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对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了进行了实证分析,前文提出的大多数假设均得到了支持,因此得出了如下几点结论:第一,前瞻型环境战略与企业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显著正相关。以往的研究在前瞻型环境战略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方面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会增加企业成本,进而损害企业的经济绩效。根据自然资源基础理论,采用前瞻型环境战略有利于组织形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进而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前瞻型环境战略会提高企业经济绩效。同时,本研究也验证了前瞻型环境战略会提高企业的社会绩效,企业可以通过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承担社会责任,树立绿色形象,提高社会地位,最终提高企业社会绩效。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同时,习主席还做出了系统的阐释:创新要摆在第一位,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发展既是手段也是目标,找出短板、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与做法;要实现强大的发展,必须看清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对外开放,并将学习到的有益经验运用到管理中去;实现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与渐进共享。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持续关注,进行可持续的环境实践,将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就世界经济的发展来说,从工业革命以后,经济高速发展,但这背后却是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与自然资源的逐步减少,高速发展的后遗症已然到来,并且持续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甚至健康。在这其中,人类在商业活动中排放大量污染物,大肆开发资源,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人类活动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已占据主要位置,而企业在其运营过程当中所带来的污染更是不容忽视。因此,作为破坏环境的主体,理应改变商业发展模式,承担社会责任,为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Suasana & Ekawati(2018)[1]指出,实施积极主动的环境战略是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之一。
早在 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报告就已经出版,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一词,并将环境问题上升为战略问题,认为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应该将环境问题考虑进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企业的持续关注,Suasana & Ekawati 认为,积极的环境战略已经成为当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助力以及先进的管理模式,是促进企业进行环境保护的规则手册。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以自然资源基础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以及绿色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利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前瞻型环境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首先,本文验证了前瞻型环境战略对企业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积极影响;其次,探索了开放式创新在前瞻型环境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最后,检验了绿色动态能力在前瞻型环境战略与开放式创新之间的调节作用。通过对开放式创新的中介作用以及绿色动态能力的调节作用的实证检验,丰富了绿色动态能力理论与开放式创新理论,为企业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提高企业绩效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并提供了新的管理启示。
1.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参考以往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假设演绎法提出前瞻型环境战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相关假设。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研究所需样本数据,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验证假设,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具体使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
(1)文献研究法。在大量研读绿色创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关注到前瞻型环境战略是近年来比较值得研究的问题,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提升都有重大影响。在此研究问题的指导下,以前瞻型环境战略、企业绩效、开放式创新、绿色动态能力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收集相关文献,并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厘清变量间关系,并提出本文研究模型和假设。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整理出有关前瞻型环境战略、企业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以及绿色动态能力等成熟的量表,并据此设计与本研究相关的量表。同时,向不同的企业发放问卷,最后,回收问卷并整理数据。
(3)统计分析法。在对有关的数据整理基础上,运用 SPSS24.0、AMOS23.0数据分析软件对前瞻型环境战略、企业绩效、开放式创新和绿色动态能力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等,并利用层次回归分析检验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的中介作用和绿色动态能力的调节作用,最后得出本研究的假设结果和研究结论。
.........................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前瞻型环境战略
2.1.1 前瞻型环境战略的内涵
自 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报告出版以来,企业管理人员与研究者们一直在努力研究“如何将环境问题纳入到企业战略制定当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环境战略应运而生。同时,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不断涌现,面对政府出台的环保政策,Schiederig 等(2012)[2]研究指出不少企业逐渐从“踢一脚,动一动”的被动应付,到自动自觉响应环保政策,关注其他企业减少环境污染的规范做法。根据企业对环境战略认识的不同,Roome(1992)[3]、Sharma&Vredenburg(1998)[4]将环境战略分为前瞻型环境战略和反应型环境战略。前瞻型环境战略是指企业主动将环境因素纳入到企业战略的制定中,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战略;而反应型环境战略则是指只有政府在政策方面施压或企业直面环境保护问题时,才被动实施的一种环境战略。前瞻型环境战略(Proactive EnvironmentalStrategys, PESs )是由 Sharma&Vredenburg(1998)首次提出,他们认为前瞻型环境战略是企业超乎政策规定之外的,企业主动进行环境保护行为,将提高企业的综合绩效作为目标,并在各个环节都实现绿色化的经营战略。实施反应型环境战略的企业只是为了服从政策规定,避免惩罚,不利于企业绿色形象的树立,而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的企业通过制定积极的环境保护政策,有利于企业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Sharma(2000)[5]认为前瞻型环境战略是企业的商业活动与自然资源环境的交接面,是对企业效益与环保问题冲突的一种调和。Hart(1995)[6]将环境战略分为污染防治、产品控制和清洁技术发展三个方面。首先,要在源头就遏制污染的产生,实现企业由污染控制到污染防治模式的转变;其次,对生产产品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控制,从产品的设计到产品的生产直至产品的销售,防止这一过程产生污染;最后,对新兴的清洁技术进行投资,持续地开发新兴技术,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
2.2 开放式创新
2.2.1 开放式创新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马迎贤(2005)[31]在探索组织间关系时指出,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传统组织理论将其研究重点放在组织内部及其运行机制上,对于组织外部的,可能会影响其发展的其他因素却漠不关心,以这样的方式对组织进行研究被称作封闭组织观。在这样的观念下,组织的“产生创意-产品研发-生产上市”整个过程都是在组织内部进行的。欧美国家这一时期的科学研究多数在名牌大学的实验室中进行,但高校内的科研成果的商业用途并不显著,因此各大公司纷纷成立实验室进行内部研究。Chesbrough(2003)[32]将这种组织之间有明确界限,权力集中在组织内部的创新研究方式定义为封闭式创新。同时,高良谋和马文甲(2014)[33]通过研究表示这种十分自我的创新模式确实也为企业带来过令人满意的收益。例如,美国施乐通过研究开发静电复印技术并,造就了其在国际办公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
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复杂程度不断增高,企业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得不与研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研发机构等合作。葛秋萍(2010)[34]认为在这一阶段,相比较之前在实验室内的研发实现了一定的资源共享,但其主要集中在同行业的企业间,有严格而清晰的合作目标及规则的限制,合作范围小,泾渭分明。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顾客需求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多元化,现有的创新模式已不足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必须根据客户的意见不断开发、完善产品,Von Hippel(1998)[35]称其为用户创新模式。在这一阶段,客户不仅仅是消费者,同时也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用户的加入,代表着正式形成了由企业、科研机构、用户等形成的创新网络,它使得创新的范围不断扩大,企业间边界也不断模糊。到 20 世纪末,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使得信息共享范围更大,获取更加便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当时的开源软件运动,为了将信息技术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共享,开放源代码,试图打破当时软件行业的一家独大或几家独大的局面。这种模式是从未出现过的,完全开放的,Chesbrough(2003)称其为开放式创新。
........................
第 3 章 理论与假设................................23
3.1 理论基础与模型的提出.....................23
3.1.1 自然资源基础理论...................23
3.1.2 动态能力理论.............................24
第 4 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33
4.1 问卷设计............................33
4.2 变量的测量...................33
第 5 章 实证研究与数据分析..............................38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38
5.1.1 样本特征的描述性统计.......................38
5.1.2 变量描述性统计.....................39
第5章 实证研究与数据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1.1 样本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共收回有效问卷 293 份,调查问卷的第一部分主要是企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其中所涉及到的企业的基本情况的描述统计详见表 5.1。
从企业所属行业来看,由于本次研究以制造业为主,因此对企业的选择上集中在制造业上,其中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样本总量的 16.7%,石油加工、炼焦及橡胶和塑料制造业占样本总量的 12.3%,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占样本总量的 14%,医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样本总量的 11.6%,而其他制造业的占比最大,占样本总量的 45.4%。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对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了进行了实证分析,前文提出的大多数假设均得到了支持,因此得出了如下几点结论:
第一,前瞻型环境战略与企业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显著正相关。以往的研究在前瞻型环境战略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方面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会增加企业成本,进而损害企业的经济绩效。根据自然资源基础理论,采用前瞻型环境战略有利于组织形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进而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前瞻型环境战略会提高企业经济绩效。同时,本研究也验证了前瞻型环境战略会提高企业的社会绩效,企业可以通过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承担社会责任,树立绿色形象,提高社会地位,最终提高企业社会绩效。
第二,开放式创新在前瞻型环境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需要相关的绿色资源与技术的支持,而内向型开放式创新通过与网络中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将外部的绿色知识与技术整合到企业内部,从而支持企业战略,因此前瞻型环境战略可以促进企业进行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与此同时,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的企业一般具有比较丰富的资源禀赋,而这样的企业可能拥有更多的闲置资源与技术,因此更容易进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使企业的研发成果最大化。由社会网络理论可知,通过网络进行开放式创新可以降低技术开发成本及转移成本,同时出售一般性的技术可以直接增加企业绩效。因此,企业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可以通过进行开放式创新来提高企业绩效。
第三,绿色动态能力在前瞻型环境战略与开放式创新之间起调节作用。其中,绿色动态能力负向调节前瞻型环境战略与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之间的关系。Zahra 等(2010)[130]通过对动态能力进行研究,发现企业的绿色动态能力越强,代表着企业能够更快识别并把握绿色机会,获取并利用绿色资源创造价值,管理者能够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创新、改造与部署。在刘海兵(2019)[131]的研究中提到,以内部需求为驱动力的企业,只有当内部技术积累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时,才会主动借助开放式创新与外部资源进行“沟通”。王婷等(2020)[132]在对双向开放式创新进行研究时发现,企业的学习能力处于较高水平时,企业的研发能力会相应增强,此时企业更愿意依赖自身资源进行发明,从而抑制了市场资源向内部的转化。因而,此时的前瞻型环境战略对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的促进作用将会减弱。而较强的绿色动态能力会促进企业开发并掌握更多的技术,因此企业会更倾向于将所拥有的非核心技术进行商业化,此时前瞻型环境战略对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的作用会增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