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关理论阐述
1.1 外向型经济理论阐述
1.1.1 外向型经济内涵
二战之后,西方经济学家对战后一些国家的经济进行研究,在分析这些国家战后发展经济取得的成功经验时,最早提出了外向型经济的概念。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在按照发展中的非产油国对待开放的态度对其进行分类时,较早使用了“外向型经济”的说法。在最初的研究中,将外向型经济等同于开放型经济。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外学者认为外向型经济是由政府主导、兼顾国际市场与国内需求的发展形式,是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相结合的发展战略。
我国学者在对外向型经济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外向型经济是相对于封闭型经济而言的,是面向国际市场,以出口导向为主,广泛利用国际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的经济模式。
1.1.2 外向型经济理论基础
外向型经济涉及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国际竞争三大经济活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本文从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投资理论和国际竞争力理论三个视角分析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1)国际贸易理论
1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也被称为绝对成本说,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最早提出的。他的代表作《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于 1776 年发表,书中对重商主义进行了强烈抨击,并系统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该理论最早主张进行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
绝对优势理论主张国际分工,指出分工可以使劳动生产率得到很大提高,而分工的原则是各国成本的绝对优势。成本的绝对优势是指一国具有生产某种产品的天然资源优势或生产条件,各国资源禀赋的差异和生产条件的不同为国际分工提供了基础。各个国家可以充分利用本国天然的资源禀赋优势和后天获得的有利条件,使该国在生产某种产品时的绝对成本低于其他国家,从而获得成本的绝对优势。生产过程中的绝对成本比其他国家低,就使该国的产品在国际交换中占有优势地位。世界各国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分别生产本国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将生产的优势产品进行国际交换,各国都可以从中获取贸易利益。
绝对优势理论虽然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贸易,但是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对国际贸易中生产成本具有绝对优势和生产成本不具有任何优势的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可能性做出合理解释。
1.2 产业经济理论阐产业关联是指各个产业在经济活动中通过投入品和产出品实现的复杂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按照产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可以分为前向关述
1.2.1 产业关联理论
联和后向关联。产业关联理论也称为投入产出理论,因为其基本分析需要依赖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产业关联理论的创始人是里昂惕夫,他凭借在投入产出分析理论中的卓越贡献而获得1973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里昂惕夫借鉴了魁奈经济表中的棋盘式表格,吸收了古典经济理论和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根据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和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思想,提出了投入产出理论,可以说产业关联理论是里昂惕夫基于前人的研究而提出的。里昂惕夫于1928 年完成了产业关联理论的早期研究成果,并于1941 年的《美国的经济结构1919-1929》中对产业关联理论的原理和发展进行了系统阐释,标志着产业关联理论的正式产生。
产业关联理论诞生之后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由于产业关联理论是将整个经济系统纳入到研究体系之中,这是其他理论和方法所不具备的,凭借其优越性,产业关联理论逐步向动态化发展,而且在应用方面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对产业关联理论的研究也极大促进了其应用,该理论适用于对一个完整的经济系统进行分析,以及对存在投入产出关系的产业之间的分析。
2 船舶工业外向型发展现况
2.1 世界船舶工业外向型发展概况
2.1.1 船舶工业特点
船舶工业是典型的国际性产业,其发展面向的是全球市场,在造船市场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船舶工业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呈现以出口为主导的特点,各个国家生产制造的船舶主要用于出口,使船舶工业的发展趋势与经济增长、贸易形式存在着密切关系。
船舶工业的发展周期与世界经济贸易周期存在紧密关联。船舶工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航运市场的兴衰,而航运市场的兴衰与国际贸易发展情况息息相关,国际贸易周期受经济周期的影响显著,因此,船舶工业的发展与世界航运市场、国际贸易情况以及世界经济之间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由于经济发展存在周期性的规律,因此船舶工业也显示出显著的周期性特征。
船舶工业作为集三大生产要素密集性为一体的大型装备制造产业,是一项综合性的传统产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船舶工业的设计、建造过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一艘现代化船舶,不仅需要高素质劳动力的设计以及技术支撑,在非批量化生产特点下,船舶工业无法实现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除了自动化和机械化的部分外,仍需依赖大量人工操作。船舶工业资金需求巨大,订购以及制造一艘新船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的融通对于船舶工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船舶价值高、前期投入大、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船舶工业资金密集性的特点。船舶工业是以技术密集为特征的行业,随着船舶大型化、自动化和专业化要求的提高,造船技术的难度加大,科技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船舶工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技术的支撑,随着造船技术的数字化、绿色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技术升级与自主研发已经成为各国增强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船舶工业的劳动、资本、技术三密集性决定了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一国综合实力的国际较量。
2.2 我国船舶工业外向型发展现状
2.2.1 我国船舶工业的特点
(1)典型的外向型特征
船舶工业作为典型的外向型行业,一直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作为我国的出口导向型产业,其强大的出口创汇能力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船舶工业的进出口状况来看,我国造船市场中70%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可见我国船舶工业典型的外向性。
从出口范围开看,我国船舶出口已经扩展到全球的五大洲,包含了约 80 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主要的航运大国,像是美国、英国、挪威、希腊等,以及重要造船国家,比如韩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从汽车、船舶和飞机三大制造业的比较来看,在我国的出口顺序是从船舶到汽车再到飞机,这也从侧面说明我国船舶工业已经成功打入国际市场,成为我国制造业出口的重要支撑。此外,作为重要的出口产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船舶工业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船舶工业以出口为主导,出口额日益增长,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以出口为主,以海洋工程、外轮修理和配套产业出口为辅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船舶工业较高的出口比重以及不断扩大的出口范围体现了我国船舶工业的外向型特征。船舶工业一般合同金额巨大,具有较强的出口创汇能力,是我国重要的出口支柱产业。此外,船舶工业外向型发展格局所取得的成果说明,我国船舶工业已经成为世界造船市场的重要力量。
3 外向型船舶工业效益的系统化分析 ....................... 28
3.1 经济效益分析 ............... 28
3.1.1 船舶工业经济效益的总体解析............. 28
4 外向型船舶工业转型升级路径探讨 ....................... 49
4.1 外向型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 49
5 结论与展望 .................. 63
5.1 结论 ............. 63
4 外向型船舶工业转型升级路径探讨
4.1 外向型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4.1.1 转型升级的迫切性
(1)经济效益下降
回顾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我国船舶工业一直保持较好的经济效益,行业规模持续扩大,主营业务收入平稳增长,利润额逐年增加。然而,随着金融危机滞后性影响的显现,2012 年船舶工业发展进入寒冬。行业规模增速趋缓,主营业务收入降低,随着生产成本的提高,利润总额同比降幅达到29.1%,说明我船舶工业经济效益下降,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
经济效益的下滑使船舶工业陷入发展困境,企业新承接订单数量减少,新船价格不断下降,企业利润微薄,此外,劳动力成本升高、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导致造船成本的增加。利润小、成本高使众多企业情况窘迫,尤其是中小企业,直接面临亏损、倒闭的考验。船舶工业需要通过转型升级,尽快走出寒冬,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1)船舶工业的外向型
近十几年来,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国已成功超越韩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在船舶工业的发展过程中,船舶出口量占船舶完工量的比重高达70%,充分展现了船舶工业典型的外向型产业特征。船舶工业的外向型使其充分接轨国际船舶市场,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对国外市场的过度依赖使船舶工业极易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随着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的逐步显现,船舶工业的外向型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瓶颈。
(2)效益分析
对船舶工业的效益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进行分析
针对船舶工业的经济效益,分为船舶工业经济效益的总体分析、船舶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以及船舶工业外向型发展的经济效益三个方面。随着金融危机滞后性影响的显现,船舶工业的经济效益在经历连续增长之后出现下滑。
船舶工业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增加社会就业、增强环境保护、带动产业链发展、促进配套产业提升等方面。。受经济效益下降的影响,船舶工业社会效益处于徘徊态势,发展速度趋缓。
参考文献(略)
外向型船舶工业效益分析及转型升级路径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外向型,船舶工业,效益,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国际贸易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