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中的知识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8618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管理论文,本文主要研究知识管理在 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中的应用。全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思路,从组织面、流程面和系统面构建出了 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的知识管理模型,其主要内容包括:(1) 根据 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中的特点,分析了由于缺乏知识管理而造成的实际问题和实施知识管理的意义与必要性。(2) 经过对 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中知识管理的现状深入分析后,提出了详尽的解决方案。(3) 构建 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团队的隐性知识管理模型,并论述了如何完成隐性知识的识别、获取、转换以及共享。 (4) 构建 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团队的显性知识管理模型,并论述了如何完成显性知识的采集、整合、存储以及应用。(5) 建立 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团队实施知识管理的保障措施。

1 引言
1.1 研究问题
新产品电性研发是一个电子类企业的核心业务,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S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团队作为公司的重要部门已运转多年,根据部门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导入知识管理系统的时机已经成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降低电性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2)建立知识分享的鼓励机制,促进知识创新。(3)提高制造和组装的效率和电性良率。(4)识别隐性知识,降低由于关键性人才流失而带来的影响。(5)宣导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留住知识的载体—人才。
通过梳理和研究新产品电性研发的相关知识以及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深入探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根据新产品电性研发团队存在的不同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实现对已有知识的深度挖掘、快速获取、高效转换以及科学应用。目标是构建出科学的知识转化和管理的模型,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新产品研发团队所面临的问题,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

1.2研究内容
如图 1.1 所示,本文首先会从 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团队中知识管理的现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导致问题的关键因素,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其内容与框架如下:
第 1 章,引言,简述选题背景和意义以及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第 2 章,理论介绍,以锂电池组开发以及组装为例,简述电子类新产品研发流程、相关技术信息、管理模式和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第 3 章,现状分析,结合 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流程、管理现状以及现有的知识共享氛围,详尽剖析了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知识管理而导致的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高和核心知识流失率高等一系列迫在眉睫的问题。
第 4 章,应用研究,研究知识管理体系在 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中的应用。通过对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知识管理过程中问题的发掘与分析提出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构建 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的知识转化和管理的模型。
第 5 章,保障措施,构建出 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团队实施知识管理的保障措施。结论与展望,总结本文得出结论,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

2 理论介绍

2.1 相关理论与方法
2.1.1 知识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把“知识”描述为:“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1]。”从知识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知识不但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且外延也相当的广泛。但是知识在不同领域的定义却有所不同。例如从信息论的角度出发,知识是同类别信息的累积,是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系统化、结构化的信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知识是人类劳动的成果也是一种资源,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使用价值,驱动着人类了解和改变自然。无论我们如何定义“知识”,对于企业来说,它都是产品创新、研发的基础和企业发展、壮大的命脉。

反而从知识的特征角度出发,学者们则对知识的定义有着较为统一的理解,即显性特征与隐性特征。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是容易规范化的落实在书面上并传播给他人的知识。其传播形式可以为图书、文献、专利、媒体、数据库或口头传授等。在 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中典型的显性知识主要有 BOM(Bill of Materials)、电路图、电路板布线图、测试规范、专利文件和标准作业指导书等。这些“显性知识”都可以通过电话会议、视频会议、E-Mail 以及面对面的交流中达到传授与获取的目的。相反地,那些难以规范化的落实在书面上、不容易表达传递给别人的知识则被称之为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隐性知识”是通过不同个体经过不同时间理解出的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知识,由于个体间性格、环境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进而使其形成的过程与结果也不相同,所以它不能通过简单的文字被表达和交流。在 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中典型的隐性知识主要有资深工程师们那些“诀窍”、经验、技巧、同事间合作的默契以及团队的氛围与文化等。这些“隐性知识”很难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得到传播,甚至根本无法有效表达。
.............................

2.2 电子类新产品电性研发
新产品电性研发是电子类产品开发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对一个电子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观体现。一款电子产品是否能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并给公司带来实际利润,这取决于产品本身的外观、功能、价格、安全以及用户综合体验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而这些方面都与新产品的电性研发有着紧密的联系。
从功能的角度讲,新产品的研发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机构(外观)研发和电性(电子功能)研发。机构(外观)研发主要负责最初的对于产品外观的设计。复杂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众多职能部门的通力协作。比如负责设计产品外观和造型的 ID(Industrial Design)工程师,负责把概念落实到实物上的 PD(Product Design)工程师,负责把概念样品转化为可量产的 DFM(Design For Manufacturing)工程师,另外针对高端的消费类电子产品还有专门负责颜色设计的 Color Designer 等等,在此不做赘述。相比之下,电性(电子功能)研发则是由 EE(Electrical Engineer)电子工程师和 PE(Production Engineer)产品工程师来负责。在电子产品设计之初,会根据市场的调查或上一代产品的市场反馈来定义产品未来要实现的功能。如果所设计的电子产品是作为某产品的核心部件或与其搭配使用,则需要考虑来自该产品系统端的实际需要。作为 S 公司,其核心业务是锂电池组装与 BMU(Battery Management Unit)保护单元设计,这就需要兼顾电池系统端和终端用户两方面的需求。这其中包括电池整体、转接头和机构件的材质和尺寸,还包括电性类的功能及规格,例如充放电电流、化学特性曲线、过充过放保护、温度保护等等直接关系到电路设计和零件选用的内容,当然这也与研发费用和未来定价密切相关。一旦两方面的需求定稿,Concept 阶段的工作结束,随之新案的开发工作也将真正落地。在一般的 NPI(New Product Introduction)新产品导入阶段需要经历以下几个过程:RZ(Realize)、RF(Refine)、Ramp 而后 MP(Mass Production)。根据产品本身复杂度和实际制造难易度还可以将每个阶段细分,比如 RF1 或 RF2 等。每个阶段的持续时间为一周,间隔一个月左右,这取决于案子本身的整体交期。以 RZ 阶段为例,电子工程师需要根据所掌握的资料与信息来设计电路,包括零件的选用、功能的设计、电源管理芯片参数的配置、电性规格书的发布、电路板布局以及建立电子料 BOM(Bill of Materials)等。这些资料和开发文件在系统中签合完毕生效后,生物管会排出试产的需求和数量,采购据此购买各电子零部件准备给产线打样试产。产线则会按照要求进行组装、半成品和成品的测试。所有的测试结果会整理成报告供电子工程师分析,另外在试跑过程中出现的功能不良也是电子工程师工作的一部分。测试通过的产品则会被安排至不同的测试团队,比如可靠性测试、安全测试以及老化循环测试等。最终所有的测试结果和数据都要汇总至电子工程师和产品工程师处,用以判断设计本身是否存在缺失和改进的必要,为下一个阶段做技术储备。
..........................

3 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知识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12
3.1 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 12
3.1.1 组织形式问题分析 ............................. 12
3.1.2 知识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 13
4 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知识管理解决方案 ............................... 23
4.1 知识管理目标与方案设计 .............................. 23
4.1.1 知识管理目标 ........................... 24
4.1.2 知识流构建 .................... 25
5 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知识管理保障措施 .................................. 41
5.1 组织面保障措施 .................................... 41
5.2 管理面保障措施 ............................. 41

5 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知识管理保障措施

5.1 组织面保障措施
需要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因为只有整个组织对实施知识管理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知达到一定程度时,知识管理活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该组织保障体系由知识官以及知识管理小组构成,负责知识管理整个进程的分析、评估、落实与精进,所以务必要明确各自的分工与职责。在知识管理小组监督知识管理工作推进的同时,也要接受知识官与研发团队最高主管的监督。特别是在知识库的建立过程中,做到专人专职,遇到问题及时发现与处理,确保把“真正的知识”收纳入库,在技术和知识水平方面为知识库的构建把关[41]。

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的基本要素是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若缺少必要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支持,知识管理将很难被科学、有效的实施。所以,技术面保障措施需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1)技术应用层:针对知识库的管理以及应用,参与项目研发的组织与个体需定期的组织培训。不但要熟练掌握系统的应用,更要通过实操与反馈来确保知识工具与实际工作的紧密性。
(2)技术实施层:基于公司现有的信息技术,需考虑通过外部招聘与内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一支知识系统开发队伍,根据应用需求,负责系统开发和升级的任务。
(3)技术维护层:部分参与电性研发的工程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除了参与知识系统开发外,还需要专人负责系统的维护,保证系统可以长期、正常的运转。
............................

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知识管理在 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中的应用。全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思路,从组织面、流程面和系统面构建出了 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的知识管理模型,其主要内容包括:
(1) 根据 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中的特点,分析了由于缺乏知识管理而造成的实际问题和实施知识管理的意义与必要性。
(2) 经过对 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中知识管理的现状深入分析后,提出了详尽的解决方案。
(3) 构建 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团队的隐性知识管理模型,并论述了如何完成隐性知识的识别、获取、转换以及共享。
(4) 构建 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团队的显性知识管理模型,并论述了如何完成显性知识的采集、整合、存储以及应用。
(5) 建立 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团队实施知识管理的保障措施。
知识管理作为 S 公司新产品电性研发团队的一种管理手段,可以将电性研发过程中的知识进行科学的沉淀,有效促进了知识的流动,巧妙的运用“旧知识”创造出对新产品电性研发有所助益的“新知识”。将知识管理与产品电性研发实践相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难题还有很多,团队上下要始终坚持尊重知识、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知识资源,尤其是隐含在新产品电性研发团队“角落”里的隐性知识。知识管理不应是“昙花一现”的应付工作,反而它应该是根植于组织内部的一种文化。本文后续将继续研究知识管理在新产品电性研发工作中的应用,希望最终能借助该项研究工作提高新产品电性研发的效率和创新能力,为实现将“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创造”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