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发展对中国出口影响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6431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也快速发展起来。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各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的软硬件设施也逐渐完善起来。截至 2012 年底,我国 IPV4 地址数量达 3.31 亿,域名数达 1342 万个,其中以“.CN”为后缀的域名总数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 112.8%,约为 751 万个,占中国域名总数比例的 56%。网站总数也不断增长,2012年底约为268万个,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6.8%。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快速完善为我国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2012 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 2 万亿元,增速达25%,占中国总进出口额的 9.6%,预计到 2016 年该份额将上涨到 19.0%。越来越多的中国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开展出口业务,从而在不利的传统外贸环境中实现逆势增长。可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以及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为中国出口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全国政协委员吴鸿教授在“两会”上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飞跃的必由之路。基础设施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粮草。加强电子商务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Wilson et al(2005)研究发现发展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作为促进贸易便利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对贸易增量的贡献度可以达到40.8%。那么,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发展对我国出口影响如何?其作用机制又是怎样?对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来说,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发展对出口的影响又是否会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制造业产业众多属性各异,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发展对各产业的影响如何,这种影响与产业属性又有何种关系?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目前,关于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与贸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互联网或信息技术对贸易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上,但该类研究集中于总效应分析且没有涉及到电子商务,另一部分文献则通过交易成本视角探讨了电子商务发展对贸易影响的作用机制,但是进行多视角理论分析和模型推导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国内对于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与贸易的研究则主要以描述性研究为主,深入的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以及对地区差异和产业差异的探讨相对较少。因此,鉴于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对我国贸易影响的现实情况以及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提出了“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发展对我国出口影响的研究”这一研究选题。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首先,理论研究方面,已有文献的研究视角大多集中在交易成本理论,本文则从交易成本、贸易便利化以及贸易中介理论进行了多视角的理论分析,并通过建立理论模型进行了详细的机制分析,弥补了现有理论研究上的不足;其次,实证研究方面,已有文献在构建电子商务指标方面多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本文采用了多元统计中融合降维的思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面板数据指标,对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发展对出口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研究视角方面,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总效应的研究上,本文在分析总效应的基础上,分别从地区和产业两个方面对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发展对出口的影响做了更加细致的分析,弥补了现有实证研究中的不足。
二、实际意义
首先,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发展对各地区出口影响的差异分析结果可以为各地区政府进行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其次,根据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对出口影响的产业差异分析,提出真正适合各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政策建议,有助于我国更好的利用电子商务来发展出口,同时对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从微观上来说,中小企业是制造业企业中的重要群体,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各中小企业提供了出口的可能或是进一步拓展出口业务的机会。本文通过对制造业17产业的分析,可以给各产业的中小企业是否通过电子商务发展出口业务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在整体上促进我国出口的发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以下简称EC)作为信息时代经济活动的全新技术手段和方法,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技术最有前景的应用领域。电子商务基础设施②的大力建设与完善,带来了电子商务技术的广泛应用,从而为贸易带来了新的增长点。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发展降低了贸易开展的成本,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从而替代或创新了原有的贸易中介,为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发展如何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促进贸易增长,如何通过替代或创新贸易中介为贸易提供新的可能,又如何通过基础设施发展对贸易产生影响,这些都成为了本综述所要关注的内容。对于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与贸易的文献综述,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证两个部分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理论部分主要从交易成本理论,贸易中介理论,基础设施对贸易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从而为本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支撑,实证部分的梳理与总结则从互联网与贸易、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指标构建及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贸易影响等方面进行。

第一节 交易成本、电子商务与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围绕贸易模式决定等问题经历从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再到新新贸易理论的不同阶段。古典,新古典以及新贸易理论对于成本的关注大多集中在生产成本上,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以零交易成本为基础的贸易理论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国际贸易作为交易的一种形式,存在着大量的交易费用。交易成本的存在影响了贸易的发展,但是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从而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一、交易成本与贸易
Samuelson(1954)首先提出了“冰山成本模型”并将运输成本纳入到了贸易理论中。他们认为运输成本表现为运输过程中商品的自然损耗,运输成本的存在会使同一种商品的国内价格与国外价格出现差异,从而会降低进口商品的竞争力,减少该商品的贸易量,进而可以保护本国进口竞争产业的产品。Krugman(1980)将运输成本引入到垄断竞争贸易模型中,发现“冰山”运输成本的存在导致产品价格出现区域差异,从而对贸易产生影响。克鲁格曼将新贸易理论中的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与区位理论对运输成本的强调相结合,发现运输成本的存在对生产活动的集聚和分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生产商区位的选择也产生了重要影响(Krugman,1991),从而影响了贸易。因此,将运输成本纳入到贸易理论更加顺理成章。

第二节 贸易中介、电子商务与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分析单位的微观化导致了新新贸易理论的诞生。新新贸易理论将视角聚焦到企业间甚至是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分析上,使得国际贸易理论家日益将目光转至国际贸易本身的组织形式上来,贸易信息、贸易网络以及贸易中介都成为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领域关注的热点。电子商务的出现为贸易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通过替代或创新贸易中介而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贸易的发展。
一、贸易中介与贸易
Rauch(1999,2001)认为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着信息障碍,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成本往往较高。而贸易中介的功能就是将其掌握的买卖双方偏好、能力的信息和其对他们的认识以使用权的方式让生产和销售商使用以帮助贸易各方克服信息障碍,减少贸易成本。Anderson & Van Wincoop(2004)对贸易成本进行了一个全面的分析。他们测算的当前世界贸易中的平均贸易成本相当于关税成本的170%,而这其中有 44%是边境相关贸易壁垒成本。在这 44%的贸易壁垒成本中有7%的语言障碍成本、14%的货币兑换障碍成本、6%的基于供求匹配搜寻的信息成本以及3%的跨国合约可靠性的安全保障成本。事实上,这些成本大体上都可以纳入广义的信息成本范畴。信息成本比国际贸易政策分析所关注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成本可能还要大。国际贸易中由信息障碍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的贸易成本就成了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贸易中介成为了开展贸易的新选择。从数据上来看,Feenstra & Gordon(2004)通过对中国1988-1993 年内地的出口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内地高达 53%的出口是通过香港地区的贸易中介完成的。Bernard & Eaton(2010)通过对美国进出口的贸易数据进行研究发现通过贸易中介进行贸易约占美国进出口企业贸易总额的 11% ~24% 。由此可见,贸易中介作为维系国际贸易车轮不断前进的润滑剂,显然已成为企业国际化的幕后推手 ( Antras et al,2011) ,贸易中介的存在对国际贸易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章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发展对我国出口影响的机理分析 ................................ 12
第一节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对我国出口影响的总效应机理分析 .................... 12
第二节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发展对我国出口影响的理论分析 ........................ 13
第四章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指标构建 ................. 20
第一节 构建指标的选取 ................... 20
第二节 多指标面板数据处理方法 ................ 21
第五章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 ......................... 28
第一节 模型建立与变量的选取 ......................... 28
第二节 数据选取及处理 ................ 29

第五章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

本文的第三章已经对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影响出口的总效应和地区及产业差异做了模型及理论的分析,第四章构建了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对出口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一方面可以验证上文理论模型部分得出的结论,另一方面,其研究结果对于我国各地区通过电子商务发展贸易更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一节 模型建立与变量的选取 该部分主要通过实证分析要验证以下三个命题:
1.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发展对出口存在一个正向的促进作用;
2.各地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不一致对各地区出口的影响存在差异,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其对贸易的影响越大;
3.对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依赖度不同的产业,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发展对出口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依赖程度越高的产业受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影响越大,出口也会越多。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章将综观全文,提炼出主要结论,并根据结论,围绕我国各地区各产业如何更好地发展和利用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以及如何通过电子商务更好的促进我国贸易的发展来得出相关的政策启示。

第一节 主要结论
本文首先基于飞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以及我国各地区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即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通过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所研究问题进行梳理,我们从交易成本视角、贸易中介视角、基础设施视角三个视角进行了相关文献的理论综述以及实证综述,了解到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发展对我国出口存在显著的影响,同时又因地区和产业的不同而影响各异。
接着本文对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发展对我国出口的影响进行了机理分析,通过在模型中引入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相关指标,建立理论模型分别探讨了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发展对我国出口影响的总效应、地区产业和产业差异。这也为接下来进行实证检验提供了理论支持。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小企业是我国制造业行业中重要的群体,而电子商务的应用对中小企业出口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选择制造业作为实证研究的总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理论建模以及现实情况的分析我们提出了关于总效应、地区效应以及产业效应的三个命题,并通过实证进行了检验。而实证检验的基础是衡量各地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数据,因此,本文在借鉴已有文献思想与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指标。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