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行政管理论文,本文将食品安全治理放在社区这一级的层面上开展研究,引入了治理的观点,寻求多主体的共同参与。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因此,食品安全是直接关系到全体公民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同时,食品安全失去保障还会引发诸如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断、社会的和谐稳定遭到破坏,乃至政府公信力受损等一系列严重问题的产生。而近期以来各国食品安全事件暴露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也逐渐走进公众的视野,已经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鉴于此种情况,许多国家都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上升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的高度,不但积极推动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研究,而且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试图建立起“从农田到餐桌”并覆盖着生产经营全链条整个过程的监管流程,并探索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来适合本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食品安全治理问题也由此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研究领域和学术研究的课题,得到了公共管理学者的高度重视。
根据我国的国情来分析,由于过去我们在食品领域上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直都是数量上的短缺,所以政府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有效解决食品数量供给的问题,而在食品质量上的安全性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食品供给问题己经由短缺逐步转向了相对剩余,这也反映了人民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需求在与日俱增。由于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需要不仅仅是一个市场需求问题,食品安全属性的公共性和社会性也决定了其供给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所以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但是目前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却凸显了食品安全公共需求的不断增加与食品安全供给不足间的巨大矛盾,表现出了目前的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巨大缺口,以及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危机。获得食品安全需要己成为当今民众最根本的利益需求,人民公众迫切希望建设一种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的呼声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也不断涌现。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治理”(governance)一词在英语国家己有几百年的历史,主要是指在特定范围内行使权力,后来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治理、公共治理与全球治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人们开始重视起公司治理。1989 年世界银行曾运用“治理危机”来概括非洲的危机情形,人们开始关注公共领域的治理。治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用法。英国学者罗伯特·罗茨在分析梳理几种不同的治理定义的基础上指出,“治理标志着政府管理含义的变化,指的是一种新的管理过程,或者一种改变了的有序统治状态,或者一种新的管理社会的方式”。他认为,治理至少有六种不同的用法,即作为最小国家的治理、作为公司治理的治理、作为新公共管理的治理、作为“善治”的治理、作为社会控制论系统的治理和作为自组织网络的治理,并分别对每种用法作了具体分析。关于治理的定义,全球治理委员给出的界定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权威性。该委员会曾在 1995 年发表的题为《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研究报告中对治理下了如下的定义: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它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虽然治理理论是为了弥补市场和国家的缺陷而提出来的,但治理既没有国家合法的强制力,也没有市场机制自发的调节功能。治理的特征决定了它像市场失灵和国家失灵一样,也存在治理失灵的可能性。但判断治理失灵的标准不像判断市场失灵和国家失灵的标准那样一目了然。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转型的推动和公共管理在理论上的反思与创新,治理理论已经应用到社区研究与实践领域,“社区治理”这一概念的使用在近年来逐步增多。
..........................
2 社区食品安全治理研究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社区
2.1.1.1 社区的概念
对社区这一概念进行研究,是社区这一命题研究的开始。社区最早被定义为关系密切、联系紧密的同伴、搭档和共同体,“社区”这一学术名词最早是出现在《东西方村落社区》这本书中的。直到 1887 年,经由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滕尼斯所著述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社区”的概念开始走入社会学,走进公众的视野,也正是从这以后人们开始了对社区这一新事物长达百余年的研究历史。在这期间,“社区”一词经各个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学者们所表述,一共产生了多达一百四十多种不同的阐述释义。其中,社区的三个最为典型性的定义如下:
第一,社区研究的鼻祖滕尼斯界定的“社区”概念。作为社区研究的先行者,滕尼斯在“社区”概念的界定上颇有发言权。他曾经指出,社区是建立在诸如情感、记忆和习惯等的自然意志基础之上的,依凭人们的血缘、地缘、心态,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社会有机体,比如家庭、左邻右舍、部族、村落等等。滕尼斯的社区概念是非常强调感情主旨的,认为感情因素是社区形成的重要基础。
第二,麦基弗对社区概念做出的界定。麦基弗是英国名声显赫的社会学家,他在 1917 年著述了《社区:一种社会学的研究》一书,他在书中指出建立在所有组成人员共同利益之上的共同开展生活的活动区域即为社区。对于“社区”这一概念,麦基弗突出强调的是所有组成人员的共同利益。
第三个是罗伯特·帕克主张的关于“社区”的概念。二十世纪中期,美国颇具影响力的学者罗伯特指出,所谓“社区”,就是居住、生活在某一个特定的区域中的人们,这些人围绕日常的生活活动,互相往来,组织活动、开展生活。在罗伯特·帕克对社区这一概念的界定里,突出了社区是以地域为基本单位进行划分出来的一群人,这些人依赖着他们借以生存的土地,既相互联系紧密,又彼此往来频繁。
......................
2.2 理论基础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在探索社区食品安全治理这一问题时,以科学的理论做基础,拒绝经验主义式的纸上谈兵,把握好理论基础的指导作用,为我们分析问题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导。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社区治理的理论基础之一,它兴起于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西方社会,诞生于财政危机、信任危机和管理危机三大危机背景下。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特征是普遍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将统治、官僚转变为治理和服务者,从而达到提高公共管理水平的目的。其精髓是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变原来单一的管理主体为多元主体、变官僚化的管理手段为企业化管理,使政府发挥新的、不同的作用。政府不再是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唯一提供者,而是兼具了管理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从而有效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实现社会公共福利的最大化目标,继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新公共管理理论所倡导的绩效管理、目标管理和市场化导向等管理工具,对于促进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借鉴因素,摆脱了原有供给主体单一的模式,为社区治理开拓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
2.2.2 公民社会理论
公民社会理论是社区治理的另一理论基础。公民社会理论同样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西方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的发展,国家和政府强制管理的“公共区域”逐渐缩小,相反地,公民和社会通过市场手段加以调节和管理的“私人区域”日趋扩大。公民社会的发展、成熟以及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职能结构的重心实现了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服务的转变,继而政府的管理职能由掌舵变为划桨。
公民社会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本质精神可用于构筑全新的社区治理模式。社区作为公民社会的一部分,是人们因自愿维护自身利益而缔结的组织。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建构方向是实现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合作,调整政府、社区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等的权利关系,同时强调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社区治理的本质就是依法处理好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第三部门和社区组织的作用,使社区成员的多元化需求得到满足,使社区居民个人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进而促进公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
3 社区食品安全治理的现状与问题——以徐州市群力社区为例......................... 23
3.1 社区食品安全治理的现状..........................23
3.2 社区食品安全治理中的问题分析.................24
4 西方发达国家社区食品安全治理的经验借鉴....................31
4.1 加拿大分级监管的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借鉴...................31
4.2 美国各部门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借鉴......................32
5 提升社区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建议...................37
5.1 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食品安全治理....................37
5.2 创新政府参与社区食品安全治理的工作方法...................38
5 提升社区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建议
5.1 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食品安全治理
治理的观点突出的是主体的多样性,那么在社区食品安全治理当中也应该凸显出多主体参与的特征。食品安全治理仅仅依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社区居民作为消费者、作为食品生产链的终端、作为最直接的市场主体,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广泛的治理力量,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必然在社区食品安全治理中起到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为使社区居民在社区食品安全治理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可采取如下措施加以引导,以提高广大社区居民的食品安全科学素养,营造浓厚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氛围。
首先,要增强社区居民在食品安全方面应具备的常规常识,提高社区居民有关食品安全的意识。大多数社区居民往往都是根据过往的生活经验来判断食品是否安全,对食品生产加工的工艺流程了解甚少,尤其是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各种技术发展迅猛,民众关于食品安全知识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就更谈不上防范食品安全问题了。为此,可以制定并开展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的学习计划,通过开办食品安全相关的电视栏目,通过报刊杂志刊登食品安全知识,通过社区宣传栏展示食品安全案例,让居民在获取食品安全常识的同时,充分了解当前食品安全的形势,明白食品安全的隐患并不仅仅存在于媒体的报道当中,它们就真实地存在于在我们身边,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健康权益。通过这种全面立体的宣传引导方式,使社区居民耳濡目染,渐渐增长食品方面的安全常识,使居民对食品安全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引起居民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增强居民们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危机感,加强食品安全问题的防范意识,培养他们理性、成熟的消费习惯,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理性选择安全健康的食品。在购买食品前,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留意食品包装上是否有 QS 质量安全监测商标,并留心产品是否为正规厂家生产,坚决抵制劣质食品,拒绝“三无”食品。没有需求,就没有买卖,从而促进食品行业的优胜劣汰,起到净化食品生产环境的作用。
.........................
6 结束语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在食品安全治理上花了很大力气、下了很多功夫,依然问题频现,不尽人意。在政府监管与市场调节纷纷失灵的现实面前,我们不得不努力另辟蹊径,开辟食品安全治理的新思路。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为寻求这一目标而作。
本文将食品安全治理放在社区这一级的层面上开展研究,引入了治理的观点,寻求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为避免行文中泛泛而谈,本文选取了徐州市贾汪区的一个社区作为范例,通过走访观察,了解现状和问题,深挖原因,引入最新科技的网络平台,给出符合时代特征的对策建议。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更是国家的组成细胞,如果每一个社区的食品安全治理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则国家食品安全的大局面便水到渠成。面对依然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社区食品安全治理依然任重道远,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切实行动起来,为社区食品安全治理贡献一己之力。
正如约翰·多恩的诗歌所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如果海水冲掉一块,欧洲就减小,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食品安全治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唯有警钟长鸣,负重前行,在不久的将来,才能让地沟油、瘦肉精、苏丹红不再成为我们餐桌上的顾虑。
参考文献(略)
社区食品安全治理的困境与行政管理问题思考——以徐州市群力社区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行政管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