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企业绿色智力资本对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478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的结论有:第一,绿色智力资本正向影响企业绩效。研究显示绿色智力资本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资源型企业通过招聘、培训能提高企业的绿色人力资本,提升员工的环保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企业绿色生产;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采用先进的环境管理系统和绿色知识信息系统,有助于在企业内形成绿色的价值观念和组织承诺,推动企业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促进企业持续创新,从而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018 年中国 GDP 突破 90 万亿元,同比增长 6.6%,据《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8》和《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2019》显示,2018 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共计 37.7亿吨标准煤,其中原煤生产总量达 25.75 亿吨标准煤,占能源生产结构的 68.3%,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一,能源消费总量达 46.4 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速为 3.3%,十年来消费总量持续上升,其中煤炭对中国能源消耗的贡献率高达59%,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 0.5,相较于 2017 年的弹性系数 0.42,2018 年反弹回升,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度加强。此外,受中国能源资源禀赋和不断枯竭的影响,中国的资源环境压力将与日俱增,而目前能源资源的过度开采已经给土壤、水和空气等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这就倒逼中国实施绿色创新驱动战略,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也就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鲍健强等,2008)[1]。
为了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缓解环境压力,解决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综合利用效率不高、产业模式单一、粗放等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党的十八大开始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控制;2015 年正式施行新环保法,严惩企业排污行为,同年签订《巴黎协定》,提出到 2030 年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比 2005 年下降 60%-65%,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总量中的比重提升至 20%左右;十九大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2017 年在国家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018 年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颁布实施水、气、土十条,强化生态环保问责机制;2019 年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明确补偿原则、领域、范围、对象、标准、资金来源及相关利益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等,通过完善环保体系,目的是使各项环保事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现有关于绿色智力资本与企业财务或经济绩效的关系研究比较充分,而针对绿色智力资本与企业环境绩效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将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作为结果变量,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验证绿色智力资本对于企业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的正向影响。因此,本文为进一步探究绿色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证支持。
(2)在智力资本的现有研究中,对资源型企业的研究较少,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源型企业若依然延用传统的线性发展方式,继续掠夺性的获取自然资源,势必会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同时中国的环境规制越发严格,不及时转型和实现绿化升级的企业必然会被淘汰,因此本文立足于中国资源型企业的调查数据,为中国绿色智力资本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实证证据。
(3)当前关于绿色智力资本与绿色创新的关系研究非常有限,而智力资本的积累确实有利于企业创新(Subramaniam & Youndt, 2005)[7]。因此,本文基于智力资本理论,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绿色智力资本,探索提高企业绩效的最优路径;以绿色创新为中介变量,探索绿色智力资本提升企业绩效的路径,这些假设检验的提出有助于深化绿色智力资本作用机制的研究,丰富了智力资本理论。

.......................

第 2 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智力资本理论
学术界最早提出智力资本概念(Intellectual Capital)的是 Senior(1836),他将智力资本等同于人力资本,认为智力资本是个体在知识及技能上的总和。随后Ulrich(1998)[8]、谭劲松(1999)[9]、芮明杰(2002)[10]等学者也认同这一观点,认为智力资本就是人力资本,或者说是人力资本的核心,组织应设法调动员工对其工作的积极性来提高其对组织的贡献。而现代意义上的智力资本是由 JohnKenneth 提出,它是一种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是相对的,是企业的一种知识性活动,并非固定不变,是使企业正常运行的各类无形资产的总和。Brooking(1996)[11]同样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的总称,并提出企业是智力资本和有形资产的函数。持智力资本价值观的学者们则认为智力资本是一种能将原始材料进行转化然后使其变得更有价值的知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种无形资源的价值体现(Edvinsson & Malone,1997;万希,2005 等)[12][13]。Sullivan(2000)[14]、许庆瑞(2002)[15]、南星恒(2015)[16]等学者基于知识和能力观的角度认为智力资本是能转化为企业利润的所有知识和能力的总和。但是,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对智力资本进行统一的界定与解释,学者们大都基于自己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目的对智力资本进行定义,总的来说,智力资本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金等一样能给企业创造财富,实现价值增值[17]。
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企业内部的知识、能力、经验、技术等所有能为企业带来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能显著提高物质资本的使用效率,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必备要素,也是促进组织创新和建立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元素。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相较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智力资源是无限的、可再生的,企业一旦开发出来就能够一直能被企业使用,能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对企业绩效具有正面影响(李冬伟,2010;武博,闫帅,2011;王霞,2015)[18][19][20]。智力资本理论强调用智力资本来创造企业价值以及实现经营目标,这为研究和分析现代企业绩效提供了新视角。
........................

2.2 文献综述
2.2.1 绿色智力资本的研究综述
(1)绿色智力资本概念
当前,中国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经济结构转向服务型、消费型经济,科技、创新成为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以知识为核心,知识成为社会运转的关键要素,也是现代企业建立长期竞争优势重要的无形资产(Striukovaet al., 2008; Capo′-Vicedo et al., 2011)[30][31]。基于资源基础观的知识基础观认为企业是知识资源的载体,知识能提升企业产品的附加值,改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持续的竞争优势,而智力资本是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全部知识、经验、技术、能力等无形资产的总和(李冬琴,2004)[32],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无形价值,在其经济增长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有助于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Edvinsson and Malone, 1997;刘玉平等,2013)[12][33]。
当前,中国能源资源日趋枯竭、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消费者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低碳和环保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知识”与“绿色”的结合也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方向,Porter 指出污染是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的证据,企业必须通过“绿化”来提高生产效率。Hart(1997)[34]认为企业进行环境管理,不仅能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还可以改善企业形象,拓展新的市场机会。Newson &Chalk(2004)[35]在此基础上认为信息和有用的知识资源是环境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总之,智力资本理论认为智力资本管理是企业在环境污染严重的背景下改善企业绩效的重要途径(Chen et al., 2006)[36]。因此企业要想在新时代继续创造更多的价值,就必须将传统的智力资本绿化和升级为绿色智力资本[3]。其中,“绿色”是指环保、节能和减排的理念(朱长丰,2010)[37]。Dzinkowski (2000)[38]认为绿色智力资本是能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具有环保、公益和创新理念的知识、能力与关系的总和。Jackson & Schuler(2002)[39]指出企业通过绿色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提升组织绿色知识、技术和能力,改善企业生产力,为企业带来经济价值,并且这种改善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明显。Chen(2008)[40]将绿色智力资本定义为能够维持和保护企业发展环境的全部无形资产、知识、能力和关系的总和,能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正向影响企业绩效。本文参照以往有关绿色智力资本的相关文献,将绿色智力资本定义为企业内部有关环保和绿色理念的知识、能力、技术、经验、制度、关系和管理系统等要素的总和,是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提升竞争力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无形资产。
.......................

第 3 章 绿色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的概念模型与假设............................30
3.1 研究对象..................................23
3.2 理论模型的构建............23
第 4 章 绿色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设计与方法.........................37
4.1 问卷变量与测量......................................37
4.1.1 绿色智力资本的测量....................37
4.1.2 绿色创新的测量.........................38
第 5 章 资源型企业绿色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的实证分析................41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41
5.2 信度效度分析.............................43

第 5 章 资源型企业与企业绩效研究的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1.1 基本信息描述
表5.1是对样本企业的企业性质、企业成立年限和企业规模进行描述性统计,从表 5.1 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占比较大,占比为 63.26%;企业年龄方面,5-10 年和 11-15 年的企业占比较大,分别为 33.15%和 25.97%;企业规模中 501-1000人的企业占比最大,为 35.64%;被调查者的职务在各个管理层级均有分布,满足本次问卷调查的要求。综合来看,样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总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讨论
基于智力资本理论、创新理论和资源基础观等理论,本文把绿色智力资本划分为绿色人力资本、绿色结构资本和绿色关系资本三个维度,将绿色创新划分为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过程创新,企业绩效划分为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两个维度,基于资源--能力--绩效的研究范式构建绿色智力资本-绿色创新-企业绩效的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并利用 SPSS 23.0 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形成以下结论:
第一,绿色智力资本正向影响企业绩效。研究显示绿色智力资本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资源型企业通过招聘、培训能提高企业的绿色人力资本,提升员工的环保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企业绿色生产;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采用先进的环境管理系统和绿色知识信息系统,有助于在企业内形成绿色的价值观念和组织承诺,推动企业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促进企业持续创新,从而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此外,通过与上游提供绿色原材料的供应商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与下游展开在绿色知识、信息、技术方面的共享和合作,能使资源型企业获得其所缺的关键知识和资源,生产符合消费者环保期望的可回收、可循环使用的绿色产品,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冲突,降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有效提升企业绩效。
第二,绿色创新在绿色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实证研究表明绿色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能激发企业进行绿色创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积极影响企业绩效。员工在绿色生产方面的能力、经验和创造力,企业强调节能、降耗的文化、价值观、规章制度、生产流程和环境管理系统等,与上下游在绿色原材料、知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合作等都为资源型企业开展产品和过程创新提供强大的人力、结构和关系资本支持,推动企业进行绿色创新,同时,企业通过产品和过程创新可以开发出绿色低碳的清洁产品,这不仅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环保需求,获得“技术补偿”效应,提高企业利润,使企业获得“绿色优势”,还能使资源型企业降低对环境污染较大的原材料的使用,降低“三废”排放和资源消耗,最终提高企业绩效。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