤僻、性格内向等消极心理,留守男孩则易失去家庭中的模仿和学习对象,在父性角色弱化下更倾向于女性发展。可见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家庭架构完整、父母角色的重要性,如果家庭长期缺少父母中的任一角色,都会导致儿童成长缺陷。依据笔者对安阳县的调研,农村留守儿童中有 36.2%的家庭处于单亲监护类型中的母亲监护,更有接近一半的留守儿童是同时缺少父母监护的情况。在单亲监护的情况下,无论留在家中的是母亲还是父亲,都会由于没人分担家庭职责而过多操劳于家务和农务,或多或少忽视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而在同时缺少父母亲双方的监护情况下,其他监护人更会过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安全问题,极少有人过问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思想状况。
其次,祖辈监护和亲友监护易导致留守儿童发生越轨行为。当父母角色共同缺席时,不仅会削弱家庭教育功能,还有家庭监管功能。社会控制理论表示,家庭监管功能是儿童与外界联系的枢纽,当监控功能弱化、枢纽中断时,儿童犯罪的几率将极大提升。祖辈监护模式下,祖父母通常对儿童照料有加,却难以对儿童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亲友监护模式下,虽能一定程度监督儿童行为,却无法有效的建构儿童和社会之间的良性桥梁。中国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为了满足心理好奇欲和释放内心压抑情绪,在先接触如脏话等消极影响后,会变本加厉学会逃课、上网等不良行为,甚至为了追求刺激和金钱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犯罪行为。留守儿童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更多触及的是社会消极面,从而导致破窗效应得到不断放大加强。
..........................
(二)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困境的学校归因责任分析
1.应试教育模式下带来的隐性歧视
应试教育是建立在以提高分数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教育理念。它着眼于学生的考试成绩,片面追求学校的升学率,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成绩落后的学生含有隐性歧视。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一是出于应对考试和集中优势资源的考虑,大多学校都会采用以成绩为指标进行的分班制度。留守儿童受限于学习环境较差和家庭教育主体缺席等原因,学习成绩大多徘徊在中下游水平,在分班制的引导下,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集中,很可能会导致上文提到的破窗效应,即破罐子破摔现象。二是学校重视智育忽视学生身心发展。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学生的智育上,组织培训教师对学生成绩关注,在课程安排上也挤占了品德课、心理健康课、体育课的许多时间。笔者在观察乡镇学校时发现,学校没有专门针对学生设立的心理辅导室,更没有专业的心理教师任教。这对于留守儿童心理困境的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都会产生消极作用。三是学习任务过多、学习压力巨大。留守儿童在学校需要面对枯燥乏味的学业,回到家中缺少家庭的温暖,极易造成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受制于应试教育影响,分数决定命运的论断会反映在他们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由于留守儿童本身在学习上并不占优势,如若教师再以分数论成败,更会导致许多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对学习失去兴趣,对教师产生厌烦情绪。
2.农村教育落后对留守儿童教学产生的隐忧
当前我国农村教育落后于城市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其中主要包括教师队伍素质落后和教学设施陈旧。教师对学生的作用不言而喻,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于城市,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都远不及城市中的教师,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因此许多优秀的师范类人才都对下基层农村教学有极强的抵触心理。据报道,江西省兴国县的许多留守儿童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以其中的上迳小学为例,学校仅包括校长在内的教师 4 名,平均每周每位教师要上 26 节课,承担着不同学科的教学,教学任务巨大、压力沉重。教学设施方面也无法与城市学校相较。相比较城市中小学中采用的多媒体教学,如今许多农村中小学仍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初级阶段。许多偏远山区中的留守儿童学校住宿条件也极为不堪。陕西省一家农民自办的留守儿童学校,用自家窑洞做学校的教室,将石头垫起来用作桌椅板凳,教师需要轮流在狭小的教室中使用唯一的一块黑板,可见条件之艰苦环境之恶劣。
..............................
三、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困境的多中心治理路径................24
(一)合理界定政府职责,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24
1.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障碍,构建留守儿童平等发展平台................24
2.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转变教育理念................25
三、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困境的多中心治理路径
(一)合理界定政府职责,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政府是处理留守儿童困境的主要力量,是构建留守儿童治理体系的中心。留守儿童困境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政府应从宏观、微观两方面着手,力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障碍,构建留守儿童平等发展平台
第一,促进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在家乡附近择业就业。经济矛盾是所有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城乡之间的差距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被逐步拉大,是诱发农民工群体出现的原因。由于农民工群体数量不断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也随之不断扩大。只有减少这一群体的总体数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可以在家乡就近就业,便于他们与子女的沟通与回家探望。首先,在财政上要加大对农民和农村的投入,加大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源上提高农村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让更多的农民能够依靠农业生产立足,使农业成为农民就业的首要选择。其次,要进一步推进农村地区的税费改革,尤其是减轻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负担,使温饱不再成为困扰农民的问题。最后要改善农村地区的投资环境,使社会资本愿意向农村地区倾斜。社会资本的逐利性会驱使它向有利于资本升值的地区聚拢。社会资本不愿意向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投放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再加之没有肥沃的政策土壤,自然不愿意扎根农村。
........................
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困境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其涉及范围包括各方面的主体。每一主体之间都是相互作用的,期望单一主体发挥作用以完全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我们具体处理这一问题时,应利用诸如家庭、学校、政府以及社会力量等多方共同协作,构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困境的对策体系,共同为留守儿童生活困境的解决做出应尽之责。
在这个多方协作的治理体系中,家庭与学校的力量过于零散,我国公民意识虽然正在觉醒,但在治理过程中仍不能担负主要的职责,第三方组织的数量虽有较大提升,但运行机制仍不成熟。因此,只能通过政府主导的模式,在政府的引导下,其他主体围绕政府为中心开展一系列应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困境的举措。当然,政府也需要注意积极带动其他主体,做到合理发挥政府职能。在积极作为的同时不超出职能界限,使各方责任能够得到最大化发挥,避免独自奋战的局面出现。
虽然论文从最初的选题、调研、数据分析、确立框架到最终撰写论文阶段,投入的精力、时间不可谓不多,但碍于自身能力有限,对论文的深入研究仍存诸多不足之处。在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困境期间,深感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复杂性。现如今,对于如何构建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系统,如何构建符合地方实际的政府主导治理模式,如何有效整合社会力量等问题,仍需在今后做进一步深入研究。在调研过程中的亲身经历,使笔者深深的体会到留守的苦楚,但也能感受到 80、90 后新生代父母对子女的关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留守儿童的总量会逐步减少,农村留守儿童困境也会得到有效的治理和改善。
参考文献(略)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困境责任行政管理分析——基于安阳县的调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行政管理文章
-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养问题行政管理研究
- 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危机治理行政管理问题研
- 廊坊市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职能的行政管理优
- 河北省创造文化消费需求问题行政管理研究
- 基层公务员工作幸福感与工作绩效关系行政管
- 河北省驻村工作队帮扶措施差异行政管理研究
- 住宅小区有效治理的影响因素行政管理分析—
- 政府职能转移背景下行政管理资源对社会组织
- 参与式治理视角下的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改革行
- 超大城市流动人口歧视性住房供给制度行政管
- 地级市市长群体特征及晋升的行政管理影响因
-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促进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的公共行政政策管理
-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政府责任行政管理研究—
- 当前我国城市营销问题及对策行政管理研究
- 吉林市龙潭区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的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