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 2013 年 9 月试验区的成立以及贸易便利化政策效果开始显现后,这些位于试验区内的相比 2008 年—2013 年更倾向从事海外贸易,因此经营收入成分中对外经营收入的比重上升,致使海外经营绩效上升。而自然实验的对照公司组方面,所在地位于江苏、山东和海南的 47 家上市公司经营结构未出现显著变化,海外经营绩效未出现如实验组公司那样显著上升。同时实证结果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以及安慰剂检验,证明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本次自然实验有一定的适用性,测算结果和检验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是世界各国普遍享受最宽松贸易政策的特殊经济区。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迅速发展,成为推动进出口、发展经济、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自由贸易区的形式通常是“境内关外”,其内涵是在一国边境领域内而又实施特殊海关政策和贸易优惠政策的经济特区。政府通常对自由贸易区内的企业采用较低的税率标准、提供高质量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以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为宗旨打造国际贸易平台和国际资本流动平台。
自由贸易试验区如今已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经济和贸易版图,内核是参照国际惯例和优秀范本,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对外经济特区。在当今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中国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向世界表明中国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保障和维护世界贸易自由。另一方面,中国通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积累丰富经验和优秀贸易资源,试图通过“探索建立自由贸易区,打造开放新高地”创新贸易开放的形式,形成改革开放新态势。
2013 年 9 月 27 日,国务院批复成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中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中国分 5 批次共成立 18 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别位于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海南、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和黑龙江。中国境内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根据自身战略定位和相应区位规划自身发展目标和功能,使原先受到较多管制的制造业、零售业、仓储业和商业服务业的公司在自由宽松的营商环境中获得较大的发展潜力。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概述
(一)研究思路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企业,在试验区内享受多样的贸易便利化政策和基础设施,加上试验区的层级上升与区域扩张、《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版本不断更新,实际上为企业提供了贸易、海外资本市场对接的窗口,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企业享有较与其他企业更宽松、自由的贸易环境。
企业是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实施的主要对象,而区内注册的上市公司因产量规模和对外贸易量,最先受到政策影响。研究试验区制度与政策创新,通过实证方法分析区内注册的上市公司对外经营绩效的变化与对外营收增长的影响因素,对于研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政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具有应用价值。本文研究思路如下:
第一部分是绪论,这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点与难点。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主要分析梳理国内外现有文献关于自贸区的发展,自由贸易区在各个层面的影响以及贸易便利化的测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评论这些文献的思路和可改进之处。
第三部分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基本情况的概括,介绍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八大片区的基本情况,从各类报表,官方报告以及学术文章中筛选出与本研究相关的数据,汇总梳理试验区内的各种贸易便利化政策和成效。
第四部分是理论分析,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分析贸易便利化政策对企业影响途径,第二层面解释为何要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的影响框架内进行第一层面的分析。两个层次的分析构成本研究实证检验的理论基础。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自由贸易区的基础研究
1547 年意大利的热那亚湾里南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正式以自由贸易区,欧洲和北美学者对自由贸易区的研究较早。RichardS.T.C(1958)率先从免税优势角度定义了自由贸易区的概念,即可以通过免征关税方式吸引更多贸易流量发展当地经济。
自由贸易区的系统性理论基础可以溯源到以 Gunnar Myrdal(1957)为代表的“回浪效应论”和以 AlbertO.Hirschman(1958)等为代表的“不平衡发展论”。Albert O. Hirschman 是发展自由贸易区肯定说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不平衡发展论:各国的成长过程是不平衡的,体现着波浪式的发展规律,各国建立自由贸易区能助推全球贸易发展、实现经济一体化。Albert O. Hirschman 建议各国建立自由贸易区以实现一国贸易与经济与世界的快速接轨。而 GunnarMyrdal 提出的回浪效应是自由贸易区否定说,他认为自由贸易区加重区域间的资源不平衡,设立自贸区会使落后国家与地区的人才和资本外流,本就落后的区域由于资源外流而恶性循环,同时发达地区由于虹吸效应不断吸收落后地区的资源而产生经济殖民主义。因此 GunnarMyrdal 不主张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建立自由贸易区,以减少回浪效应带来的冲击。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中国学者对自由贸易区的研究逐渐增长,自由贸易区试点以保税仓库、保税区等形式出现,研究多从科普、探讨角度出发,如郭信昌(1987)通过全球自由贸易区的比较研究试图较为宏观地研究中国成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张世坤(2005)通过构建已有的中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评价指标与计算模型,以大连保税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转型的具体目标模式。
..........................
第二节 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
(一)宏观领域研究
同自由贸易区的基础理论研究一样,学者在研究自由贸易区影响中同样存在否定说和肯定说两种学说。在自由贸易区宏观影响研究领域,两种学说的差异的较为明显。
对于自由贸易区否定说,Hamada(1974)最早利用标准的 2*2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对自由贸易园区进行证实,研究得出自由贸易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并没有使欠发达的东道国社会福利增加,发展中国家以及在比较优势是劳动资源的国家应当利用关税手段保护本国贸易。Hamilton 与 Svensson(1982)对 Hamada(1974)的模型进行进一步扩展,引入了关税壁垒和园区形式等要素,研究结论进一步支持了否定说。Young(1987)用实证模型检验降低税收会吸引国内其他区域的资源,同时这些区域存在关税,使自由贸易区产生虹吸效应导致社会贫富差异,使国民收入和福利降低。
大量学者支持自由贸易区肯定说。Papadopoulos(1985)较早论述了东道国在发展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取得的收益将大于经济不平衡可能造成的损失。Miyagiwa(1986)利用 krueger(1977)多部门模型进行测算反驳了 Hamada(1974)的结论,认为建立自由贸易园区是一国初级产品出口转型必由之路,也是欠发达国家贸易战略中重要一环。Johansson 与 Nilsson(1997)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区的出口催化效应,发现在外向型发展国家中催化效应更明显。Bogataj(2011)反驳了 Young(1987)的观点,指出自由贸易区内减免税费不会加剧一国经济不平衡,减免税费会对行政成本和跨境成本进行补偿。VicensFeliberty(2013)通过测算了美国的几大自由贸易区与其所在区域的宏观出口数据并比较分析,认为自由贸易区所在区域的出口力更强,同时自由贸易区所在区域在促进资本流动、技术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更大优势。Uttama(2014)分析了在泰国边境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认为自由贸易区将带来生产要素流入,支撑边境城市进行产业升级。Marta(2019)利用反事实模型检验对巴西马瑙斯自由贸易区对劳动力工资收入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区在社会脱贫和提升收入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可以有效改善巴西的社会福利。
...............................
第三章 上海自贸区功能片区与贸易便利化政策 ..............16
第一节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功能片区............................16
(一)海关特殊监管片区...........................16
(二)其他功能片区........................17
第四章 自贸区贸易便利化政策影响企业的理论分析 ..........23
第一节 贸易便利化政策对企业影响途径..........................23
(一)通关效率.............................23
(二)营商环境........................24
第五章 自贸区设立对企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30
第一节 样本及变量选择...................................30
(一)样本选择..............................30
(二)被解释变量选择.....................31
第六章 自贸区贸易便利化政策对企业对外营收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上海自由贸易区贸易便利化政策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构建
基于本文第二章的文献综述中的测度方法及第四章贸易便利化的影响途径的理论分析,本研究直接借鉴 Wilson 等(2003)的方法,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贸易便利化政策水平进行构建指标体系的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
第七章 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一,通过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结果可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提升了区内制造业、零售业、仓储业和商业服务业上市公司的对外经营绩效,试验区的贸易便利化政策使这 42 家公司经营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在 2013 年 9 月试验区的成立以及贸易便利化政策效果开始显现后,这些位于试验区内的相比 2008 年—2013 年更倾向从事海外贸易,因此经营收入成分中对外经营收入的比重上升,致使海外经营绩效上升。而自然实验的对照公司组方面,所在地位于江苏、山东和海南的 47 家上市公司经营结构未出现显著变化,海外经营绩效未出现如实验组公司那样显著上升。同时实证结果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以及安慰剂检验,证明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本次自然实验有一定的适用性,测算结果和检验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第二,通过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政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结果可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政策对试验区内42 家企业对外经营收入产生了正面影响。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贸易便利化政策中的评价体系有口岸效率、海关环境、政府与金融环境、信息化水平。研究构建的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是一项打包评分指数,对试验区内 42 家企业产生正向影响,口岸效率越高效使企业进出口时间减少,海关环境越宽松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政府监管越科学企业从经营越合理,金融环境越健全促进更多资本流动,信息化水平越高企业节约更多时间成本。同时本研究贸易便利化指数在进行标准化计算时偏重口岸效率、海关环境和金融环境,因此这些因素在本研究中的影响因素更高。
参考文献(略)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国际贸易论文,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政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国际贸易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