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潮:民商事速裁的兴起与实践
(一) 速裁的兴起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法治的不断健全以及社会公众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以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院成为处理各类社会矛盾的滩头阵地,社会对司法的需求已成膨胀之势。2008年全国各级法院审结案件数是1978年的19. 5倍,其中85%以上是民商事案件,在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案件类型更加多样,处理难度越来越大,但人员数量仅增加了 1.68倍,案多人少的矛盾日趋突出。?在案件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人民对司法效率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社会对法院的工作一直颇多怨言,其中案件处理节奏缓慢即是最为人i后病的问题之一。为了破解案多人少的困境,缓解诉讼爆炸带来的压力,自2001年起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基层法院率先对如何提高结案效率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民商事案件速裁机制即是这种探索的产物。在理论上,“速裁”的概念可以界定为,“指人民法院为了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减轻审判压力,在司法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双方争议不大,当事人要求尽快解决纠纷的案件,或者法律关系不复杂且双方当事人同意尽快解决纠纷的案件,由法院内部的专门机构或者专门人员,通过简化诉讼程序,迅速作出裁判的审理方式。”②2001年10月,上海市浦东人民法院率先在全国基层法院正式推行民商事案件速裁机制(以下简称速裁机制)。2002年6月,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法院成立简易案件审判庭,开始以速裁方式审理简易民商案件。@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落实23项司法为民具体措施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对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速裁,减轻涉诉群众的讼累。” 2003年《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2004-2008)?发布,其中规定:“继续探索民事诉讼程序的简化形式,在民事简易程序的基础上建立速裁程序制度。”这就为速裁机制的蓬勃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政策上的依据,速裁机制的实践在全国各地基层法院纷纷开展起来。各地法院纷纷在立案庭或者业务庭下设立速裁组,在简易程序的基础上以更简化的方式处理部分更为简单的案件。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中关于“健全司法为民工作机制”的部分提到:“探索推行远程立案、网上立案查询、巡回审判、速裁法庭、远程审理等便民利民措施”。这为速裁机构的正式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很多基层法院将以前的速裁组变。
(二) 速裁机制的法理基础
1. 效率价值
效率作为诉讼程序的基本价值之一,可以说是速裁程序兴起和蓬勃发展的最主要动因。在当今诉讼爆炸的大环境下,法院收案每年大幅增加,而与此同时法院工作人员却无法得到相应幅度的增长,导致案多人少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伴随法院工作压力骤然加大,案件处理时间的延长也就不可避免。复杂的程序、偏低的效率,使得进入诉讼程序的当事人深受其苦。日本法学家棚濑孝雄指出,“无论审判能够怎样完美地实现正义,如果付出的代价过于昂贵,只能放弃通过审判来实现正义的希望”。?速裁机制所蕴含的效率和简便,则极大的解决了这种难题。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适用民商事案件速裁机制审理案件,除了时间效益外,还能大大减少当事人参加诉讼所投入的大量精力和金钱成本,而且速裁相对多样和宽松的处理方式还有利于使受损的社会关系尽快得到修复,矛盾纠纷及时得到化解。对于法院来说,速裁机制能够更合理的配置法院有限的司法资源,对司法资源进行更为合理有效的分配,不管是对于缓解案多人少的现实压力,还是切实提高案件审判质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人们对效率的追求实际上也体现出对公正、秩序和自由的向往。” ?速裁机制所代表的和实现的效率价值,本身也是对公正、正义和秩序的一种促进和实现。
2. 公平公正价值
从程序设计的角度来讲,严格、复杂、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程序机制虽有助于在正当程序的语境下实现实体正义,使当事人权益的实现得以最大化,但却意味着不得不付出高昂的诉讼成本、历经漫长而曲折的诉讼过程,还不得不求助于具有专业技能和法律知识的律师,从而加大了人们接近司法的难度,使之可望不可及。③在现实中,适用普通程序处理案件所需要的漫长诉讼过程以及当事人所需要付出的高昂诉讼成本,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参加一次诉讼犹如进行一场漫长的战争。而这种代价却并非每一个当事人都能够负担得起的。在诉讼所需要的成本接近或超出需要救济的权利本身的价值时,或者超出诉讼参加人自身的承受范围时,当事人很可能就因此放弃诉讼,其受到侵害的权利很难得到救济。程序本身可能就会成为权利救济的障碍,正如杰诺维兹教授指出的那样,“如果只有富人才能付得起钱,利用这种制度,那么即使用公式精心保障的司法制度也基本上没有什么价值可言”。而速裁机制简便的诉讼方式,则使得当事人能够低成本的参加诉讼,能够最广泛的参加诉讼,达到“平等接近正义”的制度价值。所谓平等接近正义,是指在司法制度中赋予所有案件当事人,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富贵贫贱,均有平等地接近法院,接近司法裁判的机会。在当代中国大部分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均有所欠缺的现实面前,以“平等接近正义”为基础的速裁机制无疑能够创造一个更为公平的诉讼环境,使得大多数人能够以诉讼来保障正当权利的实现。在中国目前的现实司法环境中,速裁机制所带来的高效率对于促进司法公正可能还有更大的作用。在现实中,对于一个较为复杂的案件,各种说情托关系以及相关权力部门的干涉可谓屡见不鲜,极少数的法官也可能会凭借对案件审理时间的拖延向当事人施加压力。在这些非正常却又在现实中经常出现的情况下,诉讼进行的时间越长,诉讼公正也就可能被打上越多的折扣。而速裁机制简易、快速地处理案件的特点,则有助于克服上述种种弊端,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诉讼公正和正义。
(三) 速裁的实践效果
速裁机制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法院快速审理案件和当事人便捷参加诉讼的最佳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上海四个区法院在2003年-2006年一审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例,来说明速裁机制的效果。再看宜兴法院,至2007年底,该院简审庭(简审庭为该院速裁机构)共审结案件7221件,调解撤诉率达71. 66%,结案标的额3. 29亿元,需要答辩期案件平均结案周期为17. 7天。自2003年来,简审庭审结的案子当庭兑付金额达1. 1亿元,真正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仅为案件总数的20%。以上数据足以证明速裁机制独特的优越性,在试行的这几年,速裁机制在便利当事人诉讼,缓解审判压力,提高诉讼效率,降低司法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
二、瓶颈:速裁机制的误区与缺陷 ..........................................................................11-17
(一) 速裁机制缺乏明确的 ..........................................................................11-13
(二) 速裁程序侵害当事 ..........................................................................13-14
(三) 速裁相关匹配制度 ..........................................................................14-17
1. 速裁案件范围存在..........................................................................14-15
2. 送达制度不完善 ..........................................................................15
3. 程序转换与衔接不畅 ..........................................................................15-16
4. 速裁与全院审判的协调.......................................................................... 16-17
三、出路——速裁机制的..........................................................................17-27
(一) 赋予速裁机制独立的 ..........................................................................17-18
(二) 速裁机制具体程 ..........................................................................18-27
1. 速裁案件的繁简..........................................................................18-20
2. 重构速裁的启动 ..........................................................................20-21
3. 当事人的权利..........................................................................21-22
4. 机构与人员设置 ..........................................................................22-23
5. 送达保障 ..........................................................................23-25
6. 关于期间的规定.......................................................................... 25
7. 程序的转换 ..........................................................................25-26
8. 促进速裁与全院..........................................................................26-27
四 结论
本文对我国基层法院正在进行的速裁实践及其探索进行了研究,根据各地速裁机制实践的状况及取得的成效,探讨了民事速裁程序建立的背景、法理基础,并分析了速裁机制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民事速裁机制进行重构的相关设想。通过研究,笔者得出如下结论:速裁机制实际上是我国基层法院以缓解自身案多人少的压力为直接目的,自下而上开展的一次司法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在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作为支撑的情况下,各地法院以简易程序的相关规定为蓝本,展开大胆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速裁机制十余年的运行历史充分显示了其具有的优越性和取得的良好成果,这一切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速裁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也不容我们忽视,由于一直没有立法机关的支持,速裁机制没有明确的法律作为支撑和规范,而只能以宏观模糊的政策和各地不一的速裁规定作为审判依据。因而速裁程序和机制存在以下问题:没有明确的程序性质定位,繁简分流标准也不统一,速裁程序有侵害当事人诉讼权利之虞,速裁机构与速裁法官人员配置有待完善,送达制度制约速裁实际效能发挥,速裁程序与其他程序转换不流畅,协调速裁与法院整体工作困难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已经成为速裁机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所在,值得每一位法律从业者反思。在对速裁机制的实践现状进行考察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重构速裁机制的相关设想。首先需要在立法上明确速裁机制的独立程序定位,然后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对繁简分流标准、启动方式、当事人权利保障、速裁机构及人员配置、程序的进入与转换、送达、期间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完善,使速裁机制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使我国的民事诉讼程序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