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对企业出口行为微观作用机制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6417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工具,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大发展,也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方式,它对于促进企业出口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它的使用降低了企业出口固定成本,提高跨国交易效率(Freund & Weinhold ,2002,2004);降低企业信息搜寻、谈判、契约签订以及售后服务等各项成本,提高了企业供应链管理效率(Terzi,2011),这促使企业有激励选择直接参与出口。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不仅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扩张,而且也改变了贸易中介本身存在的形式与功能,新型电子中介效率更高,费用更低,能克服时间、地理的局限从而迅速满足消费者需求,中介效率的提高促使企业更多的出口(Cho & Tansuhaj,2011),因此,电子商务提高了企业通过贸易中介的间接出口激励。
那么电子商务发展是否从总体上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其对于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以及出口集约边际的增长具有怎样的影响,而这种促进作用是通过推动了直接出口还是推动企业间接出口实现的,基于企业出口增长模式以及出口方式的重要性,本文认为以上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二节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电子商务如何影响企业出口行为,包括对企业出口可能性以及出口密集度的影响,目前尚没有在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中做充分讨论。同时目前关于企业出口方式选择行为的研究,是基于新新贸易理论框架和中介理论,讨论贸易中介为何存在,以及贸易中介的存在对于不同企业的参与国际贸易方式影响的,并没有考虑到企业商务模式的转变(由传统模式转向电子商务交易方式)所带来的影响,而国内关于电子商务与企业出口方式选择的研究较为缺乏。因此,关于本文试图在 Melitz(2003)的模型中引入电子商务因素,来揭示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企业出口行为影响的微观机制。从新的视角去分析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企业出口参与以及企业出口模型的选择,从而进深化我们对于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出口的理解,丰富关于企业出口行为领域的理论研究。
二、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电子商务对于企业出口行为影响的研究,对中国企业出口模式选择、出口决策的微观机制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十二五”规划将电子商务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企业出口参与的影响以及其对企业出口模式的理论和经验研究,一方面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决策、模式选择提供参考或借鉴;另一方面,为政府部门出口扶持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中介
一、贸易中介的功能及其经济学解释 传统贸易中介(或交易中介)的定义是,它是一个专门从供应商那里购买商品然后转卖给买方或是为交易双方提供平台并促成交易的经济中介(Spulber,1996),这个定义包含了商品转买或转卖,以及买卖双方信息匹配两大功能。与国内贸易相比,国际贸易面临更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文化和制度差异成为贸易一大障碍。Anderson &Van Wincoop (2004)的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贸易成本相当于征收了 170%的关税,而发展中国家甚至更多,其中21%的成本与运输费相关、44%的成本与边境贸易壁垒相关以及 55%的成本来自国内市场交易成本(主要来自批发和零售商的价格加成)等。而边境相关贸易壁垒包括语言障碍、基于供求匹配的信息搜寻、货币兑换障碍以及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等相关政策成本。Roberts & Tybout(1997)关于对哥伦比亚企业的研究也表明,信息成本是企业进入出口市场所支付成本中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跨国交易还涉及到更高的合约实施道德风险问题(Rodrik, 2004),合约实施问题本质上也是信息不对称所派生出来的。如何降低这种跨国交易中的风险和成本呢?为此贸易实践衍生出很多制度,例如第三方发行的信用证制度、关系交易网络③、贸易中介等等,这些制度在为买卖双方信息匹配提供了有效渠道、降低交易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最近有一些文献讨论了企业的生产效率等异质性特征与出口方式之间的关系,认为贸易中介可以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和出口渠道,为那些相对低效率的边际企业提供了产品出口的可能,从而促进了贸易扩张(Ahn et al 2010; Akerman, 2009; Felbermayr & Jung,2009,2011),这些研究实际上强调了贸易中介在商品转买或转卖的功能。而传统中介除了具有商品转卖功能,贸易中介还具有信息匹配功能。Rubinstein &Wolinksy(1987)、Yavas(1994)在完全信息的条件下建立的双边谈判模型,将中间商纳入模型,分析表明贸易中介能有效的促进买卖者的匹配。现实的交易中信息往往是不对称,Biglaiser (1993,1994)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交易双方对产品的质量信息不对称、产品质量识别成本较高或消费者转换成本较低的市场中,贸易中介的存在为产品提供了质量保证,缓解了逆向选择问题,从而提高市场交易效率。在此基础上,Petropoulou(2011)讨论了有信息摩擦的贸易环境下,贸易中介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信息匹配作用,他的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信息摩擦与贸易总额并非为单调递减关系,因为信息成本对于直接和间接出口的影响正好是相反的,较高的信息成本不利于企业直接出口,但有助于激励信息中介的建立,以此推动间接出口,从而解释了仅仅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贸易中介的作用及其形成机制。

第二节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流量
一、信息技术发展的贸易流量促进效应
20 世纪 90 年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传统行业业务流程的网络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商务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大量的经验研究表明,一国电子商务发展显著地促进其国际贸易的发展(Choi,2010,Freund & Weinhold,2004;Miraskari et al,2011;Wilson et al, 2005)。Clarke & Wallsten (2004)的研究区分了互联网发展对南南贸易以及南北贸易的差异,他们利用来自美国统计UNSD(United Nations Statistical pision)的商品贸易数据库中27个高收入国家和65个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数据,研究了互联网的使用是否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市场进入的可能性,以及互联网的使用是否促进企业商品和服务贸易,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的使用显著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出口额,但这种促进作用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中表现并不明显。Bojnec & Ferto(2009,2010)利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9 个国家的双边制造业出口数据,从行业角度研究互联网与贸易关系,认为互联网的使用降低了制造业的交易成本,缓解了交易成本对于其出口的负面影响,提高了其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了制造业出口的增加。Moodley (2002)认为电子商务技术对于产品所在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以及面临复杂的国际市场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其有利于开拓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渠道。除上述国家和产业层面研究外,Clarke(2004,2008)利用来自世行关于东欧和中亚 20 个中低收入国家的企业层面的调查数据研究互联网连接是与企业进出口关系,结果表明拥有互联网连接的企业比没有利用互联网的企业的出口比例高很多;企业互联网的融入不仅对制造业的对外贸易有促进作用,对服务业出口也有显著促进作用;互联网接入增加了企业出口的可能性,但是对已经使用互联网的出口企业的出口量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第三章电子商务与异质性企业出口参与激励.................... 15
第一节理论分析........................................ 15
第二节计量模型、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15
第四章电子商务、贸易中介与企业出口方式选择.............. 35
第一节理论分析...................................... 35
第二节计量模型、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39
第五章结论及政策建议....... 44
第一节本文结论........................ 44

第四章电子商务、贸易中介与企业出口方式选择

目前关于企业出口方式选择行为的研究,是基于新新贸易理论框架和中介理论,讨论贸易中介为何存在(Akerman,2009;Felbermayr& Jung,2009,2011;Petropoulou,2011),以及贸易中介的存在对于不同企业的参与国际贸易方式影响的(Akerman,2010; Ahn et al2011; Bernard et al,2011; Abel-Koch,2013),并没有考虑到企业商务模式的转变(由传统模式转向电子商务交易方式)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国内关于电子商务与企业出口方式选择的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本章的主要贡献在于把企业电子商务使用程度变量引入贸易中介模型,讨论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企业出口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促进更多企业直接出口还是选择间接出口的问题,并利用微观数据对模型结果进行检验。本章首先在Ahn et al (2011)的贸易中介模型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电子商务对于企业出口方式选择的影响,其次,利用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企业微观数据进行经验研究。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第一节理论分析
本章基于Melitz(2003)及Ahn et al(2011)的研究,引入电子商务使用程度指标,讨论电子商务对企业出口行为选择的作用机制,旨在研究企业广泛使用电子商务背景下,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实现贸易的条件。

第五章结论及政策建议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模式给我国企业出口参与国际时政带来了所未有的机遇与,同时也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提出了挑战。基于经济处于转型期的我国,探寻电子商务对于企业出口的作用机制以及该如何利用电子商务贸易促进效应,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推动新时期下我们企业参与出口市场,提高出口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推动我国外贸经济长足发展,由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是本文研究研究的意义所在。
本章纵观全文,提炼出本文的重要的结论,并围绕着政府该如何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如何加大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企业该如何增加自身的竞争优势、充分利用电子商务这几点来得出相关政策建议。

第一节本文结论
本文基于电子商务发展及其对于我国跨境贸易促进作用的重要事实以及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的发展需要,提出了研究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我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的必要性。对现有的研究梳理与分析中本文发现目前的关于企业出口行为的理论研究中并没有考虑交易模式的转变对企业出口的影响,而关于贸易中介与国际贸易的研究也忽视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中介的影响继而对企业出口模型选择产生的影响的研究,因此本文基于现有理论的不足,首先在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中引入电子商务使用程度指标,分析表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企业参与出口的可能性,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出口密集度,增加了企业规模对于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其次,基于现有的贸易中介理论,本文在模型中引入贸易中介,进一步分析电子商务对于企业的出口促进的模式,即是促进企业更多的直接参与国际经济,还是通过贸易中介的间接出口,理论分析表明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存在着不确定性,需结合实际情况而定。基于理论部分得出的命题和结论,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05和2012年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做进一步的验证与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电子商务的使用显著提高了我国企业出口参与的可能性以及企业的出口密集度,因此,说明电子商务不仅促进了我国企业出口集约边际的增长,同时促进了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增长。一个国家的贸易增长模式即集约边际还是扩展边际对该过的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来源于扩展边际的贸易增长意味着更多企业及更多产品种类进入国际市场,这种贸易增长方式一方面提升了一国多元化的生产结构,另一方面也降低了逆向贸易条件效应发生的可能性。而长期以来,中国的出口增长主要来依赖于集约边际来实现的,来源于扩展边际的比重较小(钱学峰,2008)。而基于集约边际的贸易增长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外部因素冲击,从而导致增长的波动性较大。因此,面对不确定性较大的国际市场,减少各种外部风险带来的冲击的较为有效的途径即使实现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而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我国更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出口提供的可能,有效的提高了我国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的增长,从而为我国实现贸易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方向。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